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一现象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C. 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

 

《六经》是我国重要的儒家文化经典。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

A. 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B. 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C. 治学研究存在重思想轻学术偏见

D. 均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梅贻琦,字月涵,1889年生于天津。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沉着、稳重、持之以恒。他同时又深受西方教育思想的熏陶,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在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梅贻琦不仅追随蔡元培先生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思想,还会通中西,融西方通才教育思想于中国教育改革之中,不仅吸收、借鉴“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理念,还传承创新,将民主管理思想渗透到教育实践之中,且卓有成效。七七事变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著名大学迁往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认为三校融合的基础是自由与民主的校风,在担任常委会主席期间(西南联大的实际校长),梅贻琦在西南联大贯彻执行学分制,结合实际情况培养通才和专才。梅贻琦多方聘用专家学者,使西南联大师资力量雄厚,聚集了大批学术前沿的学者和专家。艰难条件下的办学经历,使梅贻琦摸索出极具实践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

——摘编自王柏豫《梅贻琦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梅贻琦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评价梅贻琦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沦亡,德国又把目光转向了波兰,国际局势骤然紧张起来。英法虽仍对德国回心转意抱有幻想,但也隐隐约的地看到了德国的真相,因而不得不认真考虑采取措施以抑制法西斯的进一步侵略,维护自身安全。英国统治集团中以丘吉尔、艾登为首的“反绥靖派”强烈要求政府与苏联携手,一起挫败希特勒的狂妄野心,苏联领导人对英国的联合想法表现了积极态度,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试探之后,从1939年4月中旬开始接触,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马拉松谈判,但结果会谈没有成功,苏联于1939年8月23日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编自孙旗红《苏联与绥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9年英苏谈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9年英苏谈判失败的影啊。

 

(题文)[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初沿用秦“半两”钱,货币面文为“半两”(12铢),但实际重量往往只有8铢、4铢,甚至更轻。贵族、豪商大量盗铸货币,以牟取暴利。汉武帝初年,曾经改铸三铢钱。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以五铢钱代替三铢钱,恢复秦始皇时代货币“重如其文”的制度,但是盗铸之风并不稍减,据说吏民因为犯盗铸货币之罪而被处死的,达数十万人。汉武帝除了以严酷的刑法禁止私铸货币之外,并下令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利,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专令水衡都尉属下的钟官、辩铜、伎巧(一说是均输)三官负责铸造新的五铢钱,当时名为“三官钱”。汉武帝命令各郡国一律销毁以前所铸的钱,所得的铜料进输三官,因为禁令十分严格,新币铸造质量又相当高,盗铸无利可图,于是币制得到较长期的稳定。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货币制度混乱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实现货币官铸的主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甲午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无数仁人志士从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目的出发,在制度与文化、革命和建设的道略上开始了向国外学习的现代化之路。这种学习和探索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的演变中,不同的时代面对的主题和任务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思想与理论成果。

——摘编自杨顺益《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进》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知识,围绕“时代主题与思想理论成果”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分析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汉代,皇帝会诏今地方对政绩突出、表率一方的地方官按时祠祭。桂阳太守许荆“为设丧纪婚姻制度,使知礼禁……桂阳人为立庙树碑”;淮平大尹侯霸政理有能名,“临淮吏人共为立祠,四时祭焉”。政府统一祭祀五岳四渎等名山大川,各地居民祭祀当地山神、水神,华阴有太华山祠、江都有江水祠等。同时,人们为“攘除凶灾,御止疫鬼”祭祀门神,为长生拜祭西王母、司命,为祈福祥与富贵尊荣祭祀灶神。每年春二月秋八月,乡村全体成员都必须参加祭祀地方保护神——社神;腊祭是“岁终大祭”,阖家大小在家长的率领下,洁祀祖先,然后按次序列于先祖之前,依次向尊长进酒祝寿。

——摘编自贾艳红《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点》等

材料二  据统计,河北井陉县原有自然神坛庙14处,到民国年间无一保留;河南滑县原有自然神坛庙22处,到民国年间仅剩1处。有的地方虽然坛庙尚存,但已没有什么祭祀活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东南沿海地区的乡村,“昔年巨族皆建祠堂,今存者什之一”,祭祀活动难以为继。民国实行信教自由政策,1913年全国天主教徒130万,1932年达到250余万。中华民国公布“废除卜筮、星相、巫觋、堪舆办法”,“取缔经营迷信物品办法”,视“迷信为进化之障碍”,贵州仁怀跳大神、巫蛊等活动“奉文禁革,其习渐息”;上海法华乡,延巫治病之风“稍戢矣”。

——摘编自赵英兰、贾小壮《民国时期社会信仰态势嬗变之缘由》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民间信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间信仰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间信仰相比,民国时期社会信仰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有学者认为:“片面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必然会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当代化或当成当代的历史。以这种历史观指导历史写作,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沦为历史的伪造者,尽管自认为是合理地构建过去。”由此可见,该学者强调

A. 回到特定时代去认识历史

B. 历史研究材料的选择性

C. 努力发掘历史的现实意义

D. 历史叙述逻辑的严密性

 

20世纪50年代,美国创立德福德出版公司,向访问西方的苏联人递交、或者委托西方人将图书带进苏联。直到苏联解体,该公司共向苏联和东欧散发了1000多万册图书和期刊。这反映了

A. 美苏文化交流频繁

B. 社会主义国家善于学习西方

C. 美国科技较为发达

D. 美苏意识形态斗争十分激烈

 

罗马法规定:“故意杀害他人”处予死刑,而“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由此说明罗马法

A. 缺乏严格统一的判罚标准

B. 注重区别对待不同犯罪类型

C. 掺杂诸多原始落后的习俗

D. 其法律条文一直被近代沿用

 

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年份

企业(个)

年增长率(%)

合同金额(亿美元)

年增长率(%)

1991

1735

57.3

13.90

54.6

1992

6430

270.6

55.43

298.7

1993

10945

70.2

99.03

79.9

 

 

A. “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B. “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C. 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D. 海峡两岸“三通”实现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仍然认为,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中共确立了科学的经济思想

B. 中共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

C.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

D. 八字方针助长左倾错误蔓延

 

1928年7月,周恩来曾指出:“我们还有一个根本的固定的军事工作方针,就是为了联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周恩来得出的这一认识

A. 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反思

B.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C. 吸取了中共“左”倾错误的教训

D. 促使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点《红楼梦》时说:“子以《红楼梦》为小说耶?夫福善祸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这就肯定了《红楼梦》

A. 社会教化功能

B. 文学鉴赏价值

C. 维护封建礼教

D. 革新社会风气

 

《明太祖实录》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这表明当时

A. 长途贩运受到严厉的排斥

B. 传统抑商政策发生动摇

C. 整顿吏治以改善商业环境

D.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A. 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 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C. 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D. 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

A. 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

B. 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

C. 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

D. 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

 

战国晚期,托名周公的著作《周礼》,提出了在中央政府管辖下各种政务部门各司其职的理想化制度;托名大禹的著作《禹贡》和托名周公的著作<职方》,创立了由中央政府统一划分九州的地理学说。这些著作的成书表明当时

A. 西周制度备受推崇

B. 中央集权制度逐渐被认同

C. 儒家为君主制辩护

D. 百家争鸣的局面归于沉寂

 

《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 “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B. 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

C. 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 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27年,瞿秋白在(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中写道:“党应当使这种暴动采取游击式的战争。这种游击战争,随后很容易发展而成巨大的农民暴动,进一步而达到在较大范围内夺取政权。”由此,瞿秋白首次提出了农村游击战争的概念。在中共六大上,瞿秋白肯定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更大发展的基础”,明确提出党必须努力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通过对革命游击战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瞿秋白认为中国革命未来的发展將由大城市、中小城市逐步向县城、偏远乡村等地转移。

——摘编自张亚楠《瞿秋白农民观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瞿秋白农村游击战争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瞿秋白提出农村游击战争思想的意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罗斯福更加意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急迫性。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认为:“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将1944年进攻欧洲大陆的任务明确下来,如果盟军从西进攻德国,落在从东进攻德国的苏联后面。将会出现严重的政治问题。”他进一步警告说:“在最后阶段陷在法国西部,而俄军却已迫近德国本土,那就会出现最为不利的外交形势,立即有产生混乱不堪局面的可能性。”罗斯福的顾问舍伍德也说:“除非我们迅速行动,否则。我确信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或者德国投向共产主义,或者有可能陷入完全无政府状态。”正是这种考虑催促美国最后向英国施压迅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摘编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急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英等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梁武帝萧衍上台伊始,下诏将凡属后宫、乐府、西解等处的妇女全部放遣。禁绝除习礼乐、缮甲兵以外的一切浮費,提倡节俭。他身体力行,经常只穿布衣、食菜蔬,又虚已待下,采纳众议。他诏令公东府置木函、石函各一,规定如果对在位者所来注意的政事欲加议论,可投谤木函;如果以功劳、才能、冤枉未为人所知,投石函。萧衍还注重整肃吏治,每当选择长吏,都尽量做到廉平。凡被擢举者,亦亲自召见,训以政道。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梁武帝》

(1)根据材料概括梁武帝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武帝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04年清政府《奏定大学堂章程》对京师大学堂的课程计划和规定。

序号

学科

课程计划

1

经学科

分设周易、尚书、毛诗(诗经)、春秋左传、春秋三传、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孟子、理学十一学门

2

政法科

分设政治、法律两学门

3

文学科

中国史、美国史、中外地理、中国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俄国文学、日本文学等八学门

4

医科

设医学、药学两学门

5

格致科

分设算学、星学、物理、化学、动植物学、地质六学门

6

农科

分设农学、农艺化学、林学、兽医四学门

7

工科

分设土木、机器、造船、造兵器、电气、建筑、应用化学、火药、采矿及冶金九学门

8

商科

分设银行及保险、贸易及贩运、国税三学门

 

 

 

——摘編自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围绕表格材料,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以前,英国的毛织物占据着英国输出品的王座。棉纺织处于十分渺小的地位。然而从18世纪初开始,伦敦和其他各大城市出售的棉纺织品已经成为英国上流社会十分时髦的东西。上至王室,下到普通百姓,都以用印花布和白棉布做窗帘、垫子、卧具等为典雅美观和时尚。棉纺织品不仅在英国国内受到欢迎。同时也深受其他国家和地区民众欢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畅销、利润最丰富的商品。英国政府为了増加財政收入全力支持和保护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并采取关税保护政策,以保证英国本土制造的棉纺织品对国内市场的绝对垄断。除了对棉纺织工业直接的政策保护外,国王和政府还给那些在棉纺织工业的发明创造者发奖、封爵,以奖励他们在促进棉纺织工业发展上所做出的突出貢献。如1786年英国国王封水力紡紗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为爵士、并于1787年邀請他担任徳比郡的郡长。

——摘編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

材料二

173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购运南京布(即江南棉布)。乾隆末年,欧美各国购买的南京布已突破百万匹。嘉庆三年,南京布销量更翻了一番,达210余万匹。从乾隆五十一年至道光十三年的48年中,欧美各国进口的南京布总数高达4460余万匹……据统计,苏(州)松(江)地区年产棉布约4500万匹,进入长距离运销的有4000万匹,以每匹价银0.3两计之,商品值为1200万两。其中销东北及北京1500万匹,销广东1000万匹,销福建100万匹,其余销浙江及运苏州加染。销广东的有很大一部分出口南洋、欧美;销北京的也有一部分转贩俄国;在苏州染色之布,一部分由运河北销,一部分溯长江至汉口。

——摘编自许檀《明清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棉布大量外销海外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棉纺织业发展对中英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影响。

 

1959年,美国在制定的国家安全基本政策文件中指出:“对于那些奉行中立主义对外政策的不发达国家,只要他们不受共产党的控制而保持独立……美国就应支持这些中立的不发达国家。”这说明

A. 美国缩小了冷战的范围

B. 美苏加紧对世界的争夺

C. 美国争霸重心发生变化

D. 世界局势日益趋向稳定

 

下图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据图可知

A. 美国重视并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

B. 英国已经完全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C. 英德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日渐加剧

D.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

 

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出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和讽刺诗歌等文艺作品,而且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这说明启蒙运动

A. 起源于普通民众的意愿

B. 是一场纯粹的文艺运动

C. 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

D. 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罗马法规定:如果当事人“商定的价格尚不足订约时被出售物品实际价值的一半,而买方又不愿支付差价,卖主可以蒙受‘非常损失’为由而解除契约”。这说明罗马法

A. 防范了欺诈性契约的签订

B. 具有完备的契约自由精神

C. 旨在调和经济契约的矛盾

D. 注重维护契约的公平原则

 

下面是1960年和1961年我国粮食统购价格平均提高率变化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时间

全国统购价格平均提高率

1960年

2.6%

1961年

25.3%

 

 

A. 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B. 对国民经济的比例进行了调整

C. 加大了对工业建设的资金投入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40年10月20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抄发:“查近来报上常有记载‘百团大战’字样,如19日《新华日报》所载晋西通讯即载此事,此项名词及有关之新闻,以后应绝对禁止登载。”这说明

A. 国民党极力破坏抗战新局面

B. 中共的抗战地位得到了提高

C. 国民党企图维护其一党专政

D. 国民党否定中共的抗战成果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