纪念日一般是指某个国家为了纪念重大事件、伟人、先烈等特定的节日,十四年抗战,留给我们太多值得纪念的日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的抗日战争纪念日。

(1)请介绍材料一中三个纪念日各自纪念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或作用。

材料二  2017年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2)结合图中信息,国家公祭日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设立的?你能从图片中获取哪些与该历史事件的有效信息?)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设立以上纪念日的认识?

 

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科学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1)19世纪60-70年代洋务派的“实际行动”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1894年农历甲午年,……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2)张骞“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是指什么?他兴办的实业名称是什么?与材料一中“实际行动”比,这一实业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化探素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3)材料三中“开始学制度”“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分别是指哪些运动?在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的运动后期,知识分子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4)结合题干和以上材料,请你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过程进行排序?

 

 

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请为以上历史事件拟一个单元主题

(2)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并加以说明

(3)以“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不平等条约”为题制作表格,内容包括条约名称、签订时间、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A. 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B. 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C.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D. 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下表反映的一所近代新式学堂的部分课程设置情况,据表中内容,可以推断该新式学堂是

A. 京师同文馆

B. 京师大学堂

C. 南洋公学

D. 黄埔军校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的对应不准确的是

A. 1919-1927年——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B. 1927-1937年——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C. 1937-1945年——统一战线,团结抗战

D. 1945-1949年——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出自下列哪一文件(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在外线大量歼敌。”“全国性反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A. 发动辽沈战役    B. 发动渡江战役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解放南京

 

如下图为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这次谈判主要是为了(  )

A. 推迟内战爆发    B. 争取和平民主

C. 争取更大利益    D. 争取舆论支持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A. 瑞金

B. 北京

C. 延安

D. 西柏坡

 

《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A. 九一八事变幕式

B. 淞沪会战

C. 南京大屠杀

D. 卢沟桥事变

 

下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

A. 北伐战争    B.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上面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 爆发了五四运动    B. 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C. 发动辛亥革命    D. 建立了中华民国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以下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A. ②③①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④③①

D. ③④②①

 

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是(  )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陈独秀

 

2018年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105周年,孙中山等发动“二次革命”是为了维护

A. 辛亥革命的成果    B. 新文化运动的成果

C. 维新变法的成果    D. 国共合作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

A. 毛泽东

B. 孙中山

C. 康有为

D. 蒋介石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

A. 清政府

B. 外国侵略者

C. 慈禧太后

D. 满族贵族

 

梁启超曾说:“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这主要表现为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义和团由反清转变为反帝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维新思想转变为政治实践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下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其中的“李鸿章说:“我学”,是指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的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在论及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时说道“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在此,马克思旨在强调

A. 两次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B. 英国侵略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唯一因素

C. 英国领先于世界的军事是矛盾的根源

D. 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最主要指向英国

 

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A.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

D. 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下图中反映的历史现象中,哪一项直接对中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A.

B.

C.

D.

 

    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廷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廷的手工艺品时写到: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廷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材料二  1453年,20万大军围攻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拜占廷帝国无力抵抗。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苦战了53天,最后灭亡。

材料三  拜占廷明显缺乏古典时期雅典的生气和光辉,尽管相比之下,后者在领土和年代上显得微不足道。原因是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这并不是说它静止不变。它自始至终都在使自己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它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领袖人物——行政官员、军事将领、学者和神学家,但由于处在上述环境之中,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八卷

(1)阅读材料一,归纳拜占廷帝国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材料分析其繁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哪个国家的大军进攻拜占廷帝国?

(3)结合材料三,分析拜占廷帝国从繁盛到灭亡,原因有哪些?

(4)拜占廷帝国的命运告诉我们什么?

 

古文明发展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成果。

材料一  见图。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文明成果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佛说: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才能摆脱因果,实现涅槃;耶稣教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宗教与信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A.材料反映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

B.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诞生于亚洲

C.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D.三大宗教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三:如图。

(3)指出材料三所示建筑名称;它们所代表的建筑艺术上有什么联系?

材料四:

(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划“正确”,错误划”错误”)

①都体现古代亚非文明的文明成果       

②其产生都与外族大规模入侵有关       

③都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④其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度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