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材料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

A.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

C. 成功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    D. 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如图为1492年开辟的一条新航路示意图,此次航海活动的结果是

 

A. 到达了印度

B. 发现了美洲

C. 实现了环球航行

D. 证明了地圆学说

 

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写道:“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和黄金的渴望,使原有的人际关系和现念发生了颠倒。”造成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受主要是由于

A. 启蒙运动的作用    B.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 人文主义的传播    D. 资产阶级革命推动

 

它创立了一种世俗主义的、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模式,引发了14—17世纪欧洲社会各个领域的重大变革。这里所说的是指( )

A. 百家争鸣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浪漫主义

 

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宗教是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 等级性    B. 公平性    C. 随意性    D. 民主性

 

下列哪一项措施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 提倡“文明开化”    D. 实行征兵制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某国历史时所做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历史课题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彼得一世改革

C. 俄国工业革命改革

D. 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首先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俄国

 

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 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 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 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材料论述题

王显非指出,鸦片战争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使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承认自己的落后,开始探索“师夷长技”与“西学东渐”等多种救国之路;王敏也提到“外国的一些进步和开放的民主思想和自由的主张,开始在中国产生”,徐宏波从初步的西方式的“平等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西方工业文明与先进思想三个方面谈了鸦片战争的影响,张静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教育观的影响有两个方面,首先形成了一批“经世派”学者,洋务派创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校;其次,中国出现的西方的教会学校教学活动对此时期中国的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摘编自郭鑫、崔英杰《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研究综述》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见图所示内容。

材料二  戊戌变法是……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全新的社会类型,将一个封建专制的中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摘编自《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上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4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2年—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概括“全新的社会类型”的含义。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五口开放则成为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从伦理观念上说,英国通过武力获得的权益,侵略了中国主权,是非正义的。但西方人在“天朝”体制下的中国,筑起了几个资本主义的界地,由此打开了中国窥视近代世界的窗口。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20年来,每一次忆及甲午,都是辛酸、耻辱和悲愤。

——摘编自人民日报《知耻雪耻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材料三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摘编自《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四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84次,入侵舰艇1860多艘,入侵兵力47万多人。

——摘编自许华《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几个资本主义的界地”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通过武力获得的权益,侵略了中国主权”的事实。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忆及甲午,都是辛酸、耻辱和悲愤”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造成材料四现象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开明官员反思后采取的措施。

 

 

以下是小历和小史同学关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看法(见图所示内容。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说明理由。)

 

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以来,政治、社会上的种种腐败,比前清更甚。”造成此局面的主因是(  )

A. 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 清帝退位    D. 孙中山继续革命

 

下图所示漫画《自作孽不可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宋案”

B.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清帝退位

D. 二次革命

 

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A. 以富国强兵为宗旨    B.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下图所示证书颁发于

A. 1926年

B. 1927年

C. 1928年

D. 1929年

 

有人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你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依据是:

A.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B.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C.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A. 使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 确立了民主共和的主张

C.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地点是

A. 北京

B. 南京

C. 武昌

D. 广州

 

一天夜里,湖北武昌城枪声大作,第二天清晨,城里往日耀武扬威的辫子兵全成了俘虏。李大爷忙跑回家,发现昨天的日历上印着

A. 1840年6月

B. 1898年6月

C. 1901年9月

D. 1911年10月

 

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主张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小明的爷爷早年参加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该政党应是

A. 兴中会

B. 光复会

C. 中国同盟会

D. 华兴会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A. 巨额赔款,加重了人们的经济负担

B.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 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D. 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下列各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 允许外国驻兵北京

C. 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 开商埠

B. 建教堂

C. 办工厂

D. 设使馆

 

兴起于山东的义和团运动提出的爱国斗争口号是

A. 反清复明

B. 反清灭洋

C. 扶清灭洋

D. 反帝反封建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中哪项法令的实施情况

A.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准许创办报刊

C. 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 创办京师大学堂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材料来自

A. 康有为的上书    B. 曾国藩的奏折    C. 林则徐的文稿    D. 陈独秀的文章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