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积极翻译、出版、介绍国外文化的书籍、杂志、文章。现摘其要者而列之。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上述三个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传播国外文化的背景。并分别归纳三个时期所传播文化内容上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进知识分子积极传播国外文化的共同目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五四事件”前《大阪朝日新闻》的主要报道
材料二 作为旧中国四大报之一的《益世报》,在1919年5月4日﹣1919年6月3日内对“五四运动”的报道共有218篇。其中有三次大的连续性报道,《国民力争外交记》共连续11记,《外交紧急与和局破裂》共5记,《内忧外恶之交争记》共11记,连续报道一战之后中国外交的失败,对发生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在叙述事件过程之外,还以鲜明的爱国立场抨击日本企图侵占山东半岛的阴谋,唤醒民众,同情支持学生运动。这些报道和评论对学生运动的全面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摘编自《民国时期《益世报》学生报道研究》 (1)材料一中《大阪朝日新闻》报道的焦点是什么?并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该报纸关注这一焦点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益世报》“五四运动”报道的特点。 (3)据所学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作用。
1921年7月底,与会代表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做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再从狮子汇渡口登上渡船到湖心岛,最后转登王会悟预订的游船。这里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2019石家庄28中模拟)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毛泽东),赴全国○○○○○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时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 A.组织武昌起义 B.发动五四运动 C.参加中共一大 D.领导工人罢工
1920年,董必武等人成立了武汉共产党支部;毛泽东在长沙发起成立了共产党组织;王尽美等建立了济南共产党组织……这些共产党组织的成立( ) A.开启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B.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2019邯郸一模)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五四运动是中国思想革命的催化剂,随后对西方的兴趣仍在持续的时候,中国知识分子中间却出现了分歧。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作者论述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不包括( ) A.五四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B.巴黎和会践踏中国权益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2020原创)某报纸《新申报》针对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纳入的主题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联合抗日的开端 C.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发生后,天津商会发表声明:“用特电恳诸公力为主张,勿稍退让,必将青岛收回,以保领土。”苏州市民致函苏州总商会,要求商会抵制日货,“莫畏强梁”。这说明五四运动 A. 商人是运动的领导者 B.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D. 目的是要抵制经济侵略
“若卖国首领未诛,卖国条约未废,亡国之祸终难幸免”;“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一二・九运动
“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新文化运动时,鲁迅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胡适的第一部诗集《尝试集》,在当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从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新文学的形式。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提倡( ) A.白话文 B.封建礼教 C.新道德 D.旧道德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劳动界》
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A. 袁世凯独裁 B. 北伐战争爆发 C. 新文化运动 D. 黄埔军校创立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文献1、2分别是哪次革命的成果?文献3与哪次重大事件相关?三部文献颁布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当时他们没有声音,但一旦改革失败,他们就会表现出一股很强的义愤。“戊戌六君子”被杀的时候,不少老百姓其实是叫好的,他们都认为国家杀了奸臣。对老百姓而言,康梁就是奸臣。在这里,我们也必须提到另一个问题:对于变法来说,启蒙可能是一个方面,而文化的改造一直会是个难题。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近代中国的历史选择和变法取向。 材料二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1)材料一中民众对变法的态度是怎样的?这与哪一运动有关?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认为民主共和政体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有哪些?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020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孙中山上书给清政府要员李鸿章,提出自己富强中国、发展生产的系统主张。但是,他既没有得到答复,也没能见到李鸿章。孙中山意识到,通过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中国的政治是行不通的。 材料二:上书受挫使孙中山毅然抛弃改良幻想, 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1894年,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兴中会章程》中,他明确指出兴中会的宗旨是“振兴中华”。兴中会的建立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第二年,他在香港建立了兴中会总机关,积极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由于有人告密,这次起义没有正式发动就失败了,遭到通缉的孙中山从此开始了长期的海外流亡生活。 材料三:1905年8月,孙中山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部分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被推举为同盟会总理。他亲自制订章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政纲。尽管同盟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都存在缺陷,但是,它的建立以及革命纲领的提出,还是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结果。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区别。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孙中山革命的主要目的。
(2019原创)□□□□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打倒了窃国大盗袁世凯,制止封建帝制死灰复燃,再造了共和,挽救了国家,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它的功绩永载史册。“□□□□”应指的是( ) A.戊戌变法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辛亥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先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拥护共和”的高调骗取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信任和妥协,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继而玩弄权术逼迫南京临时政府北迁,攫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打着中华民国的招牌,以北京为首都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可见,袁世凯能够建立起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外部因素是 A. 北洋军阀实力强大 B. 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C. 善于玩弄政治手腕 D. 国内反动势力的强大
(2020原创)下图檄文中“一人冠冕”的事件是指( ) A.促成清帝退位 B.实行独裁统治 C.袁世凯称帝 D.接受“二十一条”
(2019石家庄42中模拟)“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他们中的一些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学习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材料分析的是辛亥革命( ) A.发生的背景 B.失败的原因 C.建立的制度 D.成功的原因
有学者指出: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根除了社会陋习 C.废除封建制度 D.推动了思想解放
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中华民国建立 D.新文化运动开始
(2018金华)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该观点的主旨是 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B.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国的政治 C.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漫长 D.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1915年末,袁世凯决定第二年登基。蔡锷与老师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云南于25日宣布独立,贵州亦宣布独立。哀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以有病为推辞,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这从另外一面反映了辛亥革命 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C.开启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D.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B.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并未直接参与。但我们称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这是因为革命火种早就被孙中山种下。以下属于孙中山播种的“火种”的是( ) A. 创办黄埔军校 B. 建立中华民国 C. 提出三民主义 D.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20原创 史料实证)下图为黄景南加入近代某组织时的誓词,该组织为( )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2020原创)1894年6月,他萌发革命思想,以为满洲人不可能引领中国走向现代,中国的出路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重建一个汉人的国家。因此“他”创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 ) A.强学会 B.光复会 C.兴中会 D.同盟会
(2019保定一模)民国时期一副挽联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挽联中的“先生”是指( ) A.徐锡麟 B.孙中山 C.陈独秀 D.李大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