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面工业革命时三种机器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所示机器名字是什么?

(2)图二所示机器的改良者是谁?它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怎样的时代?

(3)图三所示装置的发明者是谁?它的出现表明工业革命已经拓展到哪一领域?

材料二:184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中所占比重达45%,在世界贸易中占比重达25%,成为第一个世界贸易中心。现代工厂制度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快速变化。只用了几十年时间,以工业与城市为主的经济体制就取代了以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新城市兴起,旧城市改观,大量人口涌向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世界面貌都发生了巨变。

(4)结合材料,归纳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对英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变化。

 

重要的历史文献给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留下各自独特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成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

(1)材料一文件颁布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文件的通过与实施在英国逐步建立起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材料二: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独立宣言》

(2)材料二文件它颁布于何时?它的发表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

(3)材料三资产阶级在政治与经济方面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4)材料二与材料一、三中的资产阶级在斗争目标上有何不同?

 

15世纪起,欧洲探险家的活动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图中A、B分别是哪个航海家的经历航线?

材料二:“当地的居民都跑来岸边……有人给我们送来淡水。有人给我们送来食物。有一个老人坐船前来。……许多人都来到了,包括妇女在内,每个人都带些东西。”

——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日记

(2)材料二中的“当地居民” 被哥伦布称为什么?

材料三:为了满足对黄金的追求,他多次率领舰队出海,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每到一个地方,他就宣布那里是西班牙王室的领地。

(3)材料三中哥伦布探险的目的有哪两个?

材料四:“世界各地区……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

(4)结合材料四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的历史影响?

 

宗教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它的传播也深刻地影响了国家与社会的政治结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佛教宣扬不重视种姓差别,一入佛教,就如众流归海,一切差别不复存在;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忍耐服从,才能进入极乐世界”。这一说教有利于维护奴隶主政权,终于被国王利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佛教”的主要教义。

材料二:他收了12名弟子,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他诅咒剥削者,说他们的灵魂要升入天堂“比骆驼穿针眼还难”。

(2)材料二中的“他”指谁?其传教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材料三:基督教产生后,罗马统治担忧基督教义对自己不利,因此对基督教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罗马帝国统治者逐步了解与认识到基督教的变化与可利用价值。基督教由此逐渐推动了被压迫者宗教的性质,转化为帝国上层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4世纪初,基督教被罗马统治者定为国教。

(3)结合材料回答,罗马统治者起初对对基督教采取了何种态度?后来基督教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佛教与基督教广泛传播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下列属于工业革命带来的后果的一组选项是

①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②产生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主要的对立阶级

③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④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机械化生产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大工厂把小作坊远远抛在后面,铁路与轮船取代马车和帆船。”这一巨变把人类带入到崭新的

A. 蒸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 网络时代    D. 生物时代

 

(题文)梯也尔在评价拿破仑时说:“这是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竟有立法家的才能”。他之所以认为拿破仑具有立法家的才能,是因为

A. 拿破仑一生打了多次胜仗    B. 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C. 拿破仑曾率军入侵俄国    D. 拿破仑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小红同学总结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A. 都发生于18世纪    B. 都是为了反抗殖民压迫

C. 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D.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1989年7月14日,法国在200周年国庆纪念活动中,用飞机洒下了他们引以为豪的“献给人类文明的礼物”。这一“礼物”应该是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民法典》    D. 《独立宣言》

 

历史兴趣小组就北美独立战争进行了探究与交流,其中你不能同意的观点是

A. 具有反封建意义    B.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 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D.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华盛顿被誉为美国的“开国元勋”,主要是因为他

A. 起草了《独立宣言》

B. 主持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C. 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D. 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下图是矗立在美国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她的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托握着一块铜板,铜板上刻着“1776.7.4.”。 发生在1776年7月4日的是

A. 来克星顿打响抗英第一枪    B. 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C. 萨拉托加战役胜利    D. 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中国不少有车一族喜欢“1688”这个车牌号,其谐音是“一路发发”。英国历史上1688年也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主要原因是

A. 处死查理一世    B. 工业革命开始

C. 发生“光荣革命”    D. 《权利法案》的颁布

 

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 倡导人文主义    B. 发现了美洲大陆

C. 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D. 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花生、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非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为开通美洲到吕宋(今菲律宾)的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A. 郑和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电影《1492征服天堂》的插曲中写道:“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黄金的欲望;执着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材料中的“你”是指(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在央视举办的“隆力奇杯”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中,一位选手需要回答以下问题:在文艺复兴时期,被称为“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是

A. 但丁    B. 达芬奇    C. 爱因斯坦    D. 牛顿

 

泰州梅兰芳剧院将上演一部莎士比亚的悲剧,观众可能欣赏到的是

A. 《蒙娜丽莎》    B. 《最后的晚餐》    C. 《神曲》    D. 《哈姆雷特》

 

“现在人们所要求的以人为中心,提倡张扬个性,主要体现自我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发源于意大利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

A. 文艺复兴    B. 资产阶级革命    C. 新航路的开辟    D. 宗教改革运动

 

在圣诞节前夜,传说会有“圣诞老人”专门为好孩子送礼物,与该节日相关的宗教是( )

A. 道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在雅典城邦具有参加公民大会资格的是

A. 全体居民    B. 雅典的妇女儿童

C. 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    D. 外邦人和奴隶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希腊“极盛时期”的深远影响是

A. 海外贸易    B. 文化教育    C. 军事外交    D. 民主政治

 

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如图信息相关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题文)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

A. 古代中国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埃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材料二

材料三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四 西汉建立后,沿用和承袭了秦朝的政治体制。汉武帝时,西汉出现大一统局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严明法度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写出三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两幅图片,分别是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哪两项措施?

(3)材料三所示是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实行的什么制度?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 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通过变法逐渐强大起来,争霸战争更加频繁,诸侯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引起了许多争论,这天,一群学者就当前局势发表自己的看法。

A说:“从春秋以来,战争就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的,大家应反对一切战争,统治者应以‘仁政’治理天下。”

B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互相关爱、反对战争,但也不能说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对的,对那些正义的战争应该支持,而侵略战争则应该反对。”

C说:“君主治理国家,不能空谈仁义,而应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结果?

(2)材料二中的“卫鞅”指谁?文中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这次变法对这个诸侯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听了材料三中这些人的言论,请你判断他们分别代表了哪家学派的观点。其中哪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最深远?

(4)通过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齐、秦两国的改革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材料一  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  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们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是对哪位水利专家的赞扬?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 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 繁荣思想文化

C. 扩大地方权力 D. 强化大一统

 

汉武帝时,针对诸侯王势力强大,独霸一方的问题(      )

A. 实行盐铁官营    B. 分封异姓诸侯王以牵制

C. 推行郡县制    D. 实施推恩令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