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过我国领土的国家有

①俄国②英国③法国④德国⑤日本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1997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就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探究活动。

人类与部分烈性传染病抗争史

疾病

部分疫情案例

人类应对

瘟疫

中国古人将烈性传染病统称瘟疫。东汉末年共爆发约12次瘟疫,死者不计其数。

①东汉医学家A的《伤寒杂病论》是防治瘟疫的经验总结,对世界医学有巨大贡献。②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现了青霉素,结束了多种传染病几乎无药可治的历史。

鼠疫

中世纪鼠疫,欧洲死亡2500万人,约占当时人口1/3。黑死病动摇了宗教权威,推动了人文主义产生。

③1894年,法国生物学家耶尔森发现鼠疫杆菌。1897年,俄国生物学家哈夫金成功研制鼠疫灭活疫苗,成为“有效防御鼠疫道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疟疾

《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一书认为,亚历山大大帝、但丁、克伦威尔的死亡及罗马帝国的灭亡均与疟疾有关。

④1972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中医药中发现并提炼出的B,被认为是对严重的、多耐药疟疾最安全的急救药物,屠呦呦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流感

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总计10亿人感染,约2500—4000万人死亡,间接导致“一战”结束。

⑤20世纪30年代,人类借助新型电子显微镜,实现A型、B型、C型病毒的分离和鉴定,为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天花

曾造成人类至少1.5亿人死亡,2亿人失明或留下麻脸。

⑥清代曾推广人痘接种术,后传到亚欧各地,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发病率明显降低。20世纪80年代,天花疾病在全世界被消灭。

 

——摘编自贾晓峰《医学简史——一稿读懂史上医学大事件》等书籍

(1)表格中的空白项依次应是A        B       

(2)依据材料,概括烈性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3)从①——⑥信息中任选两项,提取一个观点,并运用至少两项所学史实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列出观点;史实不得依据上述材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在措施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他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时期相比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据对不允许的。

——据B·C·列利丘克《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是什么?并分析其对苏联(俄)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最保守的估计,从1929年开始,一直到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便增加了3倍。1938年时,苏联总生产量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已从1929年的5%跃升为18%。同一时期,美英法三国的比例,却由全球总额的59%跌落为52%。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于是不分意识形态,众人开始以苏联为师。

——摘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英法经济不同发展趋势的原因。举一例说明西方国家如何“以苏联为师”。

(3)综合上述史实,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谈谈你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识。

 

人类社会的发展时常会面临许多危机。应对得当,则能化危机为发展的契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二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19世纪中叶面临的“侵略威胁”的具体体表现是什么?结合史实归纳这一“威胁”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请举两例史实说明19世纪中后期“外力冲击”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前人类迎战危机时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有益的经验?

 

 

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是人类历史的重要主题。

(1)1662年,葡萄牙殖民者被迫向郑成功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3)1938年,淞沪会战历时4个多月,使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

(4)1990年,津巴布韦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据网络统计,中国加入WTO最初五年中,“民族”“国家”“主权”等出现约10000 次。后来,这些情感浓厚的词汇很少使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却大量频繁使用。上述词语使用频率对比变化说明了(   )

A. 加入WTO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中西方差距

B. 全球化日益加深人们对世界的理性认识

C. 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中外交往逐渐平等

D. 发展中国家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入

 

下图所示某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说明

 

A. 北约组织建立

B. 华约组织建立

C. 两极格局瓦解

D. 欧洲联合加强

 

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A. 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B.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 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D.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有人这样评论:“这是人类历史上民主制度对专制制度的的一次重大胜利,它不仅奠定了一个大帝国崛起的政治基础,也宣告了世界资产阶级时代的到来”。这里的“它”指的是

A.文艺复兴 B.法国大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哥伦布大交换”中玉米、木薯由美洲引进非洲,成为非洲最主要的主食农作物。欧洲人带来天花等疾病,美洲原住民因没有抗体大量丧生。材料表明,“哥伦布大交换”

A.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B.造成大量的文化流失

C.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D.造成非洲大陆的落后

 

恩格斯在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说:“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由此可知雅典

A.不存在执政官 B.限制权力滥用 C.防止官员堕落 D.增强责任意识

 

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A.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B.实施国民经济调整

C.农村改革逐步展开 D.环境保护迫切需要

 

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 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C. 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 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选定理由是遵义具备红色旅游特色,是革命老区。你认为下列能支撑这一理由的表述是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 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D. 生死做关,伟大转折

 

如图是近代某一场列强侵华战争形势图,这场战争后

A.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

C.西方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乾隆时编《四库全书》对《天工开物》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上述材料说明

A.“闭关锁国”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重文轻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C.“科举制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重农抑商”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台湾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西域都护

 

日本援华物资上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八个字的背后是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深厚的人文渊源。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毛泽东早年在评论某历史事件时指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A.武王伐纣 B.管仲改革 C.商鞅变法 D.戊戌变法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遗址主要在太湖流域,距今约四五千年。大约与良渚文化同一时期,我国的辽河流域有红山文化,黄河流域有龙山文化。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

A.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C.以长江流域的水平最高 D.以辽河流域的最具特色

 

    “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明确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与当时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相适应。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使臣身份出使西域,为开辟古“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人是谁?

(2)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鼎盛时期是在哪个朝代?

(3)“丝绸之路”既是东西方重要商路,更是文明交流之路。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一项并说明其对欧洲文化事业产生的影响。

(4)“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潮流相适应?

(5)从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陈独秀……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1)请分别写出康有为、孙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称。

(革命之路)

材料二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干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2)材料二中“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样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建设之路)

材料三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相对应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我认为,下一次工业革命是能完全替代人角色的智能机器人革命。

——黄晓庆(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3)分析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的重大发明。而解决能源传输问题的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材料四 

(4)如图代表我国的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创新之路)

材料五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在制度(政体和经济)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其中经济创新方面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材料六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6)材料六的著作标志着哪一个新理论的诞生?在它的指导下,工人阶级开展了夺取政权的尝试,请写出相关的历史事件。

(合作之路)

材料七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威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当今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习近平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内容(2020年3月12日)

(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各国携手应对,建立联盟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最能反映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的国际性经济组织是什么?

 

 

15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入非洲,逐步建立起了在非洲的殖民体系、这一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

A. 埃及的独立    B. 纳米比亚的独立

C. 南非的独立    D. “非洲独立年”的出现

 

这场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这场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莫斯科保卫战 D.中途岛海战

 

俄国思想家别尔嘉耶夫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彼得一世改革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实现了俄国的工业化

C.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D.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位于遵义的“一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A.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确定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基本原则 D.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一位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尤能圣,圆明不复园。”造成“圆明不复园”的罪魁祸首是

A.英国军队 B.八国联军 C.英美联军 D.英法联军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时期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设置了

A.军机处 B.西域都护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