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眼睛和嘴巴相关联的地方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吃东西,不仅用嘴巴,同时又兼用眼睛,所以烧一碗菜,油盐酱醋要配得好吃,①    。倘使乱七八糟装一下,②    ,但是我们看了心中不快,吃起来滋味也就差一点。③   ,食物的味道并不很好,倘使装潢得好看,我们见了,心中先起快感,吃起来味道也就好一点。

 

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找出该标识上除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过度理由效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学上的自我知觉理论对这种过度理由效应的解释是

简单地说,外在动机,例如金钱或物质奖励,会降低一个人工作表现的内部动机

而削弱了本来存在的内部动机

当外在动机出现时,人们会将注意更多地放在外在动机的奖励上

而减少了对活动本身的享受和对满足感的关心

这种效应将人们的动机转化为外部因素

A. ⑥③②①④⑤    B. ②①⑥⑤④③

C. ②①④⑤⑥③    D. ②①④③⑥⑤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郁达夫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和寂寞的时候,就会使他从故都秋天的回忆中得到难以言传的慰藉和愉悦。

B.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C. 写考场作文,语言、材料是很重要的,可审题也一样不可小视,准确理解题意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

D. 诚然,家庭在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社会在对青少年正确对待“自我”的宣传教育上也负有重大责任。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比赛后,杜伊科维奇面对众多球迷的一片“下课”声不以为然,他反复强调,比赛后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②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③他俨然像个大款,头上冠冕堂皇,身上大衣笔挺,脚上皮鞋锃亮,可是大家在心里都瞧不起他。

④美国财政部长近日表示,一个繁荣稳定、能够而且愿意在全球经济中发挥带头作用的中国,与美国的利益休戚相关

⑤虽然青蒿素的发现者到底是谁?国内仍存诸多争议,但是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至关重要,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

⑥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习焉不察。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收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①③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纯如:她用生命点亮历史

2004年11月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了这一消息,并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近年来,还没有哪一位华人的去世在美国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   

她就是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中。纯如之名出自《论语》:“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纯如,意思是和谐美好,既有父母思念故国的苦涩,也有父母对女儿所寄托的期许。   

张纯如1989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专业写作的道路。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   

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张纯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幸存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此书一经问世,就震惊了西方世界,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     

在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1994年12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的确有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   

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不过,这位当时只有25岁的女孩有一个念头:“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为了撰写《南京暴行》,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回忆说,1995年7月,张纯如在南京待了25天左右,“她那时才27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的工作一点也不耽误。当时南京的天气很热,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每天工作时间有10小时以上。”当时担任纯如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回忆说,“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了。她这个人通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真觉得她有些偏执。”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便是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先生,找到了拉贝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丈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家的档案馆里,成为历史的见证。   

在完成《南京暴行》时,纯如有一个心愿,希望“这本书能够唤起其他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使他们都能尽早调查、研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经历,毕竟,这些来自过去的声音正在逐年减少并终将全部消失。更为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够唤起日本的良知,接受对这桩事件应负的责任”。   

年仅36岁的纯如离开了,她死前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她的墓碑上写有这样的话:“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学家,人权斗士。”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与纯如有过多次交往,他一直很钦佩张纯如的执著、知性和追求真相的勇气。他曾对记者说:‘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许多人不能理解张纯如这样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因为他们认为年轻人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

B.引用一些友人对张纯如的回忆,可以使张纯如的形象更加真实,从侧面客观真实地体现了张纯如的精神面貌。

C.张纯如自杀的原因是她在收集图片资料的过程中,对人类在战争中表现的残暴人性的绝望和抑郁让她不能自拔,而且外界的压力使她整日处于惊恐不安之中。

D.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发现了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并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的《拉贝日记》,这本日记成为历史的见证。

E.全文重点记叙了张纯如写作《南京暴行》的经过,真实感人。语言在叙事中充满抒情的张力,使文章的更有感染力和可读性。

(2)张纯如是—位出色的作家,她写作《南京暴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张纯如在创作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恐怖主义和其他暴行仍然存在,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过去沉重不堪的杀戮和侵略的历史?请结合本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                              

(2)                                ,镜中衰鬓已先斑。

(3)越王勾践破吴归,                              

宫女如花满春殿,                              

(4)《逍遥游》中,指出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5)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 ,_________   _      ______ 。

(6)《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②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②墟曲:乡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本诗前两句从正面描写乡村生活的宁静,写诗人摆脱仕宦生活回到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

B. 前四句描写诗人的身心俱静,诗人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C. 中间四句写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共话桑麻。这是以心灵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灵之“静”。

D. 后四句描绘乡村生活的喜与忧,为庄稼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而喜悦,为辛勤劳动毁于一旦而心怀恐惧,可见诗人心灵并不宁静。

E.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是怎样抒发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刚中,字时亨,饶州乐平人,博览强记。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二人。故事当召试,秦桧怒其不诣己,授洪州教授。桧死,召见,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孝宗为普安郡王,刚中兼王府教授,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迁中书舍人,言:“御敌今日先务,敌强则犯边,弱则请盟。今勿计敌人之强弱,必先自治,择将帅,搜战士,实边储,备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请盟则为汉文帝,犯边则为唐太宗。”上韪其言。会西蜀谋帅,上曰:“无以逾王刚中矣。”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时吴璘累官阀至大帅,其下姚仲、王彦等亦建节雄一方。惟刚中检身以法,示人以礼,不立崖堑,驭吏恩威并行,羽檄纷沓,从容裁决,皆中机会。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又以蜡书抵张正彦济师。西师大集,金兵败走。方议奏捷,刚中倍道驰还,谓其属李焘曰:“将帅之功,吾何有焉。”焘唶曰:“身督战而功成不居,过人远矣。”成都万岁池广袤十里,溉三乡田,岁久淤淀,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府学礼殿,东汉兴平中建,遭时多故,日就倾圮,属九县缮完,悉复其旧。葺诸葛武侯祠,表贤以示民。有女巫蓄蛇为妖,杀蛇,黥之。孝宗受禅,金犯淮,有旨趣刚中入见,陈战守之策。刚中曰:“战守者实事,和议者虚名,不可恃虚名害实事。”又奏四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居政府,属疾卒,年六十三,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谥恭简。建炎间,诏阶、成、岷、凤四州刺壮丁为兵,众以为忧。刚中建言五害罢之,免符下,民欢呼,声震山谷。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数百里者。繇布衣至公卿,无他嗜好,公退惟读书著文为乐。有《易说》《春秋通义》《东溪集》《应斋笔录》等,凡百余卷。

(节选自《宋史•王刚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B. 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C. 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D. 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授”、“擢”、“迁”等都表示官职变化,其中“迁” 专指降职。

B. “建节”即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帝王之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后来也指大将受朝廷之命出镇边关。

C. “羽檄”又称“羽书”,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会插上鸟羽,要求迅速传递。后即以“羽檄”指代军中文书。

D. “黥”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 是古代肉刑的一种。中国古代的肉刑还有劓、刖和宫刑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刚中兼具文武之才。孝宗初即位时,王刚中曾多次向他讲述天下治乱的道理、御敌戍边的方略;后来孝宗再次召见,他又一一陈明了开屯田、选将帅等战守之策。

B. 王刚中刚直不阿。他刚中进士时,就因为不肯拜见秦桧而为其挟私报复;但他性情不改,任成都知府时,又连夜赶到大帅吴璘帐中,促其猛醒,调集兵马,击败敌军。

C. 王刚中体恤百姓,深得民心。高宗曾下诏让四州壮丁充军,后因刚中建言而得免;任成都知府时,他又疏浚万岁池,修葺府学、武侯祠,打击女巫,做了许多好事。

D. 王刚中淡泊名利,谦冲自牧,清廉自守。胜敌之后,正商议奏捷报功时,他却连夜回到自己军中,令部属深为叹服;公余没有别的嗜好,只以读书著文为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

(2)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龟兹,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宗教的传播,留下来的是文化和艺术的永恒。外来却扎根于中国文化的佛学,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在其沿丝绸之路向龟兹传播的过程中,汇聚了来自两河流域、南亚次大陆和地中海文明的多种文化和艺术风尚。同时,佛教的回传,又给龟兹注入了黄河长江文明下的汉地文化艺术传统。这种多元性的文化元素,日渐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融合在一起,给龟兹画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激发了创作灵感,通过融合发展,创造了瑰丽多姿的龟兹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中,建筑、雕塑和壁画三位一体。建筑提供了艺术开展的神圣空间,雕塑是灵魂和核心,壁画则是具体的阐释和展开。龟兹石窟壁画的艺术成就既基于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也源于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与融合,由此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其题材和内容以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等与释迦牟尼有关的故事画为主,佛教故事画内容之丰富,超过了印度和敦煌以及中原地区。其艺术风格分为龟兹风、汉风和回鹘风。其中,龟兹风融合了希腊化的犍陀罗艺术、印度本土风格的秣菟罗艺术和西亚波斯艺术元素,并创造使用了独特的菱格装饰构图形式和凹凸晕染法。凹凸晕染法凸显了人体的立体感,人物线条如“曲铁盘丝”。这种产生于西域的独特晕染法,后来被西域画家尉迟乙僧带到了长安,丰富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在画史中被传为佳话。

龟兹石窟中心柱窟的主室券顶中脊壁画,集中反映了中外文化的融合。在那里,常常有日天的形象——佛教中的天界诸神之一,掌管着太阳的运行。其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既有源于自然的圆日造型,也有身披盔甲、坐于马车之上的王者造型。王者造型显然是受到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形象的影响;而头戴虎皮帽的金刚形象更有古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影子。在龟兹壁画中还出现有作为佛教护法神的双头金翅鸟形象,以及波斯萨珊王朝时期流行的联珠纹饰,这深刻地反映出西亚文化对龟兹艺术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中原地区汉代以来所流行的不同纹饰和汉地造像在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出现,也明显地揭示出佛教艺术回传的历史轨迹。如同本生故事中的粟特商人形象呈现出中亚地区商业文明的印迹,身着各种服饰、形态多样的供养人绘画,也反映着多元文明在龟兹地区的和谐共存。

跨民族、跨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成为龟兹石窟艺术的重要特征,既反映出龟兹文明的开放和文化自信,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文化的融通和共荣。沧海桑田,多元荟萃的龟兹石窟艺术在延续了五六百年之后,逐渐走向衰落。与此同时,地处河西走廊西端、西邻新疆东境的敦煌石窟艺术却是一派繁荣的景象。一枯一荣间,石窟艺术在龟兹与敦煌的互动传播中得到了更加辉煌的发展。

(选自徐永明、苗利辉的《从龟兹到敦煌》,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影响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的佛学,在传播过程中,留下了文化和艺术的永恒,最终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

B. 佛学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汇聚了多种文化和艺术风尚;在回传过程中,又注入了黄河长江文明下的汉地文化艺术传统。

C. 瑰丽多姿的龟兹石窟艺术是多元性文化元素,日渐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D. 建筑提供了艺术开展的神圣空间,雕塑是灵魂和核心,壁画则是具体的阐述和展开,从而形成了石窟艺术三位一体的格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龟兹石窟壁画的艺术成就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是由于其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与融合。

B. 龟兹石窟壁画的题材和内容以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等与释迦牟尼有关的故事画为主,超过了印度和敦煌以及中原地区。

C. 龟兹石窟壁画的龟兹风是在融合了希腊化的犍陀罗艺术、印度本土风格的秣菟罗艺术和西亚波斯艺术元素而形成的。

D. 产生于西域的凹凸晕染法,后来被西域画家尉迟乙僧带到了长安,丰富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在画史中被传为佳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天的形象的艺术表现既有源于自然的圆日造型,也有身披盔甲、坐于马车之上的王者造型,集中反映了中外文化的融合。

B. 王者造型、头戴虎皮帽的金刚形象以及双头金翅鸟形象,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西亚文化对龟兹艺术产生的重要影响。

C. 龟兹石窟艺术的衰落、敦煌石窟艺术的繁荣,充分证明了石窟艺术在龟兹与敦煌的互动传播中得到了更加辉煌的发展。

D. 中原地区汉代以来所流行的不同纹饰和汉地造像在龟兹壁画中的出现,明显地显示出佛教艺术在传播过程中的历史轨迹。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书画鉴赏大家张伯驹的女儿在《忆父亲二三事》中写道:父亲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看的书很多:少年时就熟读《古文观止》;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资治通鉴》也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读记得就更多了。这就是底子吧。从前的人,不管是写文章的、作书画的、唱戏的,都非常重视打好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书画、戏,才都样样到家,味道十足,很有面子。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康桥”“雨巷中选择一个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句式一致;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人的身体内约有37万个细胞。  ①  ,同一个体内细胞的DNA都相同。  ②  ,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在对多名孕妇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几名妇女的血液样本中含有男性DNA。  ③  ,这些男性细胞应该来自她们的孩子。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①  促成了价值观的深刻变化,  ②  也激发了人们对个人利益认识的觉醒,反映在伦理思想上,  ③  对人性的来源、内容和本质作了新的理论概括。其理论形式  ④  不尽相同,  ⑤  都这样或那样把“利欲”纳入人性范畴,  ⑥  对其自然合理性作了明确的肯定。

 

A

不仅

B

/

而且

尽管

C

不仅

而且

就是

D

/

就是

尽管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亚特兰大的“大中华”超市简直能拿来当作华人生活的陈列馆。在国内我都没见过这样的地方:既能找到北方人熟悉的菠菜、花菜、大白菜,也有岭南人爱吃的菜心、芥蓝。

B. 马尔克斯“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通过非凡的想象,将现实与神话、传说融为一炉,营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

C. 站在2017年的起跑线上,回望曾经的风云激荡、前瞻远方的漫漫征途,我们不禁感到自豪和喜悦,不由得不生出憧憬和渴望。

D. 现实生活中,面对功名、地位、金钱这些使人利令智昏的东西,一些腐败分子毫不自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就个人的最终结局而言,他没有像某些人那样及时离开,暂时保全生命,而是以飞蛾扑火的方式,在慷慨激昂中绽放自我光芒,留下生命的灿烂。

②想要收获漂亮的语文成绩,就要和语文长相厮守,不离不弃。常学不懈,必定功不唐捐

③一块20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成为全市的重大项目建设主战场,38亿元的项目相继在这里落地生根。

④研究者认为,这部著作涉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焊接文白、应对采访等诸多方面,细心教学生如何写作,可谓金针度人

⑤中国共产党在反腐倡廉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制度建设,强调标本兼治,从源头预防腐败,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

⑥在热烈的掌声中,为期一星期的漫长论证会终于打退堂鼓了。作为主办方,我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A. ②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①⑤⑥

 

请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屈原的《离骚》中“                         ”一句表现了诗人因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楚的悔恨之情。

(2)《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3)苏轼的《赤壁赋》中,作者写划着一只小船,在船上相互劝酒的句子是“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长安退将

项斯

塞晚冲沙损眼明,归来养病住秦京。

上高楼阁看星坐,著白衣裳把剑行。

常说老身思斗将,最悲无力制蕃营。

翠眉红脸和回鹘,惆怅中原不用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塞外”泛指长城以北地区,“冲沙”指塞外多风沙,风卷沙石,势如奔马。

B. “归来养病住秦京”,意思是退伍归来养病住在唐代的都城“秦京”,“秦京”指今天的北京。

C. “星坐”即为“星座”,写作者夜晚登上高楼看看太空中的星星。

D. 唐朝军队穿白色衣服,平民穿黑色衣服,作者虽然生病退休仍希望穿上黑色衣服重反战场,握剑而行。

E. “翠眉”和“红脸”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古代女子以翠黛画眉,“红脸”即“红颜”,二者都代指美女。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 “倭”指倭寇。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C. “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D. “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有容热爱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识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 沈有容作战勇猛。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 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D. 沈有容爱护百姓。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2)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回  家

(美)  皮特·哈米尔

    几年前,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遇到一个姑娘,就是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神秘的民间传说,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新流传。然而我仍然愿意相信它确实在某时某地发生过。

    他们要到劳德戴尔要塞去——共三个小伙子和三个姑娘——上公共汽车时,他们拎着纸袋,里面装有三明治和葡萄酒,梦想见到金色的沙滩和大海的潮汐。这时,纽约灰暗而寒冷的春天已经在他们身后消失。

    公共汽车驶过新泽西州时,他们开始注意到文戈。文戈坐在他们前面,衣着简朴,但不很合身。他坐在那里,从来没有动一下,满是灰尘的脸上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他一直咬着嘴唇,表情冷漠,一语不发。

    深夜,汽车抵达华盛顿郊外,在霍华德·约翰逊饭店停下。大家都下了车,只有文戈坐在座位上像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动。几个小伙子感到奇怪,试图猜想他的身世:也许他是一个船长,也许是抛下妻子,离家出走的人,也许是一个回家的老兵,他们回到车上时,一个姑娘坐在他身边,作了自我介绍。

   “我们要到佛罗里达去,”她欣喜地说,“听说那儿真美。”

   “是的。”他平静地说,仿佛他想起了曾极力忘掉的事情。

   “想喝点葡萄酒吗?”她问。他微微一笑,对着酒瓶喝了一大口。他向她道了谢,又陷入了沉默。过了一会儿,她回到伙伴中间,文戈则打着盹睡着了。

    次日早晨,他们一觉醒来发现汽车已停在另一家霍华德·约翰逊饭店门外。这次文戈进了饭店,那个姑娘坚持要文戈与他们坐在一起。他看来很害羞,要了一杯不加牛奶的清咖啡。他听着年轻人闲聊海滩露宿的情景,紧张不安地抽着烟。回到车上后,那个姑娘又与文戈坐在了一起。过了一会儿,他讲述了自己辛酸的经历。他在纽约监狱里关了四年,现在回家去。

   “你结婚了吗?”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她问。

   “是这样,在我坐牢时我曾给妻子写过信,”他说,“我告诉她,我要离开很长时间,如果她受不了,如果孩子们总是问这问那,如果她太伤心,那么她可以把我忘掉。我能理解。再找一个丈夫。我说——她是一个极好的女人,确实了不起——把我忘掉吧。我告诉她不必给我写信。果真如此,三年半里她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

   “你现在回家,对家里的情况什么都不知道?”

   “是的,”他羞怯地说,“不过,上一周,当我确信假释就要批准时,我又给她写了信。我们过去住在布伦斯威克镇,就在杰克逊维海港前边。镇口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你一进镇就能望见。我告诉她,如果她没有改嫁,愿意等我回家,那就在橡树上系一条黄手帕。我看见黄手帕就会下车回家。如果她不想要我,就忘掉这件事——不系手帕,这样我就继续坐在车上走过去。”

   “哇,”那个姑娘叫起来,“哇!”

她告诉了其余的人,很快大家都知道了。他们都关注着布伦斯威克镇的到来,并相互传看着文戈拿出来的几张照片,照片上是他妻子和三个孩子——妻子透露出一种纯朴之美,孩子们尚未发育成熟。可以看得出来,照片不知被文戈抚摩多少次了。

现在他们离布伦斯威克镇还有二十英里,几个年轻人都坐在右边靠窗的座位上,等待着那棵大橡树的出现。文戈停止张望,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好像他在给自己鼓劲,决心战胜另一次失望。

    这时离布伦斯威克镇只有十英里,五英里……突然,所有年轻人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们叫呀,喊呀,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只有文戈除外。

   文戈坐在那儿望着橡树惊呆了。树上挂满了黄手帕——二十条,三十条,也许有几百条;这棵树,真像一面欢迎的旗帜,在迎风招展。正当年轻人高声欢呼的时候,这位老囚犯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汽车前面的方向,回家去了。

                                      (原载《美国小小说百家精品》)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神秘的民间传说,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新流传,是说这样的故事经常发生,表现人们对幸福的期盼。

B. 文戈“表情冷漠,一语不发”,引起了年轻人对他的神秘身份的猜测,主要是为了表现了文登冷漠的性格侧面,为后文写他是罪犯做铺垫。

C. 小说对黄手帕的展示是放长线式的,逐渐打开,设置悬念,让人们一起关注文戈的命运,一起在紧张焦虑中期盼黄手帕。

D. 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文戈“衣着简朴,但不很合身”、“照片不知被文戈抚摩多少次”等,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E. 小说以文戈所讲的故事为线索,讲述了文戈与妻子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处处设置悬念,层层铺垫,直到结尾才揭示结局,引人入胜。

2.小说中多次出现对比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3.本文题目是“回家”,也有人认为不如用“幸福的黄手帕”,你的看法呢?请谈谈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周有光先生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早年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做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在他主导下,中国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百岁过后,周有光又先后出版《百岁新稿》《朝闻道集》等数部新作。

错位的人生

十岁时,周有光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1918年,入常州高级中学(江苏省立第五中学)预科,一年后升入中学,与后来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1923年,周有光中学毕业,尽管成绩优异,但其时已家道中落,本只能选择免交学费的师范学校,但无意中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得亲友资助,为周有光凑齐了200元学费,遂入学。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因仰慕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周有光离开原本就读的东京大学,转考入京都大学。

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

大学毕业,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他却选择了学经济;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的毕业生,都到美国留学,可他由于经济原因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京都大学去向著名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河上肇却被捕入狱,周有光只好专攻日语;本来可以在海外享受优裕的生活,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所成就,他却被指定研究语言;周有光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却研究了大半生“现代”的知识。

面对这样的“错位”人生,他却很坦然:“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走过那样一个充满动荡与不安的世纪的人生路,得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提起那些往事,老人总是感慨连连。

在50岁的时候,周有光扔下经济学,半路出家一头扎进语言学中。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曾称,“这真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

改行之后的周有光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该方案于1958年正式公布。而这段“改行”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既来之,则安之”。“这个‘安’不是安静的意思,是要认认真真工作。改行要真正改行,就要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一直到今天,我都没有离开这个机构。”

1958年,周有光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也于1961年出版。汉语拼音方案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在不断完善,目前依然有机构和学者在对方案进行探索和研究。

新潮不落伍

周有光的的朋友很多,年龄大的有八九十岁,小的只有七八岁,青年人也爱找他聊天,因为他是个“新潮老头”。物质上的“新潮”表现在喝“星巴克”咖啡,看《特洛伊》大片,时尚不落当代青年;而思想上,周有光也很先进。凡是新鲜的事物,他都接受的很快,而且跨界发展,“别人说我是‘新潮老头’,因为我主张的观点,在人家看来太新潮。我比较早地提倡在电脑上写文章,不要爬格子,如今我在电脑上写了十几个年头了。”1988年4月,周有光83岁时,他有了一台中英文文字处理机。从此,周有光便用它写文章、写信。高龄“换笔”之后,他开始关注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输入和输出问题。在他看来,汉语拼音输入法,不用编码,就可以输入汉字,值得大力推广。

心宽室自大

有一次,他去医院做检查,要填一个表,他在年龄一栏写上97岁,可是医生说什么也不相信,于是给他改成了79岁。医生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健康,他告诉医生,最重要的就是放宽度量。他讲过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他有很多年的失眠症史,“文革”时期被下放到农村,那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却将他的失眠症治好了。所以,他相信那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他总是提醒自己放宽肚量。

“文革”中,他屡遭批斗,饱受迫害,几次濒临绝境。但他内心充满生命的活力。1956年到北京工作时,他被安排在一间小房子里居住,为此他写了一篇《新陋室铭》:“房间阴暗,更显的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的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的文章,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房子虽小,但他却过得开开心心,因为他一直以“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自勉。

相关连接:

五十岁前的周有光是金融专家和经济学教授;五十岁到八十岁他是优秀的语言文学家,主持拟定的《汉语拼音方案》家喻户晓;八十五岁之后又是出色的作家和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那种活到老学到老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韧精神,百岁之上还有新作源源出版。他仍在思考,仍在著书立说,仍在清清醒醒地观察着这个风云变幻的多彩世界。

他的目光盯着书本,也盯着现实;他的目光在中国,也在中国之外。所以,他有学问,也有思想,他的思想未必有体系,但肯定充满智慧。

2017年1月14日,周有关先生与世长辞,但他的学人精神永存,万古不朽。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对语言学和文字学是外行的周有光,最终阴差阳错地成了这一行的大专家。

B. 周有光的《汉字改革概论》1961年出版,标志着我国汉语拼音方案工作完成。

C. 周有光有学问,也有思想,他的思想未必自成体系,但充满智慧。

D. 因为周有光一直以“心宽室自大,不室小心乃宽”自勉。所以1956年到北京工作时被安排在一间小房子住,他却过得开开心心。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周有光十岁时,进入新式学堂读书。中学毕业后,曾先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就读。他与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是同学。

B. 大学毕业后,他本来想当外交官,却由于经济原因去了日本京都大学,向日本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成为经济学教授。

C. 晚年的周有光,仍笔耕不辍,勤于思考,先后出版了多部作品,撰写了大量既有学术性又具通俗性的作品。

D. 周有光对新奇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是个“新潮老头”,凡是新鲜的事物,他都接受的很快,而且跨界发展.

E. 周有光相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文革”时期下放到农村,特殊的生活环境治好了他的失眠症。

3.有的媒体和网友曾经说,周有光最受关注的有两点:一是他的人生经历,二是他的思想,你同意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析】
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

    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

    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1.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为艺术,书法同绘画、音乐等纯艺术不同,它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

B. 中国文字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史,它是中国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C. 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D. 书法不仅是写字,还有更深层的蕴含,它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要想薪火相传,必须从小培养、不断坚持。

2.下列对“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B. 现代教育将文字、音韵、书法分割成不同的专业,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C. 二十世纪战乱与运动人为地割裂了书法传统的脉搏,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艺术标准的泛化甚至是丧失。

D. 现代人对于书法不能从小培养、不能坚持,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书法艺术。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传承书法艺术,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体公民都要肩负起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特别是中青年书法家。

B. 古代入私塾读书,往往将识字、吟诵、书写合而为一,而现代教育却将其分割开来,造成了学生书法艺术的缺失。

C. 书法艺术不仅体现了文人的才情和学养,而且也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D. 书法作为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我们应该对其有敬畏之心。

 

作文

蜿蜒的小路、潺潺的流水、起伏的山峦、寂静的森林、广袤的天空、浩瀚的大海……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美丽的图画,你曾置身于哪一幅画面中?试选取一片最美的风景写成文字。

要求1、题目自拟。2、字数不少于800字。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

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题材,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你度过淇水,到达顿丘。

B.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来你不要生气,把秋天作为婚期。

C.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并不是织得慢,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

D.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过去的深潭。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耽:耽误

B. 女也不爽,士贰其德   爽:过错

C. 固时俗之工巧兮       固:本来

D. 忧心疚,我行不来    孔:很

 

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心而志兮②寐③千万不复④伏清白以直兮⑤逆以我怀⑥足以汝身⑦固前圣之所⑧謇谇而

A. ①③⑤/②⑦/④⑥/⑧

B. ①②/③⑤⑥/④/⑦⑧

C. ①⑤⑥/②⑧/③⑦/④

D. 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下列加点字词与“勤心养公姥”中“公姥”词法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 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    B. 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

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D. 否泰如天地  足以荣汝身

 

把下面的句子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处,使之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①《离骚》抒写理想

②抒写先民的喜怒哀乐

③富于写实精神

④抒写爱国激情

⑤《诗经》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

⑥富于浪漫气息

A. ⑤②③①④⑥    B. ⑤③②①⑥④

C. ①④⑥⑤②③    D. ①⑥④⑤③②

 

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倩(qiān)影  媛(yuàn)女  鹢(yì)首  袅娜(nuó)

B. 羞涩(sè)  蟋蟀(shuai)  啼(tí)唱  婆娑(shuō)

C. 陪衬(chèn)  瞥(piē)见  肋(lèi )骨  澄(dēng)清

D. 宛(wǎn)然  颤(zhàn)栗  氛(fēn)围  创(chuāng)伤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