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这一表态

A.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 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

C. 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

D. 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

 

1879年起,欧洲旅行家毕晓普夫人先后在中国的广州、东北及中西部旅行。1896年,毕晓普夫人从上海出发,途经九江、汉口、沙市、宜昌、长江三峡、奉节、万县、成都、灌县、汶川、理县、马尔康、重庆等地,之后还出版了配有作者拍摄的113幅照片的书-《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近代社会妇女地位的提高

B. 通商口岸受西方影响较大

C. 中国内地具有一定开放性

D. 欧洲加紧在华的殖民活动

 

1856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前,清政府与联军代表进行通州谈判,接受了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款,但在礼节问题上寸步不让,在联军代表拒绝了见皇帝时必须跪拜的要求后,清政府逐扣押39名联军代表作为人质。这些事件

A. 体现出清政府军事外交失据

B. 折射出晚清近代民族意识淡薄

C. 加快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

D. 成为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借口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

A. 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

B. 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

C. 强调纲常理论以维护社会秩序

D. 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

 

唐代南方人民发明了灌溉工具连筒,它是用粗竹相连,打通竹内关节,用以引水,它能够架越涧谷,把水引到对岸。杜甫在《春水》中曾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重视农业工程建设

B. 小农经济下的水利特色

C. 手工业与农业密切结合

D. 文学折射了经济的繁荣

 

下表为《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部分侍中(皇帝亲信近臣)。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

A. 实现大臣间权力制衡    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 君主专制有所强化    D. 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

 

先秦时期,周成王“桐叶封弟”;汉末农民义军立一个刘姓放牛娃为君,说他是刘邦后裔;五代时,沙陀人李克用本与唐朝李姓宗室无任何血缘关系,但当他建国时也自号为唐,以表明其是承唐朝的正统。古代政治活动中的这类现象表明

A. 君主获天意认可才能凝聚民心

B. 君权宗法内涵有重要意义

C. 古代民众对明君治国的期盼

D. 儒家学说影响古代政治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云:积谷防饥,养子防老。……“成由勤俭败由奢”,已是家喻户晓的生活箴言和人生座右铭,被视为国之大脉、家之根基。

——李锦伟、张明富《明清农村生活消费观点演变因素新探》

材料二(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

——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材料三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潘海林《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的崛起》

凯恩斯主义主要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

——韩毅《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

从长期来看,如果(二战后形成的)这种高福利带来的高消费制度不加以变革,……各类危机也将持续出现。

——(2012年)周建民《欧债危机最新进展及未来走向》

(1)请简要分析形成材料一中消费观的原因。

(2)请简要分析形成材料二中消费观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注: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

材料二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这是因为计划指令性的经济发展道路确实具备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工业化所不具备的优势。它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钱乘旦

(1)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西方国家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和方式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的原因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修正这一模式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3)西方国家与中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修正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妇女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空间。……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1914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二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追求自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所以,在清末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响亮地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的口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断地向前推进

——安徽人文讲坛《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妇女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近代社会妇女解放的社会原因。

 

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对图中曲线峰值描述准确的是

A. 1957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完全建立

B.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并初见成效

C. 1993年: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2008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推动发展的结果

 

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A. 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

B. 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

C. 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

D. 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

 

法国著名领导人戴高乐,一直主张邦联主义一体化,反对二战后超国家主义的一体化;而他在1958年再次执政后,却做出了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决定,并积极配合《罗马条约》的实施。这说明戴高乐

A. 思想根植于民族主义

B. 反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

C. 主张贸易保护主义

D. 力图领导欧洲对抗美苏

 

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再次,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它”是指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 欧洲经济共同体

 

在20世纪发展经济过程中,下列史实中利用市场发展经济的是

①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②1933年美国开始实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1924年以后苏联开始逐渐形成的斯大林模式

④1992年中国开始实行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 改变了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的局面

B. 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 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在斯大林时期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一个苏联的工厂,当局就预先教工人要怎样回答代表团的提问。当问到一个老工人每月的工资是多少,老工人说3000卢布;代表团又问有多少存款,他回答10万卢布。代表团疑惑:“你存了这么多钱准备干什么呢?”老工人回答:“我准备买一双靴子。”这则笑话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 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B. 行政管理经济加速工业化

C. 个人崇拜和家长制盛行    D. 计划经济体制提高生活水平

 

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现象,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苏俄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直到2000年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克林顿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 奉行赤字政策刺激经济发展

B.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 大力推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D. 创立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 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B. 美国向其他国家转嫁危机

C. 资本主义国家利害相一致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

 

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

A. 违背了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B. 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

C. 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

D. 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经验

 

下表为1901~2000年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统计表

年份

颁奖总数

主要国家

1901~l920

61

19

8

10

2

1921~l940

70

17

15

5

11

1941~l960

88

6

15

0

42

1961~l980

125

8

21

6

65

1981~2000

127

14

7

4

72

 

 

从上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B. 德国一直是欧洲科技中心

C.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科技合作加强

D. 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从实质上看,钢铁价格下降反映了

A. 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

B. 社会化大生产推动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C. 垄断组织控制了所有产品的生产与价格

D. 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

 

中国元代的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创造了新式纺车,极大地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而英国历史上对棉纺织技术革新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

①哈格里夫斯

②瓦特

③阿克莱特

④史蒂芬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在16世纪到19世纪欧洲殖民者进行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其影响

A. 导致亚洲丧失大量劳动力,但客观上促进了亚洲的文明进步

B. 不利于美洲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C. 为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廉价的劳动力

D. 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

D.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下图是1500—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 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B. 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了广阔市场

C. 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D. 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

 

1450年到1750年间,非洲新兴沿海城市诸如拉各斯、罗安达等地,都可以发现曼彻斯特的棉花、中国的丝绸,就像摩洛哥的皮革、西非的黄金也固定地传入到挪威和不列颠各类市场一样。据此可知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欧洲工业文化的影响扩展到非洲国家

C. 非洲是全球商业贸易的中心

D. 近代新兴城市对洲际贸易有促进作用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C. 邓小平南方谈话促进思想解放

D. 计划经济体制退出舞台

 

某会议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该会议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十五大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