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A、B两球在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该同学利用平抛运动测量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实验装置和具体做法如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滑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滑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并画出实验中A、B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竖直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为了使两球碰撞为一维碰撞,所选两球的直径关系为:A球的直径____B球的直径(“大于”、“等于”或“小于”);为减小实验误差,在两球碰撞后使A球不反弹,所选用的两小球质量关系应为mA____mB(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每空1分)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___(填选项号).(2分)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与B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A球和B球在空间飞行的时间

D.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3)已知mA:mB=2:1,E、F、J是实验中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请你根据该同学实验中所选小球和实验的记录纸判断,A球没有碰撞B球时的落点是____点(在E、F、J三个落点中选填),A球与B球碰撞后A球的落点是____点(在E、F、J三个落点中选填).(每空1分)

该同学通过实验数据说明在实验中A、B两球碰撞中动量守恒,

请你用图2中的字母写出该同学判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测量不少于30次全振动的时间的方法测周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若某同学测得摆长为L的单摆n次全振动的时间t,由此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

 

质量为1kg的小球从离地面5m高处自由落下,空气阻力不计,碰地后反弹的高度为0.8m,碰地的时间为0.05s.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碰地过程中,小球动量的增量为_____kg•m/s,小球对地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_____N.(小球与地面作用过程中,重力冲量不能忽略,g取10m/s2

 

一质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对其施加水平外力F,F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2s末,质点的动量为0

B. 第4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

C. 在0~2s时间内,F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D. 在1~3s时间内,F的冲量为0

 

弹簧振子做机械振动,若从平衡位置O开始计时,经过0.3s时,振子第一次经过P点,又经过了0.2s,振子第二次经过P点,则该振子第三次经过P点是所需的时间为(    )

A. 1.6s    B. 1.4s    C. 0.8s    D. 0.33s

 

关于下面四幅图所对应的光学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可能是单色光形成的双缝干涉图样

B. 在乙漫画中,由于光的折射,岸上的人看到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C. 丙图为一束由红光、紫光组成的复色光c射入半球形玻璃体后分成光束a、b的光路图,可知其中a光为红光

D. 若丁图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的光路图,则其入射角是60°

 

下图所示的4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形成的干涉图样和黄光、紫光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代表亮纹),那么1、2、3、4四个图中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    )

A. 红黄蓝紫    B. 红紫蓝黄

C. 蓝紫红黄    D. 蓝黄红紫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若氢原子群A处于n=2的能级,氢原子群B处于n=3的能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群B最多可能辐射出2种频率的光子

B. 原子群A能够吸收原子B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n=4的能级

C. 若要使原子群A发生电离,所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可以大于3.4eV

D. 若原子群A辐射出的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原子群B可能辐射出的所有光也都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在用如图所示的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用某种频率的单色光a照射光电管阴极K,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电流计G的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  )

A. a光的波长一定大于b光的波长

B. 增加b光的强度可能使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

C. a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通过电流计G的电流是由dc

D. 只增加a光的强度可使通过电流计G的电流增大

 

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同时从空气中斜射入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进入玻璃砖中形成复合光束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用a光照射某金属的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b光照射也能发生

B.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小

C. 在玻璃砖中a光的速度较小

D. 从水中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较小

 

有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挂有5个双线摆,其中b摆摆球质量最大,另4个摆球质量相等,摆长关系为LcLb=LdLaLe,如图所示,现将b摆垂直纸面向里拉开一微小角度,放手后让其振动,经过一段时间,其余各摆均振动起来,达到稳定时(    )

A. 周期关系为Tc>Td>Ta>Te

B. 频率关系为fc=fd=fa=fe

C. 振幅关系为Ac=Ad=Aa=Ab

D. 四个摆中,c的振幅最大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下挂重为300N的物体A,伸长了3cm,再挂上重为200N的物体B时又伸长了2cm,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若将连接AB两物体的细绳烧断,使A在竖直面内做简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最大回复办为300N

B. 振幅为5cm

C. 振幅为3cm

D. 最大回复力为200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衰变为要经过2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

B. 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β射线的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

C.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有关

D. 天然放射性现象使人类首次认识到原子核可分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彩色,这是光的干涉现象

B. 麦克斯韦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通过实验加以证实

C. 某种介质中振源振动的越快,机械波传播得就越快

D. 运动物体速度可以大于真空中的光速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滑块B上,另一端与滑块C接触但未连接,该整体静止放在离地面高为H=5m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现有一滑块A从光滑曲面上离桌面h=1.8m高处由静止开始滑下,与滑块B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压缩弹簧推动滑块C向前运动,经一段时间,滑块C脱离弹簧,继续在水平桌面上匀速运动一段后从桌面边缘飞出.已知mA=1kgmB=2kgmC=3kgg=10m/s2,求:

1)滑块A与滑块B碰撞结束瞬间的速度;

2)被压缩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3)滑块C落地点与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

 

用中子轰击锂核()发生核反应,产生氚和α粒子并放出4.8 MeV的能量.

1)写出核反应方程式;

2)求上述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中子与锂核是以等大反向的动量相碰,则α粒子和氚的动能之比是多少?

 

如图所示,某水电站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100kW,发电机的电压为250V,通过升压变压器升高电压后向远处输电,输电线总电阻为,在用户端用降压变压器把电压降为220V,若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5kW,不计变压器的损耗。求:

1)输电导线上输送的电流;

2)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U2

3)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

4)若改用10kV电压输电,则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是多大?

 

一个摆长为2 m的单摆,在地球上某地振动时,测得完成10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284 s.

1)求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2)把该单摆拿到另一星球上去,已知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2.0m/s2,则该单摆振动周期是多少?

 

某同学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外形不规则的长条状的大理石块代替了摆球(如图),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A.将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N,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B.用刻度尺测量ON间尼龙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

C.将石块拉开一个α≈5°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得出周期;

E.改变ON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T

F.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T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时使用的数据,代入公式g=_______求出重力加速度g.

1)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或不当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只填写相应的步骤代号即可)

2)该同学测单摆周期时,在步骤F中使用的公式是g= 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用ON的长l作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4)该同学对数据处理进行了改进,作出T2l图象,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理论上T2l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所示.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由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π2=9.87)

 

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AB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 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求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 A球仍从 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 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 O点是垂直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 O点的距离:OM=2.68cmOP=8.62cmON=11.50cm,并知 AB两球的质量比为 21,则未放 B球时 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__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 P与碰撞后总动量的百分误差=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进入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为过程,则(  )

A. 过程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

B. 过程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

C. Ⅰ、Ⅱ两个过程中合外力的总冲量等于零

D. 过程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零

 

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m2的速度一定为v

B. 射线甲是α粒子流,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C. 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

D. 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用盖革米勒计数器测定放射源的放射强度为每分钟405次,若将一张厚纸板放在计数器与放射源之间,计数器几乎测不到射线。10天后再次测量,测得该放射源的放射强度为每分钟101次,则下列关于射线性质及它的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射源射出的是α射线

B. 放射源射出的是β射线

C. 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5

D. 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2.5

 

放射性衰变有多种可能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变成,而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 (X代表某种元素),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 最后都变成,衰变路径如图所示。可知图中(   )

A. a=82b=206

B. a=84b=206

C. β衰变,放出电子,电子是由中子转变成质子和电子而生成的

D. α衰变,放出的是正电子,正电子是由质子转变成中子和一个正电子而生成的

 

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振动频率是4 Hz

B. 在10 s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 cm

C. 第4 s末质点的速度是零

D. t = 1 st = 3 s两时刻,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如图所示,光滑圆槽的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内表面有一小球被细线吊着恰位于槽的边缘处,如果将线烧断,则小球滑到另一边的最高点时,圆槽的速度为( )

A. 0

B. 向左

C. 向右

D. 无法确定

 

图甲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n1n2=51,电阻R=20ΩL1L2为规格相同的两只小灯泡,S1为单刀双掷开关。原线圈接正弦交变电流,输入电压u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现将S11S2闭合,此时L2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输入电压u的表达式u=20sin(50πt)V

B. 只断开S2后,L1L2均正常发光

C. 只断开S2后,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增大

D. S1换接到2后,R消耗的电功率为0.8W

 

一个水平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周期是0.05 s,当振子从平衡位置开始向右运动,经过0.17 s时,振子的运动情况是(  )

A. 正在向右做减速运动

B. 正在向右做加速运动

C. 正在向左做减速运动

D. 正在向左做加速运动

 

如图所示,是一个单摆的共振曲线(取g = 10 m/s2)(   )

A. 此单摆的摆长约为2.8 cm

B. 此单摆的周期约为0.3 s

C. 若摆长增大,共振曲线的峰将向上移动

D. 若摆长增大,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左移动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