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进步,可不断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农具、运输工具、生产性建筑设施等,从而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发展。下面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战国时期修建的郑国渠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B. 马钧改进的翻车推动了农业灌溉事业的发展

C. 筒车和曲辕犁都是水田耕作工具

D. 沈括的《十二气历》以正月为岁首,有利于农事安排

 

地方志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和记述。《华阳国志》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据此可知,“华阳国”位于今天的

A. 四川

B. 陕西

C. 河南

D. 山东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 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B. 经济体制的稳定性

C. 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 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现在网络上盛行穿越历史小说,某同学也想写一部以满足自己梦回清朝的愿望。下列情节可以出现在小说之中,且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翻车开始用于农田灌溉

②晋商的活动范围走出国门

③新式瓷器珐琅彩受欢迎

④市场的交易受到严格管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的这首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耜耕

C. 石器锄耕

D. 铁犁牛耕

 

“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为此封建国家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A. “均田”或“限田”

B. 废除土地私有制

C. 取消农民的赋税

D. 禁止租佃关系发展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A. 小农经济发达

B. 商品经济活跃

C. 雇佣劳动盛行

D. 赋税徭役沉重

 

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此俗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

C. 极端贫困

D. 自产自销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 土地私有制度

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A. 井田制

B. 地主土地私有制

C. 农民土地私有制

D. 均田制

 

根据《国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种现象给当时生产方式 带来的变化是(    )

A. 私田开垦的规模扩大    B. 精耕细作的程度提高

C.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D. 土地国有制转变为土地私有制

 

白居易诗《朱陈村》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

A. 远古时期的采集生产方式    B. 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生产方式

C. 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    D. 古代耕作技术的落后

 

北魏至唐代前期持续实行均田制,保护自耕农经济,但最终失败。中唐以后统治阶级没有再进行类似的土地制度调整。这种现象说明

A. 中后唐土地兼并现象已明显减少

B. 土地制度的重大调整须因时而变

C. 封建社会无力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D. 封建统治者都注意抑制土地兼并

 

宋代以后的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陕北地区主要以祭祀掌管行云布雨之权的龙王为主,杭嘉湖地区则以祭祀蚕神嫘祖较为普遍,闽广地区一般主要供奉保佑海上平安的妈祖。这种现象反映了

A. 迷信思想影响经济发展

B.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

C. 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D. 民间信仰信众具有广泛性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 由西域传入

B. 属水力灌溉工具

C. 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 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广泛使用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

A.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 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石器锄耕

D.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郎织女传说”感动着古老的中国,它所反映的生活产生的根源是

A. 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 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 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 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

 

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九江调查岳飞家产,拿到一份财产清单,清单上说,岳飞在九江的时候陆续买下旱田“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水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以及房屋“四百九十八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B. 土地兼并的盛行

C.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D. 封建政府与地主的矛盾激化

 

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在中国古代史上,宋朝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该政策实施有利于

A. 对农民的控制

B.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减轻农民负担

D. 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大量的荒芜土地被开垦成为农田    B. 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C. 战争频繁及大量的人口逃亡    D.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沙俄和苏联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百分比)

材料二苏联和沙俄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对比(百分比)

材料三1913~1940年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1913年等于1)

材料四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1929年至193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下降了70%。当时,许多昔日机器轰鸣的工厂区,变得死气沉沉、野草丛生,成为所谓的机器“墓地”。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1913年与1937年沙俄与苏联出现图中经济状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说明苏联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3)为改变材料四所反映的状况,美国采取了怎样的具体应对措施?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与美国在经济方面所采取的共同措施有哪些?

 

伯恩斯在《罗斯福:狮子与狐狸》中这样描述:“渐渐地,国家的信用机构变得奄奄一息了。危机四处弥漫,但那是一种怪异的令人麻木的危机……它比一支入侵的军队还要可怕:它无处不在,却又无影无踪,因为它位于人们心中。它,就是恐惧。”这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

A. 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    B. 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

C. 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D.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和摩擦加剧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从这首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歌曲中可以看出

①大危机对普通民众的生活造成沉重打击

②人们繁荣和富裕的美国梦的破灭

③普通民众对胡佛政府无力应对危机、不顾人民死活的有力控诉

④民众对罗斯福新政的支持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 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 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 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 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访问苏联后在《莫斯科日记》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他认为的“某种消极的东西”“不可避免”的根源是

A. 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

B. 苏联个人崇拜现象普遍

C. 罗曼·罗兰仇视社会主义

D. 斯大林专权独断的作风

 

“二战”结束后,美国迅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战争的良性刺激作用和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影响

D. 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

 

美联社曾经报道,1930~1932年,每天有大量的美国人聚集在苏联驻美大使馆门前,要求移民苏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美国工人大量失业

B.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苏联的经济政策吸引美国人前去投资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推行贸易自由化                   B.克服经济发展困难

C.扩大进出口数额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二战后,几乎整个欧美世界都在学习罗斯福新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纷纷采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这表明

A. 政府干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采用的经济政策

B. 自由竞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变化

C. 实行高福利是整个欧美世界都在学习罗斯福新政的最主要动力

D. 凯恩斯主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祸首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