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示,用诗文原句填空。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陋室铭》中描写居室外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悠悠中国梦,千古华夏情。在文天祥那里,中国梦是《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生死无畏;在辛弃疾那里,中国梦是《破阵子》中“         ,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建功立业;在杜甫那里,中国梦是《望岳》中“会当凌绝顶,          ”的雄心壮志。

 

诗歌赏析。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2分)

   (2)请你简述这首咏史诗说明的道理。(2分)

 

文言文阅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 、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诚宜开张圣听

C.不宜妄自菲薄              D.叹息痛恨于桓、灵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悉以咨   水陆草木        B.试用昔日    叹息痛恨桓、灵

C.昭陛下平明之理 塞忠谏之路也    D.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人不知不愠
3.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C.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⑵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请你根据本文作者的身世经历,在横线上各填写一个成语,使下面这两句构成七言对偶句。(2分)

        为报恩           , 因扶汉            
6.学习此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2分)

 

议论文阅读(每题2分,共6分)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作者/刘戟锋,选自《 人民日报 》)
1.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B.数字化负面效应。

C.数字化信息泛滥。      D.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
2.下列论证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举例论证)

B.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对比论证)

C.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比喻论证)

D.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引用论证)
3.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论证思路:首先,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最后,指出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

B.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创造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亲情淡薄等。

C.选文是一篇驳论文。

D.作者对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的做法认为是一种不客观和不理性的。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这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来到隆中听到农夫诸葛亮所作的歌。

B.“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在浔阳楼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

C.“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这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来到流沙河边看到的流沙河碑文。

D.“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是《水浒传》中白胜挑着白酒走上山岗智取生辰纲时唱的歌。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            ②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

③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      ④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B.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C.央视“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D.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刚给的100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打老虎”进程的深入,一些腐败高官纷纷落马,他们卑鄙的人格真可谓一文不名

B.主持人说:“刚才班长的发言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也能畅所欲言,参与到讨论中来。”

C.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大势所趋。国共两党定会萍水相逢,一笑泯恩仇。

D.石头寨的石屋沿着嶙峋的山坡自下而上修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井然有序。

 

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瞻望   深遂   陨落   翻来覆去   B.疮痍   伎俩   迁徙   沧海桑田

C.嶙峋   荒谬   涟漪   忍俊不禁   D.点缀   骸骨   蓦然   天伦之乐

 

下列前后两个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荒/   义愤填/歌燕舞    呕心血/销声

B.跋/威   广无垠/合神离    鳞次比/手可热

C.雾/   花团锦/相形见    气冲牛/鸡走狗

D.干/隔 忧心忡/耳目明    天撼地/晋之好

 

请从下面的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一】在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而难以忘记的人,很值得你把他(她)写出来。请以“一个         的人”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先在空格处填写一个恰当的形容词,将题目补充完整(如:美丽、善良、诚实、勇敢、虚伪、吝啬……)。 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⑤不准抄袭本试卷上的材料内容。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

球王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您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我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要求:①自选一个角度进行立意,题目自拟。②文体规范,观点鲜明,说理充分。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⑤不准抄袭本试卷上的材料内容。

 

现代文阅读(小题,共14分)

拾馒头的父亲

⑴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父亲欣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好大学。

⑵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搬到省外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的路子,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肯定比农村卖的价钱好。父亲欣然答应了,一来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可以顺便照顾一下我。

⑶等我在高中读了一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仔。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里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推饲料。

⑷猪渐渐长大了,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个精光。亲戚送的饲料也日趋减少。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⑸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很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很好吗。

⑹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地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

⑺我为自己解决了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即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到父亲头上。

⑻我是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

⑼但是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叫大家知道了,会嘲笑我。”

⑽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说:“我看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

⑾我的泪就落了下来。对不起父亲,我是真心爱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我怕被别人看不起啊!

⑿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⒀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试成绩排在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发表了很多文章,一下子声名鹊起。班里要开家长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⒁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拾馒头的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病了……”

⒂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究竟没说什么。

⒃第二天,我冒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坐进了教室。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蔫蔫呆呆,心里冰冷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⒄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户。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⒅我的眼泪就哗哗的落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的父亲。”一下子掌声雷动。

⒆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馒头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⒇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1997年金秋九月,父亲送我到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别人嘲笑的忧虑。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作者/莫言,选自《读者》)
1.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3分)

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3分)
3.按示例填写出“我”在开家长会时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  眼泪落下
4.面对风雪中的父亲,我为什么“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 (3分)
5.“拾馒头的父亲”,拾起的不仅仅是馒头,你认为还拾起了什么呢?(3分)

 

走进名著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各题。

(1)“老奸巨猾的毛太公陷害猎户解氏兄弟”、“赌胜车迟国”这两个故事情节分别出自名著《            》、《            》。(2分)

(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                 ”的散文集;爱玉、识玉、琢玉的高手梁亦清是霍达的长篇小说《          》中的人物。(2分)

(3)《童年》的作者高尔基是这样评价他的外祖父的:“             ”。(1分)

 

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学校组织开展初中学生手抄报评比活动,班主任布置每个小组负责设计编写一份手抄报参加评比。按照组长的分工安排,你负责完成下列任务。

(1)用正楷字体书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20个字。(1分)

(2)从八年级语文课本里找出一首表现艰辛劳动情景的古诗。你找出的这首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           写的《                》。(2分)

(3)向全班同学提出两条珍惜父母劳动成果的建议。(2分)

      ①                       ②                  

 

根据提示,用诗文原句填空。

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论语》十则)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北朝民歌以粗犷豪放见长,善于表现英武豪迈气概,《木兰诗》就是其中代表性作品。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初中三年的生活就要结束了,我们用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      ”激励同学,希望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      ”表达深厚的情谊和美好的祝愿。

 

诗歌赏析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上片写了夏夜的蝉鸣、鹊啼、蛙叫、人声。写这些声音有什么作用?(2分)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服衣冠             朝:早晨。   B.徐公来,孰视之  孰:谁

C.朝廷之臣不畏王     莫:没有谁。 D.王之甚矣      蔽:受蒙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暮寝思之          濯清涟不妖(《爱莲说》)

B.皆美于徐公        牒为械(《公输》)

C.能谤讥市朝        相与步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能面刺寡人过者    余闻也久(《伤仲永》)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不超过40字)
5.从邹忌分析“王之蔽”的事例中,你看出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说明文阅读(小题,每题2分,共8分)

空难“见证人”——黑匣子

①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什么呢?

②“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地工作。由于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因此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③“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它可以记录飞机起飞后的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④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是空难“见证人”。即使“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落在丛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⑥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1.这篇文章说明的对象是(     )

A.黑匣子    B.无线电话记录器     C.数据记录系统     D.超声波信号
2.这篇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时间与空间顺序相结合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列数字)

B.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是 空难“见证人”。(打比方)

C.“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下定义)

D.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分类别)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黑匣子”的功能是:它里面装有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和数据记录系统,可以根据电话记录的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

B.“黑匣子”记录的信号和数据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并能连续发射超声波信号。

C.本文第①段设问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D.从第⑤段的内容可推断,失联的马航MH370航班的黑匣子至今还没有寻获的原因是除了无法确定黑匣子的位置外,黑匣子可能沉落在数千米深的海底,其电池也可能耗尽。

 

下列关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B.李白是盛唐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犟龟》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米切尔·恩德,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赞誉司马迁历史巨著《史记》的名言。

 

对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的宇宙是和谐有序的。宇宙中的每一颗星,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的散文中,每一个字、词,也应当不是可有可无的。星体之间有宇宙微粒充当填充物,文章字词间也须有填充物──韵味,意境……这是比字词本身含意更深更难以言传的东西,无具体形象而真实存在的、类似晴空下笼盖在树木河流上空的淡紫色烟霞的东西。

A.茫茫宇宙也如同散文一样是和谐而有序的。

B.星体之间的填充物犹如散文中的韵味和意境。

C.散文中的填充物是韵味和意境,它犹如星体之间的宇宙微粒。

D.散文必须有韵味和意境。

 

下列无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班级整整有六十多人。

B.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C.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D.同学们的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有错的一项是(     )

A.晚霞如火红一般燃烧起来、染红了半边天。

B.老师声音发颤地说:“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

C.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

D.她的说话、手势、走路,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凶神恶煞    褴楼   高山仰止  B.惴惴不安    霹雳   战战克克

C.风度翩翩    贿赂   悲天悯人  D.轻举妄动    分免   踽踽独行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费苦心(shà)    杂(cáo)    衣(suō)

B.花团锦(cù)     (bǒ)     (zhǎo)

C.以讹传(ér)     (chén)   (huì)

D.手可得(tuò)    落(yǔn)    (lìn)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也许我们的成长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不是每一次尝试都能成功,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收获,也不是每一个正确行为都被认可……但是,即使是那些曾让我们迷茫、苦恼、沮丧的事,也能使我们丰富阅历、增长智慧、获得人生的启迪。

请以“我不为那件事后悔”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2)嘿!我们这个         

写作要求:

(1)如果选择第二个作文题,请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章以记叙为主,兼用多种表达方式。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全文不得少于600字。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如有出现,校名用“希望中学”,人名用“小张、小王……”。

 

(共14分)

冰糖芋泥

林清玄

⑴每到冬寒时节,我时常想起幼年时候,坐在老家西厢房里,一家人围着大灶,吃母亲做的冰糖芋泥。事隔二十几年,每回想起,齿颊还会涌起一片甘香。我想,冰糖芋泥对我,不只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感觉,是冬夜里的暖意。

  ⑵早年在乡下,白米饭对我们来讲是一种奢想,三餐时,饭锅里的米饭和番薯永远是不成比例的,有时早上喝到一碗未掺番薯的白粥,就会高兴半天。

  ⑶生活在那种景况中,最难为的恐怕是妈妈,因为她时刻都在想如何为那简单贫乏的食物设计一些新的花样,让我们不感到厌倦,并增加我们的生活趣味。我至今最怀念的是母亲费尽心机在食物上所创造的匠心和巧意

  ⑷我常看到母亲对着用整布袋装回来的番薯和芋头发愁,然后她开始在发愁中创造,企图用最平凡的食物,来做最不平凡的菜肴,让我们整天吃这两种东西不感到烦腻。

  ⑸母亲当然把最好的部分留下来掺在饭里,其他的,她则小心翼翼地将之切成薄片,用糖、面粉,和我们自己生产的鸡蛋打成糊状,薄片沾着粉糊下到油锅里炸,到呈金黄色的时刻捞起,然后用一个大的铁罐盛装,就成为我们日常食用的饼干。由于母亲故意宝爱着那些饼干,我们吃的时候是用分配的,所以就觉得格外好吃。

  ⑹那时我们家还用烧木柴的大灶,烧剩的火灰还有温热,我们最喜欢把小的红心番薯放在孔中让灰烬炯熟,剥开来真是香气扑鼻。母亲不许我们这样做,只有得到奖赏的孩子才有那种特权。

  ⑺记得我每次考了第一名,或拿奖状回家时,母亲就特准我在灶下焖两个红心番薯以做为奖励;我以灶里探出炯熟的番薯,心中那种荣耀的感觉,真不亚于在学校的讲台上领奖状,番薯吃起来也就特别有味。我们家是个大家庭,我有十四个堂兄弟,四个堂姊,伯父母都是早年去世,由母亲主理家政,到今天,我们都还记得领到两个红心番薯是一个多么隆重的奖品。

  ⑻番薯不只用来做饭、做饼、做奖品,还能与东坡肉同卤,还能清蒸,母亲总是每隔几日就变一种花样。夏夜里,我们做完功课,最期待的点心是,母亲把番薯切成一寸见方,和凤梨一起煮成的甜汤;酸甜兼俱,颇可以象征我们当日的生活。

  ⑼芋头的地位似乎不像番薯那么重要,但是母亲的一道芋梗做成的菜肴,几乎无以形容。本来挖了芋头,梗和叶都要丢弃的,母亲却不舍,于是芋梗做了盘中餐,芋叶则用来给我们上学做饭包。 

⑽最不能忘记的是我们在冬夜里吃冰糖芋泥的经验,母亲把煮熟的芋头捣烂,和着冰糖同熬,熬成迹近晶蓝的颜色,放在大灶上。就等着我们做完功课,给检查过以后,可以自己到灶上舀一碗热腾腾的芋泥,围在灶边吃。每当知道母亲做了冰糖芋泥,我们一回家便赶着做功课,期待着灶上的一碗点心。

  ⑾冰糖芋泥只能慢慢的品尝,就是在最冷的冬夜,它也每一口都是滚烫的。我们一大群兄弟姊妹站立着围在灶边,细细享受母亲精制的芋泥,嬉嬉闹闹,吃完后才满足地回房就寝。

  ⑿我成长的环境是艰困的,因为有母亲的爱,那艰困竟都化成了美丽,母亲的爱就表达在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食物里面;一碗冰糖芋泥其实没有什么,但即使看不到芋头,吃在口中,可以简单的分辨出那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一种无私的爱,无私的爱在困苦中是最坚强的。它纵然研磨成泥,但每一口都是滚烫的,是甜美的,在我们最初的血管里奔流。

  ⒀在寒流来袭的台北灯下,我时常想到,如果幼年时代没有吃过母亲的冰糖芋泥,那么我的童年记忆就完全失色了。

  ⒁我如今能保持乡下孩子恬淡的本性,常能在面对一袋袋知识的番薯和芋头,知所取舍变化,创造出最好的样式,在烦闷发愁时不失去向前的信心,我确信我童年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母亲的影子在我心里最深刻的角落,永远推动着我。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节)
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2分) 

它纵然研磨成泥,但每一口都是滚烫的,是甜美的,在我们最初的血管里奔流。
2.文中母亲“在食物上所创造的匠心和巧意”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
4. 一种食物,既有味觉上的享受、视觉上的美感,更有在吃到食物过程中的那种内心的温暖和喜悦。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次关于食物的美好记忆写下来与大家分享。(3分)

综合实践活动(共10分)

请你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任务。

                                                  

晚报讯   “谁才是你心中的市花?”昨日晚上,“最美柳州·春彩花潮”市花辩论大赛在城中区文华中学火热开赛。在100多位现场观众的注视下,柳州银行辩论队和广西科技大学辩论队上演了一出“社会精英VS校园精英”的精彩好戏。柳州银行辩论队代表正方观点,辩题为“市花已经有三角梅和杜鹃花,紫荆花不应成为市花”;广西科技大学辩论队持反方观点,辩题为“炙手可热的紫荆花应该成为市花”。双方就各自观点唇枪舌剑,妙语连珠,表达柳州人因美丽的市花对柳州这座城市的热爱和生活在柳州满满的幸福感,现场笑声和掌声不断。最终,柳州银行辩论队略胜一筹,获得了本次辩论大赛的优胜。
1.请给这段新闻拟一标题,不超过20字。(3分)

                                                                       
2.辩论双方分别就栽培条件 、观赏价值及地方人文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辩论。请你为反方陈述理由。(4分)   

正方:“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杜鹃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观赏价值极高,而我大柳州就是杜鹃花的故乡。鲜活艳丽的三角梅遍布在柳州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一年四季常开不败,焕发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用四个词形容我们最美丽的“姐妹花”:热情如火 、坚忍不拔 、平凡艳丽 、温暖亲民。  

反方:“人间四月芳菲尽,龙城紫荆始盛开;若问春花何处觅,不知身向柳州来。”                                                                            

                                                                            
3.假如你是《柳州晚报》小记者,辩论赛后,你对专家评委进行了采访。请你根据情境,写出提出的问题。(3分)

小记者:                                                                            

专家评委张伟丽:一场辩论的背后终究是因为爱。辩论有多精彩,就证明我们对这个城市有多爱。辩论结果谁输谁赢不重要,紫荆花会不会成为市花也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辩论赛,让大家更热爱这个城市。

默写(共10分,第①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①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默写1分,书写1分)

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⑧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⑨黑发不知勤学早,               。(颜真卿《劝学》)

 

古诗词鉴赏(共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中的"压"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它的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共12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顾炎武《与友人书》节选)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假如)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地方区域等)

C.又无硕师名人与(患:担心)     D.若既不出(户: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以”字,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敢出一言       B.夫孔子之圣    

C.俯身倾耳              D.光先帝遗德
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甲文从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两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

B 甲文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也谈了尊师之道;而乙文谈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C 甲乙两段文字都强调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

D 甲乙两段文字都强调学习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开阔眼界。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