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

(注:六合:天地四方。天启:天生,天授。收兵铸金人: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

材料二(在平定六国的当年,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展开过一场讨论。)廷尉李斯议

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

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重大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

(2)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将此术推行全国。请问此术的推行意义何在?

 

秦朝为了加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措施之一是在中央设立了丞相,明朝时期却废除了丞相。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封建制度日益发展和巩固

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C. 秦明统治者采取不同的统治策略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日趋衰弱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简牍,其中《行书律》规定:“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还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秦朝法律严明,且分类很细

②秦朝时儒家经典《书》在民间大量流传

③秦朝时邮驿通信制度逐步规范化

④秦朝以此保证政令畅达和统治阶级巩固统治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下列关于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秦朝郡、县都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组织

B.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C. 郡县制的建立,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重要标志

D. 秦朝与西汉都实行了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地方行政制度

 

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

C.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D. 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

 

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它以君权神授学说为理论基础,用严格的名位等级、封建礼乐和皇位继承等各种制度和措施,集中突出皇帝个人的权威地位,保证皇帝高踞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这一制度创立于

A. 公元前二世纪早期

B. 公元前二世纪末期

C. 公元前三世纪早期

D. 公元前三世纪末期

 

《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为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应是

A.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称霸的需要

C. 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 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下列关于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造成秦朝的暴政,是历史的倒退

B. 维护封建社会正常统治秩序的需要

C. 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

D. 皇帝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人事任免

 

郡县制和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

A. 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B. 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和监督

C. 具有行政、军事和监察职能

D. 郡县长官由天子任免而非世袭

 

史家誉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他对中国历史最大的影响、最深远的贡献是

A.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B. 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

C. 修筑了万里长城,统一的文字、货币、度量衡

D. 焚书坑儒,维护了思想的统一

 

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郡县制

A. 始于秦朝的建立

B. 终于汉初分封王国

C.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便于扩大秦国版图

 

有历史学家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秦皇开创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严格的等级制度                B.权力的高度集中

C.注重血缘纽带                  D.王权至上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 皇位世袭

B. 皇帝独尊

C. 君权神授

D. 家天下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帝国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分天下三十六郡的措施有利

A.扩大了秦帝国的疆土          B. 中央各部门的配合

  C.避免了割据局面的出现        D.各级地方官吏的选拔

 

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九卿

 

嬴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自称朕,印称玺。这说明(   )

A、嬴政功绩极大                  B、皇权至高无上     

C、嬴政决心效法先王              D、实行礼制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

A.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B. 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

C.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

D. 科举考试的实行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以下措施:建立皇帝制度,集军国大权于一身,开创了嫡长子继承制,使皇帝世代相传。在中央设立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均可世袭。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以上评述,不正确的有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D.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A. 秦律严苛细密    B. 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C. 皇权至高无上    D. 丞相大权独揽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中国历史,二千年前是封建政治,后二千年是郡县政治。”这两种“政治”的根本区别主要集中于

A. 地方的管理方式上

B. 选拔官员的方式上

C. 经济政策的制定上

D.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1954—1960年,先后开垦四千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就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钱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认识?

 

列宁曾经认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寄生的资本主义。但如今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相对稳定,看不出垂死的迹象。这主要

A. 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影响

B. 表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C. 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和发展

D. 说明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

 

著名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松下幸之助创立,1950年他个人持有43%的股份,到198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8%。对于这一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股票分散化这一社会趋势

②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吸收大量资金

③松下幸之助因此失去了对企业的决策权

④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   )

A. 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 破坏法治现象得到纠正

C.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 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题文)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 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 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 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1988年开始,一些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乘机掀起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浪潮。这里所说的“乘机”是指

A. 1988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B. 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了一系列文件,宣布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C.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D. 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

 

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经陷入困境。里根政府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这里“右转”的意义是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    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

 

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这种情况出现在

A.19251953年  B.19541964年 

C.19651982年  D.19821991年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