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6分)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小鸟,他们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时母女俩决定要好好地养小鸟,小鸟也长得很好,可朋友们却说她们残忍地剥夺了小鸟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力,母女俩依依不舍地将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鸟是环境的美化师,              ,鸟是大自然的飞行家,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活动的有好几百人,一声炮响,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双手合十。下山后听到花鸟市场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小鸟的需求量大增,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捉小鸟。”

⑴请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写出连续的两句。(2分)

                                                                              

⑵你如何评价母女俩的爱鸟行为?面对那位花鸟市场老板我们该说些什么?(4分)

评价:                                                                      

                                                                                

    对花鸟市场老板说: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8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⑴上面这段文字出自长篇小说《                               》,该书作者是苏联的                    。(2分)

⑵我校八年级决定举办“读名著,学名人”的一系列活动。其活动之一就是围绕对名著的主人公的认识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假如你是主持人,试结合上面小说主人公的主要事迹,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3分)

                                                                                  

                                                                                 

⑶经校刊编辑部研究决定,校报第三期主题是“读名著,学名人”,请你围绕主题拟定一个栏目,并为这个栏目写一个征稿启事。(3分)

栏    目:                       (1分)

征稿启事:(2分)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每空1分,共8分)

⑴独学而无友,                  。  ⑵                 ,不长江滚滚来。

⑶耳闻不如目见,                 

⑷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⑸抽刀断水水更流,                     

⑹《陋室铭》一文描写自然环境幽雅,烘托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泰州一百的商品琳琅满目、卷帙浩繁,令顾客目不暇接。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使自己的学识更加渊博。

C.日本地震引发了特大海啸,海浪高达十几米,令日本民众叹为观止。

D.听了郭德纲诙谐幽默的相声,许多观众都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春天的溱湖风景区百花齐放,有桃花、梨花、山茶等……

B.她十分清楚什么地方能找到这样的银杏树?

C.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爱就是船帆。”

D.“劳动节快到了,”张老师说:“你们打算做什么呢?同学们。”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4分)

好一株红梅:那灰褐色的枝干,虽不秀qí(          ),却如盘虬卧龙,舒张有zhì (       );那小巧的花朵,虽然只是零星的zhàn (        )放,但色彩鲜艳如同一把把小小的火炬,别具mèi (        )力。

 

超越自己,超越梦想,克服自己的不足远比击败别人重要,请以“我战胜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补全题目)

(1)字数不少于55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阅读《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懂道理的人,都不必打。只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怎么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抄录第三段中的一个生动的比喻,简析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2.怎样理解文中的“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3分)

                                                                               

3.作者为什么决定不再打孩子?(2分)

                                                                                      

4.你对于父母责打孩子是怎样看的?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阅读《 “能吞能吐”的森林》,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2)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四亿年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3)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涨,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4)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第一段中画横线处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

2.文中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第二段的“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一句的作用是 _______, 第三段中“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一句中的“1/3以上”强调了         ___。(2分)

4.阅读选文第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找出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2分)

                                                                           

(2)试找出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带来的影响。(2分)

                                                                            

5.我市正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阅读本文后你对我市的“双创”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用简要文字表述出来。(提出的建议不少于二条。)(4分)

                                                                            

 

阅读古文《赵普》,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普少习吏事 (         )       ②阖户启箧取书   (           )

③及次日临政(         )       ④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太祖)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3.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2 分)

A.韦编三绝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选自《宋史?赵普传》)

翻译:……。太祖听到这件事后感到(非常)震惊和哀悼,对身边的人说:“……我做皇帝以来,常常用优厚的礼仪待他,赵普也竭尽全力忠心报效(朝廷),真是治理国家的贤臣啊,我真是非常痛惜啊!”

4.根据材料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说出它们的意思。(3分)                                                                                   

5.在课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请你概括课文的内容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宋太祖对他的评价。(3分)

课文原句:                                                                       

课文中的内容概括:A                   B                                     

 

鉴赏古诗《登岳阳楼》,完成下列各题。(5分)

登岳阳楼     【唐】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2分)

                                                                       

2.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下面语段中有五处语病,请选择其中的三处加以改正。(3分)

几年前,①在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情况下,②长虹电器厂大幅度率先降价销售,虽然亏了本,但赢得了产销两旺,③经济效益一下子迅速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④通过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⑤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取得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⑥反过来,死死把住“只赚不赔”的框框,不肯牺牲眼前的小利,弄不好到头来是连血本都会亏掉的。

第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4分)

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大惊失色,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罗刹道:“孙行者,你在那里弄术哩?”行者道:“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子,已见其肺肝矣。我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却就把脚往下一登。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

(1)这段文字中的“罗刹”又叫         ,她因为                           与孙悟空结下深仇大恨。(2分)

(2)孙悟空此次借扇子的结果怎样?后续故事如何?(2分)                    

 

名句积累(10分)

                  ,潭影空人心。   (2)                  , 归雁入胡天。

(3)阎伯理的《黄鹤楼》用“              ”写登楼可以远眺城乡景色;崔颢的《黄鹤

楼》也写了登楼远眺的美景,这两句是:                              

(4)《归园田居》抒发了诗人归隐田园,与世无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的句子是:                               

(5)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代诗词中,写春雨的句子很多,请你默写出两句(所写的句子中须含“雨”字,如“清明时节雨纷纷”。)                                                 

 

写作。(50分)    从以下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作文。

          走进心灵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音乐”、“明月清风”、“崇高的精神”、“灿烂的阳光”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

一粒种子顶开岩石,破土而出,表现的是坚韧不屈、生机勃发的力量;一位老师投来的温和一瞥,是激励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力量有时是一句话,当你遭遇挫折时,它给你带来无穷的勇气;力量有时是一本书,当你困惑彷徨时,会拨开你心灵的迷雾;力量也可以是长辈的一次批评,妈妈的一个电话,父亲的一根白发,同桌的一张卡片,邻里的一声问候……

请以“力量”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 、600字左右。3、写出真情实感,适当议论或抒情

 

阅读《母爱是一根穿针线》,回答问题(11分)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它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曰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他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的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她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

 再试……   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拍板,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它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亲的针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的“孔”,可他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针起钮扣来,像是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一句中加点字“骄傲”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是_____________词。(感情色彩)(2分)

2.“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这句用“嘀嘀嗒嗒声”来衬托屋里的安静,我们平时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当一种单调而细小的声音传入你的耳中,你就会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宁静。请举一例。(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不相信视力下降的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她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这段话中连用几个“再次”并且将穿针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儿子“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为什么不写他扭过头去看见母亲?作者如此安排有何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反反复复也未能将线穿进针眼里,儿子只一句“妈,我来帮你”,母亲就完成了这一工作,并且“笑纹如花”,这是为什么?(2分)

6.“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你认为儿子今后会怎样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⑴在气象学上,台风和闪电都属于灾害性天气系统。世界上每年因受台风影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十分严重。闪电(雷暴)对人类的威胁,也能使人“谈雷色变”。2002年夏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场大雷雨,一个炸雷就夺走了8条人命!

⑵在我国每年的5~10月是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台风袭击的高频季节:这一时期,内陆地区雷电也较多发。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特别是雷暴)。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真的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会怎样呢?

⑶科学家说,如果没有台风,本已严重的全世界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而台风这一热带风暴的存在,却能为人类提供(输送)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中等大小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总降水量的25%以上。

⑷在炎热的季节,台风暴雨的降临,可以迅速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⑸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则将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⑹假如没有台风,地球能量将失去热平衡。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地球全凭这种能量保持着热的平衡。

⑺科学家说,如果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加时,大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是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且清新宜人。

⑻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小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舍有78%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闪电时,电流高速10万安培,空气分子被加热到3万度以上,致使大气中不活泼的氨和氧化合变成二氧化氮,大雨又将二氧化氮溶解成为稀硝酸,并随雨水降至地面与其他物质化合,变成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因雷雨而“合成”的氮肥就有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氮肥,相当于5万个小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闪电对人类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3分)

                                                                               

                                                                                  

2.第⑻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说其作用。(3分)

                                                                                    

3.作者为什么认为“如果没有台风,本已严重的全世界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2分)

                                                                                4.在生活中你看到了有些事物的“另一面”(事物本身好或坏相对的一面)了吗?试举例说明。(2分)

                                                                              

 

 

                            亲密有间

①人与人之间距离太大,就是隔膜、障碍;距离太小,又仿佛失去了神秘感和吸引力。车与车太近,准出车祸;人与人太近,准出矛盾。适当的距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有了距离的友谊,才有可能长久。

②出门旅游在景点留影时,大多数人会以门匾作为背景,并千方百计地突出其特点,这是要把距离拉近,表明自己和那个景点间的关联。假如这个景点就在自己家门口,我们反而会忽略门匾,忽略特点突出的那一部分,这是要把距离推远,太熟悉了,审美的角度就要变换一下。照相如此,人际关系也是如此。适当的距离,是心灵需要的氧气,氧气没有了,心灵就会窒息。

③人与人之间,如果还没有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便是一条射线,前面的路地久天长;一旦亲密无间了,就成了一条线段,交情就要进入倒计时了。英国政治家、作家本杰明·迪斯雷利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朋友之所以不能永久,是因为我们往往情不自禁地把好事做尽,没有给友谊留下必需的空间。

④两个人犹如两条铁轨,相互平行才能走远。心扉完全敞开,容易伤风着凉。将内心的隐秘昭示于恶人,会成为他手上的把柄;昭示于善人,会成为对方精神上的负担,因为他需要为你恪尽守口如瓶的责任。

⑤俗话说,人就像冬天的刺猬,太近了刺人,太远了又觉得孤独和寒冷。古人曰:“与朋友交,敬而远之。”敬也就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俗语“过近无君子”“距离产生美”,说的也都是这个道理。

⑥朋友之间以诚相待没错,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应该无保留,没有一点隐私。换句话说,亲密有间才是友谊的氧气。

1. 本文的论点是_____                  ____________。(2分)

2. 第二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第三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2分)

3.你同意文中作者的观点吗?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交友的看法。(2分)

                                                                              

                                                                                  

4.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写出两句关于交友方面的名言、诗句或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A.但少闲人(          )               B.相与步于中庭(         )

2.翻译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分)

                                                                         

3.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2分)

                                                                        

4.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2分)

                                                                          

 

综合探究(共8分)

时值冬日,天冷路滑,是交通事故频发的季节。为此,农场交通部门联合学校准备开一个以“我爱斑马线”的主题活动。 斑马线是马路上人行横道的标志。近年来,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教训惨痛。请你参加相关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探究下列材料,简要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一:据报道,2009年1月至10月,平谷区有近5人在过斑马线时遭遇车祸身亡,20多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材料二:据交警现场观察发现:约30%的车辆距斑马线很近时才减速让行,约40%的车辆由于行人已先让开而快速通过斑马线,约30%的车辆强行从斑马线上的人缝中穿过。

材料三:而一项来自行人的调查结果则显示:约20%的行人认为,斑马线上就该车让行人,不管前方是红灯还是绿灯;约50%的行人认为,走在斑马线上就安全了,怎么走都可以。

探究发现:                                                                  

2.活动二:下面有两条减少斑马线事故的建议,你最认同的是哪一条?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2分)

建议一:对违规者执行严厉处罚。      建议二:努力提高公民道德修养。

观点理由:                                                                   

                                                                            

3.活动三:请你仿照某风景点垃圾桶上的宣传语,以斑马线的口吻写一句温馨提示,提醒司机和行人在穿越斑马线时注意安全。(2分)

垃圾桶上的宣传语:你给我的不是施舍,而是一份爱心!

环境卫生100分==99个垃圾桶 + 您准确无误的1投!

温馨提示:                                                                 

4.你对一位已经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怎样劝说?(2分)

                                                                             

 

 

口语交际。(5分)

1.八年级的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每天起早训练打球的小齐看了成绩单后心情很沉重。下课时班主任老师找到小齐询问不开心的原因,假如你是小齐,面对老师你该怎么说呢?

小齐说:(不超过30个字)(2分)                                                                     

                                                                             

2.从办公室里一出来,小齐碰到他的好朋友小新,小新看出了他的心思,假如你是小新,该如何劝说小齐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不超过30个字)(3分)

就劝他说:                                                                 

                                                                            

 

古诗文填空。(10分)

1.山随平野尽,                           

2.                          ,长河落日圆。

3.                          ,徒有羡鱼情。

4.                          ,家书抵万金。

5.杜甫《春望》中“                       ,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事之情。

6.在《望岳》中与“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的哲理意蕴吻合的诗句:

                                              

7.《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反的句子是:                          。

 

 

对联以其悠久的历史、精炼的语言跻身于中华文学之列,深受大家喜爱。

请根据下面上联的内容,以我省特点为内容拟一个下联。 (1分)

内蒙古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

黑龙江下联: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的苦难坎坷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3分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3分)

1.亲爱的同学们,一学期的紧张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了,希望在这次检验中,你能发挥出己最高的水平,尽情地展示你的语文才华。写一句话为自己加油吧。(2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3分)

同学们,①初中三年里,你孜孜(      )不倦的在浩瀚的海洋里áo(     )游,如今你像出巢(      )的雄鹰,即将展翅áo(     )翔,去寻找新的更高的起点。②凭着你谦虚的态度、③扎实的知识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老师相信!④你一定会成功。

(1)、给上段文字中加点的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2)、文段中有个词使用不当,这个词是         。应该为:        。(1分)

3.仿写句子。(2分)

一棵白杨以它参天的枝干,彰显生命的正直;                       ,

                   ;一粒沙子以它渺小的躯体,辉映着阳光的金黄。

4.仔细观察下面一幅图对画面中的人你是怎么看的? 请用一句话表述你的观点。(2分)

 

 

 

 

 

 

 

 

 

6ec8aac122bd4f6e

 

作文(任选一项写作)(45分)

1、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的“感谢”,给你的父母、老师、同学、书籍、桌上的台灯、门前的小路……噢!别忘了拟一个亮丽的题目。字数在600字左右。

    2、初中生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请你展开想像的翅膀,试以“我好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快快长大、当一名作家、飞上月球等;(2)以记叙为主,兼有适当的描写、抒情;(3)600字左右

 

 

(四)阅读《金色花》,回答问题。(8分)

      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五彩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空气。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_______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是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我真不知道,它会怎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神奇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可以想像,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有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美丽的金色花。

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1.联系上下文,在文章划横线的地方填上恰当的词语        。(2分)

2.“我”开始“不喜欢”“不关心”仙人掌的原因是什么?(2分 )

3.文中交代海棠、月季、文竹,有何作用?(2分)

4.结合上下文说说“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一句中“奇迹”指的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回答下列各题。(9分)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①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个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她发现儿子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在差生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②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已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妈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联系上文,分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感受(2分)

   ①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②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                                    

2.你觉得文中妈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她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2分)

答:                                                                        

3.听老师说儿子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妈妈为什么不着急反而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2分)                                                                

4.妈妈教育孩子应该诚实,可文中的妈妈对儿子一再说“谎”,你认为妈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3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8分)

①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②“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③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1.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画线的部分主要运用了_______、        等说明方法,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的道理。(3分)

3.第③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各题。(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语。(4分)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②尊君在不(        )                

   ③下车引之  (      )            ④元方入门不顾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结尾写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2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