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2)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3)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解释下列词语(3分)

(1)喜不自胜:                                                        

(2)兴致勃勃:                                                        

(3)苦心孤诣:                                                        

 

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3分)

笑容可掬(         )销声匿迹(         )  望洋兴叹(         )

恍然大悟(         ) 萍水相逢(         ) 煞费苦心(         )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3分)

翻天复地                  改斜归正              盖官定论     

感恩带德              故态复明              国太民安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构成词语(3分)

发人深                    飞     腾达           赴汤     

改天     地           感同身                      名思义

 

给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3分)

纶巾(     )             言讫(     )         石窍(     )

眺望(     )         濒危(     )         澄清(     )

 

题目:想起你时很温暖

要求:文体不限,字数600以上,字体工整,书写规范。

 

 

 

 

 

 

 

 

 

 

 

 

 

 

 

 

 

 

 

 

 

 

 

 

 

 

 

 

 

 

 

 

 

 

 

 

 

 

 

 

 

 

 

 

 

 

 

 

 

 

 

 

 

 

 

 

 

 

 

 

 

 

 

 

 

 

 

 

 

 

 

 

 

 

 

 

 

 

 

 

 

 

 

 

 

 

 

 

 

 

 

 

 

 

 

 

 

 

 

 

 

 

 

 

 

 

 

 

 

 

 

 

 

 

 

 

 

 

 

 

 

 

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②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③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④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较柔嫩。⑤野生状态中,在阳光强烈的地方,红、橙、黄花反射了热效应大的长光波,不致引起灼伤,有保护的作用。⑥在树林下、草丛间阳光弱的地方,蓝花反射短光波,吸收微弱的热效应大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

1.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句中“它”指代的具体内容。(2分)

   (1)第②句中的“它”指代                 

   (2)第⑥句中的“它”指代                 

2. 从这段文字的内容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红”是指“红色”,还是指“多彩”?

为什么?(3分)

答:                                                                  

                                                                       

3. 选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1分)

4. 选段文字的层次关系是(2分)                                      (     )

A. 并列               B. 正反对比           C. 逐层推进       D. 先总说后分说

5. 第③句指出红光波“热效应大”,第⑤句说明红花“反射”热效应大的长光波以保护自己,但第⑥句却说蓝花“吸收”“热效应大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

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  ① 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  ②  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  ③ 住胸脯,  ④  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挡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这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饶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 为①②③④处选择正确的词语(2分)

① A. 抓                B. 按       C. 挡       D. 拦    (      )

② A. 踢                B. 推       C. 打       D. 撞    (      )

③ A. 跪                B. 踩       C. 踏       D. 压    (      )

④ A. 扬                B. 握       C. 举       D. 提    (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2分)

答:                                                                  

3.郑屠挨了鲁达一拳,口里只叫“打得好!”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真心赞扬鲁达功夫好,显示自己的侠爽之气。

B. 赞扬鲁达侠义行为,表示甘心受惩罚。

C. 承认自己过错,显示郑屠悔过之心。

D. 意在假意奉迎鲁达,显露郑屠的无赖性格。

4. 文中画线处句子的深刻含义是(2分)                              (     )

A. 痛斥郑屠是个势利小人,申明自己是来为金翠莲报仇的,表现鲁达疾恶如仇,

见义勇为。

B. 威吓郑屠,质问郑屠为何强骗金翠莲,表现鲁达救人彻底。

C. 斥责郑屠无权自称“镇关西”,表现鲁达粗中有细。

D. 表明鲁达不平凡的经历,显示出痛打郑屠的正当性。

5. 选段文字表现出鲁达的性格特点是(2分)                          (     )

A. 慷慨大方,抉危济困。             B. 率直鲁莽,粗中见细。

C. 除暴安良,有勇有谋。             D. 不畏强暴,疾恶如仇,见义勇为。

6. 选段在描写人物方面运用的方法有                                        

                    (3分)

7. 选段中三拳的写作格式基本相同,只详细描写一拳,后两拳略写行不行?为什么?(3分)

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锇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3)人恒过,然后能改(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曾益其所不能                        ,意思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意思            

3.将画线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4. 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

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B. 本文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

C. 论证“死于安乐”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

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

D. 全文从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方面论说人要成就一番大业,必须经过艰苦的

磨炼。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诗的前六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                                                                   

                                                                                          

2.请你谈谈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的理解。(3分)

                      答:                                                                  

                      

 

背诵默写,并注明作者或作品。(10分)

(1)力尽不知热,                        。         作品                  

(2)                        ,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                  

(3)                        ,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                  

(4)伤心秦汉经行处,                        。     作品                  

(5)从今若许闲乘月,                       

(6)                        ,燕然未勒归无计。

 

根据情景提示,展开联想想像,写一个景物描写的语段(3分)

 

6ec8aac122bd4f6e

 

 

 

 

 

 

 

 

 

 

 

 

 

 

 

 

 

 

 

 

 

 

 

 

 

 

 

 

 

 

 

 

 

 

 

 

 

 

 

 

 

 

 

 

 

 

 

 

 

 

 

 

 

 

 

 

 

 

 

 

 

 

 

 

 

 

 

 

 

 

 

 

 

 

 

 

 

 

 

 

 

 

 

 

 

 

 

 

 

 

 

 

 

 

 

 

 

 

 

 

 

 

 

 

 

 

 

 

 

 

 

 

 

 

 

 

 

 

 

 

 

依据原文为下列语句选择恰当的词语(1分)

   (1)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        出它们曲折多变的

黑色剪影。              A. 勾勒     B. 勾画

   (2)细细        ,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

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A. 聆听     B. 谛听

 

 

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比喻)

B.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C. 他们行船的人有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引用)

D.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排比)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        所作。《范进中举》节选自             

作者是     代小说家吴敬梓。《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2分)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惶恐/滩头/说惶/恐            B. 茅飞/渡江/洒江/郊

C. 塞下/秋来/风景/异                D. 衣冠/简朴/古/风存

 

在下列短语中找出述宾短语和述补短语(2分)

①已经出发              ②看了电影  ③成绩不错    ④机智勇敢    ⑤放得整齐

⑥爱劳动                ⑦春夏秋冬  ⑧洗干净       ⑨夸他勤奋    ⑩写信告诉他

   (1)述宾短语                        (2)述补短语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1)比喻一系列相关的事物,只要一个发生变化,其他都跟着发生变化。         

   (2)形容做事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顺序。          

 

解释下列词语(2分)

   (1)茅塞顿开:                                                        

   (2)危言耸听:                                                         

 

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3分)

不言而喻(        )  与日俱增(        )  无动于衷(        )

稍纵即逝(        )  得天独厚(        )  矢志不移(        )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3分)

不遣余力                    成家历业                冲锋谄阵      

手舞足捣                大相经庭                刀光见影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构成词语(3分)

残垣       壁               茶余       后                  歌当哭

出奇       胜           从容不                  彻头彻  

 

给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3分)

聒噪(      )              带挈(      )          忌讳(      )

灼伤(      )              娴熟(      )          烙印(      )

 

请以“沐浴在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文章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阅读《地下森林断想》(张抗抗,选文有删改),完成下列各题。(20分)

你,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从哪里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瞬息一切都改变了:烧焦的石头取代了绿色的森林,黑色的岩浆覆盖了娇艳的野花。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喷涌而出的滚烫岩浆制造了峡谷、深渊,却没有留下生命。山是光秃秃的,谷是光秃秃的,太阳依然高悬,可是山没有颜色,谷没有颜色……

多少年过去了,尽管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又从远处茂林里捎来种子,让悬崖上、山岭间,一片郁郁葱葱。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

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它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却从没有光顾过这陷落的大坑。这断壁底下的峡谷,一片死寂,毫无生机。

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停下了脚步。它把坑口的石块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洁净的山泉从石洞里流出来,又一滴一滴渗进石缝里去,把石块碾成的粉末变成了泥土。山顶的鱼鳞松为阳光的偏爱愤懑,为深渊的遭遇不平。秋天,它沉甸甸的种子,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一粒、几十粒、几百粒……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奇迹,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松树青葱,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起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只因为它集于井底一般的深谷之中,而又黑森森不见阳光,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地下森林。

这地下森林,爱生命竟爱得这样热烈执著。(甲)它付出了几万年的代价,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手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身躯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和希望已久的光明。

(乙)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风儿送来林涛愉悦而又深沉的低吟,你的歌是唱给曾在艰难中真诚地帮助过你的伙伴们听的吗?

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然而我却想攀着古藤下去,下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啊,我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1.选文开头的三个问句有何作用?(4分)

                                                                                 

                                                                                 

2.选文2—7段讲了四层意思,请根据提示将第二、四层意思概括出来。(6分)

  第一层:火山爆发使所有生命毁于一旦。

  第二层:                                                                         

  第三层:峡谷在大自然其他伙伴的帮助下,开始孕育生命。

第四层:                                                                         

3.选文善用修辞,用词富有表现力。请从画横线的(甲)(乙)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6分)

选(   )

我的赏析:                                                                                

                                                                                  

4.选文最后一段写道:“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地下森林给了你哪些启迪。(4分)

                                                                                 

                                                                                 

 

阅读《让心灵站立》,完成下列各题。(10分)

    罗伯特·科赫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有一天,他被召去为国王看病。“你为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病人那样!”国王说。“请原谅,陛下,”科赫非常平静地说,“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国王。”

在某些人眼里,罗伯特·科赫真是一个傻帽儿,就算你平时真的对病人很好,心里认为国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此刻国王站在你面前,你也要说点假话哄他高兴才是,比如,你可以说:“那当然,陛下这么尊贵,我怎能像对待一般人一样对待您呢?” 国王高兴还会少了你的好处吗?然而,科赫没有这样做,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在权势面前坚持自己让心灵站立的原则。

我们需要让心灵站立,在权势面前如此,在金钱、荣誉面前也同样如此。金钱可能使我们屈服于物欲;一次性使用的荣誉可能让我们忘记生命的最终目标。你要想坚守自己,就必须牺牲这些被世俗看重的东西,并且在这种牺牲中高扬自己的人生信念。

让心灵站立需要一种胸怀。一个胸襟狭隘,只知道为自己计算的人,一定是一个喜欢见风使舵,时刻准备让自己心灵下跪的人。因为他追求的是利益,追求利益必须懂得识别天时地利人和,懂得利用谁、团结谁、孤立谁、打击谁。只有那种心怀大众,把自己的生命自觉地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人,才会宠辱不惊,把坚持自己的灵魂作为生命的最高目标。他们追求的是真理,真理从不察言观色,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他都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存在着。

让心灵站立也需要底气。悬崖上的松树不惧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只是以本质的执著,坚守在别人无法坚守的地方,它令人敬佩。然而,不是每一棵树都可以跻身于悬崖。悬崖上少土,需要一棵树拥有刺穿岩石的力量;岩石上少水,需要一棵树用心灵浇灌自己。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要本事没本事,要品质没品质,他不投机,不选择一种风险最少的途径,又怎能讨到自己的饭票呢?当一个人拥有了在世上立足的一切,要显露自己才华的时候,他是才华最出众的;要显示品质的时候,他是品质最优异的。他要做到让心灵站立,也就顺理成章了。

让自己的心灵站立,以真诚和坚守去面对生活,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基本的人生目标,达不到这一点,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第四段是从哪些方面论述“让心灵站立需要一种胸怀”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3.请概括回答“让心灵站立”所需要的“胸怀”和“底气”各指什么? (4分)

                                                                              

 

阅读《汉语可以治病》,完成下列各题。(10分)

两年前,美国费城有一少年,聪明好学,深得老师的喜爱。但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父亲叫他看报上的天气预报,他一看,报上的字一个都不认识,他痛苦地告诉父亲,说看不懂。已读小学五年级的他怎么连天气预报也看不懂呢?他父亲不相信,带他去看医生,医生经过测试证实这是真的,并说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例如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伤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则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这种患者常常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说起话来颠三倒四,复杂一些的内容他们就说不出来,严重的甚至完全不能使用语言。“失读症”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怎么会患上这种病呢?追查的结果,说明是脑外伤造成的。  

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推论,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只要在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可能发生失语症(失读症),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科学家经过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简单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使用汉字。循着这条线索,科学家进一步实践、探索,发现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汉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同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日本患失读症者少的原因。  

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及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

开始他们很惊愕,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他们研究了各种可能的原因,最后才比较清楚地看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词、汉字,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从小得到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根据汉字跟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假设,能否用学汉语汉字的方法来纠正失读症呢?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试验正式开始了:在一张纸上,英语句子和同意思的汉语句子分行列写,让他看着汉字读英语句子。不久,这位美国少年便把英语句子念出来了。试验初步成功了。要知道他原来单看英语是念不出来的,所以这个试验结果是确切的。  

不过这个试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把病治好了。以后的试验表明,经常这样的,不断“唤醒”,患者最终能恢复英语阅读能力。这些实验先后在法国等国家进行,都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汉语、汉字的学习、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已有人提出用学习汉语、汉字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了,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兴趣地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

1.第一段的叙述在全文起什么作用?(4分)

                                                                                  

                                                                                 

2.阅读第二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失语症”产生的原因。(2分)

                                                                                  

                                                                                 

3.根据文意,并结合下面的链接资料,说说你对汉语的认识。(4分)

1993年~2005年间,日本提供汉语课程的中学增加了两倍。目前,韩国共有16万大中学生在学习汉语,这个数字比5年前增加了66%。亚洲之外,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也迅速增长。2000年到2004年,参加汉语高级水平考试的英国学生人数增加了57%。在美国,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汉语推广活动。

                                                                              

 

读《塞翁失马》,完成下列各题。(14分)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1)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3)。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4),深不可测也。此何遽不为福乎?

注(1)吊:安慰。(2)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3)保:保全。(4)极:穷尽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            ⑵马无故亡而入胡(      )

⑶其子好骑(     )                    ⑷此独以跛之故(      )

(2)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堕而折其髀”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峨冠而多髯者

C.学而时习之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两处)。(2分)

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⑵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活板》)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阅读《江南春绝句》(杜牧),完成题目。(6分)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①郭:外城。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志。②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③楼台:指寺庙。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2分)

                                                                                 

(2)明朝杨慎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 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对此,你的看法如何?为什么?(2分)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加以概括。(2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