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句子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动词。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_______开船,在桥石上一______________后几步,即又______前出了桥。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们年纪都相仿,    论起行辈来,    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     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  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 可……却……由于……因为……如果……而

B. 但……却……因为……然而……即使……而

C. 但……却……由于……然而……即使……可

D. 可……但……因为……由于……因此……而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绝壁  膝盖  脑怒  欺侮

B. 困惑  挑剔  胆怯  委曲

C. 叛徒  诚肯  鉴别  宛转

D. 惊异  鞠躬  奖励  家眷

 

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本文出现的词语。

Xù  dāo(   )    dài  màn(  )    cuān  duo(  )  Jiǎo  jié(    ) 

yōu  yáng(   )  piāo  miǎo(   )  yī  xī(   )     yǒng  yuè(   )

 

巴勒斯坦诗人达维什说:“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因为这世界有你,有我,也有他。请以“想想别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某中学正在开展以“预防电信诈骗”为主题的活动。请你阅读这些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诈骗分子用网络虚拟电话冒充公安局的电话,打给退休在家的张女士,自称是某公安局的警官。诈骗分子称张女士涉嫌犯罪,要求她把自己的银行存款打入指定的银行账户,以协助调查。半信半疑的张女士通过查询得知,某公安局的电话与来电号码是一致的。惊恐之下,张女士将十几万打入了对方提供的账户。等她意识到被骗时,痛悔不已。反诈骗专家说,公安机关执法期间要向老百姓了解情况时会当面询问当事人,不会电话要求你往银行账户存钱。近年来,这类案件令群众的损失每年高达上百亿元,许多受害者除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外,还承受着心理的痛苦。

【材料二】电信诈骗是指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受害者对这类案件了解不多,缺少警惕,容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透露份和银行卡信息,甚至向陌生人的账户存钱。有些受害者接到这类电话,思想就被骗子控制了,不能及时询问亲友,或打电话给公安机关了解情况。我们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渠道多了!这类骗局,提高警惕,增强防骗意识。

1.请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2.为了预防电信诈骗,增加对这类骗局的了解,宣传组编写了一个知识卡片,你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将其补充完整。(要求语言简洁,表意清楚)

预防电信诈骗小知识

①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

②接到不明电话要询问亲友或及时报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增强大家的防诈骗意识,请你编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______

(2)免冠徒______

(3)休______

(4)色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天下缟素_____

(2)长跪而之曰_____

(3)以有先生也_____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秦王怫怒                  吴广以为

B. 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徒有先生也

C. 千里不敢易也              人有百手

D. 辍耕垄上                  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5.有人说:“根据史实,秦王能统一六国,成就大业,应该是个英雄。”你是怎样看待秦王这个人的?结合选文,发表你的见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墓柳

(1)那一年,“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从日月山下湟源县买了100棵杨柳树,栽在了当时还没有一棵树的格尔木。两大片,杨柳分栽。

(2)第二年,这些小苗大都落地生根,一场春风吹过,枝头的嫩芽就探头探脑地拱了出来。戈壁滩变得翠翠地绿,好像画家涂抹出的一幅生动的水彩画。树苗一天一个样地生长着,给它喝一盆水它蹿一节个头,给它喂一把肥它添一片新叶。荒芜了千百年的土地一旦逮住苗儿就巴不得让它一夜长成材!

(3)望着这些可心的树苗,将军乐得咧着嘴爽笑,他当下就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有人问:“首长,这名字有啥讲究?”他开怀一笑:“望柳成荫嘛!”

(4)好有雄心壮志,他要把整个戈壁滩都染绿!将军的笑声揉进了杨柳的躯体里,树又蹿高了一节。

(5)毕竟它们是成长中的弱苗,很难与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峙。有时残雪压在它们的枝上,有时暴风粗鲁地撕扯它们的枝叶,常年不息的飞沙把它们浸染得与沙地成为一色。有时,它们索性就被那气势汹汹的飞沙盖住,淹没了。好在,它们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顶破沙土,又伸起了腰杆。

(6)就在那年冬天,有几棵柳树只绿了短暂的生命,就像走累了的人,卧在了戈壁滩——它们死了。

(7)有个不谙世事的小伙子从死去的柳枝上拧下柳叶作笛,吹出了流行在军营里那首歌《真是乐死人》。慕生忠发现了,狠批那小子一顿:不管你怎么乐,老子我是要哭的。

(8)在戈壁滩,树和人的生命同样宝贵。将军对着三棵死去的柳树,看了好久,说:“它总是为咱们格尔木人绿了一回,让我们这些饥渴的眼睛和心得到了安慰。它是有功之臣,现在它死了,我们怎能不难受?不要把它随便扔在什么地方,应该埋在戈壁滩上,还要举行个葬礼。”

(9)于是,戈壁滩上就多了一个土丘,埋葬着三棵柳树。人们称之为柳墓。

(10)给柳树举行葬礼那天,十多个人围着土丘默默站立,一个个低着脑袋,空气像凝固了一样严肃。将军没有来,据说他站在窗口默默凝望着土丘的方向……

(11)戈壁滩上第一个醒来的人是执着的人;第一棵死去的树呢,有心人没有遗忘它。

(12)有人不断地往那土丘上浇水,仿佛这些树也像人一样,躺在戈壁滩上会口干舌燥。浇点水,让它们滋润滋润。也有人把上好的肥料递给它们。水,润泽它受伤的心;肥,烤热它冻僵的脉搏。

(13)谁是浇水施肥人?慕生忠。

(14)谁也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这年夏天,土丘上冒出了一瓣嫩芽。那芽儿一天一个样,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低变高。

(15)啊,柳树!这是从埋葬着三棵柳树的坟墓上长出的柳,是一棵死而复生的柳,是将军用爱心换来的柳!大家就把这棵柳树称为墓柳。

(16)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坚强也更潇洒了。铁青的叶子泛着刚气,粗糙的枝干储存着力量。大风刮来它不折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风猎猎它依然站立。死里逃生的战士最珍惜生命,也最显本色。它在用双倍的翠绿,减去荒原的痛苦。它继续着它的生命轨迹活着,藐视一切懦弱者地活着。

(17)时间年年月月地消逝着。格尔木的树种得越来越多,成行,成片,成林。它们和墓柳连在了一起,浑然一体。

(18)现在人们早已经分不清哪棵是墓柳了。但是,许多人都记得这里曾经有一个坟丘,坟丘上长着一棵柳树,是一位将军用坚忍的爱心换来的……

1.梳理文中柳树的命运及其与将军的关联,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面填空。

(1)那年,将军买了100棵杨柳,栽在无树的格尔木。

(2)第二年春天,                   

(3)冬天,三棵柳树死了,在将军的提议下被安葬。后来将军坚持给柳墓浇水施肥。

(4)夏天,                   

(5)多年以后,墓柳已与其它树木连成一片难以辨认,但人们仍记得墓柳和将军。

2.语言品味。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树苗一天一个样地生长着,给它喝一盆水它蹿一节个头,给它喂一把肥它添一片新叶。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将军没有来,据说他站在窗口默默凝望着土丘的方向……

3.结合语境,简要分析(11)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阅读(16)段,概括一下:该段是从哪三个层次写“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坚强也更潇洒了”的?

5.读完全文,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思想感情?

 

名著阅读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被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

(2)从这段文字来看,林冲的主要性格特点是_______

A.疾恶如仇 B.胆小怯懦 C.谨慎细心 D.武艺高强

(3)有关林冲的故事有的已演变成了歇后语。请你完成下列歇后语的填写。(选做两个即可)

示例: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①林冲上梁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林冲误闯白虎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林冲到了野猪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

(2)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

(3)__________,客行悲故乡。

(4)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

(5)燕子来时新社,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

 

我国素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代文明用语典雅而简洁,在现代社会交际中偶尔使用更能平添一分书卷和儒雅之气。下列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操场上碰到同学时说“久仰大名”。    B. 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说“不吝赐教”。

C. 归还所借之物时说“请笑纳”。    D. 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父亲时说“令尊”。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 “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D.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B. 生活的最重要部分不是去生活,就是对人生的思考。

C.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

D.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B. 毕业前夕,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各展风采,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C. 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D. 入九年级以来,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地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秘绝  愚昧  愤然而起  红装素裹    B. 诅咒  蕴涵  兼而有之  弥足珍贵

C. 署光  猖狂  黎民百姓  敬业乐群    D. 余辉  野蛮  恼羞成怒  弥留之际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ráo)  解(pāo)   深(suì)  浩无际(hàn)

B. (sāo)  渎(xiè)   智(ruì)  不屈不(ráo)

C. 于(dān)  落(yǔn)   辞(yú)   尽职守(kè)

D. 衣(suō)  驾(líng)  废(tuí)  万恶不(shè)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终于找回了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只麻雀总是嫌自己的屋子住不长时间就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于是就不停地换窝。年长而又聪明的麻雀告诉它:“那味道恰恰是从你自己身上散发出来的。”

一只乌鸦向鸽子抱怨:“这个地方的居民很难相处,我只好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你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飞到哪里也是白费力气。”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从修辞或炼字的角度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先生姓梁氏,皙次其别号也。生世族,视声利篾如也。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未几,谢病归。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其雅操如此。

(选自王士祯《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B. 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   辩:辩论

C. 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D. 是亦不可以乎         已:停止,放弃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甲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4.两文都强调做人要不失其本心,有所坚守。请具体说说作者主张坚守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①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②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③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⑤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

1.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第④段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推敲词句,回答问题。

(1)第③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为什么不能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2)细读第⑤段,说出加点的“潜在的优势”所指的内容。

4.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百度百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最温暖的音乐

张军霞

①半夜,母亲突发脑溢血,送到医院,虽然医生全力抢救,仍然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失语了。她日夜守在病房前,衣不解带伺候着,看到母亲生命已无大碍,悬着的心,终于稍稍放下。

②母亲说不出话,也不识几个字,她们之间的交流,全靠用手势比划来完成。母亲的饮食渐渐恢复正常,只是晚上常常失眠。有好几次,她实在困得熬不住,趴在床边沉沉入睡,醒来时,却发现母亲依然在黑暗中睁着眼睛,神情那么失落。

③那天,她回家收拾衣物,无意之中,在母亲的枕头下面,发现了一个旧手机。那是她好几年前用过的,款式老旧。记得那时,她曾问母亲:“要不,给你买张手机卡?”母亲摇摇头说:“我哪里会用?”

④话这样说,母亲还是将那部旧手机拿走了,那时,父亲身体不好,时常病卧在床,母亲除了下楼买菜,几乎时时守在他的身边。为了解除母亲的寂寞,她还特意找了一个内存卡,下载了一些戏曲,装到了这部旧手机里。

⑤此时,她尝试着打开手机,发现尽管许久不用,它的电池竟还是满满的。她无意中点开了音乐播放器,里面流淌出来的,却并不是她之前放进去的音乐,而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声音。再仔细听听,居然是沉稳而有规律的呼噜声!

⑥那声音,她最熟悉不过。童年时,母亲经常上夜班,总是父亲哄她入睡,因为白天的工作疲惫,有时候,哄着哄着,她还没睡着,歪在一边的父亲,却已经打起了呼噜。她想起来了,有一次,母亲拿着旧手机,反复按着什么键,让她教自己学录音……

⑦转眼间,父亲去世也有三年了。想来,在这一千多个夜晚,用来陪伴母亲的,慰藉她那寂寞心灵的,也只有父亲留在旧手机里的鼾声了。

⑧等等,声音怎么不对劲了?依然是打呼噜的声音,却变得细碎了很多。再仔细听听,这分明是母亲的呼噜声。记得几年前,有一次,父亲在吃早餐时,笑着说对她说:“你妈整天抱怨我打呼噜,她现在被我传染,睡觉时也打起呼噜来了!”母亲刚好从厨房出来,不服气地说:“不可能,我从小到大,睡觉一直很安静,从来没打过呼噜!”父亲笑笑,没再说话。

⑨一天,她和朋友出去玩,半夜才回来,父亲却坐在沙发上,将收音机的音量调到最小。“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她轻声问。父亲没说话,悄悄示意她去里屋。她轻手轻脚推开门,借着窗外的月光,发现母亲早就进入了沉沉的梦乡,梦中的她,正发出轻微的鼾声。她回过头去,看到父亲脸上的笑容那么天真……

⑩她忽然明白了什么,把手机拿到医院,放到母亲枕边。那天晚上,母亲果然安然入睡了,睡梦中,还发出轻微的鼾声。

⑪一年之后,母亲痊愈。有一次,聊起旧手机里的秘密,原本说说笑笑的母亲,沉默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才缓缓地说:“当年,我和你父亲互相录下对方的鼾声,就是为了不管哪一个先离开,好歹留下点儿念想,剩下的那一个才不会太孤单……”

⑫她含着眼泪,轻轻擦拭着那部旧手机,小心翼翼。因为,那里面珍藏的,不仅仅是普通的鼾声,也是一对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夫妻,为对方留下的,最温暖的音乐。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中“最温暖的音乐”。

2.从记叙顺序看,第⑥段属于哪种顺序?有什么作用?

3.品析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父亲没说话,悄悄示意她去里屋。她轻手轻脚推开门,借着窗外的月光,发现母亲早进入了沉沉的梦乡,梦中的她,正发出轻微的鼾声。她回过头去,看到父亲脸上的笑容那么天真……

4.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该奖项用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屠呦呦女士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这位既没有留学经历,又没有博士身份,更没有两院院士耀眼光环的中国老太太是中国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摘自《腾讯网》)

材料二:诺奖委员会主席朱琳对青蒿素制取过程的评价是:“他们使用了非常复杂的方法,从这些天然产物中获得有效成分。”据悉,上世纪60年代,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曾在实验过程中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并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她又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接触过屠呦呦的媒体记者描述她是个低调的科学家,她接受采访时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诺贝尔奖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

(摘自《新周刊》)

材料三:(1)近日,在宁波市开明街的屠呦呦旧居前,记者看到不少宁波市民带着小孩前来参观。李先生告诉记者:“特地带孩子来感受下屠呦呦的旧居,也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沾沾喜气。”

(济南网络广播电台)

(2)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曾多次发出“不要到我的老家去”的呼吁,不过他的“劝阻”似乎并无效果。2013年清明小长假三天,莫言旧居接待的游客超过千人。游客把管家院子所种的胡萝卜拔光,意图沾沾“喜气”,又挖走墙角以沾“文气”。

(摘自《新华网》)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

(2)你从材料二中发现了屠呦呦身上哪些可贵的品质?

(3)材料三反映出什么现象?你对此有何看法?

 

名著阅读。

《水浒》中一直安分守己、隐忍退让的林冲最后被逼上梁山。请简要概括两个能反映林冲隐忍退让性格的情节。

 

古诗文默写。

(1)能谤讥于市朝,______________,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2)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困境中也蕴涵着无限希望与生机。

(4)乡愁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古人爱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杜甫《春望》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诗人搔头的细节,暗写忧国思家之情;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  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A. ③②⑤④①⑥    B. ⑤①④③⑥②    C. ③⑥⑤①②④    D. ⑤④③②①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跻身    招牌菜    严惩不贷    一代天骄

B. 寒暄    老皇历    世外桃园    莫衷一是

C. 怠漫    红扑扑    鸦雀无声    咎由自取

D. 赡养    触摸屏    混为一谈    忠贞不瑜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方/随处    /一而散    物致知/尽职守

B. 命/波    论/未雨绸缪    量体裁衣/入为出

C. 驾/搭档    讴歌/心沥血    心如意/割据

D. /机    咀/味同蜡    惟妙惟/声匿迹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品尝了              的滋味

要求:

①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2)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在眼前;有分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着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在我们的耳畔……他(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诗词赏析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的好?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