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

读书可戒躁

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一如往年,又引发一番愧疚、反思乃至片刻的警醒,也难免有人援引数据,说明国人阅读率与西人之差距悬殊云云。然此日一过,依然故我。

常听人说的借口是“忙”。古人也很忙,但人家琢磨出个“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尽管有好事者论证,此“三上”都不健康,但至少说明,读书在古人那里,已是一种习惯。如果说“老黄历”不堪一翻,再看看国外。有常出国者慨叹,在某国上班早高峰的地铁里,为生计奔波的青年人手一本书,把整个世界读得一片安静。其实,“忙”很多时候会变成“盲”与“茫”,刚刚关上电脑,顺手拿起手机,刷了一会微博,忽然想起一直追的电视剧更新了,还有一档综艺节目没看,反正这个时代不缺少娱乐元素,足可以把时间填得满满当当。

也有理由是“读书无用”。时代飞速向前,要想不被抛下,必须全力奔跑,无形压力让“成功”焦虑蔓延开来,成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30岁还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40岁不赚够4000万,就不要来见我了”等各类说法可为佐证。“颜如玉”和“黄金屋”只是一种传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却未必是我成功的阶梯。此类拿功利主义套读书的做法,让人们变得短视,要么干脆不读书,读也要读“有用”的书,于是图书市场“虚火”,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养生学书籍层出不穷,人们捧读各类“圣经” “宝典” “红宝书”,在知识中寻找改变命运的路径。

用娱乐把时间填满,结果可能还是空虚;靠读几本书便要成功起来,也许只是缘木求鱼。两种理由,一言以蔽之,浮躁。我们常说时代浮躁,但于个人,浮躁却是万万要不得的。“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或可再加上一句,神不凝则万事难成。

浮对之以沉,躁对之以静,真正的阅读,正可用来获得一种沉静的心态。古人把读书比作磨剑,“十年磨一剑”,磨的应该就包括心性。苏东坡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法,概其要,就是把书本当“敌人”,每次只集中精力,“消灭”一面之敌,反复研读,自可威风八面——智慧如苏子,读书亦只能用慢功夫和“笨方法”。

总之,读书可戒躁。是的,一本书就是一扇开启心灵的大门……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观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作者针对国人的“忙”和“读书无用”的现象,提出了“读书可戒躁”的观点。

B.选文作者针对国人的“忙”和“读书无用”的现象,提出了“书籍是人类进步

的阶梯”的观点。

C.选文作者针对国人的“忙”和“读书无用”的现象,提出了“国人阅读率低”的观点

D.选文作者针对“外国人地铁里安静读书”的现象,提出了“读书可戒躁”的观点。
2.下列对第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总结上文      B.引出下文      C.设置悬念      D.承上启下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是一篇驳论文,针对国人借口“忙”和“读书无用”的谬论一一进行批驳。

B.选文第段举了个事例论证了国人的因为忙而无时间读书是借口。

C.选文作者充分肯定了国人读成功学、营销学、厚生学、营养学是在用知识改变命运。

D.选文苏子读书例意在论证读书可获得一种沉静的心态。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字既点明了季节,又为将士们出征渲染了肃杀和悲壮的气氛。

C.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的卢”等多个历史典故。

D.“可怜白发生”一句由梦境回到现实,变雄壮为悲壮,充满着作者壮志遂的抑郁、愤慨。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         ,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           ,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建筑布局,环境气氛

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

亭台楼阁,池馆水榭

A ①③②       B ①②③         C ③①②       D ②①③

 

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书。

B.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也称“诗三百”。

D.王羲之,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毕业在即,骊歌唱响,让人不由得想起了三年来我们同窗共读、共同进步。

B.今年的北京大型科普博览会为公众精心搭建了一座异彩纷呈的科技城堡和文化园地。

C.“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刘盛兰是一91岁高龄的老人,他拾荒助学,用苍老的手写下人间大爱。

D.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不相同。

B.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蕴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云雀通宵达旦啼唱,却从来不知疲倦。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谆谆教导       风雪栽途       叱咤风云       苦心孤脂

B.鳞次栉比       颔首低眉       藏污纳垢       津津有味

C.长吁短叹       忧心冲冲       弱肉强食       自知之名

D.中流抵柱       锐不可挡      无动于衷       风姿绰约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jiè   恿(sǒnɡ)   靖(shuí)   顶礼拜(mó)

B.睢(zì)   (sūn)   shěnɡ   销声迹(nì)

C.愧(zuò)  (mèi)     进(pián)   面面相

D.荣(yīnɡ)   (xún)   (chuànɡ)  毛骨然(sǒnɡ)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_______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请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2)请以“换一个角度看”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

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行文中如出现城区(县)名请用“新城区(县)”,校名用“希望中学”,人名用“小张、小王……”。

 

(共16分)

母亲的手机

朵渔

①母亲的手机是那种老款的诺基亚按键手机,铃声刺耳,超长待机。那是小妹有一年暑假回家淘汰给她的。虽然功能并不复杂,但母亲觉得那手机像个怪物,难以把握。她让小妹给她设定:音量调至最大,通讯录里只保存两个号码。

②起初母亲并不想接受这部手机,她觉得一个农妇整天怀揣着手机,不像样子。手机不都是带在老板们身上的么?另外,当时家里还有固定电话,再添部手机,实在浪费。但小妹还是坚决地把那部手机淘汰给了母亲,于是,我们又重新体会到了小时候想找母亲就能马上找到的幸福了。

③就这样,母亲成了村里较早的“手机一族”。做饭时,她会把手机放在灶台上;睡觉时,手机放在枕头下;下地干农活,她嫌手机放在衣兜里碍事,就随手放在田间地头。有时候在田里干活,渐渐离手机远了,路过的邻里听到手机铃声,会远远地招呼母亲:“嫂子,你家儿子或闺女打电话来了!”母亲便会一把扔下手里的农具,急匆匆地赶过来摁下接听键。隔着几千里路,我时常能在听筒里听见呼呼的风声和她的喘息声。我经常告诉母亲,不用着急,如果没人接听,我会多打几遍。但没有用。母亲始终对那小玩意儿缺乏信任,似乎慢走几步,那手机里的人就会消失不见了。

④她偶尔也会拨打电话给我们,通讯录里一共两个人,除了我就是小妹,但她还是经常会按错。“你是谁?”电话拨到我这里,还要确认一下我是谁。母亲主动拨打手机,通常出于两种情况:一是我们很久没有打电话给她,她担心;二是她做了个什么不好的梦,会匆匆拨个电话过来问问,最近怎么样,没什么事吧。母亲的手机似乎就是为她的两个漂泊在外的孩子准备的,如果我们长时间不打电话,欠费停机了她也不知道。

⑤早前,我跟家里的联系方式主要还是靠写信的时候,一封信单程要走六七天,然后再用十来天的时间等回音。有时候遇到急事,我会先打电话到村长家,麻烦村长把母亲叫来,过几分钟再打过去。能够在电话里交谈,而且可以真实地听到孩子的声音,因此每次到村长家接听电话,母亲的声音都有些微微发抖的感觉。总麻烦人家村长毕竟不是办法,有一年装电话的费用终于稍稍降了一些,父亲卖掉几袋麦子,终于在秋后装上了家里的第一部固定电话。

⑥从那以后,我有十来年没有往家里写过一封信了。想想以前给母亲写信时,总是能写满几大页,但我收到的回信却总是很简短,仿佛母亲关心的总是那几个问题。但我知道,这事不能怪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我知道她肯定有很多话想对我说,但千言万语总是被弟弟汇成一句话落在纸上。弟弟那时还在上小学,表达能力有限,认字不多,字也写得歪歪扭扭。他可能也和我以前小时候帮母亲写信给远方的舅舅一样,总是自作主张地精减母亲的话,我那时甚至还会因为遇到了不会写的字而觉得母亲太啰嗦。

⑦现在,母亲她再也不用央求别人替她写信了,再也不用担心别人会精减她的话了。当母亲拥有了她的第一部手机后,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说多久就说多久。

母亲渐渐离不开手机了,虽然一部手机用了五六年,通讯录里依然只有两个人的电话号码。但对于我们而言,手机就像装在母亲身上的按铃,你什么时候摁一下,都能找得到母亲。

(摘自《中学生阅读》2014年12期,有删改)
1.阅读文章划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一开始,“母亲觉得那手机像个怪物,这是为什么?(3分)

                                                                                          

(2)“隔着几千里路,我时常能在听筒里听见呼呼的风声和她的喘息声。”写出了母亲当时什么心情?这种心情从第⑤段中的哪句话也可以看出来?(2分)

                                                                                           
2.母亲的手机明明是小妹淘汰给她的,可文章第④段却写道“母亲的手机似乎就是为她的两个漂泊在外的孩子准备的”,这样写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3.“手机就像装在母亲身上的按铃,你什么时候摁一下,都能找得到母亲。”从写法、内容、情感等角度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4分)

                                                                                                    
4.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4分)

                                                                                          

                                                                                  

 

综合实践(共10分)

①近日,经中欧双方联合评审,柳州获批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欧盟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专项试点示范城市”,在全国10个试点示范城市中占据一席。

②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旨在通过中欧在可持续城镇化相关政策、技术领域的合作研究、示范与经验共享,提高中国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项目于2013年11月中欧峰会期间启动,2014年6月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为期4年。项目在中国选取两个综合试点示范城市和8个专项试点示范城市,通过对各试点示范城市的低碳生态规划建设工作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引入欧洲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开发应用低碳生态城市工具箱、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

③在此次获批的专项试点城市中,柳州试点的重点领域为绿色交通。这为我区全面学习欧洲城镇化领域丰富经验、积极推进我区新型城镇化作出开创性的探索。

1.阅读上则新闻,请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

 

 

 

 

 

 

 

 

 

 

 

 

 

 

 

 

 

 

 

 

2.希望中学的小记者王林想围绕新闻中②③段的内容对我市的环保局长进行电话采访,他会如何说明自己的采访意图?(4分)

王林说:局长您好,我是希望中学的小记者王林,                                           

3.为了更好地倡导大家关注绿色出行、关注家乡的环保建设,有人写一幅对联,他已经写好了上,请你帮他完成下联。(3分)

做绿色出行人,               

 

默写(共10分,第①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默写1分,书写1分)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②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⑥山回路转不见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⑨借问酒家何处有,                           。(杜牧《清明》)

 

古诗词鉴赏(共4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上阕运用         手法写景,展示了一幅                (特点)的山林景致。(2分)
2.通过阅读,你从词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性格?(2分)

 

 

请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2)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文言文阅读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①鄙:边境。  ②钵:佛教徒盛饭的器具。  ③买舟:雇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者于富者曰       (语:对……说)

B.岂他人之         (过:过错)

C.何恃而往           (子:儿子)

D.吾欲南海,何如     (之:到……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未有问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A.吾数年来欲买舟

B.鸣之不能通其意

C.舍生取义者也

D.臣请缚一人过王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文段都强调了一个道理:学习成功与否在于个人天资的高低与客观学习条件的优劣。

B.决定事物成败的是人的内在因素。【甲】文段摒弃了天赋决定论的成见,劝人以学

C.正所谓“人穷志不短”。【乙】文段中蜀之鄙的穷僧能够只身去到南海,凭的就是“志”。

D.两个文段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共6分,每小题2分)

白米饭是垃圾食品吗

张郭男

①白米饭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一种主食。然而,最近有网络传言认为,如果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垃圾食品的定义标准“高糖、高热量、低蛋白质、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纤维”,则白米饭就是最符合的食物。人体每天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只有50克,可中国人一天吃不低于600克800克的米饭,所摄入的糖超过身体需要的10倍,日积月累,会增加得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危险。果真是这样吗?

②世界上没人是因为吃米饭过多导致糖尿病、肥胖或者其他疾病的。糖尿病等疾病不是吃米饭吃出来的,而是营养摄取过量、营养失衡、运动不足等原因导致了糖代谢功能失调,这时大量吃米饭就会出现血糖急剧上升的现象。所以,米饭不是糖尿病的致病原因。

③大米和白面等主食的升糖指数都比较高,但对正常人而言,这种升糖指数是不要紧的,因为人体自身能够调节。

④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人每天摄取的能量应该有25%左右来自脂肪,13%左右来自蛋白质,其余60%左右来自碳水化合物,所以,说一个人每天只需要50克碳水化合物是完全错误的。具体到每天应该食用多少食物,基本的数量参考是:食用谷物类(包括杂粮类)250克400克,肉类50克75克,蔬菜400克,水果300克。对男性来说,每顿150克200克的米饭或馒头一点都不多,而女性,每顿100克左右是合适的。

⑤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需要的碳水化合物的量有差别,对于营养素比如糖的吸收转化效率也不同,所以每个人每天应该吃多少米饭,应该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

⑥想做到健康饮食,应该均衡多样,而不是避免吃某种食物。饮食营养是否适当因多种因素而异,例如人种、年龄段、地理条件等等。各国均有各自适用的膳食指南,包括对谷物、动物、乳类、果蔬等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建议。片面过量食用单一营养,造成不平衡状态都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⑦米饭和面食等主食的摄入主要是给生命活动提供热量,也就是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身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要受到影响,生物酶的合成更需要能量。所以人们必须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当然还得摄入足够的其他营养素包括矿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等等。

⑧能量是指在体内能通过生物化学反应产生化学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和其他能提供能量的化合物物质,如蛋白质及其构成单元氨基酸。要从这些物质中提取能量,需要酶催化的代谢反应途径、多种其他微量物质辅助,如维生素、金属离子、氧分子和水分等。大米、小麦就是这类基本的糖类或淀粉类碳水化合物的提供者。这类物质被称为能量物质。

⑨如何才能健康饮食,保持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呢?

⑩从酶的角度看,健康饮食有几个注意事项:一是吃饭只吃七成饱,研究表明,七成饱可延长寿命30%;二是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酶的食品,给人体补充酶;三是如果可能,尽量远离含有外源添加剂的食品,部分食品添加剂人体不能代谢,可能有潜在的致癌威胁。合理的饮食习惯中应包括摄取适量肉类、油脂脂肪类和淀粉类食物。以淀粉为代表的食物与肉食应该保持在1:1或1:2以下才是合理的。来自食物的能量与营养物,肉食占50%~60%,淀粉类低于50%。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大量吃米饭就会出现血糖急剧上升,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会发生这一现象

B大米和白面等主食的升糖指数都较高,但人体自身能调节,这种升糖指数是不要紧的。

C片面过量食用单一营养,造成不平衡状态就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

D大米、小麦是基本的糖类或淀粉类碳水化合物的提供者,是能量物质。
2.关于“健康饮食”,下列表述或推测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想做到健康饮食,应该均衡多样,而非是避免吃某种食物。

B吃饭只吃七成饱,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酶的食品。

C尽量远离像辣条、薯条等含有外源添加剂的食品,注意荤搭配

D以淀粉为代表的食物与肉食应该保持在1:1或1:2左右才是合理的。
3.下列对文段内容、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B本文由网络传言认为“白米饭是垃圾食品”说起,可以起到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C第④段中,“左右”“完全”“基本”等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D第⑩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如何才能健康饮食。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例如《洞中历险》,他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处处为蓓姬着想。

B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C在《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中,“智多星”杨志在押运途中,虽步步为营,但终为黄盖、吴用等人所算,于黄岗被迷倒,尽失生辰纲。

D长妈妈是《朝花夕拾》里的重要人物,《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表现了她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个性特点;她寻购绘图《山海经》并赠予少年鲁迅,让鲁迅充满尊敬和感激。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蟠龙山又名宝塔山,在柳江的东岸。它横列三峰,临江耸立,形如蟠龙,因而得名。                                                          。于是“蟠龙双塔”便成了柳州著名的景观。

①1993年在古塔原地重修“文光塔”,又新建“蟠龙塔”。

②清代山上曾建有古塔,后被拆除。

③主峰海拔197米,山势险要隽秀。

④两塔均为六角七层建筑,风格各异,遥相呼应,互为衬景,有如双剑插空。

⑤明代在山上建有王氏山房、盘古庙等,徐霞客游后,对此处奇景大为称赞。

A⑤②④①     B⑤②①④      C⑤②①④       D②⑤①④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工业博物馆座落于窑埠古镇旁,里面保存的一台台老机器,记录了柳州这一西南工业重镇走向繁荣。

B这个富有创意的雕塑,作者竟是出自一位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之手,每想到这,我都佩服不已。

C3月8日起,广西动车组列车单趟始发运输能力将提高一倍,能较好地满足各方向客流的出行需要。

D在柳州举行的第三届欧维姆技术论坛上,各位专家就桥梁抗震与加固主题广泛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日,柳州科技馆的“科普大篷车”开进校园,给师生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科学体验

B柳州市国土局开拓创新,让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危岩治理,工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C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目前建成以及在建的五星级酒店遍地开花,让人目不暇接

D李成因长期热心帮助孤寡老人而受到表彰,一时间他成为同学们津津乐道谈论的人物

 

下列句子中使用标点错误的一项是(  

A我曾经写过一段文字,题目是《致文学》。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D我们是到图书馆去借书,还是到资料室去查找资料?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chèn)      祷(qí)      受益浅(fěi)

B身(jī)        (xǐng)    而不舍(qiè)

C(zào)       (juàn)    锐不可(dāng)

D栗(zhàn)      妒(jí)      近在尺(zhǐ)

 

按要求从以下二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煤在火炉上尽情燃烧,壶在火炉上不停地欢叫……

要求:

1、依据提供的情景,以其作为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写一篇散文;或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写篇议论性的文章,不少与600字。

2、自拟题目,围绕情景展开联想,注意文章蕴涵的哲理。

【题二】“邂逅                ”或“               的邂逅”

要求:补全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学校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8分)

活动一: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途径。(4分)

【材料一】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条法令:任何酒店、餐馆都不得随意倒掉客人吃剩下的食物。将那些还可以食用的食物倒掉,就是一种犯罪。

【材料二】法国为防止粮食浪费,推出反浪费计划,从细节着手,提供节约粮食的好政策与好方法,签订全国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古训传达的是对勤俭的倡导,对奢靡的摒弃。

【材料四】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网友们发起“不剩饭菜,晒吃光后的餐具”的“光盘行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示例:我选材料四,探究结果:运用公共媒体进行宣传。

我选________________,探究结果:                                                         

我选________________,探究结果:                                                         

活动二:下面是人们就餐桌上讲排场的现象编的顺口溜,有人反其意,另写了一则反对餐桌浪费的顺口溜,请你把它补充完整。(4分)

奢华高档,才够诚意;多多点菜,才够热情;吃饱还剩,才算阔气。

经济实惠,就显真情;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2分,不超过16个字)

据《英国医学杂志》网站报道,英格兰南部伯恩茅斯糖尿病和内分泌中心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含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会使人发胖。为遏制全球日益严重的儿童肥胖问题,应严格限制他们的泡沫饮料饮用量。专家们鼓励儿童选择稀释过的果汁或者纯水为饮品,同时呼吁学校应采取措施避免儿童饮用泡沫饮料,各路明星也应停止为泡沫饮料做广告,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在全球5岁以下的儿童中,估计有1760万名超重。

 

 

 

 

 

 

 

 

 

 

 

 

 

 

 

 

 

 

阅读下面《“舌尖”上的争议》一文,完成题。(11分)

“舌尖”上的争议         作者: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2.阅读①②段,说说“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两点? (4分)

 

                                                                                           
3.第③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琦君的《儿子的礼物》一文,完成题。(12分)

 

           儿子的礼物              作者:琦君

   (1)一位好友的女儿,寄来她在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给我看。内容是写她十几岁的儿子在幼年时亲手雕了一对烛台送给她,做母亲的当然是万分珍爱。儿子渐渐长大了,有一天,他发脾气,顺手拿起一只烛台扔向母亲。母亲于吃惊与盛怒之下,拾起地上的烛台,竟连同柜子上的另一只一起扔进垃圾桶。儿子怔在那里,怨怒的眼神仿佛在说:“你扔吧,给你的东西,你爱怎么扔就怎么扔。”第二天一早,她后悔了,去垃圾桶边想把烛台拾回来,却已被清洁工收拾走了。

   (2)她心头感到无比的刺痛,尤其是想起儿子当时雕刻的那番心意和所花的工夫。她叹息道:“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总是在失去之后才觉得格外可爱?”

   (3)看着她的文章,我止不住泪水涔涔而下。我感触于母心之苦涩,也悔恨自己既不是一个孝顺体贴的女儿,又不曾扮演好母亲的角色。如今垂暮之年,任纵横老泪也冲不去心头的伤痛。

   (4)和作者一样,我也有一件儿子送的礼物,那是他在童年时用火柴棒搭起来的立体“快乐”二字。那真是玲珑剔透、巧夺天工。我是那么珍惜它,把它放在玻璃橱最妥帖最显眼的地方。年复一年,火柴棒的红蒂头褪色,骨架因胶水渐渐脱落而松散了,它已不能竖起放,我只好把它小心地收在一只盒子里。几度搬迁,我总是小心地带着它。现在,它就放在床边书架上,我常常端起盒子细看,真不能相信这是儿子的杰作。悠悠二十年岁月的痕迹,都刻在那一根根带有微尘的暗淡火柴棒上,而它所给予我的是一份诚挚的“快乐”。我心里有太多的感激,也有太多的感慨。

   (5)记得那个深夜,他把房门关得紧紧的,亮着灯不睡。我以为他在偷看从摊上借来的脏兮兮的“小人书”,几次敲门催他睡,他只是不理,我气得一夜未睡好。次日早晨他上学了,却见书桌上端端正正摆着这件精致的手工,边上一张卡片上写着:“妈妈,给你快乐。”我的感动无法名状,我真是快乐了好多时日啊!

(6)他渐渐长大了,我们母子时有争吵,他曾愤怒地出走,数日不归,我守着虚掩的大门,通宵达旦,看着“快乐”二字泫然而泣。固然儿子并没像这位朋友的孩子那样,拿起自己做的手工扔向我,但他对我珍惜这件礼物所表现的无动于衷,却使我心酸。每次央求他修补一下火柴棒的骨架,他总是漫不经心地一再拖延。我了解这是无法勉强的,时光不会倒流,童稚亲情不复可得。儿子成人了,我已老了。当年母亲说得对,“一代归一代,茄子拔掉种芥菜”,母亲那时已知代沟无法逾越了。

(7)我再想想这篇文章的作者,我是看着她长大的。她在初中时,每周两次放学后,带了两个弟弟,背着书包到我家来读古文。他们专注的神情都还在眼前,一下子他们也将近中年了。她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尝到了做母亲的滋味。但在给我的信中,她仍幽默地说:“母亲来时,总是事事看我不顺眼。”这就是两代的不同吧。

(8)她在文章结尾时说:“希望儿子成长为一个有用而快乐的人。”足见母心尽管苦涩,却是永远满怀希望的。

(9) 她道出了天下父母心,也给了我一份温暖与启示。

(10)我也不再为儿子送我的那一对骨架松散的“快乐”二字而感触万千了。
1.围绕儿子的礼物作者讲述了两个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两个故事。(2分)

 

                                                                                           
2.请简析第(3)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3.请分别写出第(4)段中两个加引号的快乐的含义。(2分)

 

                                                                                           
4.体会第(6)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

 

                                                                                           
5.根据选文内容,写一段作者儿子看到这篇文章的心理描写。(3分)

 

 

 

古诗文默写(5分,每小题1分)

(1)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 《黄鹤楼 》)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5)杜甫《登楼》中借古讽今,表达对朝廷昏庸不满的句子是                                 

                                                                                  

 

诗歌鉴赏(5分)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诗中“远上”一词能否改为“远看”?为什么?(2分)

答:                                                                                   

                                                                                        

(2)请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分)

答:                                                                                   

                                                                                        

 

拓展探究(3分)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孟子这句话的理解。

答: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