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一个常常在进行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的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 ”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战斗。

材料二:奥巴马访华期间,复旦大学周元天向奥巴马请教:如何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奥巴马的答案是:我有一个忠告,就是说我最敬仰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他们不但考虑自己,他们同时还考虑超越自己的事情,他们希望对世界作出贡献,他们希望对他们的国家做出贡献,对他们的城市做出贡献。有时候我们会忙于挣钱、买好车、买大房子,但是那些真正在青史留名的人是因为他们有更大的向往,看如何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吃饱饭,如何能够让更多的儿童受到教育,如何能够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等等。

要求:(1)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贫困却不潦倒的风度   天歌

张罗同学聚会时,我们这些混得不错的同学很自觉很有风格地把费用划为三等:混得一般的交300;混得不好的,一分钱都不用出;混得好的,聚会缺多少,补多少,兜底。大家图的就是个乐儿,不想让自家兄弟姐妹为几两银子犯难。

尽管这样,班长还是颇为担心地说:九度能来吗?

是啊,九度是那样好面子的一个人,这些年,先是在有着大好前途的机关里受了牵连下岗,后是爱人查出了淋巴癌,再后来跟人合伙开饭店,饭店没开起来,借来的钱却全让人卷走了。九度这些事都是在校友录上,同学们辗转相传的。九度也来校友录,留言却总是说些好事:姑娘考了第一名(尽管那只是小学二年级的期中考试);妻子终于不用再去化疗了。还有,他给报社提供的新闻线索被采纳了,人家给了50块钱。

有同学提议大家凑些钱帮帮九度,好歹阶级兄弟一场。却不想班长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他说:那家伙说他还想捐点钱出来给谁呢!人家的日子过得好着呢!

 

说明: 6ec8aac122bd4f6e九度打着哈哈,跑前跑后张罗着。席间,大家喝酒聊天,牢骚怨气差点就把酒店的天花板顶起来:什么股票太没谱了,说套牢就套牢,十几万转眼就打了水漂儿;什么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钢琴说白买就白买,那玩意儿放家里死占地方,又不能当写字台使;什么现在的官场简直就没法混,大领导之间都别扭着,听谁的话站谁的队,有学问着呢!九度笑着给大家布菜、倒酒,一哥们儿喝得有点大,硬着舌头说:九度,你说你点背的,啥啥没赶上,要不咋也弄个副局干干。

我们都拦着那哥们儿不让他哪壶不开提哪壶,如果同学聚会整成富人对穷人的颐指气使就没劲了。没想到九度却端起酒杯,对大家说:“我九度这些年是遇到些事,但是,还好,都扛过来了。我正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呢,今年我闺女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学费全免。”我的天!我暗叫一声,给儿子找了4个补习老师,结果连市重点的门都没摸着。九度说:“我也重新上岗了,电视台聘我当特约记者,咱也混进新闻界了。还有,我爱人从得癌症到今天已经8年了,也就是说,我们每一天都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九度一口干掉了杯里的酒,不知为什么,刚才那些牢骚满腹或者臭显摆的哥们儿都有点蔫,咋好像自己的日子过得没九度带劲呢?

聚会结束时,班长拿出了账单。账单上,九度的名字下面没有写交钱的金额,而是写着一行字:物品搬放、保管,接送……班长说:九度不肯白白占大家的便宜,他没交钱,一定要以别的方式补偿回来。

还有,他的那身西装是他从前在机关时做的,他的妻子最近很不好……

看着依旧忙忙碌碌送同学的九度,我说:换了我们,谁可以做到像九度那样贫穷却不潦倒,活得生气勃勃的呢?

是的,我们眼里要面子的九度,其实要的是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生活里的温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在这一点上,九度表现得相当有风度。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第二段班长的担心,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一句“把钱留给更困难的同学吧”被同学们演绎出了各种版本,这虽然是在开九度的玩笑,但玩笑中却包含着大家对九度“瘦死不倒架”的敬佩。

C毕业后的九度生活境遇不佳,却在校友录上只报喜不报忧,并且拒绝大家的帮助,都是因为他死要面子,这为他后来的转变作了铺垫。

D小说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活境遇,而是面对生活的态度这一主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E小说运用插叙的叙述方式,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主人公九度的形象。

2.小说的情节是怎样展开的?(6分)

3.请分析小说题目的作用。(6分)

4.九度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5.(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  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2)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3) 庄生晓梦迷蝴蝶,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          __,__        __。(李白《蜀道难》)

(5)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苏轼《赤壁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元祐三年,出知越州。元祐五年,钱穆父与苏轼重聚,又将徙知瀛洲。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③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是苏轼对友人的赞美。简要分析之。(5分)

2.词的下片写送别情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yú,抬)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召集

C以谓平定僭乱        僭:超越本分    D世宗临其丧          临:面临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材智”的一组是(    )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谷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5分)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游褒禅山记》)(4分)

 

对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则或咎其欲出者                          ②其孰能讥之乎

③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⑤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⑥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⑦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⑧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⑨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⑩吾其还也,亦去之

A ①/②⑨/③⑦/④⑩/⑤/⑥⑧          B ①⑤/②/③⑩/④⑨/⑥⑦⑧

C ①⑥/②/③/④⑨/⑤⑦/⑧/⑩        D ①⑥⑧/②⑨/③/④/⑤⑦/⑩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表转折)

B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规劝)

C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这样)

D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论语》(知道)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像)

B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滕王阁序》(满)

C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荆轲刺秦王》(好好地)

D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逍遥游》(尽)

 

下列加点词有不完全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凌万顷之茫然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⑥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左右既前,斩荆轲

⑦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②④⑦    D ④⑤⑥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太子迟之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③又前而为歌曰                        ④吾得兄事之

⑤素善留侯张良                        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⑦齐彭殇为妄作                        ⑧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A ②③⑥       B ①⑤⑦     C ④⑧⑨     D ⑤⑦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什么是历史

说明: 6ec8aac122bd4f6e重构论认为,事实就摆在那儿,等着历史学家去发现。但是建构论史学观认为,事实本身不会说话,是历史学家让事实说话。我们可以说,历史学家有着他的关切,有着他自身的问题和意识,他的这些主观因素投射到过去的某些侧面,才让在幽暗深处的某些事实凸显出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的命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其中的一个内涵就是,历史学家总是从当前生活出发,从自己的关切出发,将眼光投向过去的。史家与史料和事实之间的关系,并非重构论所设想的那样,只是前者消极地反映和呈现后者,而是双方的交互作用。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柯林武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都强调,历史学家要以自己的精神去“重演”、“重现”、“重新复活”历史人物的思想和精神世界,这样才能真切地把握过去。

建构论的历史观的要点在于,历史学家必须从特定的视角,以自己的精神体验、理论观照、概念工具来介入历史研究,建构自身的历史图景。与重构论对主观性戒备森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建构论的历史观认为,历史学家的理论装备、思想高度、移情体验的能力等主观因素,非但不是警惕防范的对象,反而构成了历史研究的要素。

而后的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可以称为结构论历史观,因为后现代主义史学把历史和历史学“解构”成了纯粹的文本。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历史和史学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海登•怀特可说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家中的领军人物。他说:历史学乃是一种“言辞的结构,其内容在同等程度上既是被发现的,又是被发明的。”换言之,历史是人们写出来并称之为历史的书籍,它是历史学家从史料、档案中发现出来的,也是他们独具慧眼发明出来的。历史学家在将他们的研究写成历史文本时,必然将自身的思维模式、意识形态立场、审美倾向等因素,或明或暗地注入其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怀特对历史学的关注,集中在历史文本的特性之身上。解构论的历史观,其实就是将历史学文本化。

1.关于 “重构论史学观”,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重构论史学观产生于19世纪以后,是后来的历史学家从前辈那里领受的一笔重要的遗产。

B重构论史学观以求真的态度,重建和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以期达到客观性的标准。

C重构论史学观认为,历史学家要重建和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就必须收集大量史料,并对其加以严格精详的考订。

D重构论史学观认为,历史学家从事历史研究必须尽可能地做到客观、中立、不偏不倚,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2.对 “建构论史学观”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建构论史学观认为事实本身不会说话,他的意思是说这些事实究竟反映怎样的历史真相,后人无法得知。

B建构论史学观认为,历史学家总是从当前生活出发、从自己的关切出发,将自己的眼光投向过去的。

C建构论史学观认为,历史学家不能消极地反映和呈现史料和事实,而要让史料和事实双方交互作用。

D建构论史学观认为,历史学家的理论装备、思想高度、移情体验的能力等主观因素不能构成历史研究的要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史学家比尔德所说的 “那个高贵的梦想”,是指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做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

B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说历史学不能脱离现实,它必须为当代的政治服务。

C海登•怀特所说的“历史学乃是一种言辞的解构”,意思是说,历史就是人们写作出来并称之为历史的书籍。

D解构论史学观是后现代主义历史观,他把史学解构成为历史和历史学,所以被称为解构论史学观。

 

作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富兰克林和他的同事有一次看到一名女士摔倒了,他的同事想去扶那位女士,却被富兰克林阻止了,而且拉着他的同事躲到柱子后面。同事觉得很奇怪,平常热心的富兰克林怎么会拒绝帮助别人呢?这时,女士站了起来,整理了衣服,看看四周无人,就放心地走了。后来,富兰克林解释道:每个人都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尴尬的时候,不去帮助她,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尊重。
要求:请选准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请根据下列所指定的语言环境,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进行转述。(5分)
(1)给兄弟单位的请柬:                
(2)给下级的通知里:                  
(3)为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2.倩何人唤取,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论语·为政》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 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主要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意境的?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姚柬之,字伯山,桐城人。柬之少负异才,从族祖鼐学,道光二年进士。授河南临漳知县,屡决疑狱。县民张鸣武控贼杀妻,称贼攀二窗棂入室,柬之勘窗棂窄,且夫未远出。诘之,果夫因逐贼,误斫杀妻。又常姚氏被杀,罪人不得。柬之察其时为县试招覆之前夜,所取第一名杨某不赴试,疑之。召至,神色惶惑,询其居,与常邻。乃夜至城隍庙,命妇人以血污面,与杨语,遂得图奸不从强杀状。每巡行乡曲,劝民息讼,有诉曲直者即平之。漳水溢,赍粮赴灾区,且勘且赈,全活者众。境与直隶大名毗连,多贼巢,掘地为窟,积匪聚赌,排枪手为拒捕计。柬之约大名会捕,赌窟除而盗风息。
母忧去,服阕,补广东揭阳。濒海民悍,械斗掳掠,抗赋戕官,习以为常。柬之训练壮勇,谕以保护善良。最顽梗之区曰下滩,盗贼、土豪相勾结,柬之会营往捕,拒者或死或擒。一盗积犯十八案,召被害者环观,僇之,境内称快。有凶盗居钱坑,其地四面皆山,不可攻。潮州故事,凡捕匪不得,则爇其庐,空其积聚。柬之戒勿焚烧,召耆老,谕交犯,不敢出。乃乘舆张盖入村,从仅数人,见耆老一一慰劳,皆感泣。民在四山高望者,咸呼“好官”,次日遂交犯。自下滩示威,钱坑示德,恩信大著。兴复书院,厚待诸生,回乡以新政告乡人,有变则密以闻,官民无隔阂。县大治。
迁连州绥瑶同知,民、瑶构讼,判决时必使相安,遂无事。普宁县匪徒戕官肆劫,奉檄从镇道往捕治。匪以涂祥为巢穴,磨盘山为声援,地皆险。乃设方略,正军攻涂祥,调揭阳壮勇自磨盘岭突进破贼巢,获六百余人。
十七年,署肇庆府,十九年,擢贵州大定知府,俗好讼,柬之速讯速结,不能售其欺,期年而讼稀。大定民、苗杂居,宜治以安静。大吏下令,柬之必酌地方之宜,不使累民。见多不合,遂引疾归。数年始卒。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柬之少异才负:具有

B.服,补广东揭阳阕:结束

C.不能其欺售:施展

D.见多不合,遂疾归引:承认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姚柬之有智谋的一组是 (3分)(   )
①夜至城隍庙,命妇人以血污面,与杨语  ②赍粮赴灾区,且勘且赈,全活者众
③一盗积犯十八案,召被害者环观,僇之  ④乘舆张盖入村,从仅数人,见耆老一一慰劳
⑤民、瑶构讼,判决时必使相安,遂无事  ⑥正军攻涂祥,调揭阳壮勇自磨盘岭突进破贼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姚柬之在河南临漳县,勘察疑案,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线索,及时、准确地判决张鸣武误杀妻子案、常姚氏被杀案。

B.姚柬之在广东揭阳县,当众处死钱坑惯盗,慰劳境内耆老,兴办书院,厚待诸生,恩威并施,赢得民心,官民无隔阂。

C.姚柬之在治理少数民族杂居地区时,对各族民众一视同仁,处理案件快审快结,判案务使双方相安无事,尽量不扰民。

D.姚柬之历任临漳知县、揭阳知县、连州绥瑶同知、贵州大定府知府,所到之处,无不治理得很好,深受官民的赞赏。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潮州故事,凡捕匪不得,则爇其庐,空其积聚。(5分)
                                                                          
(2)大吏下令,柬之必酌地方之宜,不使累民。(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点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那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到: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肯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的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据郝运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B.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C.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 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E. 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6分)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这些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如出门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代替。
1.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

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2.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

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D.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军医吴孟超:我的敌人就是肝癌
1959年,他创立中国人肝脏“五叶四段”理论;1960年他主刀完成国内第一例肝脏切除术,随后他开创了肝脏外科手术止血方法的先河。数十年的坚持让他在手术台上割下了万余颗各式各样的肿瘤。
如今,这位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创始人的老人,先后获得了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无数荣誉。
对此他并不在意,老人只希望坚持自己的手术生涯,直到再也拿不起手术刀。
“我只想为病人手术,而且我也喜欢这些。”他说,“我是军医,我的敌人就是肝癌。”
4月16日,无影灯下,89岁的吴孟超捏着手术刀,裹在青色手术服里的他,身体前倾,瞳孔收缩。他的手在病人腹腔里游走。剪刀、钳子、缝线、剥离、切除、结扎,40分钟后——“砰”,一颗拳头大小的肿瘤被扔进托盘。
这样的手术,吴孟超已做了14000余例。几十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站着,切除各种肿瘤。
吴孟超没时间在上海遛弯,他要不停地为病人看病,几十年来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几乎每一个日出日落的日子,大楼里的医患人员都会看见吴孟超的身影。
2011年4月的一天,一位医生与他聊起了九亭镇(位于上海松江区)发生的一件新闻。吴老与前者讨论了一阵后,忽然抬起头,盯着对方问“九亭在哪儿?难道在上海?”
有一次,79岁的吴孟超发烧,而当天又有一例肿瘤切除术。吴老敲着桌子喝退了劝他休息的护士。
两小时后,他割下了一个890克的肿瘤,接下来,他一屁股瘫倒在椅子上,大家七手八脚地将他抬进休息室。
有一年,一位医生出国心切,伪造了吴孟超的推荐信,交到国外实验室,实验室复函向吴孟超求证。
对此事,老人进行了调查。调查中他发现,这名伪造自己推荐信的医生素质不错,就重新写了推荐信,帮助这个医生出国。
不过,吴孟超也会发火。
2011年4月16日,在一间手术室,老人站在一份病人的病历卡前,将两道花白的眉毛拧到了一起。他叫来主刀医生,在医生面前戳着病历卡大喊:“这种情况可以不做手术,病人多花钱不说,对身体也不好,你知道不?”
十几分钟后,在更衣室里,吴孟超仍然火大。他猛地一下提起裤子,盯着面前的记者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心里只有“票子”,这样很不好。
“只要让病人费钱、耗费身体的事情,吴老就会生气。”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一位医生说,“吴老常说,不要在病人身上捞钱。他说,我们要多用脑和手为病人服务,器械用一次,‘咔嚓’一声1000多块。我吴孟超用手缝线,分文不要。”
吴孟超十分勤俭。在医院见到没人用的电灯,他会主动关上。除了军装,老人就一套黑西服,平时不舍得穿。
很多时候,吴孟超出差,都是自己买面包备早餐。几十年来,他给孙子买过的唯一礼物就是一个变形金刚。
而这位勤俭的老人,为中国的肝胆外科事业,已捐款600余万元。
吴孟超的养生之道是睡觉。每天他都会保证7小时睡眠时间。
“独特”的养生方式,为吴老换来了一副没有任何疾病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
2007年,肝胆医院举办了足球赛,组委会邀请吴孟超去开球。尽管裁判告诉他意思一下就好,老人却抡起了腿,一脚把球踢出了几十米。
“不可思议,每次手术后,吴老的精神头都很足。”一位医生回忆说,“吴老要是看见和自己一起手术的年轻医生疲态尽显,就会凑上前,笑嘻嘻地说,你‘站功’还要练。”
很多时候,吴孟超会礼貌地拒绝那些知道自己年纪后试图搀扶自己的年轻人,而后他会大步流星地走到人群的前面。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概述了吴孟超的成就,下文主要记叙他几十年工作在手术台前的事迹,做到了既全面又重点突出。

B.“剪刀、钳子、缝线、剥离、切除、结扎”这种叙述方式,写出了89岁的吴孟超给病人动手术时的利索,表现了他年老而不服老的精神。

C.文章一处写吴孟超“盯着对方问”,另一处写“盯着面前的记者说”,这是给病人动手术养成的职业习惯,从侧面表现了他对工作的谨慎、负责。

D.文章将吴孟超与主刀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他的勤俭与捐巨款作对比,表现出吴孟超一心为病人着想,视金钱如粪土的高贵品质。

E.文章介绍了吴孟超的养生之道: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就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一生少疾病,并能越活越年轻。
2.文章第一、二段写吴孟超的成就与荣誉的作用是什么?(6分)
3.第四段写道:“他说,我是军医,我的敌人就是肝癌。”请从结构、刻画人物形象两个方面简析其作用。(6分)
4.在刻画吴孟超崇高形象的同时,文章又写“吴老敲着桌子喝退了劝他休息的护士”,给“伪造自己推荐信的医生”写推荐信,“仍然火大”等。这是否影响作者对吴孟超崇高形象的刻画呢?(8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师昌绪看来,人活在世上,就要为人类作贡献。                       
                        ,即使受了很大挫折也不会退却。
①回国后,即使是整天吃窝窝头,也无怨无悔
②这是我在青年时期就立下的“强国之志”誓言
③即使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那个优越的环境里,我也一定要争取回国
④这就是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贡献
⑤一个人有了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就永远不会懈怠
⑥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为中华民族作贡献

A.⑤①⑥②④③

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

D.⑥②③①④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以“书香传友谊,和谐共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集图书展销、出版论坛、版权贸易等形式于一体的出版博览盛宴。

B.长期艰苦的施工环境,铸就了这支部队卓异的团队精神,令其创造了在200个有效工作日内完成1个新机场的修建、9个机场的改扩建工程等12项施工纪录。

C.近日,第12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在京举行,此次大会不仅是对未来50年国际岩石力学发展蓝图的规划,而且是对过去50年国际岩石力学成就的总结。

D.因为涡轮温度越高,发动机的推力就越大,但叶片材料受不了;如果在叶片内部造成多孔的空心,再通过空气冷却,使表面温度下降,就可以提高燃烧温度。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文化建设并没有取得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国际影响。究其原因,这与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模糊有关。

B.纵然食品安全早已是风声鹤唳,善良的中国民众还是怀有信心,抱着“贵的总还是质量可靠”的心态,寄希望于通过牺牲经济利益来确保个人的食品安全。

C.运河开通,伴随着船舶的南北往来,运河之畔文化名城群星璀璨,一座座城市,似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运河两岸,形成了浓郁的运河文化和地方特色。

D.曾几何时,人们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后来人们学会了使用火,就开始用火把照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是什么支撑着一群衣衫褴缕的红军战士吃野菜啃树皮爬雪山过草地前仆后继走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什么支撑着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义无反顾地倒在敌人的铡刀下,是什么支撑着十根竹签穿十指的江姐在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中坚贞不屈。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下,他们究竟靠什么支撑着自己,我们以后的生活又靠什么支撑呢?

请以“支撑”为活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除诗歌外),题目自拟,自选角度。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为四个彼此连贯的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5分)

总公司批准了部门经理免除李西因被诬告违反有关财经制度而被取消由于一年来工作成绩突出而被准予晋升一级工资的处罚的请示。

 

模仿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再写两组与例句意思相连的句子,以构成连贯的排比。(6分)

例句:蓝天有深邃的灵魂,才能吸引星月;

                                                     

      山峰有高昂的头颅,才能俯视原野;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的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⑤①②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②⑤①④⑥③ D.⑤①②③④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2010年08月15日,一个庄重而肃穆的日子,国家为舟曲遇难同胞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举国哀悼,既见证了国家对逝者的祭奠,还诠释了国家对生者的告慰。

B.我们需要解决在反垄断立法中的根本:一方面是为企业创建一个自由竞争、协调有序的社会经济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使消费者利益和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C.《莎士比亚全集》通过故事的形式,给诸多不大习惯阅读戏剧作品的读者,特别是年青读者一个轻松地阅读莎翁作品的机会,从而走进莎翁的世界。读这本书的读者,即是愿意开启另一扇窗户。

D.宁夏人民出版社独家引进版权出版的《虚构之作品》,在中国的发行量已超过8500万册。作者是《纽约时报》曾给予这个睿智的作家极高评价的悬疑小说王后玛丽·海金斯·克拉克之手。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B.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上海世博会上,参观的人们,在沙特馆前排起了长龙,但一批人进去后约五分钟,后一批人才被允许接踵而至。

D.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阅读下面的文章

乱世出奇才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既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引人注目之处一在于他的五度出仕而后坚隐不出,二在于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三在于他的长期被埋没而后又被奉为一代宗师。多年来,陶渊明作为人们心目中才华超卓,情志雅远,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文学奇才和士林怪杰,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只有从陶渊明所处时代环境入手,审视他的心路历程和诗文道路,才能够予以更全面、恰切的评判与显扬。

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正常的时代,人的思想融入生活之中,不会有多余的意识来反观生命本身。只有在不平凡的时代,人们在得失、成败、荣辱、幸运与乖蹇之中惊喜、向往、

痛苦、迷惑,在心理的不平衡中追求和谐,又从和谐中产生新的裂变,这才有了美到极致的陶渊明。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这才产生了诗人、作家、哲学家。所谓愤怒出诗人,痛苦出哲学家,就是这个道理。人之所以超越于凡人,并不是因为天赋灵气,而是不平凡的人生,所谓“天才”只是一种美誉,一种羡叹,归根结底是由于后天的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而时代,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将其不平凡加诸于个人,并常常以文学或哲学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就是乱世出奇才的必然性。

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东晋王朝中度过的,晚年经历了晋宋易代。他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仍、祸乱不已,陶渊明降世之时,西晋灭亡已48年,东晋偏处一隅,时时受到北方的进犯,统治集团内部却并不励精图治,团结御侮,更不思收复失地,而是沉湎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安乐而不能自拔。大批兵权在握的将领,多以扩展个人实力、相互勾心斗角为能事,致使少数爱国志士如祖逖等发起的几次北伐复土运动,都半途而废。所以青少年时的陶渊明,虽然也曾经“猛志逸四海”,也曾经“抚剑独行游”,却终因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

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败前秦告捷,但外患稍缓,内乱继起,这就是公元399年爆发的历时十二年、波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孙恩、卢循大起义。义军与官军的长期战争,给劳动群众带来更大灾难。陶渊明的故乡江洲浔阳是京都金陵的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遭受战火的毁坏更为惨重。陶渊明的诗文中对这次战乱虽无直接描写,但触目惊心,他的悲观、避世的情绪,他的桃花源理想,都因此油然而生。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更是令一切有识之士失望、厌倦。陶渊明一度在桓玄手下为吏,后又入刘裕幕府中任镇军参军,亲睹了一帮野心家们争权夺利、犯上作乱的一幕幕,其心中那种不齿而无奈,渴盼远离尘嚣的情绪可想而知。

陶渊明是在数番入仕过程中认识到他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无从在这个动荡不堪的时代实现的。所以他才最后下决心归田。这既是一种消极退避,也确实是无可奈何,是无力回天的情形下做出的明智抉择。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孔子那时还是能够有所为的,而陶渊明非退避不得免祸消灾,非隐居不能独善其身,以其才,以其情,以其时,他实在是除了吟诗作赋,再也不能别有所为了,转为歇斯底里,坠井而死,年仅57岁。

(摘编自龚斌《中华名人传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陶渊明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做法不合封建正统思想也是他成为“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的一方面原因。

B.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也曾几度出仕,最后下决心归田,虽消极退避,但也是保全性命的明智抉择。

C.“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但外患内乱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对文学家或哲学家或许是大幸。

D.陶渊明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由此,他曾经“猛志逸四海”,“抚剑独行游”的理想壮志也就不复存在了。

E.文章的后半部分却着重写晋宋时代大分裂、大混乱的外患内乱,照应了本文的题目“乱世出奇才”,从而突出了陶渊明的“奇才”。

2.文中说: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结合原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

3.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请简要分析其“条件”。(6分)

4.在动荡不堪的时代,是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呢,还是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呢?对此你赞成哪种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阅读下面小说

转 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 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采,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楼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选自《南方日报》2008年9月13日,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①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就是“寻找”的意思,它与“人海”相呼应,显得别致而生动。

B.第②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颇为耐人寻味的人生感受,同时也自然地引起下文。

C.第④段开头对“秦岭深处”一段山路环境的描写,暗示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秦岭女孩”“脸上满是羞涩”。

D.从第⑤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即使是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乞丐,也应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关爱。

E.“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句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生的惆怅。

2.请结合上下文,说明④⑤段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具体含意。(6分)

①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

②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

3.第④段开头对“秦岭山路”相关环境的描写,作用是什么?(6

4.本文题目“转身”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作者借不同情境中的“转身”,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8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