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堪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的继续革命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 朝代国家’,而代之以‘ 共和国家’”。该学者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建立君主立宪制 C.推翻封建制度 D.建立共和制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失败之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实力壮大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        )

A.实行三民主义 B.实行君主立宪

C.推动民主进程 D.建立共和政体

 

八国联军侵华,直接目的是为了镇压中国的哪次反帝爱国运动: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禁烟运动

 

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献身变法,临刑时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维新志士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有一位清朝官员曾用这样一番话教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从这番话你判断这位官员应是哪一个派的代表(    

A.激进民主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顽固派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 清军的战斗力不强

B. 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C. 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D. 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光绪皇帝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悼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洋水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列影视剧中可以看到“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的是:

A.《甲午风云》 B.《天京事变》 C.《旅顺大屠杀》 D.《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虽然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它仍然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只重视军事技术的引进,忽视人才的培养

B. 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洋务运动被看作是中国近代化实践的起点,这个观点成立的最主要理由是(     )

A.提出“师夷长技” B.创办了近代工业

C.结束封建君主专制 D.学习君主立宪制

 

洋务派认为: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对洋务派的认识评价正确的是(  )

A.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 B.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

C.改革政治体制,强兵富国 D.革新思想文化,以夷制夷

 

下列对洋务运动根本目的的表述,正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 D.维护清朝统治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

A.缺乏科学理论 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宗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B.中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

C.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 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了,它为什么还要侵略中国(  )

A.中国人好欺负

B.道光帝下令禁烟

C.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的结论。

材料二: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有三次农业作物的引进和培育,对中国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第一次是汉代,大量西域农作物传入中原地区,第二次是宋代,早熟稻的传入和推广,第三次是明清之际的大量美洲高产农作物的传入。这些美洲高产农作物引进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极大,故何炳棵认为是中国土地利用、粮食生产的第二次革命。

(2)明代从美洲引进了哪些农作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名称及完善的朝代。

材料二: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举措。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清朝前期的史实,为材料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提供佐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三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他们有什么的共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位历史人物各自的主要事迹。

材料二: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

(3)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消极影响?

 

有人说它是“一部封建制度的衰亡史”,有人说它是“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控告书”,还有人说它是“一部悲剧爱情史”。上述评论指的是

A. 《红楼梦》

B. 《三国演义》

C. 《西游记》

D. 《水浒传》

 

下图所示对联反映的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当属(    )

A. 史学 B. 农学

C. 建筑学 D. 医药学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中记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航行于松花江,巡视至吉林乌喇(今吉林省吉林市)……此次行程非常艰难……冬雪之时,沙结冰坚;夏雨,泥深淤阻……”康熙帝此次行程的任务是

A.抵御沙俄入侵 B.收复台湾

C.平定少数民族叛乱 D.册封少数民族宗教领袖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下册时整理的部分笔记。其学习的主题是

A. 郑和下西洋

B. 戚继光抗倭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雅克萨之战

 

我国自古就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措施判断被管辖的地区是

A. 台湾

B. 西藏

C. 新疆

D. 东北

 

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主要有

A. 晋商和徽商

B. 苏商和晋商

C. 京商和徽商

D. 粤商和晋商

 

清朝初年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认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大力推行的政策是

A.发展海外贸易

B.改进生产工具

C.推行垦荒政策

D.招募农民屯田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