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说明孔子

A. 主张实行礼治,反对法治    B. 对自身修养有极高的要求

C. 主张变法革新,积极入世    D. 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林概,幼(年)警悟,举进士,以秘书省校书郎知长兴县(县令)。岁大饥,富人闭籴以邀(期望高)价,(林)概出奉粟庭下,诱士豪输数千石以饲饥者。

知连州。康定初(年),上(奏折)封事曰:“古者民为兵,而今兵食民。古马寓于民,而今不习马。此兵与马之大患也。请附唐府兵之法,四敛(抽签)一民,部(组织)以为军,闲(时)耕田里,(战时)被甲皆兵。”又请(防)备蛮(族),籍土民为兵,(设)栅要冲(军事要地),购徭(瑶族)人使守御。徙淮安军。

程琳尝(曾经)禁蜀人不得自为渠堰,(林)概奏罢之。又言蜀饥,愿罢(废止)川峡漕(通过川江向中央输送的税粮),发常平粟贷民租,募富人轻粟价,除商旅之禁,使通货相资。

——《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儒林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概的施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林概的施政措施。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面对惨绝人寰的现代化全面战争,美国的知识精英与和平人士开始反思传统的和平运动,开始尝试新的手段来避免战争。一战期间,美国兴起了两种新型的和平团体。一种是国际主义团体,主张在战后建立自由国家的联盟,按照美国的原则改造国际秩序,运用集体武力保卫和平。另一种是自由和平主义团体。他们认为国际暴力和战争源于大企业集团对海外殖民利益的争夺和对国家政策的操控,同时与国内不公正社会秩序密切相关,因此,不仅要改造国际秩序,还应当改造国内秩序,进行社会变革。美国的和平团体通过集会、出版报纸和书刊、游说政府以及游行、请愿等直接行动来开展和平运动,一方面对公众进行和平教育,另一方面督促政府支持和采纳提出的各种和平计划,以建立新的国际和国内秩序,成为20世纪20年代对外交政策最具影响力的利益集团。

——摘编自王立新等《美国的和平运动与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和平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和平运动的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英钱(重铢)。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钱。也就是一些人将秦半两钱剪下钱上的一圈青铜,七到八个半两钱就可剪下12铢青铜,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汉代五铢钱重量准确,钱文秀丽,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货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货币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教育状况

17世纪

西方社会在思想意识和精种领域上与神学反复地进行着较量,初等教育处于宗教的控制之下,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科书等方面都体现出浓烈的宗教性

18世纪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社会贫民阶层的范围得到扩大,出于慈善的目的而出现了许多开办初等教育机构的实践活动

19世纪

初等学校逐渐被看成是由国家来开办的一种国家机构。教育目的也发生着变化,培养国民、公民逐渐成为初等教育的重要目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逐渐确立起国家初等教育制度和公立学校制度,并在19世纪中、后期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

 

 

——整理自钟文芳《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之历史研究》

上表是17世纪至19世纪西方教育发展状况表。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就近代西方教育的发展趋势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传统商人团体的会馆与公所组织,一般称为行会。会馆的成员有乡缘或地域限制,是由在外地经商的同籍商人联合组成;行业公所依靠的是行缘关系。各个会馆和公所之间互不相连,具有排他性特点,而且内部壁垒森严,体现出封闭保守的传统特征。行会的功能与作用,主要体现在限制招收和使用帮工的数目,限制作坊开设地点和数目,划定手工业产品的规格、价格和原料的分配,规定统一的工资水平等。行会还要求其会员统一度量衡,保证产品质量。行业十分重视联络乡谊,救济同业,办理善举。政府借助行会管理市场、征收商税等,并对行会的管理进行直接干预。同时行会的规范往往借助政府的强制力加以保障,并对商业立法产生影响。

——摘编自全汉升《中国行会制度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维新改革浪潮中,设立商会被视为“商战”和发展商业、致富图强的重要举措。1904年初,朝廷谕批颁行商部拟定的《商会简明章程》,成立商会被视为振兴工商,奖励实业的首要举措。新诞生的商会由所在地区不同籍贯和不同行业的商人共同组成的新式社会团体,而且具有开放性、自愿性原则。商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联动机制的四级组织体制。商会通过联络工商、调查商情、兴办商学、创办商品展销会、受理商事纠纷、协调捐税等措施服务工商,维护商人利益。受近代民族危机刺激、官府经济政策偏误乃至政治运动的影响,商会曾在爱国自强、参政议政等方面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朱英《近代商会:商人最重要的社团组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行会制度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行会相比,近代商会的发展,并简析近代商会成立的意义。

 

二战期间,法国损失达1万4000多亿法郎。相当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而从战争废墟中走出的第四共和国,其历届政府却把对外政策放在首要位置,在短短的12年间,总共更换了22个政府。这表明二战后法国

A. 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

B. 亟须解决国内经济问题

C. 陷人殖民战争的泥潭

D. 防范法西斯式集权统治

 

二战后,“人”在美国某一流派作品中,就不再是真实生活的主体,他也不是话语的主体,人物仅仅成为“角色”(而不是主角),他随时处于生活破碎的边缘。该流派作品的特点是

A. 重新理解自我

B. 强调表现理性

C. 再现社会风貌

D. 挖掘人类情感

 

美国法学家卡尔文·达伍德在谈到某国宪政的特点时说:“没有(宪政)传统的支持,一部成文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而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了。”这一评价是基于

A.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各派妥协的结晶

B. 美国成文宪法未能有效贯彻实施

C. 近代德国帝国宪祛暴露了军国主义传统

D. 英国宪政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雅典公民要具备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并做得驳倒对手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城邦生活,因此学习修辞学和辩论术成为雅典的一股潮流,智者学派的兴起直接迎合这股潮流,因而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可见,智者学派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当时

A. 雅典人崇尚理性精神

B. 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

C.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达

D. 雅典工商业经济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16年9月18日,台湾岛内蓝背与无党籍8县市“首长”决定“抱团登陆”,拜会大陆方面相关领导人,且表示认同并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希望两岸交流不要停止。这说明

A. 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B. 两岸政治关系获得实质性进展

C. 推动两岸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

D. “一国两制”获得台湾各界认可

 

下图反映的是1935年和1941年我国民族工业部分领域资本总额的变化情况(单位:十万元)。此图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

A. 得到了国民政府支持

B. 部门发展速度不平衡

C. 因抗战需要迅速崛起

D.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1926年3月,广东某报纸报道:“各县之商民协会组织正式成立者,已有十余处,昨商民运动委员会开第五次常会,讨论筹备广东省商民协会,议决由中央党部商民部、省党部商民部、广州市党部商民部及广州商民协会,各派二人为省商民协会筹备员。”上述报道的现象

A. 是国共合作北伐的典型体现

B. 以工农运动的发展为基础

C. 说明国民党组织在全国扩展

D. 有利于国民党主张的宣传

 

1893年,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列举了大量生物进化论的通俗比喻,对人类“优胜劣汰”观进行了批判。严复将其前半部分“翻译”为《天演论》,提出再不变法将循优胜劣败之公例而亡国亡种。在此严复

A. 择取西学理论宣传维新

B. 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C.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D. 借助儒学反对君主专制

 

下表是明清时期土司地区有关科举制度的规定。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科举制

时期

规定

明朝初期

当谕诸酋长,凡有子弟皆令入国学受业,使知君、臣、父、子之道,礼乐教化之事

明朝中后期

凡土官嫡子许入附近儒学,并明令保护土著士子入学、充贡和应举,不准他处士民冒籍

康熙时期

土司子弟愿习经书者,准许就近府、县入学考试

 

 

A. 利于维系民族间的和谐

B. 保障了人才选拔的客观性

C. 促进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D. 消除了民族间的文化差距

 

宋代禅师契嵩不仅断然否认有关佛教不孝的一切指责,而且还严正宣称佛教在所有宗教中最重视孝道,“夫孝,诸教皆尊之,而佛教殊尊也”。据此可知

A. 佛教试图保持独立性

B. 儒学社会地位稳固

C. 佛教发展了儒家思想

D. 佛教成为主流思想

 

汉高祖颁布的贱商令中有不准商人衣丝乘马、仕宦为吏的规定;惠帝和吕后时,不再限制商人衣丝乘马;文帝时实行“人粟拜爵”的方法,商人可以出钱买官。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恢复经济

B. 商人的社会地位已显著提高

C. “休养生息”的政策名存实亡

D. 豪强地主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左传》将春秋中期的政治总结为八个字:“并后(妾如后),匹嫡(庶如嫡),两政(臣擅命),耦国(都如国)。”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A. 王室内部争权夺利

B. 诸侯实力如日中天

C. 社会制度完成转型

D. 宗法分封制度崩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1907年杨度认为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几乎家喻户晓。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古老文明重新被西方规则“国际化”的过程。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并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对进口产品设定极高关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他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经历了重商主义、幼稚产业保护、凯恩斯主义、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和新保护主义等五个发展阶段。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认为贸易保护主义能够有效保护一国的幼稚产业,进一步缓解该国的就业压力,改善就业状况。然而,由于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截然相反,这就使得贸易壁垒林立,不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不利于一国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从而造成国际贸易环境和贸易秩序的恶化,加剧各国间的矛盾和贸易摩擦。

——摘编自罗腾教《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利弊分析》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墨子》、《论语》与《韩非子》道德与功利等内容比较

 

《墨子》

《论语》

《韩非子》

信鬼神

信亦不信

不信鬼神

兼相爱,交相利

仁爱;由己及人

无爱;利己

信奉天意

信奉天意

不信天,信暴力

反对奢靡

礼:享受与节制

张扬私欲

崇奉圣人

崇奉圣人

反对崇圣

尚贤能

举贤才

不尚贤,以术御臣

崇尚教化

教罚并用

崇尚法治

 

 

材料二表3古代西方智者的启蒙

 

人物、学派

主要观点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守法即正义、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

依智慧、品德分工,贤人治国

亚里士多德

强调理性,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逻辑论证系统

斯多亚学派

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人生而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家、法家在社会功利方面的主张。与墨家、法家相比,儒家思想为什么会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点。

 

苏联在1947年观察到美国重整军备,再加上美国原本所建立的全球的军事基地与联盟,便更确信了苏联已被资本主义包围的想法。这种日益膨胀、自我实现式的揣测,极易重蹈1917年意识形态冲突的覆辙。该材料认为冷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 美国阵营对苏联的封锁和包围    B. 美苏之间的互不信任与误判形势

C. 苏联日益膨胀的大国沙文主义    D. 十月革命以来长期的冲突与矛盾

 

“西方的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国家的经济已经不能承担福利负担,为了获得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而大多数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们也不愿放弃任何利益。”这说明

A. 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已经难以为继

B. 福利国家制度不利于社会稳定

C. 大众民主政治绑架了福利国家制度

D. 高福利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马赛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国家对经济调节的最好方式是计划化,但所谓的“法国式计划化”,就是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马赛的“法国式计划化”

A. 把“计划”定义为计划经济

B. 是国家协调所有社会力量的发展方式

C. 主张实行完全的市场调节

D. 是对“滞胀”引发经济危机的反思

 

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在1939年说:“我们尝试过增加支出,我们现在的支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然而却不管用在这个政府当政八年之后,我们的失业率还跟八年前一样高,而且还有巨额的债务要偿还.”材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A. 取得了非凡的成果

B.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 促进了社会的就业

D. 没有完全摆脱经济困境

 

1934年2月,苏联通过二五计划决议,规定对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一五计划增加1.5倍,而对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的投资则增加3.6倍。对农业的投资增加50%,产值要求增加1倍。这表明苏联

A. 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 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实现

C. 注重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

D. 力图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的到来。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符号,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 影响了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

B.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 大大推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D. 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将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

A. 民主政治的缺失

B. 军事实力的强大

C. 历史传统的延续

D. 对外扩张的企图

 

与联邦众议院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截然不同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这种选举方式

A. 协调了南北方的利益

B. 抑制了民众对政府的影响

C. 违背了权力制衡原则

D. 消解了联邦与各州的矛盾

 

古罗马3世纪法学家莫德斯丁给婚姻下的定义是:“婚姻是男女间的结合,是神法和人法的结合。”而《民法大全》则规定“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同意,婚姻不能成立”,“任何人既不能被强迫缔结婚姻,也不能被强迫重新恢复一个业已离异的婚姻。”这表明《民法大全》

A. 提倡婚姻中男女双方地位平等

B. 只重视维护罗马贵族的婚姻自由

C. 在婚姻中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D. 恪守罗马早期法学家的婚姻定义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