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chuò)裂(bīnɡ)迁(xǐ)惟妙惟(xiào)

B. 躇(chóu)着(diǎn)育(yùn)人心脾(qìn)

C. 污(diàn)染(xüàn)呜(yàn)变莫测(hùɑn)

D. (nüè) 阴(huì)酝(niànɡ)不置辩(xiè)

 

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第四期的主题是“礼物”。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苦痛之后的成长,不断学习积累的智慧,这些都是最好的礼物。

请以“最好的礼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我说,你听       木铃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顾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1.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③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①“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猴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②“你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3.“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得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

 

(2017年中考甘肃天水卷)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灰尘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⑫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⑬“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⑭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⑮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1)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

发现“破烂”→    被“教悔”→   获“奖励”→坚定“梦想”

(2)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不可回收:

(3)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

(5)那个“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小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作者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谈谈。

 

佝偻承蜩

仲尼⑴适⑵楚,出于林中⑶,见佝偻⑷者承蜩⑸,犹掇⑹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⑺,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⑻;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⑼也若橛⑽株拘⑾吾执臂⑿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⒀。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⑴仲尼:孔子。⑵适:往,到。⑶出于林中:从林中经过。⑷佝偻:驼背。⑸承蜩(ti o):用竿粘知了。⑹掇:拾取。⑺五六月:指夏天。⑻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为四分之一两,一铢为二十四分之一两。借此指次数极⑼处身:立身。⑽橛(ju ):木桩,象木桩那样竖立着。用为动词。⑾株拘:带枯枝的树墩。⑿执臂:执竿的手臂。 ⒀唯蜩翼之知:即唯知蜩翼。用唯之(为)的格式作前置的标志,把宾语蜩翼置于动词谓语知之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邪?  _____

(2)不万物易蜩之翼   _____

3)孔子谓弟子曰  ______

2.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标3处)

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4.老人粘知了的诀窍给你什么启示?

 

春兴    唐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这是一首写______________之景的诗,诗中__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综合性学习: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湄洲湾素有“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良港之赞誉。海域宽阔,全湾纳潮面积516平方公里,平均纳潮量24亿立方米;航道深,一般为12-20余米;深水岸线总长21.4公里;湄洲湾没有大的河流注入,常年不冻不淤;并具有大港湾隐蔽,风浪小,避风条件好等特点。民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其所著《建国方略》中就设想把湄洲湾建成“东方第一大港”。

【材料二】泉港主要产有甘薯、水稻、大麦、花生、大豆、蚕豆和豌豆等作物;盛产龙眼、荔枝、余甘、枇杷、柑橘等名果,其中涂岭镇丘后村的特稀晚熟荔枝曾作为进京贡品。水产资源极其丰富,主要有牡蛎、缢蛏、青蟹、对虾、鲍鱼、花蛤、紫菜、海带等,其中鲍鱼养殖、吊蛎养殖、浅海养殖和网箱养鱼的面积和产量均居泉州首位。

【材料三】泉港区域内文化名胜古迹现有56处:沙格灵慈宫、闽林始祖陵、东岳庙、天湖岩寺、虎岩寺、朝天石笏、仙公山等以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而闻名,其中沙格灵慈宫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上面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可以概括为海港水深浪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挥你的才华,参考例文或考卷第1题的文字,为你家乡的某个名胜古迹写一段推介词。(50个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填空

(1)卿今者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3)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6)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在这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昧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以上文段节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的小说《_________    ____》。

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作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水浒传》中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风雪山神庙____________    ②醉打蒋门神__________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

B.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代表作有《小东西》《星期一故事集》等。

C.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 欧阳修,字永叔,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阅读文学名著,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C. 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 周末的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下面各项中词语的词性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马上  忽然  终于  难道    B. 除了  按照  关于  为了

C. 因为  由于  但是  而且    D. 或者  如果  虽然  只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繁花似锦,    ;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繁星闪烁,   ;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 油油翠绿。

A. 郁郁葱葱 光彩夺人 熠熠发光

B. 熠熠发光 光彩夺人 郁郁葱葱

C. 郁郁葱葱 熠熠发光 光彩夺人

D. 光彩夺人 熠熠发光 郁郁葱葱

 

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xūn)   起(dé)     为人知(xiān)  妇皆知(rú)

B. (tè)      (kuàng) 锋芒毕(ù)     鞠躬尽(cuì)

C. 恶(zèng)    (zhuō)   而不舍(qiè)   迷离(shuò)

D. 古(gèn)     (zuò)    气冲牛(dŏu)   深痛绝(wù)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我们从小到大,可能会因为某些人、某些事经历许多次的改变:可能由软弱变得坚强,由坚硬变得柔软,由怯懦变得大胆,也可能因某一次改变学会上进、宽容、尊重……

请以“那一次改变”为题作文。

写作要求:文章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章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校名。书写要求:工整、大方、美观。

 

“你们这样彼此紧贴着做得很对。”我说,仿佛裂开的大树是有生命的东西,听得见我的话。“我想,尽管你看上去遍体鳞伤,焦黑一片,但你身上一定还有细微的生命,从朴实忠诚的树根的粘合处冒出来。你们再也不会吐出绿叶——再也看不到鸟儿在枝头筑巢,唱起悠闲的歌。你们欢乐的相爱时刻已经逝去,但你们不会感到孤寂,在朽败中你们彼此都有同病相怜的伙伴。”我抬头仰望树干,只见月亮瞬间出现在树干裂缝中的那一小片天空,血红的月轮被遮去了一半。她似乎向我投来困惑、忧郁的一瞥,随后又躲进了厚厚的云层。刹那之间,桑菲尔德一带的风势减弱了。但远处的树林里和水面上,却响起了狂野凄厉的哀号,听起来叫人伤心,于是我便跑开了。

1.文中的“我”是___________,该小说作者是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及你读的这本书的感受说说“我”的性格特点。

 

当冰冷与温暖相遇

⑴《国家宝藏》自2017年12月3日播出后,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5分。

⑵这个节目简单来说,就是一档介绍国宝的文博类节目。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国家宝藏》在用“人”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⑶在节目中,既有全国九大博物馆的馆长前来坐镇,也有一众明星嘉宾担当“国宝守护人”,通过小剧场的方式演绎文物故事。此外,节目还以文物的“前世今生”为切入点,在明星演绎宝物的前世故事之余,邀请画家、志愿者等亲临节目现场讲述宝藏的“今生”。各种嘉宾的联合演绎和诠释使文物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存在,就像节目的宣传词那样,文物也变得“活”了起来。

⑷在第一期节目里,最打动我的“国宝守护人”当属梁家辉先生。

⑸1982年,24岁的梁家辉每天从西苑出发,骑着自行车,穿过大半个北京城到故宫,拍《垂帘听政》。电影里,一身龙袍的梁家辉(饰演咸丰帝)站在太和殿外的城墙上,月色晕染着故宫的轮廓,也投映出清王朝末日的凄清剪影。

⑹“我那个时候就想,以前的皇帝,会不会就在这个角落看自己的家?”

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⑻梁家辉那天所悟的,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共同的感慨。穿上戏服的梁家辉一眼便窥探到了前朝旧事,而“月”在这里似乎也成了一个亘古共通的符号和意象。

⑼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写道,文化即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在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河里,桨声灯影、横斜月色、巍然肃静的故宫城墙和穿越千年的国家宝藏沉淀在一起,而人却生生不息,隔着旧时月色与传统文化遥相对望,一起构成了时代的记忆。

⑽在文物的“今生”故事里,有一位嘉宾也姓梁。他叫梁金生,是一位典型的“故宫人”。

⑾69岁的梁金生在故宫已经工作了很多年,其高祖、曾祖、祖父和父亲均先后就职于清宫和故宫博物院,可谓是家学渊源。在石鼓南迁的过程中,梁金生的爷爷、奶奶和哥哥随文物去了台湾,从此一家人分隔两地,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团圆。而梁金生兄弟姐妹五人的名字,也分别取自南迁路上的地名,是一代故宫人引以为傲的印记。

⑿1933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入侵热河,窥伺华北。考虑到故宫等机构保藏的文物有被焚毁或劫掠的可能,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等有识之士电告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了尽快将故宫文物南迁,以策安全的意见。

⒀一番周折后,国民政府终于批准。自1933年初到1949年元月,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先后经过南迁、西上、东归、北运、迁台,历时16年,辗转上万里。其间经历了战乱、流寇、火灾、车祸,上百万件的文物却无一丢失。

⒁《国家宝藏》正是基于此历史背景,给我们介绍了石鼓和守护石鼓安然迁徙的梁家三代故宫人的故事。它将人物的悲欢离合置于历史大背景之下,以故宫人的家族故事为主线,于不动声色之间勾勒出氤氲苦难和乡愁之下的,故宫人的坚守之姿。

⒂在《国家宝藏》里,我们还能看到很多关于“人”与“传承”的故事。

⒃在故宫博物院的志愿者讲解员里,古稀之年的王佐诗老人已经在故宫志愿工作了11年,为游客志愿讲解了1100多个小时。

⒄曾任飞机发动机修理师的闵莉华说,她希望自己四岁的外孙女长大后能继续在故宫当志愿者。

⒅故宫之美不仅美在文物,更美在薪火相传,美在使文脉得以沿袭、文明得以发扬的人们。

⒆观众看完节目,无不被“国之重器”惊艳,但更让人们感动的,其实是精雕细琢、妙笔生花的古代艺术家,是筚路蓝缕、坚守岗位的数代故宫人,还有那些不求回报、助力于文化传承的志愿者们。

⒇国之重器,本性凉。因为人,才更有温度。

                                                         (摘自知著网,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

2.第⒂段划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标题“当冰冷与温暖相遇”的理解。

4.仿照第⒅段加点词语造句。

故宫之美不仅美在文物,更美在薪火相传,美在使文脉得以沿袭、文明得以发扬的人们。

______之美,不仅美在___________,更美在_________,美在__________________

5.国宝是时光凝练的传奇,记录着我们的过去,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需要我们代代守护与传承。读了本文后,请结合文章及生活实际写出你的感受。

 

成 功

(季羡林)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肆批判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韩愈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已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愈。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阅读全文,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3.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说出其中一种,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4.文中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就“天资”或“机遇”任选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兵法·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公将之      驰:_____________     (2)望其旗靡  靡:_____________

(3)三军可夺    气:_____________     (4)朝气锐   锐: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①力尽不知热,_____________ 。  (白居易《观刈麦》)

________________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________________ ,村南村北响缲车。  (苏轼《浣溪沙》)

④毅魄归来日,_________________。   (夏完淳《别云间》)

⑤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________________ ,白露未晞。  (《诗经·蒹葭》)

⑦杜甫《登楼》中登高抒怀,写景有囊括天地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了诗人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但还是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其刚正不阿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世界文学领域有四大吝啬鬼形象,他们分别是法国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英国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法国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和俄国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

B.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一句是递进关系复句。

C. 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中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稀为贵”。——这句话的标点符号是正确的。

D. 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等。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想象远方并没有错,“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没有错。     

②可实际上,眼前既有苟且,也有诗和远方。生活再忙碌,也可以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③另一方面,他们将诗和远方具象化了,诗就只是诗歌,远方就必然是度假村或旅游胜地。

④只是很多人犯了两个错误。

⑤一方面,他们将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截然分割、对立起来了。

A. ①④⑤③②    B. ⑤③①②④    C. ①⑤④③②    D. ⑤③②①④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B. 能不能在今年6月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关键是看努力。

C.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你的一生,甚至可以带给你许多教益。

D. 深圳博物馆正在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公众不能只让环保部门孤军奋战拯救生态环境,自己也要为环保做出应有的贡献。

B. 面对各路强手的围堵,足球劲旅巴西队想要夺取冠军也并非十拿九稳

C. 小红喜欢寻章摘句做些美词美句的积累,这已经成了她的良好习惯。

D. 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qián)     蓬(hāo)     告(bǐn)     遍群籍(jī)

B. 褓( qiǎnɡ)  (lù)      渎(xiè)       呱坠地(ɡuā)

C. 辩(chénɡ)    旁(wù)      赠(kuì)       孜不倦(zhī)

D. 守(kè)     扶(yè)      白(shà)       周道如(dǐ)

 

请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的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书写工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700字。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①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A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②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大朵、小朵,单辨、复瓣,红、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③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初,我们认为,太阳花经久不衰,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不错,是这样的。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旺盛。

④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因为开花的时光太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新的花蕾在等待开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

⑤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放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尽管一朵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⑥B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待到秋霜肃杀时,它们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⑦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 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他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啊!

1.第②段写太阳花的美丽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请找出相应的句子。

正面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面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第④段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花的状态

日出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出后:即刻开放,开大开园

日落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太阳花,请在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简要赏析。

4.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太阳花能“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

 

现代文阅读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童心

①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②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③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⑤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⑥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⑦“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⑧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⑨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⑩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⑪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⑫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⑬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每次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2.第④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提示,将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好感—→ __________—→ 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玛娅,一个是货主老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5.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

 

课外文言文阅读

颜回好学

回①年二十九,发尽②白,蚤③死。孔子哭之恸④,曰: “吾有回,门人益亲⑤。”鲁哀公⑥问:“弟子孰⑦为学? ”孔子对⑧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⑨,不贰过⑩。不幸短命死矣,今则亡⑪,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①回:指孔子的弟子,颜回。②尽:全部;全都。③蚤:通“早”。④恸(tòng):极度的哀伤。 ⑤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益:(副词)更,更加。⑥鲁哀公:鲁国国君。⑦孰:谁。⑧对:回答。⑨不迁怒:不转移愤怒。迁,转移。⑩不贰过:不重复犯一个错误。贰,重复。 过,错误。⑪亡:通“无”,没有。

1.解释加点字。

(1)吾有回__________

(2)弟子孰为学?_______

2.翻译句子。

未闻好学者也。

3.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夫/君子/之行

B.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目似瞑/夫君子

B.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不能治性

C. 年与时/担持刀

D. 成枯落/意将入以攻其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