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记忆

孙  犁

①父亲十六岁到安国县(原先叫祁州)学徒,是招赘在本村的一位姓吴的山西人介绍去的。这家店铺的字号叫永吉昌,东家是安国县北段村张姓。

②店铺在城里石牌坊南。门前有一棵空心的老槐树。前院是柜房,后院是作坊——榨油和轧棉花。

③我从十二岁到安国上学,就常常吃住在这里。每天掌灯以后,父亲坐在柜房的太师椅上,看着学徒们打算盘。管账的先生念着账本,人们跟着打,十来个算盘同时响,那声音是很整齐很清脆的。打了一通,学徒们报了结数,先生把数字记下来,说:去了。人们扫清算盘,又聚精会神地听着。

④在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坐在远离灯光的角落里,默默地抽着旱烟。

我后来听说,父亲也是先熬到先生这一席位,念了十几年账本,然后才当上了掌柜的。

⑥夜晚,父亲睡在库房。那是放钱的地方,我很少进去,偶尔从撩起的门帘缝望进去,里面是很暗的。父亲就在这个地方,睡了二十几年,我是跟学徒们睡在一起的。

⑦父亲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离开这家店铺的,那时兵荒马乱,东家也换了年轻一代人,不愿再经营这种传统的老式的买卖,要改营百货。父亲守旧,意见不合,等于是被辞退了。

⑧父亲在那里,整整工作了四十年。每年回一次家,过一个正月十五。先是步行,后来骑驴,再后来是由叔父用牛车接送。我小的时候,常同父亲坐这个牛车。父亲很礼貌,总是在出城以后才上车,路过每个村庄,总是先下来,和街上的人打招呼,人们都称他为孙掌柜。

⑨父亲好写字。那时学生意,一是练字,一是练算盘。学徒三年,一般的字就写得很可以了。人家都说父亲的字写得好,连母亲也这样说。他到天津做买卖时,买了一些旧字帖和破对联,拿回家来叫我临摹,父亲也很爱字画,也有一些收藏,都是很平常的作品。

⑩抗战胜利后,我回到家里,看到父亲的身体很衰弱。这些年闹日本,父亲带着一家人,东逃西奔,饭食也跟不上。父亲在店铺中吃惯了,在家过日子,舍不得吃些好的,进入老年,身体就不行了。见我回来了,父亲很高兴。有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炕上闲话,我絮絮叨叨地说我在外面受了多少苦,担了多少惊。父亲忽然不高兴起来,说:“在家里,也不容易!”

⑪回到自己屋里,妻抱怨说:“你应该先说爹这些年不容易!”

⑫那时农村实行合理负担,富裕人家要买公债,又遇上荒年,父亲不愿卖地,地是他的性命所在,不能从他手里卖去分毫。他先是动员家里人卖去首饰、衣服、家具,然后又步行到安国县老东家那里,求讨来一批钱,支持过去。他以为这样做很合理,对我详细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情和境遇,我只能默默地听着。

⑬父亲是一九四七年五月去世的。春播时,他去耪耧,出了汗,回来就发烧,一病不起。立增叔到河间,把我叫回来。

⑭我到地委机关,请来一位医生,医术和药物都不好,没有什么效果。

⑮父亲去世以后,我才感到有了家庭负担。我旧的观念很重,想给父亲立个碑,至少安个墓志。我和一位搞美术的同志,到店子头去看了一次石料,还求陈肇同志给撰写了一篇很简短的碑文。不久就土地改革了,一切无从谈起。

⑯父亲对我很慈爱,从来没有打骂过我。到保定上学,是父亲送去的。他很希望我能成材,后来虽然有些失望,也只是存在心里,没有当面斥责过我。在我教书时,父亲对我说:

⑰“你能每年交我一个长工钱,我就满足了。”我连这一点也没有做到。

⑱父亲对给他介绍工作的姓吴的老头,一直很尊敬。那老头后来过得很不如人,每逢我们家做些像样的饭食,父亲总是把他请来,让在正座。老头总是一边吃,一边用山西口音说:“我吃太多呀,我吃太多呀!” 

(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追忆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句子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

3.第⑮段写作者想为父亲立碑一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章最后一段写父亲请姓吴的老头吃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完成后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

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阅读第Ⅰ卷中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将下列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恐汝在家汨于俗务,不得专意。

2.甲文中孙权从“学习对掌权者的重要性”方面劝吕蒙学习,乙文中朱熹希望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问渠那得清如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2)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_______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4)金樽清酒斗十千,         ______        。(李白《行路难》)

(5)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6)             ______       ,白露为霜。(《诗经》)

(7)              ______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青树翠蔓,       __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9)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___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中的语句填空)

(10)在被争名夺利、权钱交易、互相吹捧以至于尔虞我诈的污浊风气渐渐侵蚀了人际关系的社会,能洁身自好,拥有“        ______          _____        ”的灵魂尤其显得可贵。(用《爱莲说》中的语句填写)。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初, 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蒙辞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往事耳。 卿言多务, 孰若孤? 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 蒙始就学。

(乙)然今遣汝恐汝在家汨①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得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有为,力改习,一味勤谨,则吾犹有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旧时伎俩②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③、故旧耶?

注释:①汩(gŭ ):搅乱,扰乱。②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③乡党:乡里、家乡的人。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B. 始就学   乃:于是,就

C. 然今遣汝    者:......的人

D. 力改习   故:原来的,旧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能奋勇为         若听茶声

B. 往事耳           于是入朝威王

C. 自以为大有益     曾益其不能

D. 蒙辞军中多务     扶苏数谏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乙文中朱熹教导儿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奋学习,有所作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实践和低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幺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尚未发育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 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得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 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 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 新鲜感可以刺激 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新路还是接触生活中的新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 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 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比重越大。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是一篇说明有关“时间去哪儿了”的事理说明文,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了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 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了幼年时光去哪儿了和年龄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的原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C. 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 时间流逝感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D. 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融科学术语于通俗的表述中,再加上标题和开头都与流行歌曲有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水小品,宜_________。读忠烈传,宜_________。读奸佞传,宜___________。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__________。

①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②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

③击剑捉酒以销愤

④吹笙鼓瑟以扬芳

A. ②①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③④②    D. ②④③①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芳过生日,小燕送个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她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

B. 张红对赵鹏说:“明天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你务必准时参加!”

C. 毕业了,小明在丽丽的留言本上写下一则赠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快递员送货超时,收货人说:“你是腿短呢,还是属蜗牛的?这么 天才把东西送到!”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童年》中阿廖沙捡破烂换钱来给外祖母补贴家用,他的懂事能干让外祖母感动落泪又万般心疼。

B. 杨志虽是名门之后,但命运坎坷。先因失陷花石纲而流落他乡,又因怒杀牛二而被发配充军,最终因丢了生辰纲而不得不连夜投奔梁山。

C. 培根在《谈美》中例举了法王腓力四世等几位男性帝王,称他们“皆有宏图壮志而又为当时最美之人也”,在赞美帝王们德、美兼备的同时,也表露了培根的平民立场和民主思想。

D. 《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罗曼·罗兰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学名著的介绍,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乡愁》的作者余光中、《那树》的作者王鼎钧分别为台湾诗人、作家。

B. 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戏剧大师,代表作有喜剧《威尼斯商人》、悲剧《哈姆雷特》等。

C. 《墨子》一书辑录了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创始人墨子的言行,《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箪”“豆”“万钟”均为古代盛装饭食的器具,“牺牲玉帛”中的“牺牲”专指祭祀用的猪、牛祭品。

D. 唐代杜牧《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后来人们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但对于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看来,春节往往是情绪波动的敏感期,一些老人会因无法与家人团聚而闹情绪。

C. 翁偶虹先生是一代戏曲名家,倾尽一生心血创作了《桃花村》,是在京剧老戏《花田错》的基础上翻新而成的艺术精品。

D. 我国成功发射的脉冲星实验卫星属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开展在轨技术试验,主要验证星载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等。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同学们是想学习一些特长呢?还是想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B.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 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位年轻的创业者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决心和勇气,战胜害怕失败的恐惧,攀登人生的高峰。

B.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C.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首当其冲的。

D. 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无动于衷的现象基本消失了。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涟漪    挖墙角      冥思遐想    粗制烂造

B. 慰籍    煞风景      脍灸人口    莫名其妙

C. 枯槁    座右铭      味同嚼蜡    浮想联翩

D. 告磬    必需品      顾名思议    根深蒂固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妒(jì)        意(qiè)        静(tián)        顿开(sài)

B. (zhuó)        (gù)        吸(yǔn)        玲珑透(tī)

C. (xǐng)        (hé)        (zì)        风雪载途(zài)

D. (tuì)    (luán)        脊梁(jí )         鳞次比(zhì)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陪衬”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

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

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也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所要工钱

是别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觉得这是一个喜欢吹牛的家伙。可后来,柳宗元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看到了这位工匠正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不由大为惊叹,由此明白很多道理。

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0字以上。②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超重  肖复兴

    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

  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超重》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儿子女儿出国读书,在机场,父母出于爱,为孩子准备了过多的行李,结果造成“超重”。

B. “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有塞进箱里”,“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感。

C. 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波澜起伏,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

D. 小说的结尾起到了点题和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一代期望,同时也能让读者感受到“感受爱”的重要。

2.请简要说明小说中的“我”在情节和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3.小说中的儿子和女儿见了父母都是“气哼哼的”,其原因一样吗?你是如何看的?6段写的是与前文相同的事情,这样写重复吗?为什么?

4.小说以“超重”为题,请探究以此为题目的好处

 

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②。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①杜二甫:即诗人杜甫。②徂徕:山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B. 【甲】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 【乙】尾联以“且尽手中杯”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

D. 【乙】诗用语绚丽飘逸,融叙事、绘景、抒情为一体,诗情画意与深情厚谊跃然纸上。

2.【甲】诗中一个字是“____”,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乙】诗中的两位诗人临别把酒,一个“___”字,抒写了诗人豪迈、洒脱、豁达的情感。这两个字都表达了对故乡、对友人充满了_____之情。

3.同是表达的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④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

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⑥景濂,几误罪言者。”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⑥微:如果没有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请教    B. 主人日   两次

C. 然,卿不朕欺      诚实    D. 指其书     有的人

2.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每假借藏书之家       箕畚运渤海之尾

B. 当余从师也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 濂具实对             计日

D. 或指书曰              门人弟子填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4.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文中事例,具体分析一下【甲】【乙】两文各反映了宋濂哪些可贵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孝乃德之本

①《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②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唯独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张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儿。”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

③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色,要能够持之以久。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

④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⑤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

⑥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1.本文所议论的“孝”,具体到行为上,指的是什么?

2.试对第5段的论证思路作分析。

3.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子女怎样才能对父母尽孝。

 

动物也在全球化

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类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人们使用同样的科技产品。追求同样的时尚,采取同样的生活方式,将来甚至还有可能使用同样的语言。“地球村”这个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人类变得彼此越来越相似。这事好还是不好。人们还在争论。

②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同样的事情也正在生。所有地方的野生动物也正在长得越来越像。科学家批评说,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植物也被迫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从而使动植物品种的地区差异变得越来越淡。

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均质化”。这种观象对于生物世界的地区特性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威胁。己经引起了自然资源保护管理论者的高度重视。事实上,人们不久前才刚刚开始认识到“生物均质化”意味着什么。所有生物在所有的地方生活,结果是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会变得越来越少,同一物种之下的品种也会变得越来越单一。

④对物种地区差异威胁最明显的应该数物种入侵,物种利用人类的全球化贸易运输侵入到其他地区,对当地的物种生存造成影响。比如说斑纹贻贝就通过船只播散到西欧和北美海域。这些入侵物种会使当地的食物链陷入混乱。剥夺某些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

⑤对生物多样性的更大成胁来自于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人类城市的扩张以及生物栖息地的细碎化,使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相似。这就会导致特定种类的生物过分繁盛。有些适应能力极强的物种便如鱼得水,比如蟑螂、乌鸦、老鼠、浣熊、红狐和鹿。

⑥有些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在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的时候应付自如,知道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很快接受前所未见的食物,而那些”小脑袋”鸟类就会受到相当太的打击,数量下降很快。于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则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⑦由于人类一些不恰当的做法,野生动物种群的基目资源正在不断减少,将来一旦环境发生重大改变,这将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

1.从文中看,造成“动物全球化”的具体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这种现象”指代的具体内容是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植物也被追加人了全球化的行列,从而使动植物品种的地区差异变得越来越淡。

B. 文章第④段中通过举例子说明了斑纹贻贝通过船只播散到西欧和北美海域,使当地的食物链陷入混乱,剥夺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

C. 文章第⑥段把“有些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则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D. “野生动物种群的基因资源正在不断减少”中的“正在不断”形象地说明了基因资源的减少正处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文实践活动。

初三某班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里要组织一场“网上阅读利弊谈”辩论赛。下边是双方辩词,请依据辩词内容,分别补写完成“因此”后的总结句。

正方辩词:网上阅读利大于弊。中学生网上阅读方便快捷,提高了阅读效能,可以学到

书本阅读中难以学到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阅读内容,满足我们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因此,中学生就阅读方式而言,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方辩词: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上阅读到的信息内容庞杂、泥沙俱下、良莠不齐,而

我们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尚未健全,容易受到不利影响。况且,长期在网上阅读还容易伤害眼睛。因此,中学生就阅读方式而言,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

才能找到既引起自己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

材料二: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我们只能从中取其一瓢,区别在于取哪一瓢。读书是一

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它本身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

①“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②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③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

④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

⑤“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A. ⑤②①④③    B. ④③⑤②①    C. ⑤①④③②    D. ④②③⑤①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孟子》《庄子》分别是阐述墨家、儒家、道家思想的著作。创始人分别春秋战国时的墨子、战国时期的孟子和庄子。

B. 古诗里有很多文化常识,如“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中的“南冠”指“囚犯”,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中的“汗青”指“史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的“桑麻”是指“家乡”。

C.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太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D. “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高尔基《童年》中的外祖母如同一盏明灯,着凉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下列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山,无成”中加点词的词性依次是:代词、动词、名词、数词、副词、形容词。

B. “富强民主”“核心价值”“航母下水”“竞选总统”“竞选失败”短语类型依次是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动补。

C. “两颗晶亮的眼泪从晶晶的眼睛里涌出来。”“两颗晶亮”作定语,主干是:眼泪涌出来。

D. “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走上成功的高峰。”这个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关系是因果。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中国之声》微博推出的“正能量益起来”活动,让我们一同探寻发现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点滴美好,寻找身边的正能量。

B. 面对新一轮改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C. 承载着无数人童年记忆的蓝精灵再度成为热点,影片《失落的村庄》将以全新的动画形式,讲述可爱的蓝精灵与邪恶的格格巫斗智斗勇。

D. 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公布,我国使用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 不仅登上了榜首,而且“超算”上榜总数也首次名列第一。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生活不尽如人意,向往旅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旅行半似现实,半似梦幻,当生活春风得意,旅行仍然让人期待,因为旅行像是微甜的痛感,最深切地确认着你的存在。

B. 据调查,家长受广告的误导严重,不懂孩子的身体状况,不知道该补什么,怎么补,补多少,只是盲目地补钙、补铁、补锌、补维生素等。

C. 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诚信友善,二是祖国在我心中。

D. 作为全省“戏曲进校园”试点城市,今年,我市在各中小学开辟了“戏曲”这一课程,我们学校选用的课本是《黄梅戏》。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栏(zhà)     首(qǐ)       槿惠(piáo)    卧龙(qiú)

B. (suǐ)     躯 (qiào)         综合征(zhèng)   叱风云(zhà)

C. (guǎng)) 遒(jìn)        瓦窑(bu)        大风景(shā)

D. 空(lòu)     弹(hé)        狼图(téng)    不舍(guō)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温庭钧在《商山早行》中,用落叶洒满山路,枳子花明灭于驿站外,寂静的环境勾起了游子昨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思乡梦。

(4)孟浩然在《早寒江上有怀》中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也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

(5)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6)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成功与失败面前,我们应该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7)祖国河山美如画。既有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生机盎然的新奇视角,也有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豪迈雄浑的大笔勾勒……无一不让我们为祖国感到自豪和欣慰。

(8)正如习近平在《全国思想宣传会议上》引用老子的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__________

___________;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和耐性,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同学们来到一个新的学校已有一段时日了。请以“感受初一的       (幸福、孤独、成功……)”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