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B. 为了打击虎门销烟

C. 为了割占香港岛

D. 为了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损失

 

2017年6月26日,南京市禁毒委在静海寺广场举行了禁毒主题雕像“林则徐像”揭幕仪式,以此弘扬哪一历史事件的斗争精神

A. 虎门销烟

B. 维新变法运动

C. 洋务运动

D. 收复新疆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织、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可知,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二 在现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材料一中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党的主要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3)材料二中的“现阶段”是指什么阶段?

(4)材料二中的党的任务的提出有何意义?

 

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 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之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之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是

A. 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

B.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先后建立起来

C.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 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新文化运动与维新运动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

A. 深化了民主与科学意识    B.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C. 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D. 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 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1916 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 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A. 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B. 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C.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 参加井冈山会师

 

1919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这表明( )

五四运动扩展到上海          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工人已经举行浩大罢工        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聂耳

 

(题文)对中国而言,五四精神就是一种现代的人文精神,正如胡适所说,“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发挥了先锋作用

B.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五四运动扩大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D. 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领导第一次工人运动的机构是

A.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B. 中共中央

C. 中华总工会

D. 中国总工会

 

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你认为最符合100年前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

A. 用白话文写作的青年

B. 出国留学的青年

C. 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

D. 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

 

从“北京高校被捕学生回校”“曹汝霖”“拒签和约的报道”三个信息中可以归纳得出

A.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 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 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 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 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D. 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导致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

A.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五四运动的胜利,使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 )

A. 近代史的开端    B. 近代化的起步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指出:青年应“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材料旨在说明

A. 《新青年》得到广大青年的认可

B. 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C. 李大钊希冀新青年勇担重任

D. 青年学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

 

(题文)材料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的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

——(节选自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毛泽东选集》一卷横排袖珍本522-524页)

阅读材料后回答:

(1)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什么人是五四运动中的先锋?

(2)这次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哪些?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你能谈谈五四运动的意义吗?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一曲凄惨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请回答:

(1)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

(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拍云崖暖,大渡桥横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请回答:

(1)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作出了哪些决定有利于中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2)简要写出红军在长征期间重要的军事行动(至少三次)。

(3)从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开始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艰难迈进的历史画面。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

(2)上述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的什么特点?

(3)请你全面的评价第三个历史事件。

(4)请你根据上面提供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双十二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A. 取代蒋介石

B. 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C. 向中共表示合作抗日的诚意

D. 满足各阶层处死蒋介石的要求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 卢沟桥事变的发生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D.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其主要领导人是

A. 贺龙

B. 杨靖宇

C. 叶挺

D. 陈毅

 

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末代皇帝》 ④《火烧圆明园》 ⑤《甲午风云》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②⑤④

C. ①②④⑤③    D. ③④⑤①②

 

(题文)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面是历史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后设计的四个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学习专题,其中错误的是

A.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B.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C. 胡适与《庶民的胜利》

D.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下图是小明在上海参观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    )

A. 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B. 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 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D. 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