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经济全球化依托的是航海,连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现在除了集装箱航运外,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出现则形成了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打通了的经济全球化。据此判断,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手是

A. 市场

B. 科技

C. 交通

D. 资本

 

最近,欧盟开始对中国不锈钢无缝钢管续收五年反倾销税,最高税率近72%。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税25%和10%。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这些现象说明

A. 经济全球化遭遇重大挫折

B. 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C. 经济全球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D. 中国成为全球化中流砥柱

 

2001年1月,巴西约有1万人参与名为“世界社会论坛”的民间会议,讨论有别于财团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和社会模式。7月,数十万群众聚集意大利热那亚街头,抗议八大工业国会议。这些事件的发生说明全球化

A. 加剧了利益失衡

B. 遭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反对

C. 阻碍了各国合作

D. 推动发展中国家高速发展

 

20171120日,阿姆斯特丹和巴黎通过最后一轮投票的抽签争取到了离开伦敦的两大欧盟机构:阿姆斯特丹将迎来欧洲药品管理局,巴黎将迎来欧洲银行管理局。因为接待这些机构及其雇员和分支会带来相关的经济影响,竞争十分激烈。据此可知

A. 欧洲一体化走向崩溃    B. 欧盟经济一体化红利仍具吸引力

C. 欧盟内部分裂白热化    D. 英国脱欧对欧盟带来了致命打击

 

2009年,国际某金融机构宣布向巴西长期贷款13亿美元,以资助其保护亚马孙雨林和其他生态系统,从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机构是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世界银行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合组织

 

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价暴跌。1973年初美元再度贬值10%,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这说明

A. 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B. 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

C. 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

 

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认为,德法之间的仇怨,“是一个魔鬼的圆箍,一个邪恶的圈套,非破除不可”。戴高乐则表示,“必须尝试把历史进程颠倒过来,使我们两个民族言归于好,并使他们的力量和才能联合起来。”法德的和解

A. 消除了资本主义阵营的矛盾

B. 加速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C. 促进了西欧经济联合的进程

D. 表达了消除民族主义的设想

 

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共青团经济”,即:国家职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结果,“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 仍然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B. 经济转型滋生腐败现象

C. 经济改革直接导致解体

D. 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推行“新经济体制”,给企业的计划指标由原来的近30个减少为9个,国家拨给企业的资金南企业自行使用支配,企业经理有权确定职工的劳动报酬形式及具体的奖励指标和条件。这反映出“新经济体制”

A. 有利于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

B. 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

C. 放弃使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D. 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1954—1958年苏联农业产值平均增长9.2%;谷物产量从8560万吨增加到1347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2……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1958年的平均劳动报酬比1953年增长82%。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C.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D. 制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1934年2月,苏联通过二五计划决议,规定对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一五计划增加1.5倍,而对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的投资则增加3.6倍。对农业的投资增加50%,产值要求增加1倍。这表明苏联

A. 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 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实现

C. 注重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

D. 力图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1921年4月,列宁说:如果农民经济能够继续发展,那么还应该为进一步的转变提供可靠的保证,而进一步转变就必须使效益最差的、最落后的、细小的、单干的农民经济逐渐联合起来,组成公有的大规模的农民经济。由此可知,当时

A. 余粮收集制得到推广

B. 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C.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D. 列宁已有建立农业合作社的设想

 

1940年8月,日本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拟将日本与伪满洲国、中国建为一个经济共同体,东南亚作为资源供给地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2005年,日本“东亚共同体评议会”明确提出:“东亚共同体必须符合日本人的价值观,必须以增大日本的国家利益为最终目标。”两次主张均反映出日本

A. 要主导地区政治经济秩序

B. 主张东亚经济共赢共同体

C. 谋求全球政治经济的霸权

D. 最早提议亚太区域的合作

 

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

A. 文艺复兴凸显了个人理性

B. 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C. 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蒙昧中

D. 启蒙运动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不平等的现象在自然状态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它之所以产生和继续发展,是得助于我们的能力的发展和人类知识的进步,并最终是由私有制的出现和法律的实施而变得十分牢固和合法的。”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A. 伏尔泰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康德

 

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 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B. 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 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D. 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文艺复兴中的艺术把握了人文主义的精髓,提出了愈完善就愈接近自然的基本原则,艺术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为精确观察而进行的实验、透视法所带动的数学方法的兴起,促进了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并将二者相结合。这说明

A. 文艺复兴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建立

B. 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建立

C. 近代科学是文艺复兴的有力武器

D. 近代科学直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了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A. 物质生活

B. 科学精神

C. 自由权利

D. 理性价值

 

据统计《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并赞美爱情的诗歌,例如《关睢》、《兼葭》等篇。而同时代的西方,智者学派也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重要命题。据此可知,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

A. 仁爱至上

B. 人文关怀

C. 强调民本

D. 批判怀疑

 

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于古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 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

B. 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

C. 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

D. 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

 

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A.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C. 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D. 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中国古代某学者评论道:不顾人情,视斯民饮食男女之欲,为人生所不能无的,都以为毫无价值而不足恤。此评论针对的是

A. 人之性恶    B. 三纲五常

C. 清心寡欲    D. 存天理,灭人欲

 

明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以下属于这位思想家的主张是

A. “发明本心”

B. “正君心”

C. “循天下之公”

D. “知行合一”

 

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下列选项中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共鸣观点的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C. “越名教而任自然”

D.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统”。这种做法说明了

A. 中央集权顺应历史潮流

B. 封建皇权具有神权色彩

C. 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D. 君权与相权矛盾不突出

 

汉武帝驾崩之后,朝中拟上其庙号为世宗(意即“划时代的典型”》,经学家夏侯胜却提出了强烈的反对,他认为皇帝征战连年而使生灵涂炭,不应用“世宗”为庙号。这表明当时部分儒家学者

A. 倡仁政反黩武的政治原则

B. 已经控制朝政

C. 获得决定皇帝庙号的特权

D. 主张民贵君轻

 

历史学家钱宾四指出,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导致这一局面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举荐孝廉

B. 征召贤良

C. 独尊儒术

D. 设立太学

 

易中天说:“从_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    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   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   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横线处依次应为

A. 孔子墨子孟子韩非

B. 孔子孟子墨子韩非

C. 墨子韩非孔子孟子

D. 墨子孔子韩非孟子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材料表明孔子的基本治国主张是

A. “为政以德”

B. “仁者爱人”

C. “克己复礼”

D. “天人感应”

 

“愤世嫉俗的情怀表现为‘超世’的孤傲独行,……这种超世主义后来为不事权贵,不媚时俗的刚正不阿之士们无数次地效仿。”材料评析的是先秦

A. 儒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道家思想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