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所用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对比)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 C.何有于我哉?(反问)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顶针)
找出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悬念 笸箩 大动干火 喧闹 B.相逶而去 惜别 出郭相扶将 巴山楚水 C.津津有味 风花雪月 拯救 军贴 D.机予 萍水相逢 伶仃 风轮
下列句中词没有活用的一项(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歆辄难之 B.父利其然也不 不能称前时之闻 C.卷卷有爷名 学而不厌 D. 愿为市鞍马 稍稍宾客其父
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 ) A.怀旧 空吟 闻笛赋,到乡 翻似 烂柯人 B.数声 风笛 离亭晚,君向 潇湘 我 向秦 C.与君 离别意,同是 宦游人 D.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选出文学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论语》这部书,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共同创作。 B.《伤仲永》作者是王安石,他是宋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C.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他与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初唐四杰”。
下面没有有通假字的一项( ) A.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B.默而识之 尊君在不 C.思而不学则殆 忽啼求之 D.歆辄难之 昨夜见军贴
选出划线字注意有误的一项( ) A.人不知而不愠(yùn) 兴亡盛衰(shuāi)学而不思则罔(wǎng) B.遂携拯如初(zhǎng) 水浒(xú) 环谒于邑人(jié) C.言简意赅(gāi) 策勋十二转(zhuàn)趾高气扬(zhǐ) D.当户理红妆(zhuāng)无为在歧路(qí) 小廊回合曲阑斜(lán)
填空题 《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两部,另外两部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它们都刻划了许多形象生动的人物,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个人物并指明他(她)是哪部分作品中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 1.、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 2.、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友情,历来为人所珍重。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留下真城勉励友人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则想象了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扬子江头杨柳春,____________________。数声风笛离亭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当你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而灰心丧气时,你可以用古诗词中的两句来勉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用文中的一个语句回答)
作文(43分)阅读下列两则材料,然后选择其中一则,写一篇作文: (1)标题:游 一趟乡下之旅也许会使我们对田园风物有了别样的体会,一次都市之旅也许会令我们重新认识都市的特有风情。晴天之旅也许艳阳高照,让你春风得意;雨天之旅也许云雾缠绕,让你欲仙欲醉……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2)一颗雄心,是高飞的翅膀;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能宽过海洋。感恩之心可以获取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人间。一颗心,是一束光;万众一心能 把整个世界照亮…… 要求:请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二房坝·外公·蘸水碟 黄德彰 岷江的流向没有改变。从石板溪到叉鱼寺,水流正东。江南是我的故乡塘坝,江北一道小溪,叫石马河。溯溪而上,行五六里,丘陵间一片田原,茂竹半掩农舍,便是我的外婆家了,地名二房坝。 二房坝是我儿时寒暑假必去的所在。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一人是拄手杖的。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和我是不干活的。我是客人,又小,只管玩耍。外公则天天拄着手杖,到两里路外的观音寺吃茶。观音寺是平安乡的首府,总共不到30户人家,民居的屋顶覆盖着窄窄的石板街道,街道上稍宽的地方设有茶桌。这个只有二三千人的小乡,一乡的头面人物,大抵坐在茶桌周围的竹椅上。 外公当然是很有面子的人物:全乡只有两户人家的子弟在外面读大学,他一人便供给了全乡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他曾对我说过,供舅舅上学,他花费了16石谷子。一个10亩田产的地主家庭,要供成一个大学生,其艰难可想而知。 他要让儿子也感受这种艰难。假期回家,舅舅不能享有外公和我的特权,他必须劳动。临开学了,须得卖米以筹学费,舅舅得与佃户张世华一道,将稻谷加工成大米。把谷子从谷仓放出来,一担担挑到擂房里去擂了,用风簸风它,吹去稻壳。再挑到半里之遥的长瓦房,那儿有个碾房,碾去米糠,使糙米变成精米。再挑回来,风去米糠,过筛,去掉碎米。每道工序,张世华干,舅舅一样地干。这时该卖米了,佃农挑一担,地主少爷也挑一担,一担担挑上街去。谷仓渐空,学费才足。舅舅已深知这些钱来之不易(纵然那稻谷已从佃农那儿剥削过来,是现成的),可以离家赴校了。 舅舅是修农学的。先上县农中,继而就读省高农,毕业后,到灌县林场工作了两年才考上了金陵大学,上这所大学也是外公的命令。毕业后就业于台北。正在这时,外婆病逝了。外婆病笃之际,外公叮嘱我的母亲千万不要告诉舅舅,希望儿子不为母病所累,在外继续发展。但我母亲还是给舅舅写了信,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母亲写信,舅舅还乡,都是违背外公意愿的事。但子女此种行为却是父亲教育的结果,陈氏家风使然。陈氏祖先,自湖北麻城入川,垦殖于二房坝以来,外公已是第七代了,代代相传,恪守孝道。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要求子孙缅怀并继承先辈的美德。外公事母至孝。他年轻时往往外出谋事,每离家,总先去乡场卖肉的所在,给屠户打个招呼:每逢赶集便给家里送肉,让老母常有肉食,待他归来一并结账付款。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 母亲是外公的女儿,外公的孝行也在她这里流芳。年事渐高,外公已不再外出谋生,每年总得有几个月住在我家。吃饭的时候,外公面前有一个碟子,专属于他。那碟子很小,孔乙己叉开五指即可罩住的那种,人们吃豆花时用它盛蘸水,而在外公面前则是母亲特备的精肴,比如猪油白糖蒸蜂蛹之类。我和弟弟的眼睛,不免馋住那个小碟,老人也总是给外孙的碗里拈上一枚。眼见那碟子里已是“多乎哉,不多也”,而我们却还希望着,又害怕母亲责备的眼神,而外公又给我们各拈一枚。时至今日,难禁内疚: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外公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正确一个给2分,正确两个给3分)
2.. 标题中“二房坝·外公·蘸水碟”三个词语表明了文章的思路,按提示填空。(4分,前两空各1分,第三空2分) 开篇写二房坝点明了 ,二房坝享有特权的是外公,由此推出了文章描写的 ;因为外公是全乡的头面人物,一方面他艰难地供成了全乡仅有的两个大学生中的一个——我的舅舅,另一方面他把祖德孝行传给了他的儿子和女儿——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将外公接到家中赡养,用蘸水碟为他特备精肴,我和弟弟馋住了碟中的精肴,以上构成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小小的蘸水碟盛满了 之情,这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3..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4分,各2分) ①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②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4.. 结合上下文,判断对“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这句话的理解,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这句话是陈氏家教的追求。( ) B.这句话是陈氏家风的真实写照:祖辈的美德已经代代相传。( ) C.“祖德流芳”揭示了文中人物行为的原因。( ) D.这句话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 5.. 文中说:“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联系全文想想,外公的言行是否矛盾?为什么?(3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甲)诗: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乙)诗: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轩:打开窗户 具鸡黍:准备好饭好菜 B.过:访,探望 郭:古代外城墙 C.就:靠近 桑麻:桑树和黄麻 D.无时:随时 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祭祀土神的活动。这里指举行春社的日子 ②翻译下列句子(2分) 还来就菊花: 。 箫鼓追随春社近: 。 ③判断下面对这首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两首诗都是律诗,都描绘了作者作客农家的情形,但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有差异,(甲)诗主要表达了老朋友之间诚挚的友谊, (乙)诗主要表达了对农家好客习俗和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 ) B.两首诗的首联都是写作者受邀到农家作客的情形,(甲)诗中的“具鸡黍”、(乙)诗中的“腊酒浑”、“ 足鸡豚”,都反映了待客之简朴,从侧面说明农家之贫困。( ) C.两首诗的颔联都是写景的名句,都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风景画,而且都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 D.两首诗的尾联都是以佳节再次重游的愿望来写分别时的感慨,都表达了作者希望归隐田园的意趣。( )
按要求默写填空(4分) ①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让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也能住上漂亮舒适的住房。这真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范仲淹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描绘出了西北边塞苍凉壮阔景象的句子是:千嶂里, 。 ③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名句是 , 。(苏轼《浣溪沙》) ④庭下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柳宗元《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完成10—12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是 A.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估计) B.日光下澈(清澈) C.水尤清冽(寒冷) D.隶而从者(随从) 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不正确的是 A.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B.俶尔远逝【忽然间游到了远处去了。】 C.犬牙差互【狗的牙齿互相交错。】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3..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文以写景见长,写潭,写树,写水,写鱼,写源头,写岸势,都写出了特点,生动细腻,精美异常。 B.第一段写潭写树。开头以行踪缓缓步入“小潭”,接着紧扣“石潭”写石的变化,突出山水之奇,最后写潭四周的树木,动静结合,语言精练。 C.第二段定点特写,正面写水侧面写鱼。首句突出了水的清澈,次句写鱼在水中嬉戏,一静一动,活泼可爱。 D.第四段写感受,抒愤懑。“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又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
阅读《周庄水韵》选段,完成7—9题。 我曾经三次到周庄,都是在春天,每一次都坐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一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那天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到周庄是初春,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斑斓,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1..选文第一段的结构特点是 A.总分式 B.并列式 C.层进式 D.对照式 2..下面对选文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每次到周庄都会变换角度描写周庄。第一次游周庄是从动态的角度去写,第二次游周庄是从静态的角度去写。 B.这段文字记叙了作者两次游周庄的情况,作者每次游周庄的印象都不一样,第一次游周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C.作者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用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D.作者要强调每一次到周庄,都“乘船游镇”,原因是作者对周庄的水印象很深,这也突出了周庄水乡的特点。 3..下列对选文第二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给此选段拟一个小标题,可以为:“节日夜景”或“梦幻般的夜晚”等。 B.此选段详写周庄节日夜晚灯光、焰火的美景,主要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的。 C.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蔓延”一词,是感染、传播的意思,这种惊喜感染了地上很多人,大家都高兴起来。 D.此选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方面生动地形象描写了周庄水乡的绚丽多姿。
请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巴东三峡》、《周庄水韵》都属于游记。 B.《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是元朝的苏轼。 C.《游恒山记》节选自《徐霞客游记》。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朝地理学家。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咏怀古五首》都出自《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在诗坛被尊为“诗圣”。
为下列一则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最准确的是 2008年6月18日,青海湖国际沙雕与大地艺术节开幕式上,揭晓了青海湖形象标识和主题宣传词。青海湖形象标识和主题宣传词公开征集活动自去年8月展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征集活动中,共收到545人应征形象标识作品751件;收到938人应征主题宣传词来稿7028条。经在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评审委员会认真评选,最终选定了一个青海湖形象标识和“高原蓝宝石、梦幻青海湖”、“天高尘世远、宁静青海湖”等8条主题宣传词。 A.青海湖国际沙雕与大地艺术节开幕 B.青海湖形象标识和主题宣传词揭晓 C.青海湖形象标识公开征集与评选活动 D.青海湖主题宣传词公开征集与评选活动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我国汕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一大世界奇迹。 B.还没有什么比在周庄中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 C.在投票前各申奥代表团作陈述报告时,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再次重申中国政府坚决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 D.所谓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情感,大概就是在这种境界里产生的。
根据语境,在下列空缺处填入最恰当的句子的一项是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 ,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 A.你是暖春里的梅雨 B.你是夏夜里的流星 C.你是酷暑里的浓阴 D.你是深秋里的严霜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去观察一片叶子,有些人喜欢用肉眼去细看木头的年龄。 真正去认识一棵树, 必须从枝叶到根本,从过往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应注意到。同样,当我们正视生命时, 只从细枝末节着眼, 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侮辱。 A.但 却 如果 便 B.因为 就 如果 便 C.而 却 因为 就 D.但 就 因为 就
下列注音、字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分道扬镳(biāo):各走各的道路。 B.娓娓动听(wěi):形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读。 C.脍炙人口(kuài):味道鲜美可口。 D.虚无漂渺(piā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4分) 1. 2010年的“地球一小时”是一项全球性的行动,它呼吁每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周六夜晚自愿关灯一小时,以提高公众节能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届时,全球各地从欧洲到美洲的地标性建筑都将伫立于黑暗之中,而世界各国人民将通过关灯这一方式,携手为创造地球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下面是网友对这次活动发的帖子,请你也在其后跟上自己的帖子。
2..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8分) 近年来,某市多家公园开展了树木认养活动,许多市民参与其中。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树木认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下面是某同学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绘制的图表。请仔细观察并比较两组数据,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图表所包含的信息。
所包含的信息:① ② (4分) (2)年初,小林和同学一起认养了一棵树。周末他想约朋友一同去为认养的树木施肥剪枝,可同学因作业太多不想去。小林想劝朋友去,这时他会对朋友说: (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18分) 麻石老巷豆花香 张晓惠 ①九曲十八弯,步步青石板。这麻石老巷啊,倒真个是小桥流水秦砖汉瓦名不虚传。出得巷口,对面的墙边,偌大的遮阳伞下,一矮个中年汉子一豆腐花挑子还有一方窄长的木桌,静静地守候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 ②来一碗吧。好咧!只见得他麻利爽落地揭开挑子的木盖,用滚烫的豆花汤烫了碗,老抽、香菜、红胡椒,麻油、味精、细密密的绿蒜茸,一勺子又一勺子,奶白的豆花滑进了碗中,也就是瞬间的功夫,三碗香气四溢、红绿相间的豆花展示在眼前的木质小条桌上。想起儿时,五分钱一碗的豆花美滋滋的童年享受。抬头,接住卖豆花的笑意微微,那汉子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像是看着自家的孩子。 ③豆花好卖吗?汉子一脸的笑意:好卖,都卖了三四十年了!抬头细打量,矮矮的个头,款式陈旧的皮衣,红黑的面庞。汉子笑了:我今年七十啦!赶忙站起:老师傅贵姓?坐坐坐,敝姓王。一天有多大的利润?四五十元吧。 ④这豆花啊,成本小,南来北往的人多,好卖。早晨,排着队等呢。你们看过电视上我的豆花挑子吗?放过的。你们是来看百年的红山茶还是寻千年的绿古槐?它们可比我岁数大多了。我的豆花摊子小,但来过多少名人呢。邓小平的大女儿邓林,来吃过我的豆花,她是回家乡的,她应该回来看看的,她在我们这插过队的嘛!还有那位82岁的台湾商人,有钱人哪,省里多少大官陪着,喏,也是坐在你的位置上,对,就在这方小桌上喝的豆花。 ⑤你们说五分钱一碗?那是毛泽东年代的事儿了,一家子,就靠我卖豆花才养大了两个姑娘一个儿子。现在,儿女都有钱啊,大姑娘包了150亩水田,养的蟹啊,鱼啊,想吃就拿点来,每年腌鱼吃到菜花黄啊。儿子在工厂,小姑娘家有个门市呢。孩子们有钱我日子也好过啊。你们说七十岁了还不歇歇?还真是歇不下来呢。我这豆花好吃吧?我家不做豆腐,浆水只做豆花那才是真好吃。你们不懂吧?辛苦?不辛苦。从前是石磨,寒来暑往,夜里两点钟就要起来磨豆浆,现在是电磨嘛,快啊,早晨五点钟起来就行了。七点钟,太阳升起来了,我就在这儿了;晚上,星星升起来了,我才回家。哎,在这儿几十年了,这条老街路口拆了建,建了拆,不变的,就是一粮站一医院一饭店,还有啊,就是我和这豆花挑子了!这白墙黑瓦青石板都认识我,我也认识它们呢! ⑥老人笑微微地,说着笑着,笑着说着。老人真的不见老,个儿不高腰背挺直,头发黑乌乌的,满面红光,笑的时候眼角才有一点点溢满了知足的笑纹。 ⑦一碗豆花余味无穷,再来一碗!好咧!瞬间,红绿相间、香气四溢的豆花,白生生幼滑滑地又绽放在青瓷大花碗,绽放在我们眼前。 (选自《扬子晚报》) 1..本文在行文结构、情节安排上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请概括回答。(4分) 2..从第4段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这表现了汉子怎样的心理?(4分) 3..你怎样理解第5段划线句中的“辛苦”与“不辛苦”?(6分) 4..第2段和第7段的划线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请就其内容和表达效果作具体分析。(4分)
名著阅读。(4分) A却转过屋后山边来净手,只见一个汉子蹑手蹑脚从山后归来。A转过屋后听时,那妇人正要上山讨菜,开后门,见了,便问道:“大哥,那里闪了腿?”那汉子应道:“大嫂,我险些儿和你不厮见了,你道我晦鸟气么?指望出去等个单身的过,整整等了半个月,不曾发市,甫能今日抹着一个,你道是谁?原来正是那真黑旋风。却恨撞着那驴鸟,我如何敌得他过?倒吃他一朴刀,搠翻在地,定要杀我,吃我假意叫道:‘你杀我一个,却害了我两个。’他便问我缘故,我便告道:‘家中有个九十岁的老娘,无人养赡,定是饿死。’那驴鸟真个信我,饶了我性命,又与我一个银子做本钱,教我改了业养娘。我恐怕他省悟了,赶将来,且离了那林子里僻静处睡了一回,从后山走回家来。”
阅读上面的文段,根据提示填空。(4分) 这段文字选自《 》,文中A处的人物是 ,“那汉子”是 ,这后者到今天成了 的代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12分)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父平)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①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②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③,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注释:①圯:土桥。②欧:通“殴”。③假王:临时的王。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亡:逃亡 B.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所:地方 C.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履:为……穿鞋 D.良曰:“沛公殆天授。” 殆:一定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3分) (2)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3分) 3..张良凭什么能够得到《太公兵法》?(4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4分)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释]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贱:质量低劣;妨:遮蔽;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盏:酒杯。 1..本词作者于“被贬黄州期间,中秋夜对月独酌”而作,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2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分)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60分) (1)以“我喜欢的一句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站在岳飞的塑像前,是否能仰望到那一脸的浩然正气呢?你站在大漠草原,是否能仰望到康熙亲征时的英武善战呢?仰望是一种崇拜,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抬起头,仔细仰望,你看到的,正是你所需要的,你所渴望的。它将是你奋起的力量,成功的基石……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下列各题。(12分) 哈欠声声 益处多多 当你疲惫不堪或者睡意向你袭来时,你会不由自主地作出以下动作:眼睛眯成一条缝,嘴巴张得很大,身体往后仰,深深吸一口气。并发出持续哈气的声音……不用猜,这是谁都有过的体验--打哈欠。科学家曾用超声成像技术探测胎儿的神秘世界,发现怀孕12周的胎儿就会打哈欠了。 生物学家研究打哈欠,发现哈欠源于大脑中的“哈欠中枢”。当一个人受到劳累、睡意与睡醒等因素的刺激时,体内导致打哈欠的相关分子就会大量分泌,进而引起“哈欠中枢”兴奋,随即向人体肌肉发出“指令”,有关的肌肉严格遵照“指令”运动,于是,一个哈欠诞生了。 如果你感觉某种场合或时刻不宜打哈欠,可以通过有意识地紧咬牙关来抑制。不过,打哈欠的过程运行得不顺畅,会让你觉得很不舒服。一个哈欠的持续时间虽然很短暂,不过六秒钟左右,其生理上的作用却是很显著的。在这期间,打哈欠使人“闭目塞听”,全身神经、肌肉完全松弛,你便能在生理与心理上都得到一次很好的休息。其效果胜过镇静剂。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温和的人更容易打哈欠。研究人员对一些志愿者进行测试,发现那些容易打哈欠的人大多善良、敏感,容易动感情,很容易博得别人好感。 至于一打哈欠就泪水汪汪,科学家认为这与大笑、打喷嚏时流泪的原理完全一样。人眼睛里的泪腺分泌眼泪,眼泪通过鼻泪管排出,故而平时人是不会流泪的。但在打哈欠时,口腔及鼻腔的压力增大,阻挡了鼻泪管排泄泪水,泪水流不下去,便积在眼睛里,人就变得眼泪汪汪的。 一群人在一起,其中有一个人打哈欠,周围的人也会跟着打起哈欠来。难道打哈欠有传染性?确实如此,一些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的手段,对大脑影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打哈欠时的脑部活动区,与表示同情心的脑活动区域一致。换句话说,打哈欠的“传染”现象,可能代表了一种无意识的“心志模仿”。 哈欠的“传染性”,可以帮助失眠者度过睡眠关。有科学家设计制作了一种特殊的半身人头塑像,特殊之处在于这个头像一直在甜甜地打着哈欠。失眠者只要看着这个头像,不一会儿就会打起哈欠,进入梦乡。 打哈欠看上去虽不雅,却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每打一次哈欠,必有深沉悠长的吸气,有利于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到达血液。另外,打哈欠时咽部肌群及面部几十块肌肉随之收缩,可驱动携氧的血液流向大脑。提高大脑活力,对脑力劳动者尤为有益。 不过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一且经常不由自主地频繁打哈欠,就应及时向医生求助,万万不可大意,因为这可能是脑梗塞即将降临的信号。临床医生观察到大约有70%~80%的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出现打哈欠的现象。哈欠越频繁。意味着大脑缺氧越严重。 1.、请用作诠释的方法说说哈欠是怎样产生的。(3分) 2.、打哈欠对人体有什么益处?(3分) 3.、“临床医生观察到大约有70%~80%的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出现打哈欠的现象。”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4.、“因为这可能是脑梗塞即将降临的信号”一句中加着重号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六句填写)(6分) (1)夜来南风起, 。(白居易《观刈麦》) (2)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3)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4)右手秉遗穗, 。(白居易《观刈麦》) (5)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6)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7) ,鬓微霜。(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8)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不对的一项: A.辍耕之垄上(去) B.怅恨久之(代词)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助词“的”) D.楚人怜之(代词,他) 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词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置人所罾鱼腹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D·陈胜乃立为王 3..选出下列句子含义有误的一项: A·第一段文字写陈涉的贫苦出生和远大抱负,生动说明了陈胜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暗示了陈胜起义是有思想基础的。 B·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写陈胜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概括了秦王朝对人民的压迫程度之深,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C.“失期,法皆斩”说明了秦王朝刑法的残酷,农民走投无路。 D.“苟富贵,无相忘”表明陈胜希望摆脱贫苦处境。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宜多应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