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A.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 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C.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2017年海南卷)如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A. 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 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 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 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 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

A. 手工工场建立

B. 城市化进程开始

C. 垄断组织产生

D. 资本全球扩张

 

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

A.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 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 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中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下表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表明

A. 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 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成

C.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

D. “滞涨”型危机得以缓解

 

(题文)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A. 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 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 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 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 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 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大自鸣钟设置于工部局,“报时报刻,远近咸闻”。这种情景最先出现在

A. 汉口

B. 上海

C. 天津

D. 重庆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题文)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18年底,梁启超前往欧洲。梁启超的欧洲之行,长达1年之久,先后到了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诸国。在国外,梁启超议看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听到了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为争权夺利而发出的吵闹。1年多的实地考察,使他了解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许多严重社会问题。他所崇仰的西方社会,他所宣扬的西方文明,原来也充满了弊端和罪恶。梁启超认识到:“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以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物价一日一日腾贵,生活一日一日困难。”“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他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固有文明”,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从宣扬西洋文明到主张发扬传统文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梁启超依靠东方“固有文明”拯救世界的主张。

 

(题文)(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

材料:清军入关后,中国发生了一次深刻的服饰变革。清初统治者把是否接受满洲服饰看成是否接受其统治的标志,强令汉民改变头饰和服饰,并扬言“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清廷完成对全国的征服后,发梳辫便成为清代成年男子的头饰,典型的服装搭配是瓜皮帽和马。瓜皮帽又称“西瓜帽”,形制像半个西瓜。清代的马褂也称“马甲”,属于满族男子上衣,穿在长袍、长彩之外,便于骑射。清代最高的是黄马,非特赐不得服。根据规定,汉族妇女、儿童仍着传统的明装,出现服饰杂乱的现象。满族妇女则着旗装。旗袍有单、夹、棉、皮多种,省工省料,一件可抵汉族的衣、裙、裤多种,又能展现女性的自然体态,故清朝灭亡后许多满族服饰被淘汰,而旗袍却被改良并保留下来,成为上层女士流行的服饰。清代官服继承明代的蟒袍、玉带、补服,废除明代的冠服,代之以暖帽、凉帽和顶花。

——摘编自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服饰变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服饰变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西方三次科技(工业)革命与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简表。

 

世界

中国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爆发

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

中国在很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航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的商人行会出现于9世纪,市场狭小并具有地方性,……早期的城市经济需要一个相应的管理机构,行会由此产生。12、13世纪时,意大利和英国的行会已相当发达。……从13世纪后期开始,手工业者的人数和力量不断扩大,逐渐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分离,手工业行会逐渐取代商人行会成为行会的主体。商人通过市政当局干预行会,包买商逐渐支配了农村家庭手工业,为手工业工场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西欧行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着城市的经济生活,有权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有些城市行会组织发展为城市联盟,以团体名义向国王请求给予垄断贸易的特权。

——摘编自代轩宇《西欧行会组织的发展与演进》

材料二:中国行会有中国的特色,这些组织都是奉政府之命成立。它是在专制统治高度强化,宗法等级极其森严和富商大贾畸形膨胀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即使非完全同样,几乎也都是在早期出现,它们互相保护和互为保证。商业行会组织占有主导地位,是当时工商不分的表现。……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行会日趋没落。

——摘编自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材料三:商会是中国近代以商人为主体的最为普遍的资产阶级社团,……在市政建设、民政管理、公监事业管理、社会治安乃至工商、文教、卫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言权。1905年,中国第一个由商人自己组织的商会——上海商务总会召开各业商董大会,声援“抵制美货运动”。1907年,上海商务总会提出了筹办华商联合会和中国华商银行的动议。在1909年的第二次国会请愿运动中,华商联合会办事处即承担了动员和组织海内外华商参加这一政治运动的重任。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行会与中国传统行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商会与传统行会相比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在20世纪上半期,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世界革命者的角色。一个国家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另一个国家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A. 德国和苏联

B. 美国和苏联

C. 德国和美国

D. 苏联和中国

 

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这反映出列宁

A. 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

B. 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

C. 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

D. 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学者与政治家一同复苏了人类尊严的骄傲、人类实践主义的自信以及古典思想的魅力,他们在世俗舞台上首先表达了这些思想。材料描述的是

A.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智者学派认为,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然而自然律令却不是人们约定的。法律所确认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这反映出智者学派

A. 强调了法律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

B. 主张自然律令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

C. 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对人性的束缚

D. 认为法律是城邦和公民生活的保障

 

有学者指出,在雅典,只要经多数认可,无论什么都是最终的和公正的,而且没有人能够确定今天有效的法律明天是否有效。如此,雅典人可轻而易举就让法律停止保护自由,使平民统治凌驾于法律之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古雅典根本不存在着民主政治    B. 古雅典政治具有强烈人治色彩

C. 古雅典法律基本无法贯彻实施    D. 古雅典民主缺乏基本法制精神

 

七七事变后,日军想在华北范围内,以强大的军事打击,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因此,淞沪战役打响后,日方最初仅想以第3、第11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应对,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意图的逐渐明了,而向上海增派兵力。这一材料

A. 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

B. 证明了日军扩大侵华战争是迫于无奈

C. 反映了凇护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

D. 体现了日本在侵华战略上比较被动

 

1931年11月1日至5日,中共中央代表团主持召开了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会上,中央认为苏区工作是“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右倾”.这表明

A. 王明“左”倾错误在苏区全面泛滥

B. 党的苏区工作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C. 毛泽东的路线并不被共产国际认同

D. 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路线的抵制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