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渴望杀敌报国而多次在诗词中提到“剑”,在破阵子里说自己夜间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夸张手法写阿房宫占地之广,楼宇之高的句子是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             写出了自己的被贬之地虽有音乐却难以入耳的状况。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各题。

钱塘观潮

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①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注】①鸱夷:皮袋,这里借指潮神伍子胥。据《吴越春秋》等记载,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谏吴王夫差而被疏远、赐死。伍子胥临死时,嘱咐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或者把头割下来悬挂在南城门上,以便看到吴国的灭亡。吴王大怒,下令用鸱夷把他的尸体包裹起来,投入钱塘江。后来伍子胥化为钱塘江潮潮神。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表明作者是在雨中观潮,潮水来时,在迷蒙的雨点和潮水冲击下,海色随潮水展开。潮来时浪涛飞向钱塘江上的观潮台,极写潮水声势之大。

B.颔联“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同时运用了比拟、夸张、视听结合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仿佛驱赶着千军万马,又仿佛将千万座山席卷而来的气势,惊心动魄。

C.“绝岸愁倾覆” 中运用一个“愁”字,通过写岸边峭壁被潮水拍打时生怕被冲垮,写出了诗人对潮水冲垮堤岸的担忧之情。

D.“轻舟故溯洄”一个“故”字,写江中弄潮儿故意在潮水上涨时随着潮头起伏腾跃,在水中回旋,写出了弄潮儿的高超本领。“故”与“愁”两字的对举富有生趣。

E.前三联写观潮所见之景象,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极力描写潮声之大,水势之猛,写实中渗透想象,描摹形象生动,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

2.本诗的尾联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必愿,字立夫,广西经略安抚崇宪之子也。未弱冠丁大母忧,哀毁骨立。服阕,以大父汝愚遗表,补承务郎。嘉定七年举进士,知崇安县,剖判如流,吏不能困。立催科法,足者旌之,未足者宽以趣之,民皆感怿愿输。革胥吏鬻盐之敝。擅发光化社仓活饥民,帅怒,逮吏欲惩之,必愿曰:“刍牧职也,吏何罪。”束檐俟谴,帅无以诘而止。旧有均惠仓,无所储,必愿捐缗钱增籴,至二千石。力主义役之法,乡选善士,任以推排,入资买田助役,则勉有产之家,有感化者,出己田以倡,遂遍行一邑,上下便之。台府以闻,下其式八郡四十八县。秩满,民共立祠刻石。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诏主管官告院兼知台州,一循大父之政,察民疾苦,抚摩凋瘵,修养济院,建陈瓘祠,政教兼举。端平元年,以直秘阁知婺州。至郡,立淳良、顽慢二籍,劝惩人户。迁度支郎中。三京兵败,边事甚亟,诏条上守御计,必愿言十事,皆切于边要。嘉熙元年,贻书政府,论边防事宜,授右司郎中。火灾,必愿应诏上封事。权吏部右侍郎。时边事急,必愿应诏言,区画皆中事机。淳佑五年,以华文阁直学士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三辞,不许。闽人闻必愿至,欣然叹羡。必愿忠信以厚俗,行乡饮酒,旌退士,奖高年,裁僧寺实封之数。甫入境,即以军礼见戎帅,申明左翼军节制事宜,教士卒知劝。居官四年,累乞归,及命召,又三辞,皆不许。卒,遗表上,赠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赵必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B.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C.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D.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后来以“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B.“丁大母忧”指古代丧葬习俗中官员为母亲守丧,“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

C.“义役”是南宋时由应役户出田或买田若干作助役田,所收田租以充应役费用。

D.“三京”是古代三座京城的合称,宋朝时是指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必愿出身官宦,有政治才能。他任崇安知县,剖决流畅,县吏难不倒他;他在全县实行义役法,上下都觉得便利,后来又把义役法推行到八郡四十八县。

B.赵必愿爱护百姓,做事有担当。他擅自打开光化社仓,发放粮食救活饥民,统帅却因此要给小吏治罪,赵必愿挺身而出,承担责任,表示愿意接受惩治。

C.赵必愿为政注重改变地方风气。他任台州知州时,修养济院,建陈璀祠堂,教化上也取得成绩;他到婺州后,设立淳良、顽慢两种户籍,以便劝诫人们。 

D.赵必愿留心军事,为国家安全献计献策。边事紧急,他上奏防守计策,都切中边事的要害;嘉熙元年,他给政府写信,论述边防的事,被任命为右司郎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催科法,足者旌之,未足者宽以趣之,民皆感怿愿输。

(2)甫入境,即以军礼见戎帅,申明左翼军节制事宜,教士卒知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角儿

黄建东

庆和班班主蔡魁,在小城绝对称得上是个角儿。

蔡魁很小的时候就随着庆和班走南闯北,因其唱、念、做、打,功夫俱佳,且扮相极好,唇红齿白,活脱脱一个赵云传世,让台下一帮懂戏的票友如醉如痴。出道不久,便有“活赵云”之美誉,故而老班主病逝后,年不过三十的蔡魁便挑起了重担。也是机缘巧合,那年,庆和班辗转来到小城,恰逢小城首富浩然茶庄的老板周复古为其父亲举办六十寿诞,由蔡魁领衔唱了一出《长坂坡》,他那么一亮相,真是技惊四座,演出当然相当完美,一夜之间,庆和班红遍小城。之后由周复古出面延请庆和班在小城多逗留些日子,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一留,庆和班就在小城扎下了根。

在蔡魁的眼里,周复古不仅爱戏,更懂戏,两人经常在一块儿聊戏、品茗,高兴了还会对上几句,让蔡魁颇感惊讶的是,周复古的“老生”角色表演得竟也字正腔圆,很见功夫。那一年元宵节,原定在祥和戏院公演全本折子戏《将相和》,可就在两天前,饰演蔺相如的老生在出城办事的途中,被一伙悍匪误杀,而演出广告早已张贴出去,所谓救场如救火,周复古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和蔡魁的配合可谓天衣无缝,小城再次沸腾,这下算是挽救了庆和班。自此后,蔡魁视周复古为恩人,两人遂成生死之交,后来周复古还把自己的一个远房表妹介绍给蔡魁,两人算是搭上了一层亲戚关系。

转眼已至民国二十六年的年底,这一年日本人占领了小城,平静的生活被战争打破,许多人没有了听书看戏的雅致,庆和班的日子也就举步维艰,蔡魁眼瞅着都快支撑不下去了。这个时候周复古再次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兄弟,听我的,咱哥俩就照着小林太君的意思,再合唱一出《将相和》,你的庆和班也就起死回生了。”

小林纯一郎,小城驻军中佐,是名中国通,一心想把小城打造成“大东亚共荣”的一个典范。《将相和》这出戏突出一个“和”字,只有“和”了,一切才都顺了,小林纯一郎早已被此起彼伏的地下组织搞得焦头烂额了,还是维持会会长周复古为他出了这个主意,到时候再请上一些报社记者大肆宣扬一番,表面上看绝对是一个太平世界。可是却遭到了蔡魁的抵制。小林纯一郎恼怒异常,却冲动不得,小林纯一郎知道,蔡魁毕竟是个角儿,在小城影响很大,只有蔡魁出场,那演出的效果才会达到,否则……于是周复古主动请缨,前来说服蔡魁。

“兄弟,我知道你不愿意,可如今这世道,生存才是最主要的,一旦惹怒了皇军……”周复古发现蔡魁依旧不为所动,遂换了一种口气,“兄弟,你不为自己想想,也得为雪儿和壮儿着想吧,万一他们……”欧阳雪、蔡壮都是他的亲人,周复古的话触到了蔡魁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他不能不低头。

“你别说了,我同意唱。”

“哎,这就对了嘛。”周复古如释重负,他虽然看到了蔡魁眼中闪亮的东西,却佯装不知,他上前想要握住蔡魁的双手,以示亲热,却被蔡魁闪开了,不禁有点尴尬。自从周复古投靠了日本人,蔡魁便不愿再与其为伍,所以两人关系日渐疏远。此时周复古笑了笑也毫不在意。

当晚,蔡魁就将此次演出告知了庆和班的全体成员,据说那一晚,班子里的灯一直亮着……

毕竟是角儿,蔡魁有自己的准则,那就是要对得起每一位观众,哪怕这样的演出,心里是万分抵触的。当天的演出,蔡魁简直将廉颇演活了。

“廉颇闻言暗思忖,良言打动懵懂人,我赵邦列国称千乘,将相不和难挡强秦,我好比井底之蛙多愚蠢,不识大体狭隘胸襟,老夫若不将错认,怎见满朝文武臣!”

这是高潮处,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伸手相扶,正所谓将相和,然而就在“蔺相如”伸手的时候,“廉颇”却一跃而起,手中的一把匕首刺进了“蔺相如”的前胸。

“啊!”周复古大叫一声。“你……

“对不起,你对我的恩情是私义,而我杀你,却……”这个时候,枪响了,蔡魁身中数枪,“却是公义。”蔡魁的身子重重地压在了周复古的身上。

气疯了的小林纯一郎血洗了庆和班,然而找遍全城,却不见雪儿和壮儿的身影,甚至连庆和班上所有演员的子女都找不到了。有人说蔡魁事先做了安排,也有人说是地下抗日组织将他们秘密转移了,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数年后,庆和班真的复生了,班主虽说岁数不大,但身板做派颇有老班主蔡魁的神韵,分明又是一个角儿……

(《小小说大世界2016年第8期,有删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两段,对主人公庆和班班主蔡魁的身份、演技和他与周复古的关系作了简要介绍,为小说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小城民风淳朴,居民待人诚恳,让蔡魁的庆和班在小城扎根,而蔡魁与周复古的角色身份和关系的变化,是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重要因素

C.小说中写周复古为庆和班“救场”,使得庆和班绝处逢生,可见周复古是一个急人所困、侠肝义胆的义士,后来周复古给日本人当走狗,完全是日本人逼迫所致

D.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手法,主要人物蔡魁的刻画综合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等方法,尤其是细节刻画更是逼真出色

E.从小说全文看,蔡魁与周复古的命运变迁与时代密切相关,小说中蔡魁于舞台之上刺杀周复古,也是人物性格的合理发展

2.小说中的蔡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蔡魁刺杀周复古完全可以在平时甚至暗中,但作者偏偏把这个情节安排在舞台上。这样设计情节有什么好处?试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马君武评传 

唐志敬

马君武初至日本,常写文章投寄各报刊。1902年2月,梁启超在日本横滨主编《新民丛报》,马君武成为撰稿员。不久,梁启超赴美游历,他代理主编职务。但由于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资本主义理论书籍,学习近代科学知识,他的思想逐步发生了变化,这表现在他于《新民丛报》发表的10篇译著中。他通过歌颂法国爱国女英雄贞德(《女士张竹绮》附诗)和菲律宾的爱国者(《茶余随笔》)及其它文章,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思想。他初期的“保国”同“保皇”的联系不存在了,“维新”“勤王”“圣君”等字句不再在他的诗文中出现了,相反他推崇反抗专制的英国浪漫主义大诗人拜伦、由保皇党转向反对专制与教会的法国大作家雨果。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是马君武从保皇维新到民族革命彻底转变的关键一年。是年初,浙江人章炳麟再次到达日本,马君武立即受到他强烈革命情绪的感染。章氏在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马君武即为该会十名发起者之一,在行动上已加入革命的行列。不久,他参加了兴中会横滨分会。9月,孙中山自河内抵横滨,马君武经人介绍见到孙中山,听取他的革命主张,对孙佩服之至。经过比较之后,马君武对人说:“康、梁者,过去之人物也;孙公,则未来之人物也。”第二年春节,各省留日学生千余人在东京举行新年团拜,欢迎清廷派赴日本考察的官员。马君武根据孙中山的事先嘱咐在团拜礼毕后,即登台演讲,声泪俱下,慷慨激昂,满座掌声,清吏失色。这标志着马君武与维新派及其思想的彻底决裂,也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大的革命影响。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马君武考取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攻读应用化学,成为广西第一个自费出洋留学的学生。他除了学习功课外,还博览斯密、李嘉图、穆勒、马歇尔等名家的经济学著作。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月,孙中山自欧洲来东京,筹建中国同盟会,马君武积极响应,参加草拟章程。十月二十日(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正式创刊,马君武任主笔之一。

归国后,他应聘为新创办的上海中国公学教务长,兼教化学。该校为同盟会进行革命活动的据点与联络站,很快就引起了清两江总督端方的注意,准备逮捕马君武。幸而得到了两广总督岑春煊的帮助,岑春煊打电报和广西巡抚张鸣岐商量,以官费生资格保送马君武去德国留学。赴德途中,他又写下了《去国辞》《自上海至玛赛途中得诗十首》等诗。1907年秋,他进柏林工业大学学冶金专业。虽功课至为紧张,但他利用“夜间余暇”,还翻译了《矿物学》《平面几何学》等书。1911年夏毕业,得学士学位。

国民党人举行宋教仁追悼大会,马君武代表孙中山致祭并讲话,他说:宋教仁是死于“官僚派”(指袁世凯)之手,宋死后,民国是否与之俱死,在于能否战胜“官僚派”,他希望国民党人竭尽心力,与“官僚派”斗争,坚持共和政治。自此马君武追随孙中山,投入到了反对袁世凯、保卫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斗争当中。二次革命失败后,马君武已感到自己“不宜于政治生活”,便和中华书局签订为期三年的译稿合同,凭着这笔稿费,在1913年冬赴德,翌年入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农业。1916年以蚕丝7种元素之分析论文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为我国留德学生获此学衔之第一人。

马君武自1922年5月辞去广西省长后,感到“政治生活,真不是我所能过的”,而下定决心“再不从事政治生活了”。但作为一个真诚爱国者的他,是时刻将祖国的兴亡挂在心头的,他有“本位救国”的思想,但在工农业极端落后、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的旧中国,他这个工学博士,实难觅得用武之地。1924年9月,厦门大学部分因学潮离校的学生,在一些教授的支持下,于上海创办了私立大夏大学,他们仰慕这位曾任过中国公学教务长的人的名望,敬请他担任校长,马君武在该校校董会及师生的热忱欢迎下,于11月24日就职。自此,他转入了教育界。后来,他相继担任北京工业大学等大学的校长。

马君武终究是中国、尤其是广西近代史上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周恩来称他为“一代宗师”,《救亡日报》在他逝世后第三天发表的《悼马君武先生》的社论中指出:“作为一个政治家,马先生可说是纯正而清廉,作为一个学者,他更是沉潜而渊博。”说他的“亮节高风,可以称得上是近代中国文人中一个可贵的典范”。

相关链接:

(1)马君武原名道凝,字厚山,改名和(又名同),号君武,后以君武行世。1881年7月13日出生,祖籍湖北蒲圻。

(摘编自华成《马君武传略》)

(2)马君武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力推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同享盛名,誉为“北蔡南马”。

(摘编自何岸《教育界马君武》)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到日本后,马君武常写文章投寄各报刊,和梁启超交往后,担任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的撰稿员,内心认同保皇维新。

B.马君武见到孙中山后,听取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极其佩服孙中山,按照孙中山的指示在东京新年团拜时登台演讲,彻底走向民族革命。

C.在自费留学日本时,马君武在学习功课之余,广泛阅读经济学等著作,对孙中山在东京筹建中国同盟会积极响应,起草章程并主办机关报。

D.纵观马君武的一生,他虽抱有救国愿望,而且博学多才,但当时国家政治腐败、战乱不断,导致他不免碰壁而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2.为什么说1902年是马君武从保皇维新到民族革命彻底转变的关键一年?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为什么马君武最终选择投身教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即“磁器”)称谓的史料。

考古学证明,瓷器起于夏、商,成于战国两汉,从唐代开始,文献中开始出现“越窑”“邢窑”等窑口名称。两宋时期,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工商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出版、文学艺术、国际贸易等呈现出惊人的进步,考古发现的“宋瓷”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特质。

宋瓷主体可分为十大窑系,相关窑口有百个以上。“窑口”是中国传统的瓷业命名方法,强调地域性和特色性的统一;“窑系”是考古类型学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强调不同地域的瓷业在特色性方面的彼此关联性、互动性。以窑口而论,“百花齐放”才是大美,“一枝独秀”是文化衰弱之表现。故就中华瓷史而论,两宋瓷业窑口“空前绝后”非为虚言。同时,两宋时代,不仅窑口众多,而且名窑辈出,各擅其能。

宋代陶瓷业中的不同窑系甚至同一窑系的不同窑口、窑厂,都发育出自己的工艺体系,在印花、刻花、铭刻及釉装饰等各方面都创造出至高的水平。宋代几乎各个窑系或窑口的工艺内容犹如两宋书画词章一般美不胜收,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民众各具风情和特色的文化创造力、审美力和表现力,是中华文明大格局内所具有的文化多样性与多样性文化能够彼此互动滋养但又坚守各自特色持续发展的生动写照。

宋瓷在功能造型上也已经驾轻就熟,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功能系列,如日用系、茶饮系、宗教系、观赏系等,每个功能系的具体造型及其装饰图案和技法又是千姿百态,花样翻新,极具匠心。正是在这种强大的造型塑造能力的基础上,瓷器全面进入了人们的创作、生活、信仰、审美、典仪、交友、风俗、经济诸领域,成为中华文明在两宋时代进入高峰期的又一实证。

中国瓷器外销,至迟起于东晋南朝,在唐代,瓷器已成中国外销产品之大宗,但只有到宋代,瓷器才完全取代此前的丝绸外销之地位,从而一举夺得中国外销产品之冠的地位。东亚、中亚、北非及东非沿海国家等都有宋瓷之出土。中国陶瓷技术在这一时期深刻影响了世界多个国家的瓷业生产。如朝鲜、日本、埃及、伊朗等都受到中国陶瓷工艺影响。这时,沿海地区都大面积兴起了外销瓷的生产,相关窑口、窑场难以计数,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大开发、海港城市及国际化城市兴起和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深度交流,“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达到了历史的高峰,“瓷都”景德镇和“陶都”宜兴也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获得发展的机遇并奠立了坚实的根基。

摘编自贺云翱《瓷器中折射出宋文化的特质》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瓷器历史悠久,但“磁器”这一名称出现得较晚,现在发现的最早使用瓷器(即“磁器”)称谓的史料是明人谢肇制的《五杂俎》

B.宋朝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出现惊人的进步,宋瓷发展也进入繁荣昌盛时期,呈现特质鲜明的文化特征

C.丰富多彩的宋瓷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和特色性,同时这些处于不同地域的瓷业在特色性方面还有着关联与互动的关系

D.宋代陶瓷业中各个窑系甚至窑口、窑场都发育出自己的工艺体系,内容丰富多彩,各具风情,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宋代在陶瓷工艺的许多方面都创造出至高的水平,犹如两宋书画词章一般,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审美力。

B.和日用、茶饮、宗教、观赏等功能相对应,宋瓷出现了各种技法、具体造型及装饰图案,体现了强大的造型塑造能力

C.中国的瓷器,从东晋南朝到唐代都是中国外销大宗产品,直到宋代,瓷器才成为中国外销产品最多的商品

D.宋代,外销瓷的扩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大开发,也深化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作为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创造,瓷器是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甚至有着划时代意义的文化现象。

B.宋代瓷业窑口众多,名窑辈出,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不过窑系对瓷业发展的规范化要求,导致了窑系的“一枝独秀”现象

C.宋代,中国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瓷器全面进入社会各领域,和书法、绘画等一样,宋瓷成为中华文明进入一个高峰期的实证

D.宋时陶瓷技术的海外流播,对许多国家的瓷业生产都产生了影响,是“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都”达到历史高峰的一个重要因素。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律己宣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自己的为人、处事、养德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题目

单车倚斜阳

①几年前,在朋友的怂恿下买了一架旅行车,没想到骑车渐渐成了我这几年最喜欢的运动。周末闲暇时,常常一个人骑着车沿着河堤路徐徐而行。特别是在这春暖花开时节,杨柳依依,不时会撞见一树一树的繁花,心情雀跃。有时骑车出城,或上善公园,或高铁新区。田畴沃野,村庄错落,近水远山,都氤氲着春天的喜悦之气。游走其中,如入画布,景不醉人人自醉

②而最醉人的莫过于骑行在旷野的斜阳之下,一抹晚霞,或如血残阳,宁静高远又辽阔的意境,岂止一个醉字形容的了?记得第一次“远行”,也是一个春日,和朋友去熊耳山和抱犊崮。一日爬两座山,骑行一百三十余里,回来行至山亭区徐庄镇时,已是夕阳在山。群山环绕中的小镇,宛若世外桃源。一条公路如带,向天边延伸,少见行人。偶有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带来的却是苍茫的孤独感。夕阳渐渐拉长我们的身影时,我突然领悟了那些骑行在川藏线上的行者,为什么会在夕阳下,面对着群山旷野,匍匐在大地上,泪流满面。其实,很多人心中有着这种梦幻,遥远又缥缈,似不真实。而当你邂逅时,带来的却是对生命的惊喜与顿悟,又怎能不泪奔!

③喜欢马致远的那首《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漂泊天涯的旅人,身处异乡,面对此景,情以何堪?悲凉中生出悲壮,而悲会比喜更让人刻骨铭心,更能彻悟生命。没经历过彻骨的悲与痛,人生怎会真实与完整,怕只会流于生命的表层。

④我常把单车比作那匹瘦马,如能身临异乡的枯藤老树,小桥流水,也许不会有一丝的悲伤了。千年的岁月,已把空间压缩在方寸之内,何来那彻骨的乡愁?体会到的可能就是那触动灵魂的惊喜与顿悟。以至于那次回来,因劳累挂了几天的吊瓶,面对妻子找罪受的埋怨时,却没有一丁点的后悔。因为不经历过,无法明白那种体验所带来的喜悦。

⑤后来,我和朋友在骑行去临沂的342省道上又邂逅夕阳。依旧远山含黛,葱翠的行道树外,远处依稀烟火人家。颇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夕阳在背,仍不急不躁的骑行,不时哼着跑调的歌曲,在他人眼中,岂不是一道风景?

⑥而那次绕道沛县去徐州,进徐州市里时,也是黄昏。从徐州的西北郊去云龙湖,一路夕阳相伴。我是第一次穿行在城中的山里,远看无路,车隐山中。异地的天空总是那么新鲜,夕阳的余晖洒满城市。骑行在陌生的城市,望着如流的人群,顿时有种人在旅途的感觉。

⑦其实,每个人都走在路上,也走在人生的路上。到处是风景,我们又能经历多少?突然想起一句话:人生有两条路,一条用心走,叫作梦想一条用脚走,叫作现实。心走得太慢,现实会苍白脚走得太慢,梦不会高飞。

⑧这是个快节奏的社会,为了更好地生活,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忙碌中慢慢变得浮躁起来。多像一只蜜蜂,只盯着花蕊,却忽略了花的美丽。别忘了,生命中还有另一种梦想,另一种体验与感悟。别相信来日方长,一架单车,或许就能让梦想飞翔

1.请从艺术技巧的角度赏析第1段划线句子。

2.文章②⑤⑥三段都写夕阳,意境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4.请探究文章结尾划线句的意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张孝祥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擫昭华吹古调①,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②。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注:①擫:用手按撩。昭华:即玉管。古调:指笛曲《梅花落》②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1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2全词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析“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在写法上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柳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2)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

A.花经宿雨香难拾, 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宋·刘子翚《海棠花》)

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

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吾师道也,        

(3)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管弦呕哑,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渺沧海之一粟。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8)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9)         来者犹可追。

(10)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睭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B.潘末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下列文言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戍卒叫,函谷举

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有如此之势,而为积威之所劫

 

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

B于其身也,则师焉

C李牧连

D望西山,始指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文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

B向使三国各其地(喜爱)

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不曾)

D苏子愀然,正襟坐(端正)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  。简单地说,日光下 的景物是散文,只能使我们兴奋;月下的景象是诗,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

①给我们视觉的刺激太强。

②而在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轮廓也迷离了。

③这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

④物我都冥合了,诗化了。

⑤在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喜悦,悠然,怡然。

⑥我们的心弦便弛缓下去。

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③②⑥⑤④

C②⑥④①③⑤      D.②④③⑥①⑤

 

下列诗句,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写景物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B.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C.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通知:兹定于6月5日下午3时在报告厅召开高考考务会,请全体工作人员按时参加。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班长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为表演。看着他搞怪的动作,同学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B一个作家,如果是用很讲究的中国话写作,即使他吸收了外来的影响,他的作品仍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C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D从没有一个人在晚上经过我的屋子,或扣我的门,我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人。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由于家乡雨水不足,土地贫瘠,全村人经过多次讨论,最后决定要安土重迁到另一个地方。

B这个月公司的业绩差强人意,没能达成预期目标,这也提醒我们要及时整改工程方案。

C老贝尔曼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的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D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网络上大规模的    “挖掘机哪家强?”造句热,使蓝翔技校    。事实上,现在“蓝翔”已经和“土豪”等词语一样,成了某种文化的象征。“蓝翔”两个字早已不再是蓝翔技校的代名词,而逐步    成了类似“高深莫测,咋咋呼呼”的   

A爆发 名声大噪 演绎 含意

B爆发 名声大噪 演化 含义

C暴发 声名鹊起 演化 含意

D暴发 声名鹊起 演绎 含义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  

Ajīng           何虹

Bchēng   山(   zēng   熠闪光

Cliáo    jiè   piāo  

D        shà    cuán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探索与美

冼鼎昌

①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学与艺术是很不相干的,二者南辕北辙。其实艺术创作和科学创造是有共性的,有共性就可以来比较。比较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就是科学和艺术的比较美学。科学和艺术都需要探索,探索与美也有密切关系。

②在科学领域里,人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了大爆炸、混沌等新的词句。直到不久前,讨论宇宙的起源和大小似乎还只是哲学家的专利,但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到了六十年代,科学家直接得到支持大爆炸理论的观察证据。澄明的夜空给予人们宇宙的宁静感是一个错觉,宇宙本身就是从大混乱中诞生,也可能最终走向大混乱的结局。虽然这个理论从根本上背离从古典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关于宇宙是最完美的艺术作品的概念,要接受它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毕竟是客观实在。二十世纪物理学大师劳厄说过一番话,对于如何看待物理学中美的观念的发展和变迁是很有见地的。他说:“物理学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观察量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③如果把劳厄话中“物理学”这个词儿改成“艺术”,把“观察量”这个词儿改成“艺术对象”,这番话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美的观念不是同样很有见地的吗?

④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不一定。在艺术上如此,在科学上也如此。在科学上一切探索都最终要经受实验的考验,而在艺术上则是时间的考验。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美不能先验地规定,就像毕达哥拉斯和开普勒那样。

⑤在回顾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时,人类有理由为文明在这一百年里的突飞猛进感到自豪,但是也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发现的问题多,我们驰骋过的领域远没有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大,这就是今后艺术和科学继续发展的根据,也是今后人们美学观要继续发展的道理。也许科学和艺术在这一点上有很大的差异,那就是,重大的艺术成就总是给人们带来慰藉,而重大的科学成就则并非必定如此。无怪乎在深入研究宇宙的起源之后,对于眼前的世界,诺贝尔奖得主温伯格这样写道:“很难理解这只不过是一个充满敌意的宇宙中的一小部分,更无法想象到现在的宇宙是从一个难以言传的陌生的早期状态演化而来,而又面临着无限冰冷的,或是炽热难耐的末日。宇宙越可理解,也就越索然无味。”

不过从美的观点来看,怡人的美和悲怆的美同样动人,同样有追求的价值

(选自《门外谈美》,有删改)

1.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文章引用物理学大师劳厄的话,有何作用?

3.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末画线句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晚饭花

汪曾祺

(1)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

(2)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3)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4)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看夏家的花木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

(5)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6)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

(7)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

(8)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

(9)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大家都叫他钱老五。不叫他的名字,而叫钱老五,有轻视之意。老人们说他“不学好”。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但做事没有长性。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者。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的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他交了许多“三朋四友”,风流浪荡,不务正业。都传说他和一个寡妇相好,有时就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

(10)这些事也传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连李小龙也都听说了嘛,王玉英还能不知道?不过王玉英倒不怎么难过,她有点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她看见过钱老五,她很喜欢他的人才。

(11)钱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他有一所小房,在臭河边。他成天不在家,门老是锁着。

(12)李小龙知道钱老五在哪里住。他放学每天经过。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

(13)王玉英也知道钱老五的住处。她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在门缝上往里看过。

(14)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

(15)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

(16)晚饭花还在开着。

(17)李小龙放学回家,路过臭河边,看见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米。只看见一个背影。她头上戴着红花。

(18)李小龙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他很气愤。

(19)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选自《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注】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处处有之,极易繁衍。

1.王玉英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分析第四段画线句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3.请简要说明第五段、最后一段两个画线句在文中的含意。

(1)这是李小龙的黄昏。

(2)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4.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作者在这个故事中所寄寓的丰富情感。

 

名著阅读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神志不清,贾府决定给宝玉娶亲冲喜。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怕宝玉承受不了,便把宝玉和黛玉交往的情形告诉了王夫人。贾府感到为难,王熙凤献了个掉包儿计,在贾府公开宣扬宝玉要娶黛玉。洞房之夜宝玉虽然不太高兴,但婚后身体还是逐渐恢复过来。

B.《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C.《红楼梦》中别号“蕉下客”的贾探春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于事。

D.“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

2.《红楼梦》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中“赚”是什么意思?是谁将“尤娘赚入大观园”?请结合本回情节概括“赚”的过程和结局。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2)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

(6)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

(7)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是亦不可以已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②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虎踞龙盘,诸葛亮曾目睹金陵地形而感慨说:“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正因为如此,建康曾为六朝国都。②安石即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晚年位高遭忌,曾闻筝歌而泪下。

(1)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赢得闲愁千斛”中“闲愁”的理解。

(2)这首词运用了较多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词的下片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纡字文通,下邳徐人也。为人刻削少恩,好韩非之术。永平中,补南行唐长。到官,晓吏人曰:“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遂杀县中尤无状者数十人,吏人大震。迁博平令。收考奸臧,无出狱者。以威名迁齐相,亦颇严酷,专任刑法,而善为辞案条教,为州内所。后杀无辜,复左转博平令。

建初中,为勃海太守。每赦令到郡,辄隐闭不出,先遣使属县尽决刑罪,乃出诏书。坐征诣廷尉,免归。

纡廉洁无资,常筑墼①以自给。肃宗闻而怜之,复以为郎,再迁召陵侯相。廷掾惮纡严明,欲损其威,乃晨取死人断手足,立寺②门。纡闻。便往至死人边,若与死人共语状。阴察视口眼有稻芒,乃密问守门人曰:“悉谁载藁入城者?”门者对:“唯有廷掾耳。”又问铃下③:“外颇有疑令与死人语者不?”对曰:“廷掾疑君。”乃收廷掾考问,具服“不杀人,取道边死人”。后人莫敢欺者。

征拜洛阳令。下车,先问大姓名主,吏数闾里豪强以对。纡厉声怒曰:“本问贵戚若马、窦等辈,岂能知此卖菜佣乎?”于是部吏望风旨,争以激切为事。贵威跼蹐④,京师肃清。

和帝即位,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以待其祸。然笃等以纡公正,而怨隙有素,遂不敢害。

永元五年,复征为御史中丞。诸窦虽诛,而夏阳侯瑰犹尚在朝。纡疾之,乃上疏曰:“臣闻臧文仲之事君也,见有礼于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见无礼于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夏阳侯瑰,本出轻薄,志在邪僻,学无经术,而妄构讲舍,外招儒徒,实会奸桀。轻忽天威,侮慢王室,当伏诛戮。”

六年夏,旱,车驾自洛阳录囚徒,二人被掠生虫,坐左转骑都尉。七年,迁将作大匠。九年,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酷吏列传第六十七》,有删改)

【注】 ①墼(jī):没有烧过的砖坯。②寺:官署。③铃下:指属下。④跼蹐:(jújí):行动小心,十分慌恐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州内所    则:准则

B杀无辜,复左转博平令     坐:因犯……罪

C夏阳侯瑰       案:同“按”,按照 

D车驾自洛阳录囚徒   幸:幸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常筑墼自给       予人,如弃草芥

B晨取死人断手足   今其智反不能及

C诸窦诛,而夏阳侯瑰犹尚在朝    苟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

D见无礼君者   不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纡年轻时就喜欢韩非子的法治方式,任南行唐长,一上任,就杀了县内几十个特别凶暴的人,官吏百姓大为震惊。

B周纡担任勃海太守时,廷掾想煞其威风,弄尸体立于官署门前;周纡通过观察问讯,很快破案,自此再无人敢欺骗周纡了。

C周纡担任洛阳令时,手下官吏比着做激烈严酷的事;那些显贵的皇亲国戚都小心翼翼,京师一派太平。

D周纡因其“严酷,专任刑法”而多次被免官;但因其“廉洁”“公正”,不但未被仇人加害,而且朝廷多用之。

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

(2)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下列括号中对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戍卒叫,函谷(拔,攻占)   与秦相较(同“倘”,如果)

桴止响(跳跃)                 乃中《经首》之(乐曲的节奏)

B进不命,退则无耻(拼命)    先祖父(其)

水石相(击、拍)               日益骄(顽固)

C.怵然为戒(警惕的样子)        祸焉(招致)

后秦击赵者(第二次)         牧以馋诛(等到)

D.匜沃盥(通“捧”,捧着)     秦者,秦也(灭族)

晋公子广而,文而有礼(约束,不放纵) 违天,必有大(灾祸)

 

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富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