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一战爆发后, 欧亚交通梗阻,纯碱奇缺。上海、天津等地的一些食品业和用碱工业由于买不到纯碱而被迫停产倒闭。面对严峻的形势,范旭东北上招股,担负起办厂重任,1918年11月,永利制碱公司在天津成主,范旭东被推选为总经理。由于外国资本家封锁关键技术,改进生产设备又缺乏资金。股东紛纷退出,使永利陷入了困境。为了摆脱困境,范旭东高薪聘请了留美化工专家侯德榜,经过多年研究,终于解决了大规模制碱的一系列技术难题。1926年6月,永利终于生产出纯净洁白的合格碱,范旭东给产品取名永利纯碱,以区别于“洋碱”。8月,在美国费城举行的博览会上,永利纯碱荣膺金质奖。从1927年到197年,永利的纯碱年产量翻了三番多,“红三角”牌纯碱运朝日本、印度、东南至一带。范旭东说:“中国如其没有一班人,育况下心来:不趁热,不惮烦,不为当世物名富贵所惑,至心服命为中国创造新的学术技艺,中国决产不出新的生命来。”

——摘编自吴晓波《改变“食土民族”的商之大者:范旭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旭东创办永利碱厂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范旭东的实业活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发人深省的教训是,即使没有人愿意或想要战争,战争仍有可能爆发。英国、法国以及后来参战的美国都坚信,“普鲁士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而德国人相信,他们嫉妒的邻居们阴谋包围并摧毁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唯一的罪责是经济上获得成功,然后,也出现这样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和平的力量,正是它策动了战争。因为战争有利可图或者是因为存在着对市场和原材料的战争。……在保卫国家方面,人们越来越有更大的利害关系。这是民主化和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尽管结果往往是不完美和不平等的,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1914年证明,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国家正遭到攻击时,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群众和阶层都非常激进爱国……欧洲的人们用狂喜而不是悲伤来迎接战争,这一事实在最后的分析中要比所有的外交细节都能更深入地解释战争的到来。

——摘编丹尼斯•舍尔曼著《西方文明史读本》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提出的导致“战争”爆发的照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战争”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契丹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为了巩固统治,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方针,“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契丹在地方上也实行胡汉分治,契丹和各少数民族实行部族制,汉人居地仿唐实行州县制。辽统治者将俘获的汉人、渤海人,分给宗室、外威、功臣、部族首领,他们建立塞堡,强制分得的人口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丹本无文字,阿保机称帝后,仿汉字笔画,创作契丹大字。以后又学回数史字创制契丹小字。契丹文字创制后,与汉字并行,但仍以汉字流行较广。在阿保机建国后,开始制定了成文法。从阿保机到耶律德光,直至10世纪末,不断进行改革,终于使落后的契丹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封建制统治在契丹全面确立了。崛起的契丹不断参与中原的政治军事活动,影响着中原的政局。

  ——摘编自北师大中国古代史教材 《中国古代史》(F)

(1)根据材料,归纳契丹国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契丹统治者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古代历史长河中, 东西方呈现出不同文明特色。我们看到,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度,古代中国初步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历史研究中,有人对希腊民主制赞赏有加,对中国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到多持批评态度,尤其是实行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出现的腐败、.....实际上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不能脱离其存在、演变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每种社会制度都有其存在的一面,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了与时代相适应的角色。

  ——摘编自任季《古文明的反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制度选择与国情”的角度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明清时期, 商业活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正是由于在那一时期经商人员的不断增加,故称谓已被“会馆”或“公所”所取代,商帮逐渐产生,商帮主要按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域划分帮会,甚至一行业之中还有以乡谊、血缘划分领域,各主门户,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是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他们不乏有自己的行规帮约,他们垄断市场,排除自由竞争。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1903年, 清政府设立了商部,清廷谕令颁布了《察定商会简明章程》《商会章程附则六条》,此项法律文件成为商会成立的法律依据。中国近代的商会与中国面对诸列强从领土到经济的欺辱是分不开的,更是与广大中国民营资本试图团结起来共同抗击列强侵略的民族愿望所分不开。近代商会作为中国资产阶级的社会组织,它的快速发展并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较深的影响是在民国时期。辛亥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資本主义的发展,民国初年,全国范围内振兴实业和“商战”热潮,使商会组织达到发展的高峰期。

  ——摘编自杨涛《商会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商帮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帮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与明清商帮相比,中国近代商会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近代商会的积极作用。

 

下表反映出苏联

A.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 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变化

 

2017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以俄罗斯涉嫌干涉美国总统选举为由,分别以98:2和419:3通过了制裁俄罗斯的法案,尽管总统特朗普认为对俄制裁法案有“明显缺陷”,但他并没有否决此法案。据此可知,美国

A. 总统权力受到宪法制约

B. 国会拥有较大的外交权

C. 总统需对参众两院负责

D. 总统与国会立场基本一致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德、英、美四国垄断组织的不同发展情况(单位:万个)。该表说明

A.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 垄断组织推动经济迅速发展

C.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D. 科技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突出

 

古希腊早期,普通民众组成的陪审团在判罪时容易受到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往往出现能言善辩者获胜,而口拙者败诉。由此催生了教人辩论、授人辞章的老师“智者”。据此可知,在古代希腊

A. 辩论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B. 法律沦为贵族的统治工具

C. 民主政治推动人文思想发展

D. 民主成为了多数人的暴政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印制了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 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护照变化主要是由于

A. 美苏冷战对抗的局势走向缓和

B. 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C. 中国与西方基本实现正常交往

D.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政策

 

1959年,台湾国民党“外交部”对外交人员发出指示:“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成‘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及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反映出当时台湾当局

A. 意图改善两岸的关系    B. 坚持国家统一的思想

C. 缺乏主权国家的观念    D. 争取得到大陆的承认

 

1927年,中共五大选举陈独秀为党的总书记,并做出决议:党的任务是“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土地问题的解决和乡村民主政权的建立,是深入革命,巩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总结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    B. 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C. 确立武装夺取政权的方针    D. 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乡村

 

1745年,大臣杨钢发说,他家乡的米价,在康熙时每石不过二三钱(银),雍正时涨到四五钱,现在每石五六钱。清代米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地矛盾日趋尖锐    B. 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 白银数量大幅增加    D. 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解释和注音。这反映了

A. 儒学统治地位受到动摇    B. 印刷技术推动通俗读物发展

C. 西方思想冲击传统文化    D. 商品经济促进大众文化传播

 

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服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变化

A. 减轻了民户的经济负担    B. 固化了封建等级秩序

C.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D. 促进了雇佣关系产生

 

秦始皇在位期间,共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移民的主流是迁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据此可知,秦朝移民

A. 推动了边疆开发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促进了国家统一    D. 增加了赋税收入

 

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各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既各具特色又具有共同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的半死得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材料中所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挽救危机?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4)上述三则材料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结合材料,概括指出两种现代化道路的相同之处。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而招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他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员支持实业,最终才促成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得争相购买……机制面粉物美价廉,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中立足、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支持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你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0世纪20年代后,美国一直将农业作为特殊行业给予国家补贴。二战后,欧洲各国和日本也实行农业补贴政策。这一做法

A. 旨在保护脆弱的小农经济

B. 是凯恩斯主义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C. 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表明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题文)“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 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 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在竞选演讲中提出“新政”,以此结束经济大萧条,结果以压倒多数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可见,当时美国

A. 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B. 国家干预优势凸显

C. 急需要走出危机困境

D. 总统选举程序混乱

 

1930年12月,胡佛总统说:“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行动或政府声明而恢复。经济的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机体本身细胞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来治愈,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的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材料说明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A. 合作共赢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B. 通过经济系统自我回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

C. 政府应该积极地参与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

D. 坚决反对罗斯福新政的政治经济措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材料主要反映了

A. 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

B. 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

C. 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

D. “左”倾思潮死灰复燃

 

“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材料主要反映了

A. 着西装已成为普遍现象 B. 刻意保存传统文化精华

C. 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D. 着装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1997年至2001年,我国的股份制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7.2万发展到30多万家,截至2002年底,上市公司已达1270家。这一时期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说明我国

A. 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B. 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

C. 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加快

D.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不想饿死的农民在一起赌咒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起点。他们的这一举动

A. 超越了我国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是政府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C. 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D. 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A. 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 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 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严重冒进倾向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