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易中天《中国梦》中说“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计划管控

④加入WTO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以“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为标准,与其相符的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大众传媒的变迁

C. 思想领域的变化

D. 民主政治的发展

 

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在下列哪一唐诗中得到反映

A. 云烟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B. 九州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 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于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内地和西部地区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有472项在中、西部,占68%。

材料二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

—《剑桥中国史》

材料三人的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健康状况唯一的最佳标志,它从1950年的36岁延长到1957年的57岁,比当时低收入国家平均寿命多15岁。学龄前儿童的入学比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随着国家几乎完成了一亿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城市居住条件改善了。私人消费总支出以不变价格计算也大有增加。工资实际上增加了几乎1/3,农民收入增加了1/5。

材料四

材料五1965年中央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形成了一个持续长达三年多的三线建设和工业大内迁时期,此期间国家投资2000多亿元,兴建2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建成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西部。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作者对一五计划的结果作出怎样的评价?有何依据?

(2)根据材料四,可知从“一五”到“二五”农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五,指出50~70年代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61年初,黑龙江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分析了全省的经济状况,指出黑龙江农轻重比例失衡、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受灾严重、粮食减产、牲畜下降,煤电供应紧张、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存在商品短缺、物价上涨、财政赤字等困难情况,并决定对全省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材料二1961年2月,黑龙江省委批准《关于我省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问题的报告》,确定了1961年的主要计划指标。这些计划指标和基本建设投资与1960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和降低。1960年基本建设投资达21.49亿元,1961年基本建设仅投资7.32亿元,比1960年减少66.5%,1962年又压缩到5.71亿元,比1961年又减少22%。与1961年相比,1962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增长22.63%,达到116.5亿斤;农村劳动力的数量超过1957年水平;农用旒拉机增加2779台,达到9800多标准台,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巩固,并有所发展。

—以上材料据东北网《按照“八字方针”初步调整国民经济》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所述经济困难情况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农业发展状况。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A.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一五计划”

C. “大跃进”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3年,中共提出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是

A. 先工业化后改造

B. 同时并举

C. 有主有次

D. 先改造后工业化

 

1951年10月1日周恩来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这是为了

A. 支持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

B. 巩固“一五”计划成果

C. 响应保家卫国的号召

D. 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

 

为庆祝建国60周年,腾讯网发起《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其中,1953年当选的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网友选此事件的理由应包括

①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②有力配合三大改造的进行

③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此政策的目的是

A.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

B. 巩固革命根据地

C. 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D. 实现农业合作化

 

从1960年开始,国家对粮食实行超购加价和奖励办法,全国粮食平均加价5%。1961年提高收购价格,提价幅度为粮食20%,油料13%,生猪26%,禽蛋37%。同年4月还决定对棉花、油料等主要经济作物实行奖励政策,并把农副产品划为三类,实行不同的收购价格。这表明我国

A. 着手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B. 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统购统销政策成效显著

D. 加速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张艺谋的电影中最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场景应该是在20世纪

A. 二十年代末

B. 三四十年代

C. 五十年代

D. 七十年代

 

旧中国是“一个连铁打都需要进口的国家”,为了改变落后状况,新中国决定进行

A. 三大改造

B. 工业化建设

C. “大跃进”运动

D. 改革开放

 

毛泽东认为:“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在这一思想影响下,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政策是

A. 土地革命

B. 土地改革

C. 农业合作化

D. 联产承包制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些“大跃进”时期的宣传

A. 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农业生产成就

B. 表明那时候的农业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

C. 说明“大跃进”时期农民生活非常富裕

D. 违背客观规律,是不切实际的浮夸表现

 

据不完全统计,1958年全国有345万个公共食堂,而在这里头吃饭的人,占了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也就足说当时有5亿中国农民都在公共食堂吃饭。该现象

A. 是“大跃进”运动发展的结果

B. 说明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C. 极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 过分强调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

 

1957年到1960年,中国城市化从15.5%增长到19.7%。1961年,政府又从城市动员了约一千多万人下乡。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政府调整工农业生产恢复经济

B. 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计划完成

D.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 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 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在1953年统购统销之初,国家规定:“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并可在农村间进行少量的互通有无的交易。”材料反映了当时

A.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

B. 农民拥有对余粮的部分处置权

C. 统购统销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D. 国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有的国家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长久的强盛;有的国家则惨遭失败乃至国运衰落;有的国家的海权保持了长久的存在,有的则很快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蜕变;还有的国家的海权追求一方面促进了国家崛起,但过度追求又埋下了国家衰落的根。同样的海权追求导致了国运盛衰久暂的天壤之别,其根无疑值得进行深刻反思。

—刘中民《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

(1)控制和利用海洋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17世纪前后东西方国家是如何追求海权的?由此造成的历史命运有何不同?

(2)鸦片战争后,中国海权逐步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中国政府为改变这种命运曾做出过怎样的努力?

 

16世纪以前,英国人口和经济增长率均低于西欧平均水平,然而17世纪开始,英国逐渐发展为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是史学界长盛不衰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先那种在权力和资源基础上的封建割据被一个更集中的体系所代替,在1485年的内战中崛起的亨利七世,没收了许多封建贵族的地产。他还剥夺了贵族蓄养武装家奴的权力,从那以后,贵族在乡下的住宅不再构筑防御工事。他的儿子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创立了一个奉行温和新教的国家教会制度,废除了僧侣等级制度,没收了他们的财产(占英格兰四分之一的土地)。他的女儿伊丽莎白挥霍掉了主教的财产,这些资产通过王室的出售和赠送落入到商人和绅士阶层手中。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英国颁布《航海条令》,法国也颁布了相似法令,禁止荷兰与英法的殖民地进行贸易,贸易保护政策,损害了荷兰的利益,使荷兰经济丧失了活力。海外商业利益的减少和国内产业的低迷,迫使荷兰商业资本家将储蓄投资到英国,荷兰的商业资本推动了英国的产业发展。

为了商业利益,英荷爆发了战争,发达的产业为英军注入强大的动力。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货币政策实现了现代化,稳健的公共财政体系,为英国提供了充裕的军费。而与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相比,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给英国造成了损失微不足道。

材料三英国的自然科学在工业革命前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法国的应用科学无疑领先于英国。为什么法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远低于英国呢?事实是,工业革命的确也产生于其他原因,某些(最为重要)是经济方面,其他是社会方面的。由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实现了政治稳定。18世纪英国人口飞速增长,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收税公路和海岸运输发展,加强了国内市场的统一,促进了不同地区更为专业化的分工。……一个重要的角色是英国的农业变化造成的,圈地运动和农业科学的应用改变了一切,最后,尚无一个国家有军事力量向18世纪英国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发起挑战。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历史前提。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超越荷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因素。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英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题文)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法国,到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这场争夺实质上反映了

A. 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

B. 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的社会制度胜利

C. 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

D. 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英国告别重商主义的启示》一文中写道:“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十倍。……国家财富增长很快,英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上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 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C. 殖民贸易和殖民扩张

D.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入侵……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经济基础,解构了那些半野蛮半原始的社会结构……虽然对此我们会心怀悲伤,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正是这些看起来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社会结构构成了东方专制主义最坚实的基础,它极大地禁锢了人类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被逐步淘汰

B. 文化交流和文化开放可能带来文化损失

C. 不是每一种文化的所有要素都值得保护

D. 文化的开放使得一些弱势文化趋于灭亡

 

以下是马克思对17世纪某国的描述:“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马克思所描述这个国家应该是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法国

 

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A. 地理形势相同

B. 文化传统相同

C. 关系世代友好

D. 殖民活动影响

 

18世纪,在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英国最终打败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霸权。这种结局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的胜利

B. 英国“大陆均衡”政策的胜利

C. 英国海军力量处于优势地位

D. 工业国对商业国、农业国的胜利

 

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B.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C.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近代以来,非洲岛国赤道几内亚首都的名称发生多次变更。1827年,英国人将其命名为“克拉伦斯城”;1843年,西班牙人以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的名字命名该地;1968年,赤道几内亚以民族英雄马拉博的名字重新命名该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英国与西班牙在地名问题上存在分歧

B. 地名的变更常与殖民侵略和民族意识有关

C. 欧洲国家惯于通过奴化手段对外扩张

D. 不严谨的人为因素往往造成地名变化无常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