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墨鱼①自蔽 海有虫,拳然②而生者,谓之墨鱼。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人有恃智,亦足以鉴。 【注释】①墨鱼:乌贼鱼。②拳然:曲屈成一团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有恃智,亦足以鉴。 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选择不恰当的一项( ) A. 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B. 做人做事要实事求是。 C. 要学会隐藏自己。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诗句中的“孤蓬”喻指 _____________。 2.、以下哪一个场景,可以用“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来抒发你的情感?( ) A. 放学途中,你与昔日的小学同桌相遇。 B. 班长告诉你,他即将回原籍参加高考。 C. 语文老师说,他下学期将去云南支教。 D. 你到机场去送外公外婆去欧洲四国旅游。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黄鹤楼》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联充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烘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 B. 诗句中多处运用叠音词,使诗作富于清朗和谐的音乐美。 C. 颈联描绘了晴日,汉水对岸的景物隐约可辨、凄美动人。 D. 诗作以“愁”字收篇,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之情。
|
|
仿写叠词 ⑴绿油油____________ ⑵稀稀疏疏____________
|
|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是一个变式句,强调了小草的生机和绿色。 B. 《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写船长在“阴惨惨的薄雾”中沉入大海,写大雾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也表现了船长忠于职守的英雄品质。 C. 《清贫》中用“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等褒义词赞美共产党人的美德。 D. 《钱塘湖春行》描写了初春西湖的美景给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
|
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深邃 踌躇 相提并论 B. 酝酿 喉咙 眼花潦乱 C. 锦绣 蓑笠 别出新裁 D. 尴尬 涟漪 莫明其妙
|
|
默写 (1)少年辛苦终身事,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弟侄书堂》) (2)______________ ,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幽州台歌》) (4)一腔热血勤珍重,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酒》) (5)______________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
|
请以“这样的感觉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友情提示: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
荔枝 肖复兴 ①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我刚到北京,家中只有孤零零的老母。站在荔枝摊儿前,脚挪不动步。那时,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__岁,□□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__岁的人了,□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出钱买了一斤。那时,我刚在郊区谋上中学老师的职,衣袋里正有当月42元半的工资,硬邦邦的,鼓起几分胆气。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②回到家,还没容我从书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者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是这样一辈子过来的。 ③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也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样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④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贴。 ⑤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是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是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母亲去世前是夏天,正赶上荔枝刚上市。我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多远的路,累得张着一张张汗津津的小脸。是啊,它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跑,才又和我们阔别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信为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如果荔枝晚几天上市,我迟几天才买,那该是何等的遗憾,会让我产生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 ⑥其实,我错了。自从家里添了小孙子,母亲便把原来给儿子的爱分给孙子一部分。我忽略了身旁小馋猫的存在,他再不用熬到28岁才能尝到荔枝,他还不懂得什么叫珍贵,什么叫舍不得,只知道想吃便张开嘴巴。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了她心爱的太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⑦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1.第①段的“□□……□……”应该填写关联词语:( ) A. 虽然……更…… B. 居然……也…… C. 可是……都…… D. 甚至……却…… 2.联系上下文,体会第3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托”的妙处。 3.课题是“荔枝”,却用了不少篇幅写“沙果”。请任意找出文中两处写到“沙果”的内容,并简单分析其作用。 4.本文以“荔枝”为题的好处是: 从结构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荔枝”也饱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最后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作者言犹未尽,他想表达什么?再替作者写几句他没有说出的话,30字左右。
|
|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②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抉别。 ⑤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④段中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_____应改为_____ 2.对第①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B.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好让儿子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C. 母亲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 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3.认真阅读第2段和第6段中的划线句,说说环境描写的好处。 (1)第①段中“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第⑥段对各色各样的菊花描写,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的变化。 4.第①段和第⑥段中都有“要好好儿活……”,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两处省略号分别有什么含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B. 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秋天菊花盛开,睹花思人,“我”特别怀念母亲。 C. 菊花是母亲的象征,写菊花就是写母亲。母亲就像紫色的菊花那样,热烈而深沉,就像白色的菊花那样高洁。 D. “秋天”之景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