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功的自我调节,也是一次体制创新,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其借鉴意义有

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②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

③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宏观调控

④倡导企业建立诚信机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时,设计了如下示意图。

根据材料,从上图①、②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运用相关史实对图中所示关系进行探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英国手工业生产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随着飞梭的应用,棉纺织业纺与织两大部门间的平衡被打破。经过一系列机器的发明和应用,纺纱部门机械化技术革新已基本完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蒸汽力取代水力作为机械动力,生产要素得以突破地域限制。蒸汽鼓风设备的发展完善了焦炭冶铁法,使英国的冶铁业出现了新的飞跃。铁路运输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到19世纪40年代,机器制造业开始发展起来,为机器大工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冲击,统治集团一部分官僚主张改弦更张,学习西方长技。自19世纪60年代始,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规、枪地、弹药。这一时期洋务派还委派商人招徕民间资金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还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

——摘编自刘芃《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洋务运动开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邓小平曾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下列不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A. 深圳

B. 广州

C. 珠海

D. 海南岛

 

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图表。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B.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 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78—1980年间,我国外事活动频繁,其中国家经委代表团和工商管理考察团重点考察了日本和美国的企业管理问题,经济学家于光远等五人前往考察匈牙利经济体制;1980年国家经委代表团又访问西德、瑞士、奥地利等国。上述活动

A. 有利于更新对现代化的认识

B. 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C. 开启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

D. 表明外交重点转向西方国家

 

1983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即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按照国家规定税种和税率缴纳税金,税后盈利由企业安排使用。该项政策的推行

A. 标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有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 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条件

D. 受到了农村改革的直接影响

 

1984年10月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邓小平高度赞赏某决议“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新话”。这里的“新话”主要指中国政府较好地诠释了

A. 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

B. 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C. 独立自主和改革开放的关系

D. 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共采取的措施是

A. 人民公社化

B. “大跃进”运动

C. 增强企业活力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二十多年价格几乎没变。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 实行大力发展民生的经济政策

B. 采用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

C. 有利于扩大消费搞活市场经济

D. 市场上大米等商品粮供应充足

 

根据下表内容判断,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召开时间

会议类型

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

1961.3

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人民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

19618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重点是工业问题,其次是粮食问题;会议通过《工业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

1961.10

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

专门讨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

 

 

A. 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B. 人民公社化造成了严重后果

C. 中央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

D.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表明了我国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

1956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

 

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A.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 正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60年里创作了多种三毛形象,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

1935年

1946年

1947年

1958年

1977年

1978年

1985年

流浪儿童三毛形象

《三毛从军记》系列漫画

《三毛流浪记》漫画

《三毛流浪记》电影

《三毛学雷锋》系列漫画

《三毛爱科学》系列漫画

《三毛学法》系列漫画

 

 

A. 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B. 新中国一直坚持“百花齐放”

C. 国民党发动了全民族抗战

D. 漫画促进中国民主政治进步

 

小说《白鹿原》产生于以追求历史、改写历史为宗旨的新写实历史小说思潮盛行的年代,白鹿原做为皇权制度下的一个典型的自然村落,自清末民初以来随着现代国家的兴起,诸如耕织、家政、祭祖、婚礼、认干亲、伐神取水、治丧、迁坟等礼俗都遭到了破坏。对此解读的史观角度是

A. 文明史观

B. 社会史观

C. 近代化史观

D. 整体史观

 

1911年96家西方企业和40家中西联合企业的资本投资增至1.03亿银元,同时549家中国企业开始使用非人力驱动的机器设备,投资约为1.2亿银元。到1933年,中国现代工厂数量达3176家,雇佣产业工人超过50万。材料反映出当时

A. 经济近代性的因素增加

B. 中国工业发展严重依赖列强资本

C. 中国沦为列强经济附庸

D. 北洋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1933年4月4日,国民政府断然废除银两,以0.715(两)兑换一(元)的比值用银元来取而代之,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急剧上扬而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1935年11月3日,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是为了

A. 稳定国民经济秩序    B. 封锁苏区红色政权

C. 储备充足抗战经费    D. 顺应英美等国要求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时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鸦片战争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下表为中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增长情况。它反映了

年份

出口各类货物的总值(千元)

农产品出口值及其占出口总值的百分比(%)

出口值(千元)

占出口总值的百分比(%)

1873

108,449

2,866

2.6

1893

181,713

28,423

15.6

1903

333,961

89,496

26.8

1910

593,337

231,957

39.1

1920

843,860

307,047

36.4

 

 

A. 农产品在外贸中处于顺差

B. 农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 农产品的世界竞争力上升

D. 资本主义经济已渗入农村

 

下面是美国部分年代棉花产量和出口变化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准确的是,当时美国

A.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B. 尚未完成工业革命

C. 棉纺织业发展迅猛

D. 加紧对外资本输出

 

下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以1913年为100%)这种变化反映了

国别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13

德国

 

14

 

18

 

25

 

40

 

60

 

89

 

100

英国

 

34

 

44

 

53

 

62

 

79

 

85

 

100

美国

 

14

 

11

 

17

 

93

 

64

 

89

 

100

 

 

A. 英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始终居各国之首

B. 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增速不断加快

C. 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 英、美、德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1761年,英国布里奇沃特公爵在曼彻斯特和沃斯利煤矿之间开了一条长7哩的运河,曼彻斯特的煤价下降了一半……惊人的成果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哩的运河。“运河开凿热”实质上反映了

A. 运河交通的优势

B. 煤炭市场需求增大

C. 工业革命的发展

D. 自由主义成为主流

 

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1541

1550

1551

1560

1561

1570

1571

1580

1581

1590

1591

1600

含银量

 

50%

 

39%

 

11%

 

17%

 

18%

 

5%

 

 

 

A. 使法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B.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 推动了商业中心的转移

 

明初,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役,经常怠工、逃亡。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削弱

B.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雇佣关系逐步普及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下图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示意图,该技术的使用

A. 推动灌溉技术的发展

B. 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C. 促成小农经济的形成

D. 反映播种技术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产生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代人、甚至每一个时代,都要对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所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近代中国百年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就是必然的了……即便对同一研究对象,也会因视角不同而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如: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就比它的《天朝田亩制度》更有意义、更受重视也得到更高评价;对“洋务运动”,现在人们注重的主要是它冲破重重阻力、引进现代大机器生产“求强求富”的努力和成就。相反,对其兴办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等则不多考虑。……也就是说,“农民起义”不是这种理论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材料二 这些年来,学术界在肯定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相互促进的前提下,着重讨论了五四运动所反映的救亡主题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主题碰撞和同化作用……以金冲及为代表则提出了救亡唤起启蒙的结论,认为在中国每一次救亡运动的高潮,总是能有力地唤起或促进一次伟大启蒙运动的到来。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时期”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重新认识百年中国的必然性。   

(3)结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史实,评述金冲及的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材料二  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制度如何救正,却去高谈公妻主义和自由恋爱;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问题如何解决,却去高谈无政府主义;我们还要得意扬扬夸口道,“我们所谈的是根本解决。”老实说罢,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这是中国社会改良的死刑宣告!

──《问题与主义》

材料三  第一要认定我们的地位。我可爱可亲的工人呀!到了这个时候,甚么昏雾黑霾都要开了,甚么地狱监牢都要破了,甚么阶级束缚都要除了。这个潮流,比天上流来的黄河水,还要利害,还要迅速。任他甚么人,不会能撑住这个黄河水,不会能塞住他,使他从地下倒流上天去。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害还迅速的一种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不是工人,就不能站在工人的社会里──工人中国里──工人的世界里。我们会要赶他离开地面,到天上去讨生活。我可爱可亲的工人呀!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意国将是工人的意国了,英国将是工人的英国了。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我们可是要这点了解吗?

──《一个工人的宣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其中的“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指的是什么事情?“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指的是什么曙光?   

(2)材料二反映了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其代表人物是谁?材料二与材料一的作者的观点主要区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提到的工人阶级是在什么事件中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的?材料中的“潮流”指的是什么潮流?材料三与材料一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海防观念意识基本沿袭明朝统治者的思想模式。统治者长期重视西北边防,认为“重新疆所以保蒙古,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而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上,即使是因解决台湾问题而留名青史的康熙也有过“台湾省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的念头。清朝水军建立伊始,其方针是“沿海各省水师,仅为防守海口、缉捕海盗之用”,没有经略海洋、决胜海上的战略思想。嘉庆年间,受“洋盗”蜂起的刺激,朝廷先后颁布《华夷交易章程》《防范夷人章程八条》等诏令,严格限制中外交往。

材料二  郑观应认为,中国海岸线绵长,防不胜防,“为今之计,宜先分险易、权轻重,定沿边海势为北、中、南三洋”。“北洋”以旅顺、威海为重镇,“中洋”以崇明、舟山为重镇,“南洋”以南澳、台湾省、琼州为重镇。如北洋有事,除大沽、旅顺、威海等处防守外,“宜分船两队,一防守海口,一出洋游弋”。如南洋有警,“则调南洋各海船,以扼新加坡及苏门答腊之海峡,迎击于海中”。他还认为中国应“以商为本”、“工商为本”,先富而后强,建立的海军的目的在于“卫商民,收防海之实用”,“张国威,护华商”。而发展工商业又为建立海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说:“非富不能图强,非强不能保富,富与强实相维系也”。

——以上均摘编自刘中民等《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海防观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关于海防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民族和个人的性格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

材料二: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传统者”和“现代人”之间,设定了“过渡人”这个概念。……中国的“过渡人”一直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的。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

——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材料三:当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特质无法合成为一时,其反应不外二途: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前一种反应妨害了现代化的发展,其结果是自外于世界的潮流,后一种反应则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参与到世界的潮流中。

——摘编自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为何“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又为何“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   

(2)写出一个符合材料二“过渡人”特征的人物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了材料所述的两种“反应”。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