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朝花夕拾》等。

B.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它们的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C. 《卖油翁》选自北宋政治家欧阳修写的《归田录》。

D.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目前为止,广南发现和出土的铜鼓不仅数量多、分布广、种类全。

②因此,引起了世界铜鼓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奇葩”。

③广南铜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

④而且还集经济、文化、音乐、美术、铸造于一体,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④②①③    D. ③①④②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吃货们在“三月三”可尽情品尝各种壮乡美食,如绿粑粑、凉粉、五色饭等。

B. 学校能否做到监管到位是保障孩子们“舌尖上安全”的关键。

C. 通过文山市交警部门的大力整顿,使市民有了规范停车的意识。

D. 蒙文高速在文山州内全长78.38千米,工程总投资大约88.5亿元左右。

 

下列成语中架起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文山红甸山药滞销,农户忧心忡忡,社会各界伸出了援助之手。

B. 5月20日,中国女子羽毛球队齐心协力战胜劲敌,终获“尤伯杯”冠军。

C. 春夏之交,文山新闻路人行道上的蓝紫楹花开得如烟如雾,杂乱无章。

D. 丘北、广南两地民众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等待着云桂高铁通车。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纠分  脑髓   嘎然而止   参差不齐

B. 延绵  默锲   整妆待发   大彻大悟

C. 菜畦  羸弱   忘下断语   语无轮次

D. 污秽  孪生   孜孜不倦   海枯石烂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意完全正确的是(   )

A. (guǎng)野     (shùn)息     停(dài)     妇(rǔ)皆知

B. (dì)      (huǎng)惚    (chēn)视    毛骨(sǒng)然

C. (àn)哑      (lí)歌       (bèng)溅     慷(gài)淋漓

D. (shòu)猎    (gěng)咽     (juǎn)伏     义愤填(yīn)

 

题目:我的青春里,没有                                        

要求:⑴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⑵文体不限,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名录

⑴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⑵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世代相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也是华夏文明注重天人和谐自然哲学观的重要体现,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祖先曾经如此“诗意地栖息”在这片土地上。

⑶“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中国人从小就会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⑷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

⑸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也是传统历法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人认为,过去常说中国的历法是阴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即是阳历的部分。

⑹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总结的雨热气候规律,起源于黄河流域,反映了我国独特的气候特点,几千年来一直在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业生产。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也深深影响着东亚国家,韩国、日本有很多与我国相似的习俗。

⑺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以现代气象学的观点来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球运动、大气环流等影响,二十四节气虽没有从这些角度去解释,但也从自然现象中反映出中国古代民间对气候的认知,客观反映了我国雨热同期、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⑻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不过,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二十四节气”的适用性也发生了变化:桃花常常在惊蛰节气到来前就红了;清明节后时常出现气温飙升,一日入夏;夏天暴雨强降水多了;冬天里冷空气频数小了,寒潮强度变弱了,暖冬成为新常态。

⑼随着科技发展,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能力增强了,设施农业、大棚蔬果等让我们不再受节气的严格制约,二十四节气似乎不再指导现代生活了。

⑽“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在农业生产上至今还遵循着很多农谚来调节休息和劳作,依然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坐标。

⑾现代人养生也看重节气,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而“三月八,吃椿芽儿”“冬至饺子夏至面”“冬病夏治”等等,更是现代人随口而出的生活指南。

⑿今天有的地方,仍有相关节气的活动,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有的地方仍把冬至等当作节日一般度过,比如非遗项目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等,台湾地区还保存着用九层糕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根”。

⒀二十四节气有着中国人美好的记忆、诗意的生活和理想的未来。每个节气里都有一些浪漫而古老的传说,而这些传说之中,隐藏的是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中国式的生活艺术、中国哲学的独特意蕴。

1.请分析文章第⑴段有何作用。

2.请根据二十四节气歌,写出你所知道的节气名称。(至少写六个)

3.请概括下面文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⑴第⑶-⑹段,说明“二十四节气”

⑵第⑺-⑻段,说明“二十四节气”

⑶第⑼-⑿段,说明“二十四节气”

4.选出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十四节气”是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包含时令、气候、物候、农事、民俗等方面的内容。

B. 向读者介绍中华民族是如何通过“二十四节气”诗意生活的是本文重要内容,但这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C. 第⑻段以“二十四节气”的适用性变差的事实,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的气候背景。

D. 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诗意地栖息”“诗意的生活”理解为亲近自然、拥有生活情趣和注重精神追求。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父亲的院落

⑴父亲的院落在乡下,依然是矮墙,上面杂生着枯草;依然是三间瓦房,在夕阳下,扯出一缕袅袅的炊烟。

⑵父亲坐在院落里,抽着烟,烤着火,间或咳嗽两声,吐一口痰。父亲住不惯城里的房子,以他的话说:“这哪是人住的啊,还不把人憋死?”父亲到城里来,几天之后,腰酸腿痛,唉声叹气,就走了。

⑶父亲永远留恋着自己那三间瓦房,还有一个院子。

⑷在乡下的院子里,父亲算找回了真实的自己,会粗声武气地大笑,会大声喊叫邻居来喝茶,会找年龄相当的人谈今年的雨水和收成;会打开鸡笼,大声吆喝着鸡;会对母亲高声说着今天要吃什么饭,放点地里长的大白菜,或者豆角。

⑸在小院里,父亲永远是个主人,而不是客人。

⑹春天来了,雨水一落,父亲就会在墙角空地上用棍子插些小洞,放进豆种,然后,沿墙一周插上篱笆。不久,几场春雨飘落下来,父亲那些豆子,就会一颗颗破土而出,长出肥嫩的芽儿,顺着风长长长高。父亲从坡上回来,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些豆秧一根根顺着篱笆而上,伸长了身子,舒展着叶子,就会高兴得哈哈大笑,摸着胡茬:那种得意,就如面对自己的孙子一样。

⑺夏天之后,院子里,丝瓜拉成架,豆荚顺着篱笆爬上墙头。做饭时,父亲会踩着凳子去摘,然后洗净了,交给母亲,放在锅里炒着。在放了油的烧红了的锅里,豆角发出“咝啦咝啦”的响声,父亲坐在院子里,坐在豆棚瓜架下,轻轻地摇着蒲扇,摇出一脸的幸福。

⑻到了秋天,院中的葡萄熟了,父亲会很认真地照看着,不许鸟雀啄食,让一颗颗葡萄珠圆玉润地鼓胀着,晶莹着,由小变大,由绿变紫,变灰,一弹一出水。这时,往往,父亲会打电话告诉我们,让回来吃葡萄,再不吃,葡萄落地,就没用了。当然,一般情况下,我们是难以回家的。不久,父亲就进城来了,拿着袋子,里面装着葡萄,一颗一颗,水灵而饱满。我们都回来了,父亲才拿出来,一串一串摆在桌上,摆得很慢,很细致,摆出一脸的成就感。

⑼冬天,父亲会感到寂寞,没有了瓜菜豆秧陪伴的父亲,坐在院子里,就像没有朋友聊天一样,显得形单影只,显得无奈和无聊。这时,他会拢起火,坐在火堆前编起背篓,还有竹筐。竹篾是山上自栽的竹子织成的,父亲剖开竹子,划成竹丝。竹丝在父亲的手上跳跃着,翻动着,仿佛有生命的精灵一样。父亲编的竹器并不美,相反,还很难看,但耐用。这些竹器,就成了家用的东西,但更多的则送给了同村的人。父亲喜欢别人讨用这些东西,每到这时,他的脸上会露出感激的笑,用他的话说:“人家要,是给咱长脸。”父亲从别人的需求中得到满足,得到快乐。

⑽院子的外面,有一方小小的猪圈,这两年,父母都年老了,不养猪了,猪圈也闲置起来没了用处。有一天,父亲闲着无事,从别处运来土,和猪粪拌在一起,然后把井水用竹筒接着,引入猪圈。水并不大,筷子粗一股,日里夜里流淌着,不两天,就将猪圈流淌成了一个池塘。他又弄来几截莲菜,植入泥中,到我暑假回家,一方猪圈,竟然笼罩上田田的荷叶。荷叶碧绿如洗,轻灵水嫩。翠绿的莲叶间,一朵朵荷花洁净地生长着,有含苞欲放的,有半开的,也有全开的,一片热闹气象。间或,有一只蜻蜓飞来,在荷花上歇着,风一吹,又飘走了,只有花儿袅娜洁白。

⑾母亲见了,笑着说:“你爸啊,把院子弄得,没有一点空闲的地方。”

⑿父亲不说话,仍在忙着。院墙一边的角落里,席子大一块空地,父亲种上了韭菜。韭菜已经长长,绿绿的,青葱而旺盛。父亲正在侍弄着它们,母亲的话,他或许听见了,也或许没听见,他待弄得很细致,如小学生做作业一样,认真,一丝不苟。对父亲来说,院落里的一切,都是他的作业。。

永远,父亲都在做着他的作业,没一刻安闲,一直到老去,一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1.父亲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至少从三方面概括。

2.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即使是副词,也富有表现力。阅读第⑵、⑷段,选择一个加点词语品析。

3.全文中母亲只说了一句话,却作用很大。读第⑾自然段,请分析其作用。)

4.下面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⑸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父亲在院子里一年的活动。

B. 第⑹段的“得意”可理解为“满意”,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看到“豆秧”成长的喜悦之情。

C. 第⑼段通过描写父亲在冬天农闲季节的寂寞和孤独,写出了父亲编竹器送人的原因。

D. 第⒀段语言平实质朴,却又意味深长,既写出了父亲的精神品质,也饱含着“我”对父亲的无限哀思。

5.请比较《父亲的院落》和《背影》两文的标题,谈谈你在文章拟题方面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范文正公仲淹悴①,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③,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④文正怀中。文正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⑤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⑥。

(注)①悴:困苦。②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病笃:病重。④内:通“纳”,放入。⑤俾(bǐ):使。⑥宛然:依然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使人呼文正告曰                        ②术者气已绝

B. ①复弟子一人投河中                      ②不足

C. ①烦大巫妪入报河                        ②文正谏官

D. ①后日送                                ②昔死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上文最后一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里父老皆                  ②号令三老豪杰与皆来计事

B. ①皆缯单衣                   ②余则缊袍敝处其间

C. 女子不好                   ②金陵人

D. 谓三老                     ②将军宜枉驾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西门豹参加婚礼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5月14日,杭州高级中学官方微信发布了一篇文言文版的校庆公告。几个小时后,这份特别的校庆公告在朋友圈刷屏了,阅读量迅速达到10万+。在留言区更是引发了持续热议,点赞者认为公告让人耳目一新,质疑者表示文言文“高冷”“堆砌辞藻耳”。请写出你对此事的看法和理由。

 

给下列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5月19日零点,滴滴恢复顺风车服务。北青报记者登录顺风车页面看到,在整改后,车主、乘客在重新开启顺风车出行前都需要完成“安全措施整改步骤”。滴滴表示将严打“人车不符”。在该整改页面,车主和乘客都需要拍摄、上传本人身份证照片并进行人脸识别。车主需要在每次接单前进行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未通过的车主无法接单;若乘客因“人车不符”而未上车,则判乘客不承担责任。乘客方还需要更新隐私保护设置,选择一款系统默认图片作为头像,同时,此前的评语和标签全部下线。

 

下列选项括号中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能在中考取得好成绩,从现在起到6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该句无语病)

B. 这篇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却处理得抑扬顿挫,跌宕起伏。(该句成语运用恰当)

C. 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该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D. “铭”是古时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不讲究押韵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该文学常识表述无误)

 

请根据《海底两万里》的内容填空。

当我们正争先恐后挤上平台时,另外两根须爪,从空中打过来,缠在了船长面前的水手身上,猛地把他卷走……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啊!那个不幸的水手,被触须缠住,被吸盘吸住,被那只大爪子卷到空中任意地摔来摔去。他喘息着,他透不过气,他叫喊着:“救救我!救救我!”这几句话,是用法语喊出来的,这让感到震惊!船上竟然有我的一个同胞,或许还有好几个!这撕心裂肺的叫声,我将一生铭记!

选段中“惊心动魄的场面”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加点的 “我”是_______________

 

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③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⑥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⑧草色烟光残照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蝶恋花》)

 

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三个错别字。

宛言谢绝 郑重其事 剑拔弩张 因地制宜 持之以恒 心无旁鹜  周到如砥  遍稽群籍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告罄(qìng)    引擎(qíng)   泅(qiú)水      谆(zhūn)谆诱导

B. 奔丧(sāng)    蟠(pán)龙    狩(shòu)猎     叱咤(zhà)风云

C. 诘(jé)难      脊梁(jǐ )    迤(yǐ )逦      咬文嚼(jiáo)字

D. (óu)气      蓬蒿( hāo)   佯( yáng)装    姹(chà)紫嫣红

 

阳光让美丽之花绽放,关爱让幸福之花绽放,拼搏让理想之花绽放,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奉献让……

请以“      悄然绽放”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有明确的文体特征),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的汉字书写;

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⑤不少于600字。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先帝不以臣卑鄙                    

(2) 三臣于草庐之中            

(3) 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4) 深入不毛                    

(5)竭驽钝

2.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于选文的成语有:____________

4.从选文看,诸葛亮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些往事?他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捞月亮的母亲

(1)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

(2)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3)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4)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5)“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6)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7)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巳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8)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9)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10)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11)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短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12)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有删改)

1.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两件事 

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② ________________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说说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第(6)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10)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5.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孝乃德之本

①《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②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张报纸。”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

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色,要能够持之以恒。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

④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⑤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

⑥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所议论的“孝”,具体到行为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

4.第③段画线句子提出的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分析作答的?请简要概括。

 

学校组织以“善待汉字,热爱母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搜集到如下资料:

①“汉语热”在世界各地迅速升温,目前全球已有525所“孔子学院”(国外学习汉语的学校)。日本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练习汉字书法,韩国练习汉字书法的民众逾十万人。

②在我国一个有600多人参加的高级翻译大赛中,许多选手英译汉时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词汇贫乏。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文字流畅、词汇丰富的二等奖得主竟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评委普遍认为,我国汉字应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③国内某网站做了“我国汉字应用现状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调查内容

喜欢敲键盘,不愿动笔写

常提笔忘字,常写错别字

字体不美观,从未练书法

数据统计

57%

83%

79%

 

 

(1)请将你阅读探究后的结论写出来。(不超过30字)

(2)针对材料③及中考网上阅卷的形势,向班里提出一项活动建议;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

(3)下面是某同学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

掌。_______________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①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

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③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①请结合甲文内容,仿照画线句,补全空缺内容。

②乙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说明修改意见。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_________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_________ 、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朝花夕拾》中鲁迅揭露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 的文章是_____;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______  和《五猖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立春之美,是一种淡雅的静静等待着的含蓄美。积雪虽然还未消尽,但是早梅已经在山中疏影横斜,占尽了风情。水仙花尽情享受着即将被替换的阳光,枝条摇yè,金盏族拥。从不争春的春兰,依然静静地只甘居墙角架上一隅,如一首隽永的诗。与梅或水仙比,它绝不怒放,默默地yùn育良久,才偷开半朵,只为自由之赏。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     摇yè_____   yùn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隽永”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甘居墙角架上一隅”中“隅”的意思是____

(4)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描绘春兰悄然开放的情态。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⑤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⑦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默写杜甫《望岳》的后四句。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

国  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国  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中  国

28,000,000

30,000,000

日  本

1,850,000

672,000

苏  联

13,700,000

13,000,000

德  国

3,500,000

1,600,000

南斯拉夫

300,000

1,200,000

意大利

77,500

153,000

 

(l)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了上表,你想说些什么,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图片,按要求答题。这幅图片被作者命名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请谈谈你对画面及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识读下面的曲谱

(1)写出上面曲名、曲作者及词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其旋律、节奏特点,写出歌词内容,唱这首歌时,想到了哪些? 50—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字作为民族文化的承载工具,横竖撇捺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小明所在班级开展“走进汉字,重温笔顺,写好汉字”活动。. 让我们一起与小明走近汉字,完成以下任务。

A(汉字起源)

“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

①摘  ②开采  ③搜集  ④选取  ⑤精神;神色结合字形和义项,你认为“采”的本意是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汉字风采)

请任选一句,说说下列诗句中的“采”包含着怎样的情味。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关雎》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我选_______句,“采”包含的情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汉字传承)

5月31日,首届中国汉字文化节盛大开幕。下面是小记者的采访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内容。

小记者:闻教授,您好!我是校报小记者,请您谈谈汉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闻教授:好的。总的来说,电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汉字的丰富内涵正逐渐流失,由汉字传承的中图文化有衰败倾向。

小记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教授:也不能完全迭么说。汉字历史悠久,字形优美,内涵丰富,有很强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而且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也不断升温。本次活动,正是为搭建交流平台,引发公众思考,推动中华文化发展而举办的。

小记者:哦!我明白了。建议本次活动增设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教授:拟得不错,很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D小明和同学一起做调查。

小明从统计表中发现了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小明和老师一起欣赏书法作品。

老师:“户”字运笔意趣在于“曳”,最后一笔是撇,有飘逸之感,真可谓笔势送足。

小明:“草”字运笔意趣在于“垂”,______________,真可谓精神外露。

老师:很不错!你用了老师的示例,也说到点子上。

F小明和家人一起交流写字经验。

“义”字先写点,再写撇和捺,手机笔画输入也是这样的 ……这种写法更符合中国书法的习惯。——爸爸

有的小孩写“长”字,先写横,再写撇,然后写其他笔画,看着就觉得很别扭。——妈妈

“为”字的笔顺小学老师就是这样教我们的啊,先写点,再写撇。最后一笔是点,确实这么写好看! ——姐姐

小明综合家人的看法后得出一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