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师长宋希濂在回忆淞沪会战失败时说:“我们军队开到之后,能帮助我们的老百姓都逃走了,留下来的都是汉奸……他们不光是破坏我们的交通,放信号,还把我们的军情报告给敌人,做敌人的向导,替敌人拉夫。”由此可知

A. 当时的国民素质比较低    B. 抗日战争是单面的政府抗战

C. 军民关系影响抗战结果    D. 汉奸导致国军淞沪会战战败

 

下表是1912—1947年中国22省农民的身份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

A. 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主力    B.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C. 战争等因素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D. 土地集中,农民无地化趋势增强

 

某学者考察了36个传统手工业行业,除了被摧毁的8个以外,已有部分手工业行业逐渐采用了机械动力,开始向机器工业过渡。其中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丝织业,在这种过渡中最典型,出现了一些现代化的大绸厂。这说明

A.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B. 传统手工业发展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C. 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成长的

D. 近代民族企业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清朝规定:在广东地区的外国商船每年每船准带土丝五千斤、二蚕丝五千斤;本国商船每年每船准带土丝、二蚕丝共一千六百斤。清朝在对本国商船准带不超过两千斤生丝出海时,却允许外国商船带出一万斤生丝,“以示加惠外洋之意”。这一规定

A. 一定程度上捍卫了中国经济主权    B. 反映出清朝继续实施重农抑商

C. 扼杀外部因素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D. 体现朝廷“怀柔远人”的方针

 

下表是唐朝官修六史及主要作者简表(唐太宗时期共修订八部史书,另外两部为私人修撰)。

史书

《晋书》

《梁书》

《陈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主要作者

及官职

房玄龄(中书令)、令狐德棻(秘书丞)

姚思廉(著作郎、弘文馆学士)

姚思廉(著作郎、弘文馆学士, 

李百药(中书舍人、散骑常侍)

令狐德棻(秘书丞)

魏征(侍中)、房玄龄(中书令)

 

据此可以推断出

A. 官修史书利于修撰程式多样化    B. 唐太宗通过官修史书借鉴历史

C. 官修史书能真实客观反映历史    D. 官修史书推动私家史学的发展

 

东晋和南朝时期重新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无论“大户”还是原来依附于“私门”的租佃户都必须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称土断制度。这一制度

A. 加剧了南北政局的动荡    B. 规范了均田制度的推行

C. 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发展    D. 动摇了士族制度的基础

 

春秋初期,许国国君没有按规定向周王室纳贡,郑庄公就会合齐国和鲁国讨伐并攻陷了许国都城。齐国先后把许国让给鲁国和郑国,鲁隐公和郑庄公都没有占领许国,而是帮助许国国君的弟弟代理国政。这表明当时

A. 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B. 宗法观念仍然相当强大

C. 周天子仍具有至高权威    D. 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9 年尼克松入主白宫时,美国经济、政治和外交都处在一个转折时期。特别是经济上,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已告结束,1971 年美国出现了自 19 世纪末以来的第一次外贸逆差。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冻结工资、物价、房租 90 天,要求国会削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 10%的附加税。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为了保住霸权地位,1971 年 7 月尼克松发表讲话,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尼克松主动采取行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利用同中国接近这张牌压制莫斯科,并使中苏都不得不向美国作出让步与妥协,1973 年 3 月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指出尼克松总统调整国家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总统做出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影响。

 

(题文)(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

材料:清军入关后,中国发生了一次深刻的服饰变革。清初统治者把是否接受满洲服饰看成是否接受其统治的标志,强令汉民改变头饰和服饰,并扬言“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清廷完成对全国的征服后,发梳辫便成为清代成年男子的头饰,典型的服装搭配是瓜皮帽和马。瓜皮帽又称“西瓜帽”,形制像半个西瓜。清代的马褂也称“马甲”,属于满族男子上衣,穿在长袍、长彩之外,便于骑射。清代最高的是黄马,非特赐不得服。根据规定,汉族妇女、儿童仍着传统的明装,出现服饰杂乱的现象。满族妇女则着旗装。旗袍有单、夹、棉、皮多种,省工省料,一件可抵汉族的衣、裙、裤多种,又能展现女性的自然体态,故清朝灭亡后许多满族服饰被淘汰,而旗袍却被改良并保留下来,成为上层女士流行的服饰。清代官服继承明代的蟒袍、玉带、补服,废除明代的冠服,代之以暖帽、凉帽和顶花。

——摘编自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服饰变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服饰变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偶然性与必然性在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领域发生作用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客观性。恩格斯明确指出;一切社会活动,一系列社会过程,愈是越出人们的自觉的控制,愈是越出他们支配的范围。愈是显得受纯粹的偶然性的摆布、它所固有的内在规律就愈是以自然的必女性在这种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概括材料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的商人行会出现于9世纪,市场狭小并具有地方性,……早期的城市经济需要一个相应的管理机构,行会由此产生。12、13世纪时,意大利和英国的行会已相当发达。……从13世纪后期开始,手工业者的人数和力量不断扩大,逐渐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分离,手工业行会逐渐取代商人行会成为行会的主体。商人通过市政当局干预行会,包买商逐渐支配了农村家庭手工业,为手工业工场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西欧行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着城市的经济生活,有权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有些城市行会组织发展为城市联盟,以团体名义向国王请求给予垄断贸易的特权。

——摘编自代轩宇《西欧行会组织的发展与演进》

材料二:中国行会有中国的特色,这些组织都是奉政府之命成立。它是在专制统治高度强化,宗法等级极其森严和富商大贾畸形膨胀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即使非完全同样,几乎也都是在早期出现,它们互相保护和互为保证。商业行会组织占有主导地位,是当时工商不分的表现。……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行会日趋没落。

——摘编自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材料三:商会是中国近代以商人为主体的最为普遍的资产阶级社团,……在市政建设、民政管理、公监事业管理、社会治安乃至工商、文教、卫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言权。1905年,中国第一个由商人自己组织的商会——上海商务总会召开各业商董大会,声援“抵制美货运动”。1907年,上海商务总会提出了筹办华商联合会和中国华商银行的动议。在1909年的第二次国会请愿运动中,华商联合会办事处即承担了动员和组织海内外华商参加这一政治运动的重任。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行会与中国传统行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商会与传统行会相比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

A. 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

B. 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

C. 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

D. 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

 

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这反映出列宁

A. 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

B. 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

C. 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

D. 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从1928年起,苏联政府广泛推行农产品的预购合同制,向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采购粮食。下表是1928至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和国家采购粮食数量的统计。这表明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粮食总产量(百万公担)

773.2

717.4

835.4

694.8

国家采购量(百万公担)

107.9

160.8

221.4

228.3

 

 

A. 政府禁止农民自由买卖粮食

B. 农业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

C. 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D. 政府大量采购粮食提高农民收入

 

智者学派认为,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然而自然律令却不是人们约定的。法律所确认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这反映出智者学派

A. 强调了法律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

B. 主张自然律令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

C. 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对人性的束缚

D. 认为法律是城邦和公民生活的保障

 

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通知,禁止农民随意(或经农村基层政府介绍)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城市公私企业非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招雇农民工。这一规定

A. 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反映了优先发展农业的基本国策

C. 造成了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

D. 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

 

七七事变后,日军想在华北范围内,以强大的军事打击,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因此,淞沪战役打响后,日方最初仅想以第3、第11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应对,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意图的逐渐明了,而向上海增派兵力。这一材料

A. 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

B. 证明了日军扩大侵华战争是迫于无奈

C. 反映了凇护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

D. 体现了日本在侵华战略上比较被动

 

(题文)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

A. 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B. 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 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D. 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

 

下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此可以推知

时间

创办者及身份

企业名称

1866年

方举赞(铁匠作坊主)

上海发昌机器厂

1872年

陈启源(华侨商人)

继昌隆缫丝厂

1878年

朱其昂(轮船招商局会办)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1882年

黄佐卿(商人)

上海公和永缫丝厂

 

 

A. 洋务运动影响深远

B. 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西方工业化成果已传入中国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 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 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 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汉唐时史书里一提及“兼并”,就带有贬义,比如“豪强兼并”。到了宋以后,骂地主“土地兼并”的说法越来越少了,而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了。这说明

A. 历史解释随时代变化而发生变化

B. 历史结论总是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

C. 史书记载受朝代更迭的影响较大

D. 同一现象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认识

 

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

A. 专制皇权弱化

B. 宗法观念受到冲击

C. 地方吏治废弛

D. 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 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B. 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C. 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

D. 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卡尔·本茨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卡尔斯鲁厄的一个普通家庭。从中学时期,他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60年,16岁的本茨进入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学习机械工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1872年,本茨与他人合作组建了“奔驰铁器铸造公司和机械工厂”,专门生产建筑材料,不久便因行业不景气和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本茨决定研制发动机以摆脱困境,最终发明了二冲程内燃机。1885年制成第一辆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汽车,1886年获得德意志帝国专利局颁发的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专利证书,并在1888年的慕尼黑产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此后,他的事业开始蓬勃发展。1890年,奔驰发动机厂改组为奔驰汽车厂,是当时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名扬四海的奔驰汽车。1893年他又研制出性能先进、走高端路线的“维多利亚”牌四轮汽车,1895年开发出外形更小、价格相对亲民的“维洛”牌四轮汽车,并批量生产。之后,又开发出第一辆公共汽车。

——摘编自《奔驰车之父》

(1)根据材料,概括卡尔·本茨创办实业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尔·本茨事业发展能够取得成功的有利社会因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80—1988年两伊战争爆发之时,美国政府宣布保持中立。两伊在战争爆发前都与美国有矛盾,和美国均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美国认为,一旦伊朗获胜,必将导致原教旨主义在海湾地区泛滥,如果伊拉克获胜,又将把伊朗彻底推向苏联的怀抱。为了防止苏联趁机向中东地区渗透,有必要保持美国在中东地区一定的军事存在。因此在整个两伊战争中,美国采取“弱势均衡”外交政策以及必要的间接介入战争手段,力图使两伊战争形成“不战不和”“不胜不败”的局面。以此来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两伊战争期间,美国对伊拉克从军事装备和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使伊拉克成为战后海湾地区的军事强国,但财政状况严重恶化。战争中曾向伊拉克出资100多亿美元的科威特,战后开始向伊拉克索要借款,而且在有争议的地区开采石油。伊科矛盾迅速激化,由战时的盟友关系转为敌对关系。因此,两伊战争的结束实际上已悄悄拉开了1991年海湾战争的序幕。

——摘编自冀开运、李丽娟《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两伊战争中美国采取“间接介入战争手段”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对海湾地区局势的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近代西方列强东慢的强烈撞击下,晚清的军事变革作为一种自然的回应,在逐渐兴起,其本质就是实现军事近代化,缩小乃至消除中国与西方军事上的差距,从而有效抗御列强的優略,保障国家安全。以甲午战争失败为标志,晚清军事变革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甲午战前为第一阶段变革,随兴办洋务而起,园甲午战败而衰。主要内容包括推进陆军火器化;建立近代海军,加强海防:创办近代军事工业;革新军事教育等。甲午战争的失败,使30余年惨淡经营的成果毁于一旦,也标志着晚清军事变革步入了第二阶段。由于《马关条约》及其后《安且条的》的签订,清政府背上了极其沉重的赔款负担,国家进一步衰败,已无力再投巨资建设

每年,因此,这个阶段军事变革的重点集中在陆军,最主要的内容是编练新式陆军和发展陆军教育,第三阶段的军事变革,因中央集权不断削弱,各省各自为政,非但未能有效增强国家的整体军力、及而为清朝的覆亡挖掘了坟墓。

  一一钟少异高炜 《晚清军事变革及军事近代化为什么失败》

(1)根相村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两次军事变革的共同特点。

(2)根树村科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两次军事变革失败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

 

1949年〜1958年

护照中的外文先后有法文,英文、俄文标识。护照号码多为6位印刷号码,护照签发量不大,多前往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1959年〜1978年

逐渐将护照中的俄文改为法文,外文为英文、法文两种文字。护照开始增加简单防伪特征,如水印、凹版印刷等。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护照制度建设处于停滞阶段。

1978年〜1990年

这一时期护照将之前护照中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文字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护照号码也逐渐升至7位数号码,新中国迎来了公民因私出国的笫一个高潮。1980年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签证条例》,才有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护照的颁发管理。

1990年〜2000年

中国护照逐渐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护照标准设计,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护照号码由7位升为9位。

2000年以后

普通护照签发数量又迎來一次新的高潮,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200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对申领护照的当亊人和相应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等作了详尽规定。2012年5月启用电子护照,我国护照签发已迈入全数字化的新时代。

 

 

——据李悦勤《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与发展探析》等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护照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并说明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1601年的“济贫法”,是英国社会福利史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件。它实际上是都铎王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其主要内容是: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

——改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概括材料二中17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1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并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贫困问题的认识。

 

1949年4月4日,12个国家正式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此后,该组织不断吸纳新的成员国,下表反映出

时间

新加入国家

1952年

土耳其、希腊

1955年

联邦德国

1982年

西班牙

1999年

波兰、匈牙利、捷克

2004年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A. 西方冷战意识的加深

B. 全欧洲实现了军事一体化

C. 北约军事战略的调整

D. 两极格局实质上依然存在

 

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A. 美德即知识

B. 拯救人类心灵

C. 认识你自己

D. 追求生命价值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