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至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列强办厂的特权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

①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②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③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④因地制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清朝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基本上完成于:

A顺治帝时

B.康熙帝时

C.雍正帝时

D.乾隆帝时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

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大宋提刑官》是近年很火的一部电视剧,剧中宋慈曾担任提点刑狱一职,该职务与下列哪种官职的职权相似

A刑部尚书

B.刺史

C.中正官

D.行省长官

 

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君权和相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对基本矛盾,封建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是:

①郡县制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设三司使④元朝行省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由秦始皇开创并经过历代封建统治者不断强化的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等级制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朝李白在《古风》诗中描述的历史事件

A前秦皇帝苻坚统一北方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秦穆公称霸西戎

D.秦王李世民统一中国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大哥

B.二哥

C.三哥

D.四哥

 

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应该是

A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

B.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C.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

D.周天子——卿大夫——士——诸侯

 

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由于圈情不同,各国的政治制度各有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左:“皇帝信玺”。右:秦朝主要郡所示意图。

 

 

材料二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三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

内容

徐中约

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

他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实行的两项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各自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明清两代“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6分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

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自秦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古代中枢权力机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为分割宰相兵权而设立的机构是

A枢密院

B.中书省

C.三司

D.内阁

 

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此大臣主张

A建立一省制提高行政效率

B.废除宰相制以强化皇权

C.实行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

D.加强中央集权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史记·商君传》:“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这则材料不能反映

A秦设县制是针对扩大的疆域而实行有效管辖

B.中央集权制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C.建都咸阳体现了秦国的强大

D.秦王统一中国定都咸阳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周初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B.容易形成割据混战

C.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

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都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④为防止分封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

A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

B.保障了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

C.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

D.提高了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

 

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枢密使”、“枢密副使”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坤,号称“贪污之王”,他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A发生在顺治时期

B.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程度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宋代时,“中书门下”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当时,“中书门下”属于

A枢密院长官驻地

B.三司的行政衙门

C.宰相的办公机构

D.独立的监察机构

 

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认为

A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

B.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

C.明清八股取士制度值得推崇

D.科举考试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