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下图大印的人可以(  )

A. 掌管全国军政大权    B. 掌管全国财政大权

C. 职权如同宰相    D. 负责监视、侦查逮捕、审讯百姓和官员

 

导致两宋时期文化繁荣不同于以前各朝代的因素是(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广泛的对外交流

C. 民族间频繁接触    D. 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外传分别是在(  )

A. 北宋  元朝    B. 北宋  南宋    C. 唐朝  北宋    D. 战国  北宋

 

在《农耕图》中同时有扬场和插秧两种场面出现直接说明(  )

A. 江南人们劳动的辛苦和繁忙    B. 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劳动人民的勤劳    D. 南方已有双季稻

 

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盛赞的是(  )

A. 江西景德镇的瓷器    B. 定窑的孩儿枕

C. 莫高窟的塑像    D. 绚丽多姿唐三彩

 

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 蒙古统一中国    B. 金与南宋之战

C. 辽攻打北宋之战    D. 辽攻金之战

 

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等地区发生了一系列“打砸烧抢”事件,给当地造成很大的损失,据了解这一系列的幕后操纵者是达赖为首的“藏独集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一部分,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

A.     B.     C.     D.

 

(题文)南宋诗人陆游的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不能反映(  )

A. 陆游是一个集爱国心与责任感于一身的人

B. 陆游报国无门

C. 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出现夜市

D. 南宋政权国家分裂

 

党项族首领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

A. 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国家疆域

B. 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 促进了边疆开发和少数民族封建化

D. 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对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材料中的主人公是玄奘:“法”指的是古兰经:“东瀛”指的是日本

B. 材料中的主人公是鉴真:“法”指的是佛法:“东瀛”指的是日本

C. 材料中的主人公是玄奘:“法”指的是佛法:“东瀛”指的是天竺(今印度)

D. 材料中的主人公是鉴真:“法”指的是伊斯兰教:“东瀛”指的是日本

 

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唐朝前期统治者都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 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于布

C. 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唐蕃“合同为一家”

D. 唐玄宗册封过回纥、南诏的首领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的(  )

A. 风格    B. 内容    C. 影响    D. 语言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在唐太宗这一理念下的受益者是(  )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魏征    D. 房玄龄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材料反映了(  )

A. 唐太宗统治的根本目的是勤勉为民

B. 唐太宗统治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C. 皇帝与大臣的鱼水关系

D. 唐太宗得到许多贤臣辅佐的原因

 

相传隋朝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要去观赏.可是首都到扬州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他便发动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你对于这段材料的看法是(  )

A. 材料是假的,不足以为证

B. 正确说明了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原因

C. 材料是真的,可以作为对隋炀帝考察依据

D. 材料真假无需考证但是开凿大运河是真实的

 

589年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年代,下列年代与其他三项意义有所不同的是(  )

A. 581年    B. BC221年    C. 280年    D. 1279年

 

历史发展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概述、划分、标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所提供的年表,从“屈辱史”的角度,概述中国近代久经磨难的历史。

(2)从中华民族独立、复兴的角度,可以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若干历史阶段。依据所提供的年表,请写出其中一个历史阶段的名称、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及该阶段主要特征。

(3)结合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脉络,谈谈你的感想。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看图说史)洋务运动部分图片资料

(1)根据图片提示的信息阐述洋务运动的目的。

(读文析史)洋务运动后,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并不是引进“坚船利炮”那么简单,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强国之道……

(2)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识之士寻求“新的强国之道”的历史事件及主张。

(综合评史)有人说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也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成功的。

(3)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如图表格中由史实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史实

结论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标志丝绸之路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在美国确立

 

 

南昌起义

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举措。下列属于清朝的举措有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设立宣政院

③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④设置伊犁将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为“制六合”采取的措施是

A. 确立皇帝制、实行三省六部制

B. 建立刺史制、统一文字

C. 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D. 推行内阁制、颁布严苛律令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资料。对如图历史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A. 1940年,德国突袭法国,法国兵败国降

B. 1940年,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为反攻保存力量

C. 1940年,不列颠之战,英军痛击德军

D. 1944年,诺曼底登陆,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宋朝比大多数中国其他朝代更倚重商业税收,因而鼓励了港口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宋朝为出口贸易发展起大规模的陶器生产,江西的景德镇因精于烧制陶器的窑炉技术而兴旺起来。”。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曾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清朝收复台湾后,曾放松海禁,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连云港)四处为对外贸易港口,准许外国商船前来交易。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1757年,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

(2)材料二反映出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哪些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消极影响?

 

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王朝统一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变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派官职……

——柏杨《中国人史纲》

(1)依据材料一回答,与前朝相比,隋朝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材料三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宋代科举名额成倍增加,科举考试录取者大幅增加,只要登科一般都授予官职。

(3)依据所学回答,宋朝“注重文教事业”与当时的哪一政策有关?材料三反映宋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材料四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抨击科举制度的原因。

(5)结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从隋朝到明清时期的发展趋势。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族问题关系重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材料三   实物资料

材料四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关于文成公主入藏的记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所遣求婚使者的名画是什么?简述唐蕃和亲的主要影响?

(2)写出材料二图一、图二中少数民族政权A、B的名称和建立者。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4)唐代、两宋时期、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分别属于材料三“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哪一种模式?

 

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 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 中国国力不断削弱的趋势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 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昆曲源于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在明朝万历末期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清朝前期,发展到达顶峰。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昆曲名作的是

A. 《牡丹亭》    B. 《窦娥冤》    C. 《长生殿》    D. 《桃花扇》

 

以下是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与表中的趋势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清朝年号

 

年代

人均耕地(亩)

康熙二十年

 

1673

27.92

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A.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B. 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C. 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D. 土地兼并日趋严重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为此大力

A. 发展海外贸易    B. 推行垦荒政策

C. 加强君主专制    D. 大兴文字狱

 

维护国家统一,打击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谋略。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加强对西北地区管理的是

①平定噶尔丹叛乱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进行雅克萨之战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