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  )

A.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人民公社化大跃进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下图是作于1930年的漫画《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蜡烛和火苗:代表中国民族工业及其生产的产品(国货)

B. 破扇子:中国政府的鼓励、提倡和中国人民“实业救国”的决心

C. 狂风骤雨: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

D. 漫画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曲折艰难发展

 

据史料记载:1873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 属近代意义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B. 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 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 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 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以下哪些是开辟新航路的因素

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大,同时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②黑奴贸易使西欧获得大量劳动力;

③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了当时西方贸易;奥斯曼土耳其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方商路受阻;

④15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热衷于传播基督教;

⑤黄金贬值,引起价格革命;

⑥欧洲出现“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使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

A. ①③⑤⑥

B. ①③④⑥

C. ②③④⑤

D. ①④⑤⑥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

A. 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B. 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 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 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

 

与“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A. “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B.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D.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文中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B. 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

C. 封建生产方式具有优越性

D. 周天子承认了土地私有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集镇和夜市的兴盛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④③

 

明代冯梦龙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湖广襄阳府枣阳商人蒋兴哥,从广东贩卖珍珠、玳瑁、苏木、沉香等到苏州枫桥,巧遇同乡米商陈大郎贩米到苏州。故事中可以看出

A. 湖广襄阳商品经济发达

B. 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C. “苏湖熟,天下足”

D. 湖广主产珍珠、苏木等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丝织业出现“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2010年5月,斥资近九亿元建设的广东博物馆新馆开馆。该馆集中展示了中国水下考古挖掘出的精品,主要展示了南宋时期的沉船“南海一号”上的出水文物。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可以断定“南海一号”上有大量

A. 工艺精美的青铜器

B. 色彩鲜艳的珐琅彩瓷

C. 图案丰富的五彩瓷器

D. 珍贵精美的瓷器

 

下图中,标志中国古代耕田农具已相当完善并为后世所沿用的是

A.

B.

C.

D.

 

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该学者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A.具有稳定性                       B.具有脆弱性

C.具有顽强的再生性                 D.生产工具简陋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 铁犁牛耕

B. 曲柄锄耕

C. “刀耕火种”

D. 铁铧犁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这个伟大的法令,从西方的意义上说农民获得了合法的自由;从今以后,他们成了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人们希望他们会被一种新的人类尊严感鼓励。绅士们失掉了他们在村子里的准庄园司法权,他们再不能强制履行无偿的强迫劳动,或是获得由奴役产生的收益了。

——(美)帕尔默、科尔顿、克莱默《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都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的序言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伟大的法令”对俄国农民的影响。

(2)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

(3)俄罗斯改革的特殊性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居正改革的重点是整顿赋役制度,以扭转财政危机。他认为造成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豪民隐占土地,逃避赋税。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必须清丈土地。1578年(万历六年),明政府下令清丈全国土地,凡庄田、民田、职田、荡地、牧地都要丈量,限三年完成。1581年,清丈基本完成。全国田亩总计7 013 976顷。虽比洪武二十六年最高数额少,但比弘治十五年以来增多了。这说明清丈工作是比较彻底的,对于改变“小民税存而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的现象,起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 ,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

                                           ——《明史·食货志二·赋役》

(1)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材料一中所述的张居正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为此他在经济上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效果如何?

(2)张居正为赋税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判断材料二中提到的“至万历九年”是什么时间?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影响?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决定(  )

A.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 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D.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下列对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逐步建立起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

B. 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上学

C. 取消了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主的教学内容

D. 教育改革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 君主专制

B. 联邦制

C. 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主要是因为他们

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 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

A. 保国会的成立    B. 公车上书    C. 颁布变法法令    D. 强学会成立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的洋务运动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 ②都进行了政治体制的改革 ③都创办了学校 ④都创建了新式军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

A. 扶持奴隶主贵族    B. 扶持贫苦农民    C. 扶持中农    D. 扶持富农

 

2005年6月8日莫斯科为一座塑像的落成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在仪式致辞中提到“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这座塑像是(  )

A. 伊凡四世    B. 彼得一世    C. 亚历山大一世    D. 亚历山大二世

 

在彼得一世的法令中曾这样规定:“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这与其改革的哪项措施相吻合(  )

A. 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

B. 工厂主可以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

C. 在中央设立参政院,地方各省设总督

D. 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英国学者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 “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建成于明朝时期,这座城市的修建(  )

A. 适应了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需要

B. 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

C. 密切了满蒙关系

D. 表明蒙古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

 

元朝转变立国之本,重视农业发展,其中为此指定的考查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是(  )

A. 屯田多少    B. 编写农书

C. 推广先进科学技术    D. 农桑兴废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