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1)请用简化楷体,工整、规范地将下面文字抄写在米字格内。 (2)中华书法往往喻示做人的道理。你希望同桌志存高远,方正质朴,扎实稳重。辨析下面四种书体的喻意,最适合赠予他的一幅是: A. B. C. D. A.隶书 B.草书 C.楷书 D.行书
|
|
(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何佟之,字士威,庐江灊①人。佟之少好《三礼》,师心独学,强力专精,手不辍卷。读《礼》论二百篇,略皆上口。时太尉王俭②为时儒宗,雅相推重③。起家扬州从事,仍为总明馆学士,频迁司徒车骑参军事、尚书祠部郎④。齐建武中,为镇北记室参军,侍皇太子讲⑤,领丹阳邑中正⑥。时步兵校尉刘献、征士吴苞皆已卒,京邑硕儒,唯佟之而已。佟之明习事数,当时国家吉凶礼则,皆取决焉,名重于世。历步兵校尉,国子博士。寻迁骠骑谘议参军⑦,转司马。永元末,京师兵乱,佟之常集诸生讲论,孜孜不怠。中兴初拜骁骑将军⑧高祖践阼⑨尊重儒术以佟之为尚书左丞⑩。是时百度草创,佟之依《礼》定议,多所裨益。 (注释)①灊(qián):地名,在现在的安徽省。②王俭:字仲宝。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齐名臣、文学家、目录学家。③雅相推重:平素就对某人推崇重视。④司徒车骑参军事、尚书祠部郎:古代官名。⑤侍皇太子讲:陪同太子读书的官。⑥中正:古代官名,此处指县令。⑦骠骑谘议参军:古代官名。⑧骁骑将军:古代官名。⑨践阼(jiànzuò):即位,登基。⑩尚书左丞:古代官名。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四处) 中兴初拜骁骑将军高祖践阼尊重儒术以佟之为尚书左丞。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佟之少好《三礼》 好: (2)略皆上口 略: (3)征士吴苞皆已卒 皆: (4)寻迁骠骑谘议参军 寻: 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佟之为尚书左丞 A.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C.酿泉为酒(《醉翁亭记》)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心独学,强力专精,手不辍卷。 (2)是时百度草创,佟之依《礼》定议,多所裨益。 5.何佟之的哪些学习方法和态度值得我们借鉴,请简要概括。
|
|
(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鼎,字虚中,涿州人。幼好学,居太宁山数年,博通经史。时马唐俊有文名燕、蓟间,适上巳①,与同志祓禊②水滨,酌酒赋诗。鼎偶造③席,唐俊见鼎朴野④,置下坐⑤。欲以诗困之,先出所作索赋,鼎援笔立成。唐俊惊其敏妙,因与定交。 清宁五年擢进士第调易州观察判官改涞水县令累迁翰林学士。当代典章多出其手。上书言治道⑥十事,帝以鼎达政体,事多咨访。鼎正直不阿,人有过,必面诋之。 寿隆初,升观书殿学士。一日宴主第,醉与客忤⑦,怨上不知己,坐⑧是下吏。状闻,上大怒,杖黥⑨夺官,流镇州。居数岁,有赦,鼎独不免。会守臣召鼎为贺表,因以诗贻使者,有“谁知天雨露,独不到孤寒”之句。上闻而怜之,即召还,复其职。乾统六年卒。 (选自《辽史》卷三十四) (注释)①上巳: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②祓禊:古代中国民俗,每年于春季上巳日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③造:造访。④朴野:意为朴质无华。⑤下坐:末座、末席。⑥治道:治国之道。⑦忤:抵触,不和睦,这里指争吵。⑧坐:获罪。⑨黥:又称墨刑,其法是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博通经史 博: (2)酌酒赋诗 赋: (3)事多咨访 咨: (4)必面诋之 面: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四处) 清宁五年擢进士第调易州观察判官改涞水县令累迁翰林学士。 3.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欲以诗困之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B.①帝以鼎达政体②必以情(《曹刿论战》) C.①上闻而怜之②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D.①复其职②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出所作索赋,鼎援笔立成。 (2)上闻而怜之,即召还,复其职。 5.请简要概括王鼎是一个怎样的人。
|
|
(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①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②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③,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④。 (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节选自《西京杂记》) (注释)①奕世:累世,一代接一代。②韪:读作wěi。③了了:聪慧,通晓事理。④踧踖(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词语。 (1)时李元礼有盛名盛: (2)既通,前坐前: (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昔: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司隶校尉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B.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C.有师资之尊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D.人以其语语之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与仆有何亲?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4.语段(一)中孔文举具有怎样的特点? 5.语段(二)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分析概括。
|
|
(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今朝廷久无忧矣,天下久太平矣;兵久弗用矣,士①曾未教矣;中外方奢侈矣,百姓反困穷矣。倘相府思变其道,与国家磐固②基本,一旦王道复行,使天下为富为寿数百年,由今相府致君之功也;倘不思变通其道,而但维持岁月,一旦乱阶复作,使天下为血为肉③数百年,亦今相府负天下之过也。昔曹参④守萧何之规,以天下久乱与人患而不敢有为者,权也;今天下久平,修理政教,制礼作乐,以防微杜渐者,道也。张华⑤事西晋之危,而正人无徒,故维持纲纪,以延岁月,而终不免祸,以大乱天下。今圣人在上老成左右岂取维持之功而忘磐固之道哉? (节选自范仲淹《上执政书》,有删改) (注释)①士:学士。②磐固:如磐石般稳固。形容不可动摇。③为血为肉:指遭受刀兵(战乱)。④曹参: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⑤张华:西晋时期政治家。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今圣人在上老成左右岂取维持之功而忘磐固之道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百姓反困穷矣 穷: (2)倘不思变通其道 道: (3)以天下久乱与人患而不敢有为者 患: (4)张华事西晋之危 危: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天下为富为寿数百年,由今相府致君之功也。 (2)故维持纲纪,以延岁月,而终不免祸,以大乱天下。 4.选文中范仲淹的观点让你联想到《岳阳楼记》中的哪些句子? 5.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
(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管宁、华歆①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二)王安期③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王曰:“鞭挞宁越④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使吏送令归家。 (三)陈仲举⑤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⑥,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陈曰:“武王式⑧商容⑨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四)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⑩,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节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汉人,桓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②轩冕: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③王安期:名承,字安期。两晋时期太原人。④宁越:战国时赵国中牟人,刻苦学习十五年,成为周威公的老师。后来把“宁越”作为读书人的代名词。⑤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人。东汉灵帝时官至太傅。⑥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⑦廨(xiè):官署。⑧式:同“轼”,乘车时俯身扶轼以示致敬,引申为登门拜访。⑨商容,商代贤人。⑩焦然:形容烧焦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异: (2)歆废书出观 观: (3)有澄清天下之志 志: (4)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左右: 2.下列选项中,与“何处来”中的“何”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徐公何能及君也 C.同予者何人 D.万钟于我何加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鞭挞宁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 (2)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4.第三篇短文中,体现了陈蕃怎样的品格? 5.请给第一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
|
(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铉,字宝鼎,渤海南皮人也。九岁入学,书急就篇①,月余便通。家素贫苦,常春夏务农,冬乃入学。年十六,从浮阳②李周仁受毛诗③、尚书,章武④刘子猛受礼记,常山房虯受周官、仪礼,渔阳鲜于灵馥受左氏春秋。铉以乡里无可师者,遂与州里杨元懿、河间宗惠振等结侣,诣大儒徐遵明⑤受业。居徐门下五年,常称高第。二十三,便自潜居,讨论是非,撰定孝经、论语、毛诗、三礼义疏及三传异同、周易义例,合三十余卷。用心精苦,曾三冬不畜枕⑥,每至睡时,假寐而已。年二十七,归养二亲,因教授乡里,生徒恒至数百。燕、赵间能言经者,多出其门。年三十六丁父丧服阕⑦以乡里寡文籍来游京师,读所未见书。州举秀才,除太学博士⑧。 (选自《北史·李铉传》,有删改) (注释)①急就篇:汉代教学童识字的书。②浮阳:古县名,今河北沧县东南东关。③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的古文《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④章武:即彰武。在今辽宁省。⑤徐遵明:北魏儒家学者,经学家。⑥畜枕:指用枕头。⑦服阕(fúquè):指守丧期满除服。⑧太学博士:古代学官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居徐门下五年 居: (2)撰定孝经 撰: (3)假寐而已 寐: (4)生徒恒至数百 恒: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年三十六丁父丧服阕以乡里寡文籍来游京师。 3.下列选项中,与“冬乃入学”中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大惊(《桃花源记》) B.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铉以乡里无可师者。 (2)燕、赵间能言经者,多出其门。 5.请概括选文中主要讲述了李铉的哪些事迹。
|
|
(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薛慎,字佛护,薛善弟,河东汾阴人也。好学,能属文①,善草书。起家丞相府墨曹参军②。保定③初,出为湖州刺史。界既杂蛮夷,恒以劫掠为务。慎乃集诸豪帅,具宣朝旨,仍令首领每月一参,或须言事者,不限时节。慎每见,必殷勤劝诫,及赐酒食。一年之间,翕然④从化。诸蛮⑤乃相谓曰:“今日始知刺史真民父母也。”莫不欣悦。自是襁负而至者千余户。蛮俗婚娶之后父母虽在即与别居。慎谓守令曰:“牧守⑥令长⑦是化人者也,岂有其子娶妻,便与父母离析?非唯萌俗⑧之失,亦是牧守之罪。”慎乃亲自诱导,示以孝慈,并遣守令,各喻所部。有数户蛮,别居数年,遂还侍养,及行得果膳,归奉父母。慎以其从善之速,具以状闻,有诏蠲⑨其赋役。于是风化大行,有同华俗。 (选自《北史·薛慎传》,有删改) (注释)①属文:即撰写文章。②墨曹参军:官名。③保定: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561—565年)。④翕(xī)然:一致的样子。⑤诸蛮:古代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⑥牧守:指州郡的长官。⑦令长:县令。⑧萌俗:民间风俗。萌,通“氓”,民众。⑨蠲:(juān):除去,免除。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蛮俗婚娶之后父母虽在即与别居。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具宣朝旨 具: (2)或须言事者 或: (3)今日始知刺史真民父母也 知: (4)有数户蛮 数: 3.下列选项与例句中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便与父母离析 A.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B.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C.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慎每见,必殷勤劝诫,及赐酒食。 (2)慎乃亲自诱导,示以孝慈,并遣守令,各喻所部。 5.请概括薛慎是如何改变湖州境内各族的风俗的。
|
|
(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①曰:“吾惛②,不能进于是矣③!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④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⑤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 (注释)①王:指齐宣王。②惛:古同“昏”,迷乱;糊涂。③不能进于是矣:对您的说法不能做进一步的领会。④恒产:用以维持生活的固定产业。如土地、田园、林木、牧畜等。⑤罔:同“网”,有“陷害”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孰能御之 孰: (2)惟士为能 惟: (3)及陷于罪 及: (4)故民之从之也轻 从: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3.下列选项中,与“我虽不敏”的“虽”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B.虽乘奔御风(《三峡》) C.今虽耄老(《送东阳马生序》) D.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2)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5.孟子认为贤君制定合适的政策的结果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
|
(2020原创:写景)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子①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②,忽奔腾而砰湃③,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④,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⑤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⑥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⑦,砭⑧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⑨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⑩之余烈。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节选自欧阳修《秋声赋》,有删减) (注释)①欧阳子:作者自称。②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③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④鏦鏦(cōng)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⑤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枚,形似竹筷,衔于口中,两端有带,系于脖上。⑥明河:天河。⑦栗冽:寒冷。⑧砭(biān):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引用为刺的意思。⑨绿缛:碧绿繁茂。⑩一气:指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天 之 于 物 春 生 秋 实 故 其 在 乐 也 商 声 主 西 方 之 音 夷 则 为 七 月 之 律。 2.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风雨骤至______________ (2)衔枚疾走______________ (3)但闻人马之行声______________ (4)物过盛而当杀___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与“草拂之而色变”的“而”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B.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一怒而诸侯惧(《富贵不能淫》)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2)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5.我们学过的郦道元的《三峡》也写过秋声,与本文的表现手法不一样。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郦道元与欧阳修分别是如何表现秋声的不同特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