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以下史实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领导了国民大革命

②抗日战争的胜利

③人民解放战争

④社会主义改造

⑤改革开放

A. 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 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一科学发展观

B. 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 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 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题文)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荣氏兄弟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1896年开设广生银庄,业务兴旺,但他们认为“钱庄放账,博取微利”,不如投资实业。1902年与人合伙创办了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这反映出

A. 中国传统金融业的日益衰落

B. “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广泛

C.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

D. 商人投资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一方面由于特别狭窄、畸形的农业专业化生产,使得拉美国家的国民经济压在某单一农作物的世界市场行情的变动上。另一方面,由于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国内工业部门,又使其国内居民生活中必需的全部工业产品,完全要依靠从发达国家进口。”(千枝松:《工业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这段资料不能说明的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入

B. 拉美沦为西方的廉价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C. 拉美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附庸

D. 拉美经济转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题文)约翰·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纺织工厂的厂主。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他的工厂机器是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

B. 他能够坐火车上下班

C. 他的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

D. 有时他到伦敦乘汽船在泰晤士河观光游览

 

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一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 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B. 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题文)15~16世纪,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地区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及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达·伽马开创了人类环球航行的壮举

B. “商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C. 大西洋贸易使奴隶制在美洲“复活”

D. 物种交流巩固了地中海贸易中心地位

 

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它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形成三角形的主要商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B. 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经济的发展

C. 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D. 为西欧资本输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题文)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这有利于

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商业繁荣,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

C. 手工工业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显著

D.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对外贸易繁盛

 

清代工商业市镇较为普遍,一些市镇发展迅速,甚至凌驾府县,而与省会齐名。当时的汉口镇和佛山镇是天下“四聚”之二,另外“两聚”则是北京与苏州。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扶植是明清工商业市镇崛起的重要原因

B. 市镇经济功能的增强冲击着传统的政治规制

C. 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着市镇经济的繁荣

D. 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推动南方市镇迅速崛起

 

(题文)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B. 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 政府确立重商政策

D. 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

 

“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是以田者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苏轼认为废井田

A. 促使土地数量增加

B. 有效遏制土地兼并

C. 有利社会合理分工

D. 加大社会贫富差距

 

(加试题)故宫不仅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符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中国的商人群体兴起了营造“民间故宫”热潮,其中的代表有晋商的王家大院、徽商的承志堂。承志堂屋内有大小“天井”9间、7处楼层、60余间厅堂,林林总总,想到的几乎都有,但是内外、主次、尊卑、大小、虚实、繁简,依然有序,有条不紊。承志堂采用中轴线通过前院花坛平移的手法,使二门错位,从而避免了视线的一览无余。进入大院后,目光所触,尽是木雕镂空门窗。而步入厅堂,举目环顾,上下左右,尽是木雕。

——摘编自单德启《安徽民居》等

材料二在故宫的所有殿宇里,要数太和殿建筑等级最高。……八国联军在紫禁城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阅兵仪式,这支队伍穿过天安门、午门和太和殿,然后出德胜门向北行进。……1945年,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的,这是侵华日军16场投降仪式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时中国第十一战区考虑了政治和历史的因素,同时结合国民观礼的需要,决定取消原定于中南海怀仁堂内的受降计划,地点改为故宫太和殿。

——摘编自《北平抗战实录》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承志堂位于哪一皖南古村落,并说明承志堂被誉为“民间故宫”的主要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建筑装饰的角度说明“在故宫的所有殿宇里,要数太和殿建筑等级最高”这一结论。1945年华北战区受降仪式为何改在太和殿举行?

 

(加试题)马克思主义的提出及其实践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的许多地方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个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

材料二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认识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依据这一认识的变化,提炼马克思、恩格斯在探索社会发展规律中所体现的精神。

(2)根据材料二,请任选其中一种观点,推断这一观点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德国历史充满着波折与艰辛,狂热与反思伴随着德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

(1)请完成下列填空。

 

领域

成就

古典音乐

德国贝多芬为纪念拿破仑·波拿巴而创作的                      是其代表作之一。

科学理论

1848年,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技术变革

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                     

                      为动力,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                      成功。

 

 

材料二在1949年“杜塞尔多夫文件”中说:“没有……资本的流入,德国人民始终还在怀疑恢复国内经济的可能性。”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黄永祥《不要忘记德国》

(2)概括材料二中二战结束后阿登纳时代(1949年当选为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1963年告别政坛)联邦德国经济快速恢复并创造连续十余年持续增长的“德国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

 

数据库的应用,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宣传维新思想,起到了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

 

历史事件

提及次数

新文化运动

44

五四运动

45

辛亥革命

47

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

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

133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

287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

448

 

 

——《近代思想史研究》

材料三

——《观念史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思想起到的“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革命与改革此消彼长的国内因素。

 

(题文)(加试题)中俄之间,恩恩怨怨数百年。下列关于中俄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中俄《尼布楚条约》是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不平等边界条约

B.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俄国侵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C. 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D.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表明中俄之间已经建立了结盟关系

 

对下图所示战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使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

B. 英军第一次使用坦克

C. 西线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D. 协约国军队突破“兴登堡防线”

 

(加试题)近代某画家在日记中写到:“绘画艺术越是有形越能感人肺腑,因为绘画像大自然,多么微小多么宏大的事物都能在绘画中表现。物体能够触动感官,而事物的深处能够震撼心灵。”据此判断,下列与该画家风格最接近的作品是

A.

B.

C.

D.

 

(加试题)亚里士多德和牛顿在科学研究方面都有所建树。他们的共同点有

①在多学科领域取得成就

②从事物理学方面的研究

③在当时科学领域达到较高水平

④使用“归纳—演绎”的实验法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加试题)(俄)普希金在《皇村回忆》中写道,拿破仑是“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人间的灾星出现了”。对此评价,理解正确的是

A. 普希金对拿破仑发动战争的行为深恶痛绝

B. 《皇村回忆》是二手史料,评价真实可信

C. 普希金作为诗人对拿破仑的评价不具有史学价值

D. 历史上对拿破仑的评价已成定论,此评价不可信

 

下图所示为二战中的一次重要作战行动。该作战行动是

A. 火炬行动

B. 霸王行动

C. 敦刻尔克战役

D. 阿拉曼战役

 

1919年11月7日,历来谨慎的英国《泰晤士报》出现醒目的标题文章:《科学中的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爱因斯坦迅速成为万人敬仰的科学英雄。促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 狭义相对论的提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

B. 广义相对论第一次提出了思维时空和物质分布相联系的思想

C. 光量子假说的提出,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决的光电效应

D. 英国天文学家通过天文观测证实爱因斯坦的光线弯曲预言

 

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条款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国内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这直接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A. 保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B. 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的自由化

C.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

D. 使缔约国丧失了国内立法自主权

 

坦桑尼亚《公民报》201731日报道某国际组织再次对坦战略城市项目(TSCP)提供1.3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以加快坦噶港、阿鲁沙等七个重要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最终实现工业化目标。试判断该组织的标志是

A.

B.

C.

D.

 

下图是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漫画《农民围着罗斯福跳舞》(WPA公共事业振兴署;PWA公共工程管理局;AAA农业调整法案该漫画表明新政

A. 完善了政府公共设施

B. 解决了农民失业问题

C. 推行救济措施获得民意支持

D. 突破宪法规定扩大总统权力

 

为摆脱经济大萧条,美国通过了提高关税的霍利·斯摩特关税法,此外美元也实际贬值达到41%;英国则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这些做法

A. 极大缓解了恶化的经济

B. 有利于调节国际供求关系

C. 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D. 表明各国放弃自由主义政策

 

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一个充分制衡的政治制度,等于无形中增加这个制度里的“协商点”,从而尽显消减公共政策中的专断性。材料说明

A. 三权分立和制衡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 维护民主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理性成分

C. 联邦制度有利于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

D. 分权与制衡利于人民充分实行民主精神

 

18世纪启蒙思想家一致认为,他们的主要使命在于使人们不只是获取和扩展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捍卫、强化和巩固这种新的思维方式。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主要着眼于

A. 强调责任意识

B. 重视科学实证

C. 关注理论创新

D. 反对封建专制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