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青蒿素之母”

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当时的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屠呦呦在1970年代参与了一个大规模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主要是源于当时战争的需要。越南战争期间。疟疾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比战伤减员高出四五倍,这使得军队战斗力严重受挫。越南方面求助于我国。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之下,1967年5月23日,解放军总后勤部商请国家科委,并会同卫生部等部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此后,“523”就用以指代此次疟疾防治研究项目。

按照当时的部署,“523”项目分了几个研究组,其中临床研究组赴疟疾疫区,观察先期研发出的疟疾预防药的效果;中医药组一方面查阅文献,一方面深入民间,寻找治疗疟疾的秘方和验方,采集中草药样品,有时还在疫区就地试用观察;还有化学合成药组,与药厂合作,进行合成、筛选新药的工作。

1970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加入了中医药组。她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同查阅历代医药记载,挑选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疾药方,并实验这些药方的效果。

根据她2009年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记载,当时他们共筛选了两百多种中药,并终于在1971年10月从中药青蒿中获得具有100%疟原虫抑制率的提取物,取得中药青蒿抗疟的突破。后来又经去粗取精,于1972年11月8日得到抗疟单体——青蒿素。

1973年,青蒿素的抗疟功效在云南地区得到证实。后来,山东中医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等单位也从黄蒿中获得了青蒿素结晶。同年,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着手青蒿素化学结构的确定工作。1975年底,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确定了青蒿素的确切结构,后又在1978年确定了青蒿素的绝对构型。1977年的《科学通报》介绍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1979年在《化学学报》发表的《青蒿素的结构和反应》又更详细地介绍了青蒿素的相关化学反应。

人们一度认为,抗疟药物的结构中必须有含氮元素的环才能有效,但青蒿素却完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这种新结构的抗疟药,解决了长期困扰医学界的对喹啉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疟疾的治疗问题,并在过去30年里挽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在非洲,由屠呦呦主持研发的新一代抗疟药双氢青蒿素(商品名“科泰新”),广泛用于抗疟治疗,被誉为“神药”。有人甚至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起名叫“科泰新”。

当时在大多数学术权威都被打倒的情况下,38岁的屠呦呦被委任为组长,负责重点进行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她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还曾经因为在条件较差的实验室工作,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都积极主动地完成。

当年的科研人员们的献身精神,在屠呦呦和她团队人员身上等到了充分的体现。为了确定药物对人类的有效性,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做极有可能对自己的肝肾功能造成伤害,但是她们依然义无反顾。“我们需要尽可能快地证明这种好不容易发现的治疟药物的临床效果。”回忆起当年的行为,屠呦呦说。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这是刚刚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屠呦呦通过前往看望她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外界表达的获奖感言。

(取材自林晓娜同名报道)

1.下面各项对文本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青蒿素的研制完全依靠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这是中国古代医学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B科学研究只有基于现实的直接需要才会有价值,青蒿素等的研制就证明了这种说法。

C青蒿素解决了以往抗疟药的耐药性问题,是因为青蒿素有不同以往药物的化学结构。

D以身试药虽然危险,但在科研人员看来这却是比较有效的直接验证临床药效的手段。

E在屠呦呦看来,自己获得诺奖才能证明中医中药的伟大意义能为世界各国人民认可。

2.总结屠呦呦取得成就的几条原因。

3.屠呦呦女士曾被戏称为“三无院士”,即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和无院士头衔,对此社会各界有不同看法。请简要阐释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

“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 “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  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卖荆棘花束。为招揽生意,她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

B.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C.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感恩节“特别奉献”的荆棘花束,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束的意义,但珊德拉始终将信将疑。

D.卡片上的“玫瑰”与前文“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遥相呼应,而“荆棘”则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等。

E.“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店员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令人深思。文中类似的语句不止一处。

2.小说在刻画店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珊德拉,也有人认为是店员。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中国的人口,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的估计,应逾千万户。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应当是5000万到6000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

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在公元89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 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队撑腰。

在当时人看来,两汉实际上只是一个朝代。光武帝刘秀,出自汉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 因为对光武讲,其后各帝均为同辈和晚辈。光武更将篡权吕后的灵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所得,已给我们一个体会汉朝日常生活的机会。汉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可以说汉朝四百多年内,文化生活已有长足的进步。在多方面讲,中等以上住户的生活,较之近世纪,已无显著差别。中外学者一致将这成就归功于两汉的重农政策。看来,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同时在这种原始的重农政策之下,东汉与西汉,也确实有承前接后的联系。若非如此,则其人口与版图,就 甚难如此互相凑合。

从现代的眼光看来,西汉帝国仍在草创时代,各种统治办法离不开一种试验性质。东汉则在帝国的粗胚胎稳定之后,由于立法不能展开,因而也没有创制机会。君权 既要保持各地方的对称与均衡,就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这情形曾引起仲长统说,三公都是虚设,到头仍是寡头政治。同时官僚机构的组织,由上至 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没有民法的支持。法律既不能相次展开,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政府在技能上无力处理社会所产生之各种繁复问题。严格讲来,东汉或后 汉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此即光武帝刘秀的“中兴”,明帝刘庄的用严刑峻法巩固其帝国与章帝刘坦的重申儒家宗旨。这样看来,东汉的历史没有写得好, 也不足为怪。一个国家的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的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只好说是时势所必然。

(节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下列理解中,不能说明两汉基本上可以视为一个朝代的一项是(   )

A.东汉有一个棘手的边疆问题,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过着游牧的生活,无统一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该地区无法占领,也难以移民。

B.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人口数量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虽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但是据仲长统的估计,汉亡时人口应逾千万户。

C.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能够大概维持,而东汉与匈奴的关系与西汉变化不大,仍需武力讨伐和出使西域。

D.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而将吕后的灵位撤去,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羌人区域无法占领也不易移民实边的情况下,汉朝招羌人内属,也会带来后患,董卓就曾依靠羌人拥兵自重,威胁汉朝的生存。

B.仲长统认为,三公都是虚设,国家仍是寡头政治,这是他根据当时君权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而得出的结论。

C.汉代坟墓里缺乏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是因为当时一般人虽然也相信阴间地府之类的说法,但没有罪恶感,所以不需要举行宗教式的仪式。

D.两汉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表现在东汉就是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这是时势所必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出身和他在太庙的奉祀情况来看,他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B.由于东汉法律只重刑法,没有民法的支持,当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社会产生各种繁复问题时,政府在技能上就无力处理。

C.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两汉的重农政策既体现出这一特点,也促进了许多住户生活水平的提高。

D.东汉曾击退匈奴数千里,致北单于“不知所终”,出使西域也曾有过破纪录的表现,说明东汉的整体实力强于西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照要求完成小题。

老街的生命

陈启文

河流在浑浊地起伏,浮荡着南方春天的漂浮物。一条东江宿命般流到这里。已是下游,河流裹挟着泥沙滚滚而下,也带来了一座繁华的人间城郭。中学联盟十万株杜鹃花一夜之间全开了,南方总是充满了燃烧的信念,木棉花开,紫荆花开,一开就像热烈的、跃动的火焰。但这么多的杜鹃花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春风吹过大地,我的两眼已姹紫嫣红。

我来这里,是为了寻找一条传说中的老街。但它如同早已不知去向的失踪者。挡住我视线的是一幢又一幢的高楼。

对于一条老街和一些老建筑,遗忘也许是最好的状态。然而,就在你打算放下某个念头时,一个不经意的转身,便是转眼过去的日子。一条暗藏在高楼大厦背后的老街就这样出现了。它安详,低调,淡定,像一个驼背的老人。

走进这条老街,一下就感觉到了历史的漫长,这条街是当年岭南除了广州以外最长的一条骑楼街,现在又是岭南骑楼保留得最完整的一条街。坚持比决绝更难。如今,在广州,在东莞,在岭南诸城,许多的老街和骑楼都被拆除了,被一片片现代新城所占领,这是必然的。怀旧不属于南方,这里不需要怀旧也没有时间追缅什么。南方的现代汉语词典里充满了工业和现代化词汇——资本、研发、CPI、品牌……对这些我原本充满了抵触情绪的词汇,甚至是对纯正的汉语构成了污染的词汇,现在我也能够坦然地接受了。南方就是由这些语词组成的,我就像感受这里的阳光、海风一样感受着它们的灿烂、活力和无与伦比的激情。在南方,我永远在不停地仰望,这也是我不断重复的一种姿态。

在其他地方偶尔也会看到一些骑楼,由于年久失修,到处破破烂烂,只余一些断垣残壁。它们的存在,仿佛是一种颓败而苍凉的坚持,好像在看谁能坚持的更久。拆,还是不拆?很多事都经历了过度的诠释,也成了现代人的一个悖论。很多地方拆了残破的老街,突然又后悔了,又开始拆刚建起没有多少年的高楼,然后建起一条条仿古的明清街、骑楼街。

走进这条老街,看得出,它们也被重新修复过,粉饰过,古朴的气息里已混入了太多现代涂料和墙漆的气味,但骨子里的东西还属于过去的岁月。它们不是剩下的事物,而是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在这些老建筑的背后,是人们在抵御着商业大潮和强大诱惑中的艰难坚守。

没有历史内涵的老街和老建筑是肤浅的,仅仅只是作为怀旧或追缅而存在的老街和老建筑也只是另一种老照片式的陈列。房子得有人住,店铺得有人开,街道得有人走。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呈现隔世的沧桑,还应该散发出生命的气息,让人感觉它的灵魂,听得见它的心跳。如果不是这样,哪怕把它们保存下来,也不过是一张历史蜕化的空壳。石龙的这条老街还是活的,听着一声声拉长了的吆喝声,让我觉得,很多早已消失的事物又像失踪的灵魂一样回归了这里。

在这里开店做生意无疑也是一种坚持,门庭冷落,顾客稀少,看那些店主的表情,在执著的守望中已夹杂着焦虑疲倦之色。他们也许要一直耐心地等到蝙蝠开始在老街上飞舞,这里才有更多的行人和顾客出现。

我看见一个英俊帅气的男人在这里摆摊。有人说,他前不久还是一个老板。现在,他又回来练摊了。这不是行为艺术,也不是一个富翁想要重新体验一下他当年艰辛惨淡的起步。他是真的在一场危机中完了,把房子卖了、车卖了还抵不上他欠下的债。

我在街灯温暖的光晕里偷窥着,一个刚刚经历过大起大落、背着巨额债务的南方男人,他是那样从容淡定,一条腿伸向前面。用一条后腿保持着平衡,这是一种随时都准备出发的姿态,或在一种下意识中完成。而更真实的,是他把接过的一张张皱皱巴巴的零钞,一元两元的,在手掌里仔细抚平,仔细地数过,然后折叠好,放进他的牛仔裤口袋里。他的这个动作,让我两眼咸湿,像海风的味道,一直伴随着我走出这条漫长的老街。

河流在浑浊地起伏,她已不太重要。一条广深线早已取代了当年的黄金水道,从石龙北上广州南下香港的距离,那条节奏缓慢的水路,一条船差不多要走上一天,现在已经缩短到了半个小时。我没有在这条河边停留,就直接奔向了每隔十分钟一班的和谐号。在南方这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在十万株杜鹃花簇拥的大道上,我疾走如飞。

选自《散文》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对杜鹃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坚持比决绝更难。

2如果不是这样,哪怕把它们保存下来,也不过是一张历史蜕化的空壳。

3.请简要概括老街的特点。

4.作者表达了对老街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默写

(1)《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当日气候宜人的语句是:                         

(2)在《诗经•氓》中女子倾诉自己从早到晚、终日操劳的两句诗是:                  

(3)《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                  

(4)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这三句话,表达出相同的意思。

(5)《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6)《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两句是                  

(7)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8)《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人生短暂和渺小的句子是:                        

(9)《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音凄切婉转的两句是:                           

(10)屈原《离骚》中的                             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解析】
①姜夔:生于南宋衰微之际,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但不忘君国。②商略:商量,此处可理解为“酝酿”。③天随:唐代隐逸诗人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1)古人认为这首词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句乃“奇绝之笔”,请简要赏析。

(2)词的最后一句“残柳参差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文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不及。”入朝,文与属僚二人皆饯,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文以疑请,曰:“子无为。若某,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虚。文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③佗:他。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                      第:考取。

B.子无为                    嫌:疑忌。

C.其守约束                  :使

D.时以执法平恕戴胄          方:仿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不及       ,而母立于兹

B.极推引       为长句,歌以赠之

C.逸则富     醉则更相枕   

D.保邦未危     室西连中闺

3.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B.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C.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D.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4.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中学联盟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6)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7)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 对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往往有                  得:心得,收获

B.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

C.火尚足以              明:明亮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相:帮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褒之庐冢也。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盖音谬也。

B.①余力尚足以入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C.①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②尽吾志也不能至者

D.①有穴窈,入之甚寒

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距院东五里     

B.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可再乎?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这次出现5A级景区被摘牌,对于改善国内旅游环境,究竟能带来多大的正面效应,恐怕不宜盲目乐观。

B.关于思南路41号,长期以来传说纷纭,这栋洋房的主人被说成是“袁世凯公馆”,为其子孙袁佐良所有。

C.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格局的变化,我国以出口和利用外资为主的传统开放模式遭遇瓶颈,突出表现为对外开放效益下降。

D.中国科学院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生态学家们将视线聚焦在“生态与环境保护”上,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什么时候容易犯错误?就是在自己一切顺利的时候。一个人感觉做事情得心应手就容易随心所欲,而又不能做到不逾矩,这时就要出问题了。

B.纵观TPP成员国,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都与中国有着数额巨大的国际贸易,TPP有可能使中国原本富有竞争力的外贸产品黯然神伤

C.父亲虽然热爱科学,但在一生中却没有享受到思维的乐趣。他一生的探索,只剩下一些凤毛麟角,被整理收录到一本名为“罗技探索”的书里。

D.远离都市的繁杂与喧闹,将一切的尘世烦扰抛诸脑后,悠闲地漫步于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中,这样的生活真是惬意。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这里的绿竹不是屋前屋后的小摆设,它漫山遍野,在四十余平方公里的山区内,层层叠叠,依着山的不同坡度蜿蜒(起伏/绵亘)。绿竹随着太阳的光影移动,深深浅浅层次分明地(变换/变幻)着翠绿、青绿、金绿、黄绿的颜色。汽车驶了一程又一程,视野里的绿竹还是无边无际,(扑/迎)面而来,如大海波涛,             ,忽而下沉为一片绿色低谷。风摇波滚,气像恢弘

终年行走在都市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人,置身于这一望无际的绿色竹海中,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是一次生命的释放。岁寒三友中,如果说松是精英分子,梅是贵族小姐,竹         。它虽然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却没有显赫的地位。青绿的茎上深嵌着一道道素色的竹节,薄薄尖尖的竹叶,是“布衣”小民的打扮。绿竹生性俭朴,只要一层土就能立足生长。即使生长在断崖绝壁的地方也能伸直自己的腰杆

1.文中加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漫山遍野   摆设   B.层层叠叠   蜿蜒

C.气像恢弘   深嵌   D.心旷神怡   腰杆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起伏    变幻  

B.绵亘     变换   

C.起伏    变换   

D.绵亘     变幻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忽而推出一排绿色的洪峰          就是平民百姓了

B.突然涌出一排绿色的波浪          就是平民百姓了

C.忽而推出一排绿色的洪峰          非平民百姓莫属

D.突然涌出一排绿色的波浪          非平民百姓莫属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一个人几乎每天早晨都会急匆匆地到早餐店吃面,但从未感觉出面有什么特别的滋味。有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他再去吃面,在悠闲的用餐过程中,感觉面的味道特别鲜美。当他问餐馆老板时,老板说:“今天的面配料和制作过程与平时完全一样,每天的味道也一样,不一样的是你自己。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给你真滋味。”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天火

阿来

多吉跃上那块巨大的岩石,口中发出一声长啸,立即,山与树,还有冰下的溪流立刻就肃静了。    

岩石就矗立在这座山南坡与北坡之间的峡谷里。多吉站在岩石平坦的顶部。背后,是高大的乔木,松、杉、桦、栎组成的森林,墨绿色的森林下面,苔藓上覆盖着晶莹的积雪。岩石跟前,是一道冰封的溪流。溪水封冻后,下泄不畅,在沟谷中四处漫流,然后又凝结为冰,把一道宽阔平坦的沟谷严严实实地覆盖了。沟谷对面。向阳的山坡上没有大树,枯黄的草甸上长满枝条黝黑的灌丛。草坡上方,逶迤在蓝天下的是积着厚雪的山粱。     

多吉手中一红一绿的两面小旗举起来,风立即把旗面展开,同时也标识出自身吹拂的方向。他挥动旗子的身姿像一个英武的将军。他口诵祷词。多吉是在呼唤火之神和风之神的名字。呼唤本尊山神的名字。他感觉到神灵们都听到了他的呼唤,来到了他头顶的天空,他的眉宇间掠过浅浅的一点笑意。

他在心里默念:“都说是新的世道,新的世道迎来了新的神,新的神教我们开会,新的神教我们读报纸,但是,所有护佑机村的旧的神啊,我晓得你们没有离开,你们看见,放牧的草坡因为这些疯长的灌木已经荒芜,你们知道,是到放一把火,烧掉这些灌木的时候了。”神们好像有些抱怨之声。    

多吉说:“新的神只管教我们晓得不懂的东西,却不管这些灌木疯长让牧草无处生长,让我们的牛羊无草可吃。”     

他叹息了一声,好像听见天上也有回应他叹息的神秘声音,于是,他又深深叹息了一声,“所以,我这是代表乡亲们第二次求你们护佑。”他侧耳倾听了一阵,好像听见了回答,至少,围在岩石下向上仰望的乡亲们从他的表情上看到,他好像是得到了神的回答。在机村,也只有他才能得到神的回答。因为,多吉一家,世代单传,是机村的巫师,是机村那些本土神与人群之间的灵媒。平常,他也只是机村一个卑微的农人。但在这个时候,他伛偻的腰背绷紧了,身材显得孔武有力。他混浊的眼睛放射出灼人的光芒,虬曲的胡须也像荆刺一样怒张开来。     

“要是火镰第一下就打出了火花,”多吉提高了嗓门,“那就是你们同意了!”说完这句话,他跪下了,拿起早就备好的铁火镰,在石英石新开出的晶莹茬口上蒙上一层火绒草,然后深深地跪拜下去。

“神灵啊!  

让铁与石相撞,     

让铁与石撞出星光般的火星,    

让火星燎原成势,    

让火势顺风燃烧,     

让风吹向树神厌弃的荆棘与灌丛,    

让树神的乔木永远挺立。   

山神!溪水神!

让烧荒后的土地来年牧草丰饶!”     

唱颂的余音未尽,他手中的铁火镰已然与石英猛烈撞击。撞击处,一串火星进裂而出,引燃了火绒草,就像是山神轻吸了一口烟斗,青烟袅袅地从火绒草中升起来,多吉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团升着青烟的火绒草,对着它轻轻而又深长地吹气,那些烟中便慢慢升起了一丛幽蓝的火苗。他向着人群举起这团火,人群中发出齐声的赞叹。他捧着这丛火苗,通了灵的身躯,从一丈多高的岩石顶端轻盈地一跃而下,把早已备好的火堆引燃。     

几十支火把从神态激越庄严的人们手中伸向火堆,引燃后又被高高举起。多吉细细观察一阵,火苗斜着呼呼飘动,标示出风向依然吹向面南朝阳,因杂灌与棘丛疯长而陷于荒芜的草坡,他对着望向他的人群点了点头,说:“开始吧。”     

举着火把的人们便沿着冰封峡谷的上下跑去。每个人跑出一段,便将火把伸向这秋冬之交干透的草丛与灌木,一片烟障席地而起,然后,风吹拂着火苗,从草坡下边,从冰封溪流边开始。升腾而上。剩下的人们,都手持扑火工具,警惕着风,怕它突然转向,把火带向北坡的森林。虽然,沟底封冻溪流形成的宽阔冰带是火很难越过的,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每一个人都知道,这火万一燃着了北坡上的森林,多吉蹲进牢房后,也许就好多年出不来了。    

就因为放这把山火,多吉已经进了两次牢房。     

今天,上山的时候,他从家里把皮袄与毛毯都带来了。有了这两样东西压被子,即使在牢房里,他也能睡得安安心心,暖暖和和了。大火燃起来了,引燃了那些荒芜了高山草场的坚硬多刺的灌丛,沿着人们希望它烧去的方向熊熊燃烧。来年,这些烧去了灌丛的山坡,将长满嫩绿多汁的牧草。   

烧荒的滚滚浓烟升上天空,这大火的信号,二十多公里外的公社所在地都可以看到了。要不了几个时辰,公安开着警车就会出现在机村,来把多吉捕走。     

节选自《天火》,有删改

1.围绕“天火”这一线索,请用简单的文字概括梳理小说情节。

2.多吉呼唤神、跪拜神、喝颂词,看似荒诞的细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3.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多吉这一形象。

4.文章结尾处,多吉和村民一起“引燃了那些荒芜了高山草场的坚硬多刺的灌丛”,一场“山火”蔓延,但小说的题目是“天火”,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向全校师生通报的广播稿,请仔细阅读、写出有问题的句子编号,并修改。

自从①四川和贵州的部分地区发生②强烈地震以来,③我省各界对④震灾以后的人民的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⑤赈灾活动,捐款⑥累计已逾300万元之巨。⑦我校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物折款18万元,昨天又捐款12万元。⑧这些钱物已经通过省有关部门转送到了⑨灾区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请在答案后注明字数)

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这两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相反,(1)                           。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己的无知。利欲使人顾虑重重,盲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这正是许多大人的可悲之处。不过,一个人如果能保持住一颗童心,同时善于思考,就能避免这种可悲的结局,在成长过程中把单纯的慧心转变为一种成熟的智慧。由此可见,(2)                           ,它实际上是一种达于成熟因而不会轻易失去的童心。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

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曾参用                                                ”指出有抱负的人只有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大任,并借此鼓励人们要有理想还要有恒心。

(2)《琵琶行》中,用月色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及艺术魅力的两句诗是“                ”。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用“                  ”两句诗展现了出征将士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

 

阅读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释】①张孝祥:宋词人。这首词,是作者船行至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时所作。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预料,打算。

(1)“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一句中,哪两个词用的最妙,请简要分析。

(2) 结尾两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学兵法于荣部将慕容绍宗,未几绍宗每询问焉。后以军功为定州刺史。

(2)每与景书,别加微点,虽子弟弗之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侯景字万景,魏之怀朔镇人也。少而不羁,为镇功曹史。魏末北方大乱,乃事边将尔朱荣,甚见器重。初学兵法于荣部将慕容绍宗,未几绍宗每询问焉。后军功为定州刺史。始魏相高欢时,与景甚相友好,及欢诛尔朱氏,景以众降,仍为欢用。稍至吏部尚书,非其好也。每独曰:“何当离此反故纸邪。”寻封濮阳郡公。

败于沙苑,景谓欢曰:“宇文泰恃于战胜,今必致,请以数千劲骑至关中取之。”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后为河南道大行台,位司徒。又言于欢曰:“恨不得泰。请兵三万,横行天下;要须济江缚取萧衍①老公,以作太平寺主。”欢壮其言,使拥兵十万,专制河南。景右足短,弓马非其长,所在唯以智谋。及将镇河南,请于欢曰:“今握兵在远,奸人易生诈伪,大王若赐以书,请异于他者。”许之。每与景书,别加微点,虽子弟弗之知

及欢疾笃,其世子澄书召之。景知伪,惧祸,因用王伟计,乃遣其行台郎中丁和上表求降。帝召群臣议之,尚书仆射谢举等皆议纳景非便,武帝不从。初,帝以是岁正月乙卯于善言殿读佛经,因谓左右黄慧弼曰:“我昨梦天下太平,尔识之。”及和至,校景实以正月乙卯日定计,帝由是纳之。于是封景河南王、大将军。

高澄嗣事为勃海王,遣其将慕容绍宗围景于长社。景急,乃求割鲁阳、长社、东荆、北兖请救于西魏,魏遣五城王元庆等率兵救之,绍宗乃退。(后)高澄又遣慕容绍宗追景,景退保涡阳,使谓绍宗曰:“欲送客邪?将定雄雌邪?”绍宗日:“将决战。”遂顺风以阵。景闭垒,顷之出。绍宗曰:“景多,好乘人背。”使备之,果如其言。景命战士皆被短甲短刀,但低视斫人胫马足,遂败绍宗军。相持连月,景食尽,诳其众以为家口并见杀。众皆信之。绍宗遥谓曰:“尔等家并完。”乃被发向北斗以誓之。景士卒并北人,不乐南度,其将暴显等各率所部降绍宗,景军溃散1。                  

(选自《南史》,有删改)

【注】①萧衍:即南朝梁武帝,深通佛学,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并常在那里讲经。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魏相高欢           微:微贱,卑微

B.恃于战胜,今必致       怠:怠慢,不敬

C.其世子澄书召之         矫:假托,诈称

D.景多,好乘人背         诡:欺诈,奸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后军功为定州刺史       谨拜表

B.欢败于沙苑             先妣抚甚厚

C.尔识之                 欣于所遇

D.景闭垒,顷之出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B.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C.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D.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魏丞相高欢曾与侯景十分要好,后来高欢诛灭尔朱氏,侯景率领部下投降,仍然被其重用,不久还升为吏部尚书,但这一职位并不符合侯景的愿望。

B.侯景先后效力于尔朱荣、东魏大丞相高欢和梁武帝萧衍,且屡受重用,历任定州刺史、吏部尚书、濮阳郡公、河南道大行台、河南王、大将军诸职。

C.尽管群臣都不同意接受侯景的投降,但梁武帝因为自己让近侍黄慧弼记下天下太平之梦和侯景定计投降均是在正月乙卯日,所以同意接纳侯景。

D.涡阳之战中,侯景屡出计谋,先是从背后袭击,再命士兵披短甲持短刀低头砍人腿和马脚;但将士们因为听说家属都被高澄杀害了,于是投降慕容绍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对于个人而言,每一次读《红楼梦》都会发现未曾发现过的东西;对于时代来说,不同的时代也会发现《红楼梦》不同的意义。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像一幅好的画一样,可以在不同的人性空间里适应不同的环境,给人以新的领悟和新的启发。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一般来讲,我们在创作一个艺术作品时,主观性很强,希望它能影响人,或者希望这个小说能使人性发生变化。一旦我们预设了这个立场,在搜集资料和观察人性的过程中,就会特别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不需要的就故意排除。只要有预设立场,对人性的观察面一定是比较窄的。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是没有预设立场的,所以《红楼梦》才会成为伟大的作品。

有时候,父权、君权、师权各种权威都表示,因为我想爱护你,所以你不要知道太多。所有的爱都可以变成权威的借口。可是什么叫爱?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红楼梦》在现代意义上仍然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所体现的爱是真正宽广意义上的爱。在作者笔下,人性是复杂的,它有时候会堕落,有时候会有各种自己控制不住的欲望。面对人性的这种复杂,他觉得这些向下堕落的人性跟所谓向上的、求好的人性是互动的,必须全部加以描绘,使读者在看《红楼梦》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选择。《红楼梦》是很多人愿意反复看的一本书,因为你的人生会因它而得到启发,获得成长,而作者从来没有很权威地告诉你应该如何生活。

我们可以把读者分成两种。一种是比较简单的读者,他认为,读了一本书以后自己就可以变好。那种所谓格言式的或者道德教训方面的书,如《菜根谭》,也许会对他有帮助。第二种读者则认为,人类在人性方面的摸索与思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读书中会发现人性的复杂,同时也会发现,成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如果你是第二种读者,你在读了《红楼梦》第九回以后就会思考,如果你面对这样的一个课堂,如果你是一个老师,你会怎么办?你也许会大骂他们一顿,说你们不守规矩之类的;然而你也可以借此了解你不在的时候学生的样子。这中间有一种互动的关系。在第九回中,我最同情的一个人是贾政,因为他完全失去了跟下一代沟通对话的可能,他不仅跟自己的孩子宝玉没有办法沟通,跟佣人李贵也没有办法沟通。他只要一骂李贵,李贵就跪下来磕头。这个威权是悲剧性的。

我在读《红楼梦》时常常提醒自己,小说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我身上有贾政的部分,也有贾瑞的部分。我不觉得我是在外面观察这些人物,或者赞美、批判他们。好的文学会让你觉得每一个人物都是你自己。你会思考应该怎么去调整自己个性里的这些部分。我以前常常会有那么几天,总想骂学生,就像贾政一样。有一天读了《红楼梦》,恍然大悟,自己怎么变成贾政了?之后就变得好一点。好的文学能提醒读者,所以我不觉得文学作品一定要认同最美最好的那个角色,有时候是去发现自己是不是也有一点贾政,有一点薛蟠,我觉得这是一个快乐的事,你会发现自己身上充满人性的弱点,而人性本来就有弱点。这个小说的精彩是真正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宽广。

我希望能够跟大家探讨,怎么样把自己慢慢放进《红楼梦》当中,去真正地理解人性并因此获得成长。人性有很多方面,并没有好坏的区别,我读《红楼梦》的时候真的不敢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1。

(选自《蒋勋说红楼梦》,有删节)

【注】①《红楼梦》第九回:回目为《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可以在不同的人性空间里适应不同的环境,给人以新的领悟和启发

B《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因为它所体现的爱是真正宽广意义上的爱。

C.阅读《红楼梦》,就是要把自己慢慢放进去,去真正理解人性并因此获得成长。

D.阅读文学作品要做第二种读者,即在读书中发现人性的复杂和成长的不容易。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把自己慢慢放入《红楼梦》”的做法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第九回,会引发“如果我是老师……”这样的思考,使自己走进作品中的情境,或者借助作品了解现实

B.认识到小说里的每个人都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我”的身上可能有贾政的部分,也可能有薛蟠的部分

C.审视作品人物,对其进行赞美或批判,真正了解人性,从最美最好的那个角色身上获得帮助和成长。

D读了《红楼梦》,突然发现自己怎么变成整天骂人的贾政了,之后就会调整自己,善待他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曹雪芹写《红楼梦》时,不给作品预设立场,不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影响读者,对人性的观察与展示是宽泛的。

B.父母老师往往把爱作为权威的借口,这不是真正的爱;曹雪芹则给予笔下人物真正的爱,即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

C.很多人愿意反复看《红楼梦》,因为它能够引导人们认识到那些堕落的人性跟所谓求好的人性是互动的。

D.比较简单的读者希望自己读了一本书就会变好,这类书不会是文学书;另一种读者则通过读书发现人性的复杂,这类书往往是文学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济南历城,南依泰山,北临黄河。舜曾经耕作的历山,即今日的千佛山,座落在泉城的东南隅。昨天上午,我趁兴登上了千佛山。这是一处超然世外的所在,不但可以近瞰城郭,俯窥街道,还可以        。但那是过去式了,因为雾霭迷离,云气氤氲,仅勉强辨出城区的大概/大致,至于地平线上的黄河,以及其它什么峰,什么峦,皆隐而不现,只能向记忆深处搜寻/搜求了。兴冲冲上山,怏怏下山,将登缆车,忽见在城东北方位的一角,雾破云开,        。瞬间怔住,脑筋急转,立马联想到学界有关“华夏”二字的诠释

此番做客泉城,也拟效仿前人,为它留下一幅文字的(掠影/剪影)。那天登千佛山,就是想借它的高度,鹰瞵鸟瞰,寻找某种创作的新鲜意象。争奈天公不作美,只好怅然下山。

1.文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座落  (kàn)        B.雾霭  (wēn)

C.诠释  俯(kuī)        D.做客  然(chàng)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概   搜寻   掠影     

B.大概   搜求   剪影

C.大致   搜寻   剪影     

D.大致   搜求   掠影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远眺黄河,极目“齐烟九点”    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显现出来

B.远眺黄河,极目“齐烟九点”      露出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

C.极目“齐烟九点”,远眺黄河      露出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

D.极目“齐烟九点”,远眺黄河      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显现出来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2015年,民航进入多事之秋,空难事件一个接一个,一时间,民航人草木皆兵,民航安全形势更是如履薄冰

B.美国UIGO科研团队宣布,他们发现了来自于13亿光年外的引力波,引力波与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一样,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

C.当“伪文艺”进入我们的文艺阵地后,文艺生态受到很大破坏,优秀作品主导文艺创作的生态格局岌岌可危

D.历史可以证明,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的命运始终是紧紧相连的,我们共同经历过五风十雨,对于祖国的繁荣强盛、对于台海的和平稳定有着共同期盼。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与流行文化相比,乡土文化的变化明显迟缓,要想让乡土文化保持质朴无华的本色的同时吮吸流行文化的养分,需要下一番工夫不可。

B北京林业大学教师施兵通过查阅100多本教材和资料,撰写了一份近30多页的《大学英语教材质量分析报告》直谏教育部。

C.如果把读书与实践加以割裂,那么既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浪费,又容易让读书陷入纸上谈兵、眼高手低。

D.今年一季度,近百家P2P网贷平台主动关停,这究竟意味着互联网金融行业遇冷,还是转型机遇的出现,还不得而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地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

也有人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明确自己的优劣高低,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比较”引起了你什么样的联想或思考?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以议论为主,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不得抄袭、套作。

 

简答题

突然他又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挣扎,把他身子底下的木板都震动了,他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 着的缄默,用又嘶哑又愤怒的声音吼叫,这声音不象人的声音,倒很象动物的咆哮声:“给水喝!”这个声音把人们叫骂的声音都盖没了。

这声悲惨的呼唤,并没有引起同情,反而使刑台四周的巴黎善良市民更加笑得厉害。应该说明,他们的残忍和狠心并不亚于我们给读者介绍过的那个可怕的乞丐集团里的人, 那都是群众当中最下层的人物。除了嘲笑那不幸的犯人的口渴之外,四周没有人出声。的确,那当儿他的样子不止显得可怜,而更是显得 古怪和难以接近。他那涨得紫红的脸上淌着汗,眼睛闪着狂野的光,嘴里冒着愤怒和痛苦的泡沫,舌头一半吐出在嘴唇外面。还得说明,在那当儿,人群中找不出哪个好心的男人或女人敢于送给那受苦受难的人一杯水,那刑台的可恶的石级被当做十分可耻和丑恶的东西,善人们是不愿意上去的。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睛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罗班· 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 你的情哪!”

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惊醒我们的教训!”

“喂,小子!”一个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不?”

“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

“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个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么?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象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 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 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这时他竟忘记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喝完水,那可怜人便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了前一晚那件未遂的暴行,便象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1.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2.小说多处描写观众对伽西莫多的哄笑、侮辱,联系上下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结合文本,探究 “一滴眼泪”、“一滴水”的深刻意蕴。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如超出4题,则取前4题评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2)剑阁峥嵘而崔嵬,                        。(算作一空)(李白《蜀道难》)

(3)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4)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路曼曼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

 

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        ”“          ”三类,相传为孔子编定,被列为儒家经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2.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A.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中国低碳经济

①按照气候组织的说法,中国已经领跑低碳经济。根据他们的报告,最能说明中国领跑低碳经济的行业当属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中国的风电装机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突破1千万千瓦,赶上印度,成为亚洲第一,预计到明年还将超越德国和西班牙,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榜眼”。

②在此仅一周之前,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下称“电监会”公开了一份中国的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在肯定中国风电发展成效的同时,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诸多问题。例如,中国的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明显落后,仍局限于材料的选用和局部工艺改进,没有形成掌握风电整机总体设计方法的核心技术和人员队伍,变流器、轴承、变浆距等关键设备和技术主要依赖进口。此外,中国企业“组装”出的风机,产品质量和运行可靠性都存在问题,国产机组可利用率与国外同类机型的机组相比明显偏低。即使是气候组织,也指出中国企业与先进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中国风机制造的领头羊金风科技公司,研发费用“绝大部分用在了样机上,而样机成本的90%以上是零部件采购”。

③被气候组织视为中国低碳经济另一亮点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同样不容乐观。的确,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一批光伏企业,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在2007年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时任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的Alexander Karsner曾举出无锡尚德的例子,试图说明中国的低碳技术已经很先进,并以此怀疑中国要求发达国家转让先进低碳技术的合理性。但无锡尚德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在光伏发电相关技术方面占据领跑地位。在光伏发电的上游,即多晶硅材料的生产中,中国企业也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关键技术和设备。更有甚者,一些多晶硅企业将四氯化硅等有毒的副产品直接倾倒,带来了严重污染。

④过去几年中,风电和光伏的超高速的增长,重复建设,容易埋下祸根。以风电为例,由于缺乏电网发展规划的支持,很多地方的风电无法外送。在中国西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300多万千瓦,但其风电的送出方式至今未落实。电监会的调研报告还描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由于风能资源评估偏差、风电场布局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当等因素,中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亏损。

⑤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那么,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开发清洁煤技术,理应成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中之重。但是,与建设新的风电场相比,开发清洁煤技术要困难得多。此外,如何降低建筑、交通等行业的能耗,控制其温室气体排放,同样影响着中国低碳经济的未来。

⑥实际上,气候组织的报告对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中国低碳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政策引导,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单纯依赖行政管理手段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将出现长期动力不足的情况。如果未来政策能更注重整体战略协调、更强调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可执行性,鼓励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市场化手段调节、促进商业模式和投融资方式创新,那么低碳市场将得到更快更稳的发展。”

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风电发展的问题”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风电技术在核心技术、人员队伍和关键设备等方面,对进口依赖程度高。

B.中国企业“组装”出的风机可利用率与国外同类机型的机组相比明显偏低,说明国产机组产品质量和运行可靠性都存在很大问题。

C.由于风能资源评估偏差、风电场布局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当等因素,中国风电场都经营困难并且出现亏损。

D.中国风机制造行业整体水平偏低,还停留在“组装”阶段。即使是金风科技公司这样的行业领先企业,也没有形成掌握风电整机总体设计方法的核心技术。

2.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的风电装机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突破1千万千瓦,预计到明年还将超越德国和西班牙,这足以证明中国已经领跑了低碳经济。

B.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意味着中国已经在光伏发电相关技术方面占据了领跑地位。

C.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开发清洁煤技术是当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任重而道远。

D.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政策的引导,必将会出现长期动力不足的问题。要想赢得更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市场、技术和资金等资源的优化。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中国的风电和多晶硅“大跃进”,让国外的相关企业和设备提供商成为了大赢家。

B.光伏发电的上游企业在生产中可能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因此不能把光伏发电作为新的清洁能源加以大力推广,应立即停止。

C.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就连多晶硅材料的生产中,中国企业也仍然面临同样的问题。

D.中国的常规能源利用还存在着能效低、污染重等问题,靠单纯地发展新能源,并不能解决现阶段能源利用上的诸多问题。

 

下列各项中两句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谨庠序之教

B隰则有泮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C肇锡余以嘉名                     既来之,则来之

D来吾道夫先路                     养生丧死无憾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