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中,排在首位的是

A. 沿海开放城市

B. 沿海经济开发区

C. 经济特区

D. 内地省会城市

 

1984年2月,邓小平说:“除现在的特区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某些政策主要适用于

A. 关税协定

B. 机构设置

C. 招商引资

D. 特区立法

 

2010年9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与近代史上江苏南京、镇江、苏州等地的开放相比,现在的对外开放主要的不同是

A. 开放地区与其他地区政策不同

B. 主动开放

C. 经济特区都临海而非沿江地区

D. 外商来华创办的企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竟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般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东华续录》光绪朝

材料二李福明办有一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北京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机器面粉厂也被迫停业。

材料三中国资本家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扎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已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十月运到宁波。

材料四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频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摘至《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三所指的企业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公司使用的日本制造的机器,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四概括分析此厂频于停业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陈子龙

明崇祯十年

(1637)进士,崇祯十一年(1638)夏,南寇北奴,日益滋大,陈子龙以“君子之学,贵于识时;时之所急,务之恐后”的紧迫感,与徐孚远等一起,取明朝名卿大臣“有涉世务、国政”之文,撷其精英,辑成《皇明经世文编》一书,选文以“明治乱、存异同、详军事、重经济”为原则,内容包括政治、典章、财经、军事、学校等,并根据现实问题加作旁注,表达政治主张。陈子龙等编辑此书的目的,是为了“上以备一代之典则,下以资后学之师法”,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俗儒是古而非今,撷华而舍实”的坏风气。这部书的出版,对稍后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讲求实用之学起了先行作用。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陈子龙辅佐南明弘光朝,清兵陷南京后,于1647年投水殉国。

—摘编自朱东润《陈子龙及其时代》等

材料二除了追求自身的修养,理学还提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任务,但这却被很多自诩为理学家的人所忽略。因此出现了两种迥然不同的理学发展路向,即“理学修身派”和“理学经世派”,前者以倭仁为代表,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后者以曾国藩为代表,更注重建功立业。曾国藩率湘军战胜了太平军,暂时保住了满清政权;之后,他又倡导并发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门。他所做的一切,正是出于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家国天下”的思想和责任。“理学经世”是曾国藩思想体系的精髓,他认识到:理学——经世——躬行是理学经世思想的全部,而且只有躬行才是理学经世思想的真正价值所在。而在实践中,他又始终将道德主义与实用主义相胶合,前者是本,后者是用。这再一次证明了曾国藩是“我国旧有教育理论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

—摘编自张凡《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陈子龙与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及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子龙与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的共通之处。

 

戊戌政变后,慈禧对李鸿章说:“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对曰:“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李鸿章被误认为康党的原因是(  )

A. 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

C. 创办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

D. 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鸦片战争后,江苏川沙“女工本事纺织,今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这一现象说明

A. 资本主义劳动力市场有所发展

B. 民族工业受外国侵华刺激而兴起

C. 外资入侵扭转了女性社会地位

D. 自然经济对外资有一定抵制作用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东南沿海的纺织业受到很大的冲击

B. 五口开始通商

C. 中国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D. 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

A. 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

B. 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 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

 

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

A. 洋务派兴办的企业

B.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 外商企业

D.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材料反映洋务运动

A. 实现了自强与求富

B. 垄断了中国航运权

C. 扭转了外贸入超的局面

D. 抑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19世纪3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运到中国的印花布往往要亏本60%以上才能卖出,同时每年从广州运出的茶叶却超过26万担。在东印度公司开往中国的船只上,白银经常占货仓总量的2/3以上。这说明

A. 中国的自然经济对工业产品缺乏需求

B. 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英国对华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

D. 英国通过鸦片贸易掠夺中国大量白银

 

(题文)据统计,1894年中国国内市场的粮食流通量(包括运到通商口岸供出口的部分)比1840年增长约60%1890年经上海、天津两地周转的国内米谷运销量比1869年增幅高达百余倍。这体现的实质问题是近代

A. 人口增长扩大了粮食的需求量

B. 运输条件改善加快粮食流通

C. 东南沿海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粮食生产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可见,当时中国

A. 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

B. 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

D. 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A. 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宣传西学

B. 控制中国的关税和盐税

C. 在中国设立银行

D. 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马克思曾经说过,依靠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在促进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方面,没有发生丝毫影响”。影响这种出口贸易障碍的最大原因是

A.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

B. 英国工业生产产量不足

C. 中国通商口岸数量过少

D. 英国的产品有质量问题

 

1876年,轮船招商局以白银222万两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7艘海轮、9艘江轮及各种趸船、驳船、码头、栈房等全部财产。这表明

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所发展

B. 洋务企业力图抵制外国侵略

C. 外商企业的侵华特权被取消

D. 外国对华资本输出逐步减少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中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沉重的赋税

B. 西方廉价工业品的冲击

C.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 传统手工业的技术失传

 

工业化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近代以来各国都在探索本国的工业化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的工业化起步于哪一生产部门?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领域取得什么地位?“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是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认识,这种工业化道路对苏联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负面影响?

(2)近代中国的工业化从什么事件起步的?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建设的开端是什么?它有何意义?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通过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工业化建设,80年代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90年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4)综合上述问题,你对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何认识?

 

古今中外,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成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 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材料二 他们使它成为有限政府。他们界定了它的权威。他们将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权利,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

——《美国宪法评注》

材料三  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新的政策。

——周恩来(1957年3月25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有何影响?元朝在地方管理上有何制度创新?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有何制度创新,分析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作用。

(3)材料三中“新的政策”指什么?它有何积极意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该制度如何完善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质是西方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是资本主义对自身的调节。

 

前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实行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的工业化,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进程中产生的,它从一开始就遭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在夹缝中艰难发展。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是中西文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我国制瓷业历史悠久,在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其中唐三彩是彩瓷中的精品。

 

英国议会于2017年3月13日投票通过“脱欧”法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已签署“脱欧”法案,并授权首相特雷莎·梅启动“脱欧”程序。对这一事件分析错误的是

A. 英国作为欧盟创始国缺乏大国担当

B. 欧洲走向联合的道路曲折而漫长

C. 英国可能错失了借助欧盟发展的时机

D. 欧盟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被削弱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继美元、英镑、日元、欧元之后,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并拥有10.92% 的权重(见右图)。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A. 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提升

B. 发展中国家占据了主导地位

C. 政治经济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D. 世界货币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前日本外务省大臣认为: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力图

A. 不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 在美欧面前以“亚洲代表”自居

C. 与美欧实现全方位抗衡    D. 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俄罗斯某学者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 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B. 没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C. 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D. 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

 

克林顿政府创造了经济扩张的奇迹,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对美国的“新经济”认识错误的是

A. 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B. 实现了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同时并存

C. 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 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