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如图所示曲线,表示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的情况。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类似“J”型曲线

B.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线是该环境允许的最大值

C.由O点降至P点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淡水资源

D.由P点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说明该岛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

 

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

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已知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在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年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      B200只      C300    D400

 

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单位:102千焦/(m2·)

 

GP

NP

R

15.91

2.81

12.23

871.27

369.69

501.58

0.88

0.34

0.54

141.20

62.07

79.13

211.85

19.26

192.59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

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5.5%

C.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能量会增多

D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时期

碳吸收量(kgC·a1)

碳释放量(kgC·a1)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实现

B表中A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原因是碳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相对平衡

C由于人工碳排放过度使得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并引起气候变化

D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现代碳循环影响巨大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满分5 manfen5.com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满分5 manfen5.com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  )

满分5 manfen5.com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形曲线

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是随机分布的

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D.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

 

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五年来该河流中生物群落的优势种发生了改变

B.甲种群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大量投放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种群的蔓延

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该生态系统

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C .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

D. 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

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

C.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

D.⑤⑥⑦⑧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A.该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C.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会比草丛更复杂

D.草本植物种类始终最多说明群落类型没有改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于稳态

B.依靠自我调节实现生态系统稳态

C.生态系统依赖于外界能量输入

D.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食草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C.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都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

B.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

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

 

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下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

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

种群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某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当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和破坏时,才会发生群落的演替

C.食物网中的生物之间全部是捕食关系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