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石家庄42中模拟)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进行体制改革

苏联随即在苏占区也实行币制改革,德国在经济上开始分裂

美国等实行反封锁

苏联开始封锁柏林,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

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三国控制区的制宪会议通过《基本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西德)成立

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占区成立

 

材料二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马歇尔计划。目的是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1945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的59%。美国不仅拥有庞大的陆海空军事力量,还拥有原子弹。

战后,苏联的军事实力已经今非昔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锤炼出了一支数量大、战斗力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1945年,苏联坦克和飞机的年产量仅次于美国。作为战胜纳粹德国的主要力量,苏联的国际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

(1)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宰作用的两个大国。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提示:需答对4个成因)

 

(2019石家庄28中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结束不久,并肩作战埋葬德、意、日法西斯的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所代表的国家集团迅速进入冷战状态。在冷战期间,北约的议题主要是防范华约的大规模军事威胁。冷战结束后,北约的议题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变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

材料二: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随着华约的解散、苏联的解体,对手没有了,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仍以所谓的“威胁”为名逆势扩张。迄今为止,北约成员国已经扩大为30个。

材料三:北约作为一个军事集团,其行动范围早已超出欧洲。2003年,当北约从美国手中接过驻阿富汗部队的指挥权时,就已经迈出了在欧洲之外开展作战行动的第一步,也是“欧洲北约”向“全球北约”转变的典型事件。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将俄罗斯、中国列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今年2月,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在安全上越来越重视中国因素。尽管北约内部在是否把中国作为对手问题上存在争议,但美国推动“欧洲北约”向“全球北约”拓展的意图和努力不容忽视。

——以上材料均摘自《70岁的北约将何去何从》

(1)结合所学,指出北约成立的时间。

(2)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北约发展变化中呈现的重要特征。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北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扮演的角色。

 

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从西非中非向东非、南非扩展,迅速形成燎原之势。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宜布独立。可见,“20 世纪 60 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主要是

A.持续时间长 B.涉及范围广 C.破坏性巨大 D.参与人群多

 

《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宣布“殖民主义在其一切表现中是一种应当迅速予以根除的祸害”,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是对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障碍”。可见万隆会议

A.提高了亚非国家国际地位 B.鼓舞了亚非人民维护民族独立

C.推动了亚非国家经济发展 D.消除了亚非国家意识领域分歧

 

(2019原创)随着人民对官方意识形态的谎言和欺骗越来越厌恶,苏共执政的合法性自然遭遇到空前的质疑,因而它发生在一夜之间,这一点也充分说明那个貌似强大的政党原本极其脆弱,庞大的躯体早已如同朽木,稍有风雨袭来,就轰然坍塌!“它”应是

A.美苏冷战 B.十月革命 C.二月革命 D.苏联解体

 

1985年,他开始担任苏联领导人,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因效果不佳,他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他”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2019原创)(俄)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通过这段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存在就人论事的局限性 B.实际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D.不能正确评价前人的功过得失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

A.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 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保障了富人的权益 D.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

 

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战后,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工程师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该材料反映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A.重视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创新 B.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

C.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D.政府投资主要放在发展经济上

 

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中说:“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欧洲梦”的含义是

A.欧洲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 B.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

C.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 D.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

 

(2020原创)前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在1990年12月19日的一次会议中说:“德国的房子——我们共同的房子,只能在欧洲的屋顶下建设,这是我们政策的目标”。为“建设欧洲屋顶下房子”而采取的举措是(   )

A.成立国际联盟 B.成立世贸组织 C.成立联合国 D.成立欧盟

 

(2019石家庄裕华区二模)55年前,中法正式建交前美国的反应分析以上表格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1月9日

时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菲利普斯发表声明:“十分明显,我们认为,法国如果承认(中国),将不利于我们或其他自由国家。”

1月16日

美国照会法国,抨击法国“承认中共不为智而有损于自由世界利益之举”

1月19日

美国敦促蒋介石不要主动同法国建交,给中法建交制造障碍

1月21日

菲利普斯召开记者招待会证实,美国政府已正式照会法国,反对法国同中国建交

 

 

A.冷战思维影响了美国外交 B.美国排斥法国分享中美建交成果

C.中法建交加强多极化趋势 D.中法建交严重威胁美国亚太利益

 

正如西欧在经济上的复兴和联合离不开美国一样,□□□□□□□□成立后,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国家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包围圈,至此,欧洲已成为美国防御的最前线。其中□□□□□□□□指的是

A.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7年,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针对本国的一项政策解释如下:就像被病菌污染了的一桶苹果,希腊的颠覆会影响伊朗和整个东方……自罗马和迦太基时代后,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霸权。这项政策的出台意味着

A.冷战序幕的拉开 B.冷战的开始

C.德国的分裂 D.两极格局的形成

 

(2019德阳 时空观念)下图中以“铁幕”分割欧洲的主要依据是(   )

A.民族构成 B.经济水平 C.意识形态 D.宗教信仰

 

(2020原创)随着在亚洲、非洲以及中东的殖民体系的瓦解,美苏双方对于如何塑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对此,美苏的反应是(   )

A.发动战争以解决争端 B.寻求世界和平与发展

C.采取全方位的对峙与竞争 D.加强国际谅解与互信

 

(2019石家庄42中三模)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1946年初,国民党进攻解放区,失利后迫不得已于1月5日与我党初步达成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然而,这只不过是国民党用来玩弄缓兵之计的政治花招,时隔不到半年,国民党就秘密调动大军进攻中原解放区。以中原解放军突破国民党30万大军的重重包围、实行战略转移为标志,我们党开始了震撼世界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此时,我党武装力量只有100多万人,而国民党军队有400多万兵力,在武器装备上,我军也远远不如国民党军队。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率领解放区军民,采取战略和策略相结合的原则,奋起反击,并且在全军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立功运动”“王克勤运动”“整军运动”,进行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不断增强部队战斗力……

——冯晓蔚《三大运动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1)1946年初国民党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哪次会谈达成的协议?

(2)据材料,指出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与我军相比有哪些优势?尽管如此,但国共对抗的最终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就中国共产党本身而言,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此结果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3月,政治评论刊物《观察》的创始人和主编储安平教授总结了一种广泛持有的观点:“现政权的支持层原是城市市民,包括公教人员、知识分子、工商界人士。现在这一批人,没有对南京政权有好感。国民党的霸道行为作风使自由思想分子深恶痛绝……政府官员沉溺于贪污作弊,他们进行种种刁难,使工商界人士怨气冲天;因财政金融失策以及内战不停而造成的物价暴涨,使城市市民怨声载道。”

材料二:1947年,储安平教授在评论美国前外交官威廉·蒲立特要求美国增加对中国国民党政府援助的报告时说:“……蒲立特先生可没有想到:共产党究竟是在怎样一个情形之下才提高到了今天所占有的地位的?本文作者个人的看法,国民党的腐败统治是造成共产党发展到今天这样庞大势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假如20年来的统治,不是如此腐败无能,何致使许多人觉得前途茫茫……转而寄托其希望于共产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1)材料一中的“现政权”是由哪一政党执政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提高到“今天所占有的地位”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影响政党地位的关键因素。

 

辽沈战役时期,中共中央军委只用一纸电报,就使林彪改变原作战计划,率军转头南下,直赴锦州。而蒋介石数次电令,甚至亲赴前线,也未能使东北国民党司令卫立煌救援锦州守军,导致锦州被解放军迅速攻克。这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

A.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B.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

C.有先进科学理论指导 D.利用敌方内部的矛盾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发展。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材料强调了

A. 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

B. 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

C.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D. 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图报纸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的覆亡

 

(2019保定模拟)如图所示电文,其部署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走了两步最关键又最精彩的棋:一是首先歼灭黄伯韬兵团,争取了战役主动权;二是截断徐蚌线,对整个战役的发展起了加速作用。”材料中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渡江战役

D. 准海战役

 

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由此可见,辽沈战役(   )

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B.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C.使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D.加速了南京国民政府灭亡

 

刘邓大军与陈粟大军、陈谢兵团相配合,纵横驰骋,扫荡中原,取得了“歼敌十九万,解放县城一百余座,在四千五百万人口的江淮河汉广大地区建立了中原根据地的重大胜利”。这表明,挺进大别山取得辉煌战绩的原因是(   )

A.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B.作战部队亲密合作

C.解放军英勇善战 D.国民党军组织涣散

 

历史课上,老师出示了如下图地图,据此判断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题是(  )

 

A.转战陕北、指挥若定 B.千里跃进、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2020原创)下图《国民党军队向中原中共军队辖区疾速推进》反映的史实(   )

A.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决心 B.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C.使国民党军队丧失了数量和质量的优势 D.加速了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终结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要和平,争民主”

D.“打倒列强,除军阀”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威。双十协定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沉浮”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淮海战役

D.解放南京

 

(2020原创)探究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骤减,同时它们对中国的原料和部分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这就使原来在帝国主义控制下变得十分狭窄的中国市场稍稍出现了一些空隙,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条件。

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把发展后方工业放在抗战能否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位置,提出“三分军事,七分经济”的口号,为在抗战后方大力发展工业创造了相对有利的政治环境和条件……重工业一直是中国近代工业中最薄弱的一环,抗战前中国的重工业仅占整个工业的14.68%;在工业资本构成上仅占18.27%,抗战期间,着眼于民族工业的未来,突出经营重工业,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抗战以前,西南地区基本上由军阀控制,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发展迟缓,而随着国民政府的内迁及沿海沿江一大批工矿企业的内迁,不仅促进了西南内地的经济发展,也改变了地方经济分割的局面,形成了国家资本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制。

(1)据材料一,指出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探究近代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的有利条件。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