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是柏拉图的著作,为后世广泛流传。下列关于该作品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主张根据智慧和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

B. 主张城邦公民的感受和意愿是制定法律和制度的唯一依据

C. 主张在城邦内人人平等,并由品德高尚者进行集体领导

D. 反对直接民主,主张根据个人才能选拔议员组成代议机构

 

《卷珠帘》的歌词是一首优美的词。词在宋代得以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程朱理学思想引领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又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作者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

A. 发展生产,百姓归心

B. 从严治吏,消除贪腐

C. 礼法并用,风清气正

D. 实事求是,经世致用

 

(题文)明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领兵进入广东龙川,剿灭山中之贼后,告谕百姓:嫁娶之家,丰俭称赀,不得计论聘财妆奁,不得大会宾客,酒食连朝……街市村坊,不得迎神赛会,百千成群。凡此皆靡费无益。有不率教者,十家牌邻互相纠察;容隐不举正者,十家均罪。此举根本目的是

A. 严禁聚会,避免盗贼再起

B. 提倡节俭,形成淳朴民风

C. 推行连坐,维护社会稳定

D. 教化百姓,挽救封建危机

 

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A. 宣扬君权神授

B. 解释天人感应

C. 劝君主行仁政

D. 强调教化民众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

A. 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

B. 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

C. 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

D. 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

 

1987年9月,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对邓小平说,八年前你在访问

美国时同我谈到:“你以前曾帮助列宁发展工业,现在为什么不去帮助中国呢?”我当时答应了,现在我的承诺终于实现了,平朔安太堡煤矿的建成为外国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样板。这则材料说明

A. 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C. 中国、苏俄都与美国保持友好

D. 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1957年,国务院文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针,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农业人口大量外流,不仅使农业劳动力减少,而且会使城市增加一些无业可就的人口,给城市带来不少困难。”并于次年取消了户口自由迁移制度。这一举措

A. 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步

B. 确保了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C. 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

D. 是“左”倾错误在经济上的体现

 

G20由美英法等八国集团和中国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于1999年6月建立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这反映了

A. 区域合作成为国际发展趋势

B. 合作协商日益被国际社会重视

C. 制度化体系化成为历史潮流

D. 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

 

美英于1945年12月签订的《财政协定》规定,美国向英国提供37.5亿美元的长期贷款援助,但前提条件是英国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并取消英镑区的外汇管制和帝国特惠制,而且贷款必须以购买美国货物的形式使用。由此可知,美国的“援助”

A. 体现了关贸总协定的基本精神

B. 是马歇尔计划的重要体现

C. 意在巩固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D. 有利于推动美国经济转型

 

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5%降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产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反映了

A. 经济全球趋势不断增强    B. 南北差距正在不断的缩小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发展中国家是最大受益者

 

《农业调整法》实施以后,大农场主在市场价格低落的情况下“将地租给国家”,借此获得政府津贴。据统计,“新政”后大农场主出售自己的农作物收入比“新政”前增加了二分之一多,但农业资本家却大批解雇农业雇佣工人,以减少工资支出。这可以用来说明

A. 《农业调整法》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B. “新政”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C. “新政”是为缓解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

D. 调整农业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

 

1958年至1959年间,苏联集体农庄购置的拖拉机及各种设备的总值达到了320亿卢布,约有100万技术人员转到了集体农庄,使得集体农庄摆脱了机器拖拉机站的控制,有了自主经营的权利,能够根据自身的力量来使用各种机器和技术力量。这项改革

A. 打破了斯大林模式

B. 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D. 确立了与美争霸的优势地位

 

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情况表明

A. 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

B. 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

C. 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

D. 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近代)中国在旧工业(乡村手工业)中失了位置的人,虽然跑到都市中去,但是都市中的新兴工业还在幼稚时期,不能收纳乡村中投往都市的人口,因此造成中国今日乡村与都市的普遍失业现象。材料揭示的实质问题是,近代中国

A. 城乡人口的流动    B. 新兴工业规模小

C. 经济结构的变动    D. 城市化进程停滞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商人采取了联合起来向外冒险的方式。他们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如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的贸易等。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A. 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 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明宋代

A. 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

B. 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

C. 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

D. 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

 

(题文)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

A. 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 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某学者在研究清初经济时写道:在松江府属诸州县,“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浙江种植桑树,“尺寸之堤,必树之桑”。广东种植甘蔗十分普遍,“连冈接阜,一望丛若芦苇”。福建“烟草之植,耗地十分之六七”。其意在说明当时部分地区

A. 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

B.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C. 粮食产量受到影响

D. 农业受到资本主义市场影响

 

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  )

A.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 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 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 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 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2017年12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对一项旨在推翻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包括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在内的14个国家投赞成票,但是由于美国投票反对,草案未获通过。中国代表表示,安理会及国际社会应保持团结,维护中东地区和平。这说明:

A.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单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 欧盟成员国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世界更多政治力量致力于推进多极化进程

D. “冷战”结束后区域性、小规模冲突持续不断

 

1938年4月上旬,日本陆军部在制订武汉会战计划时,原准备由日本华北方面军一部沿平汉线南下,与日本华中方面军夹击武汉。后考虑到华北地区八路军频繁出击而导致“治安不良”,难以抽出兵力,从而放弃了沿平汉线南下参加武汉会战计划。这说明

A. 日军全面侵华初期计划不够周密

B. 敌后战场由此成为日军进攻重点

C. 世界战局变动影响了日军侵华方针

D. 中共抗战给予正面战场战略支持

 

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这说明

A. 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

B. 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C. 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

D. 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领导岗位

 

1919年5月26日,某学者撰文称:“英法意日各国使用强权拥护他们的伦敦密约,硬把中国的青岛送给日本人交换他们的利益,另外还有种种不讲公理的举动,不但我们心中不平,就是威尔逊总统也未免有些纳闷。但是经了这番教训,我们应该觉悟公理不是能够自己发挥,是要强力拥护的。……叫那少数的政府当局和国会议员都低下头来听多数平民的命令,无论内政、外交,政府、国会都不能违背平民团体的多数意见”。该文旨在

A. 告诫国人要看清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实质

B. 揭露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主权的肆意破坏

C. 引导国人将民族诉求与民主政治联系起来

D. 说明外交领域只有强权,并无公理可言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越孤独。但战争大败,“成中国之巨祸”,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改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里的“战争”指的应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1957年,阿肯色州州长福布斯禁止黑人学生入学。对此,美国总统有权

A. 以违宪为由免除福布斯州长职务

B. 提请国会参议院弹劾州长福布斯

C. 下令联邦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

D. 要求州议会罢免福布斯州长职务

 

早期罗马法规定正式的买卖要有复杂的程序和仪式,且在涉及无体物(如继承权)的转让时“无法可依”。罗马人于是创造出一种“拟诉弃权”的办法,就是买卖双方伪装打官司,用假装诉讼的办法来使买方(原告)取得所有权。“拟诉弃权”的出现表明

A. 早期的罗马法体系过于繁杂

B. 法律的发展领先于社会的发展

C. 罗马人的司法实践务实灵活

D. 规避法律的司法活动时有发生

 

明代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其中策一项,对其内容明确界定:“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的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据此可知明代的科举考试

A. 形式僵化限制严格

B. 考核内容注重“经世致用”之学

C. 不再重视儒家经典

D. 要求考生所学的知识全面务实

 

“在宰相制度的变革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宰相的人数增加,形成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集体权力,对皇权的制约有所加强”。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

A. 秦朝三公九卿制    B. 汉朝郡国并行制    C. 唐朝三省六部制    D. 元朝的行省制度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