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此神州事事新,再无皇帝管人民。”

(1)中国历史上最早采用“皇帝”称号的是谁?哪一事件使中国从此“再无皇帝管人民”了?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清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1903年在檀香山的一次演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科学的评价辛亥革命一直是历史学界争论的问题。

观点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国家和社会进步。

观点二: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要求:任选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说明理由。)

 

袁世凯复辟帝制野心日渐暴露后,极力反对其复辟帝制的有

①孙中山  

②梁启超  

③蔡锷  

④康有为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建立他的独裁统治,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的具体体现为

①出卖维新派

②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③接受“二十一条”

④宣布成立中华帝国

⑤派人刺杀宋教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改革政治体制    B. 发展民族工业

C. 反侵略反封建    D. 推翻军阀统治

 

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 陈独秀    B. 胡适    C. 李大钊    D. 蔡元培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反映出义和团的主要斗争目标是(   )

A. 清政府    B.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 资产阶级    D. 汉族地主武装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大事,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天京陷落  

②金田起义  

③天京事变 

④北伐西征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③④①    D. ②④①③

 

下图为“五四运动”时期一份报纸的一角,报纸中有“罢曹(汝霖)令已下”等字样。该报纸最能说明

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 袁世凯当选大总统    D. 响应“五四”运动国内专电

 

下图是“公车上书”影印件。历史上“公车上书”的意义在于

A.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 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形成

C. 标志着维新派开始推行新法    D. 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如下图名叫《扯线木偶》,它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社会状况?(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清光绪二十一年(即1895年)四月“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材料中的“和议”是指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副气壮山河的对联,是左宗棠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下列事件与左宗棠密切相关的是

A. 抗击华尔的洋枪队    B. 参与签订《南京条约》

C. 最早发起维新变法运动    D. 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中华民国的成立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A. 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 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 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亚细亚的孤儿》是我国台湾作家吴浊流成名的长篇小说,本书对当年的台湾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的身体认同,其矛盾与混乱的心理有深刻描绘,内容叙述了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知识分子胡太明在台湾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欺压……使台湾成为“孤儿”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这是19世纪末一位民族英雄的豪言壮语。这位民族英雄是(  )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1875年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海军,到1894年分别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水师,共有船舰六七十艘。这表明近代中国

A. 海防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B. 举办洋务已经取得一致共识

C. 军事实力已经匹敌欧美    D. 海军建设旨在保护海外贸易

 

洋务派试图通过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洋务派为“求富”而创办的民用工业是(  )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局    D. 轮船招商局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 火烧圆明园

B. 占领香港岛

C. 割占台湾

D.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为此,英国(  )

A. 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 在北京划定使馆界

C. 成立了“洋枪队”    D. 在中国开设工厂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A. 割让香港岛    B. 赔款白银4.5亿两

C.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科技发明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

①火车机车            ②电脑           ③汽车      ④白炽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A. 瓦特

B. 爱迪生

C. 诺贝尔

D. 本茨

 

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生产力进入到了下列哪一时代

A. 蒸汽时代

B. 汽轮时代

C. 铁路时代

D. 电气时代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由此分析可以得出,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①市场 

②劳动力 

③资金 

④原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一位俄国地主曾写道:“解放法令(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 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的控制

B. 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 获得了人身自由

D. 沙皇专制统治废除

 

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这说明彼得一世改革(   )

A. 使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 效法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体制

C. 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

D. 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

A. 提倡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B.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D. 推行文化教育,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材料分析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历史溯源)

(1)请你帮助小海同学完成“萨拉热窝事件”的知识卡片。

 

时间

 

地点

萨拉热窝街头

人物

奥匈帝国皇储夫妇、塞尔维亚青年

影响

 

 

 

材料一  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2)材料中“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揭穿谎言)

材料二  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3)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下列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理解准确的是( )

A. 帝国主义国家间妥协退让的结果

B. 帝国主义国家间争霸世界的结果

C. 帝国主义国家间合作共赢的结果

D. 帝国主义国家间利益分享的结果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