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 各国间频繁的战争    B. 受法家思想的影响

C. 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    D. 为了统一中国

 

《历史朝代顺序歌》中有这样一句,“东周分两段”,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

A. 春秋和战国    B. 西汉与东汉    C. 西晋与东晋    D. 北宋与南宋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乡。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酷炎的夏日”是哪国侵略者?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曾有过三次分离,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二次分离的是近代哪次战争?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是在何时签订的?当时中方代表是谁?

(3)除材料一、二相关内容外,该文件还涉及哪些有损中国利益的规定?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地图,与下图相比,我们从下图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中国的近代历史开始了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

①割占土地 ②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 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 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 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图表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出现图表数据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1894年前

1900年

外国工厂

80家

933家

资本总额

2800万元

15亿美元

进口总值

1.4亿多海关两

2.1亿多海关两

 

 

A.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B.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C.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D.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题文)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 平壤战役

B. 黄海海战

C. 辽东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犯下了滔天罪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 )

A. 南京大屠杀    B. 旅顺大屠杀    C. 九连城大屠杀    D. 威海卫大屠杀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 )

A. 魏源    B. 李鸿章    C. 严复    D. 邓世昌

 

在《中华帝国的衰落》一书中,有这样的评论:被文明与中国迥异的欧洲国家打败已经够糟的了,但眼见昔日模仿中国的“倭寇”击败大清帝国,无疑重重地打击了这个国家的自尊。“打击了这个国家的自尊”的战争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抗日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材料三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3)结合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

(5)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 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有一位清朝官员曾用这样一番话教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从这番话你判断这位官员应是哪一个派的代表(    )

A. 顽固派    B. 维新派    C. 革命派    D. 激进民主派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而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谭嗣同临终愤慨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两个不同的事件却有着相类似的结局,主要说明(  )

A. 他们失败的相同根源在于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B. 他们都没有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

C.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 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A.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

A. 蔡锷    B. 梁启超    C. 康有为    D. 谭嗣同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     )

A. 《中外纪闻》《湘学报》    B. 《时务报》《国闻报》

C. 《洲学报》《知新报》    D. 《天演论》《变法通议》

 

所谓近代化,就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开启中国政治民主化道路的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 教育制度    B. 科举制度    C. 文化制度    D. 政治制度

 

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直接有关

A.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此人主张(  )

A. 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 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 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 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霸道通宵论,强国先富民。令规传万户,徙木赏千金。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称雄当做首,变法古标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商君”指的是谁?

(2)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

(3)最能证明画波浪线部分历史事实的是什么?

(4)材料二诗中哪一句评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5)商君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君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你觉得商鞅的死值不值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铜是古代劳动人民有意识地将铜与锡或铅配合而熔铸成的合金。因为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名青铜。青铜作为合金,熔点较纯铜低,是古人容易控制的。就硬度来说,青铜比纯铜高,古人可以根据器类对硬度的不同要求,适当地调整铜锡比例,造出各种供使用的器物。熔化的青铜流动性好,浇铸时无孔不入,在冷凝时体积略有增大,凝时满范,气孔少,容易得出锋利的刃口。而且,青铜具有化学的稳定性,不易生锈。

材料二:  如下图:众多的青铜器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青铜器与原始社会的工具如石器、木器、骨器相比,有哪些优点?   

(2)查找资料,看看上面图片中是什么青铜器物,它们都有何作用?   

(3)青铜器对促进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   

(4)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对我们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武王追思先圣王,及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余各以次受封。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叙述的是一项什么制度?周王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2)周王与诸侯之间是什么关系?

(3)这个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主要社会现实是(   )

A.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周天子提倡思想自由

C. 当时的知识分子喜欢议论时政,组成社团学派

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都江堰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修建于大禹治水时期

②由李冰父子主持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依法能得到奖赏的是(   )

①宗亲贵戚  ②有军功者  ③生意做的好的人  ④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下列有关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旧的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

②各国都想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③各国都想在争霸战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④都为了“尊王攘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