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下图标记的商品,而没有该标记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 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 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C. 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作一份贡献

D. 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

 

观察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由此可以判断:…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0

4

17

17

6

1.7

美国

33

20

53

9

6.7

3.5

 

 

A. 关税税率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

B. 自由贸易政策促成了科技革命

C. 经济危机冲击贸易自由化政策

D. 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税率下降

 

1905年天津《大公报》发表文章说: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即如那名山胜水、种景致、各种情形,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电影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要说顶有意味,更是那讽劝讥诮的故事,叫人看了,能够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的善念。文中作者认为:……

A. 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

B. 电影广泛地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

C. 电影作为新兴娱乐方式一开始就受到国人的欢迎

D. 电影已成为大城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

 

据下图(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 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A. 法币-人民币

B. 大人-先生

C. 粮票-股票

D. 臣民-公民

 

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

A.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B. 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

C. 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D. 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下表(编自朱荫贵《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是…

 

1873年

1893年

1903年

1910年

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数量

286.6万元

2842.3万元

8949.6万元

23195.7万元

占出口货物总值的比例

约2.6%

15.6%

26.8%

39.1%

 

 

A. 列强加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 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多重压制

C. 中国已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当地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欧洲的殖民奴役

B. 人口老龄化严重

C. 世界人口的大迁移

D. 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主要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

A. 商品种类的增加

B. 资本主义的发展

C. 贸易中心的转移

D. 贸易范围的扩大

 

1793年英使来华觐见乾隆,两国互赠礼品,清单如下:

国家

礼单

英国

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座钟一架、奇巧椅一对;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英国的土特产若干

中国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

 

两份礼单反映了英、中两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差异是

A. 英国轻工业发展快,中国农业高度发达

B. 英国军事工业发达,中国手工业繁荣

C. 英国天文成就突出,中国市民生活丰富

D. 英国进入工业文明,中国处在农耕社会

 

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是“剥削推动的商品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这说明中国古代:…

A. 小农经济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

B. 商品经济受制于社会主流体制

C. 古代农民缺乏商业致富意识

D. 工商食官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观察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 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B. 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C. 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

D. 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

 

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 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 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学制系统图

注:①太常:职官名。掌理宗庙礼仪、考核荐举博士和博士弟子。②宫邸学、鸿都门学、大学为官学。③蒙学(书馆)(识字习字)、精舍(精庐)(经师讲学)为私学

—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壬子癸丑学制》与清朝最后出台的癸卯学制(1904年1月13日颁布,农历癸卯年)相比,有了明显进步。比如基本上废除了教育权利上的两性差别,女子教育正式列入了学制系统;取消了专门为贵族设立的各类学校;取消了按学校等级奖励毕业生出身的制度;规定小学废止读经课、大学取消经科,增加了大量自然科学课程和劳动生活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上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适合儿童身心特点,反对体罚学生;缩短了学制年限;除高等师范学校外,其余各级各类学校都允许私人创立。

——摘编自吴洪成、苏国安《我国第一部现代学制的诞生——民初《壬子癸丑学制》探析》

材料三1949年,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在教育建设上作了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对教育机构与学校作直接的政治清理;第二,为工农及其子女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加快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第三,改革学制,制定试行新的中小学暂行规程,形成学校教育的稳态;第四,大力推行苏联教育学理论与教育经验。

—摘编自叶澜《“新基础教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代学校教育制度。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民国初期与新中国初期在教育变革上的相似之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938年)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美国政府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1928年,世界贸易总额已达到601亿美元,但到1938年,仅为246亿美元,缩水超过60%。——文亭《80年前的货币战争:<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文史参考>2010年第22期

材料二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世界贸易得以复苏的原因,并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至十五人。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

——张晋藩《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2018年3月5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  英国议会是政府施政的监督者,议会监察专员署是议会的代理办事机构。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中国监察》2004年第15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监察制度的相似之处。

 

 

下图是自2011年3月19日开始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国际联运列车——中欧班列线路图。据图可知,中欧班列的开通

A. 由独联体的建立直接促成

B.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 受到“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

D. 有力地促进了欧盟的建立

 

1923年5月,苏维埃政府规定,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此规定

A. 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

B. 体现了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

C. 体现了苏联政策的长期性

D. 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

 

下图为某学生在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单元所做的课堂笔记。对

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共和之路举步维艰

B. 议会粉饰君主专制

C. 国家权力间制约与平衡

D. 虚位君主统而不治

 

下表1700-1800年欧洲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医疗技术的进步

B. 国家政策的刺激

C. 工业革命的推动

D. 农业生产的进步

 

“在古罗马,由于法律规范众多,每一个当事人都可以选择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法律,这必然导致法规之间的竞争,而竞争也使得法律规范在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内容上也更加趋向合理。”这说明古代罗马法具有

A. 公正性

B. 无序性

C. 权威性

D. 开放性

 

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700、1001到1500、2000、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

A. 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

B. 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

C. 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

D. 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987年,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获批准,允许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的技术权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业余从事科学技术兼职工作。此举

A. 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兴起

B. 阻碍了乡镇企业技术革新

C. 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

D. 体现了行政命令作用明显

 

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 “历史都是思想史”

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据史料统计,从1938年底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曾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近500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一半左右,以伤亡101万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近30万人。材料旨在说明

A.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战场

D.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下图是1927年5月前后的中国形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北京政府由冯玉祥发动政变而建立

B. 武汉政府由广州国民政府北迁而来

C. 三政权并存说明国民革命形势向好

D. “宁汉合流”最终实现了国家统一

 

李大钊在《青春中华之创造》一文中号召青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弱者之伦理为强者之人生,变庸人之哲学为天才之宗教,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这说明李大钊

A.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明

B. 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

C. 对东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认识

D. 主张有选择的吸收西方文明

 

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该诏书

A. 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和待遇

B. 标志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

C. 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D. 表明了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

 

1909年,清政府在各省设立咨议局。议员们通过咨议局“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参政收支等方面,积极参政,提议案,论改革”。这说明

A.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初步形成

B. 中国开始迈入民主政治的门槛

C. 咨议局议员发挥代表民意的作用

D. 清政府积极主动迎合民主潮流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