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济南的冬天》节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B. 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C. 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D. 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第七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增强人们抗灾、防灾,减灾的意识。

B. 要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中学生必须发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C. 《第三极地》之所以火爆的原因,在于这部纪录片美到极致的风景和独特的风俗人情。

D.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防力量以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其感人肺腑的事迹         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点赞。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        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A. 捍卫     传播    聚集    B. 捍卫     传递   凝聚

C. 保全     传递    凝聚    D. 保全     传播   聚集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斑斓      秩序井然     转弯抹角     苦心孤义

B. 禁锢      微不足道     一叶孤舟     怏怏不乐

C. 发窘     期期艾艾     呼朋引伴     来势汹汹

D. 蛰伏      孜孜不倦     拖泥带水     更胜一筹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赠      奴/益      笑/蔽成丘

B. /丽     舟/旁      救/人才济济

C. /可     怅/缪     落/瘦骨

D. 跄/酝      劲/须     毒/无之谈

 

请以“好想说声对不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OO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阅读车前子的《水墨梅花》,完成小题 

  ①楼下的平房,像一捆又一捆扎得瓷实的旧报纸,房顶上,紫的扁豆花,黄的南瓜。南瓜黄得不一般,我想尽可以称“南瓜黄”吧。扁豆的紫自然也就是“扁豆紫”了。一个人有一个人样,一种紫有一种紫相。扁豆紫稀稀落落的时候,正是“南瓜黄”黄得得天独厚之际。我回忆着扁豆花,我想把它画出来。扁豆紫——这种紫色像位小个子,但一点也不委琐,相反还很自负,还很高贵,不由人想起言三爷言菊朋了。尤其此刻又听着他的磁带。 

    ②言菊朋的唱腔,像一只陶瓶,里面插着枝梅花。这枝梅花是墨梅。水墨的梅花,在一干二净的宣纸上渗出故国山河的泪痕。他是自负的,但这自负中透着股凄清。真是天凉好个秋呵。

    ③言菊朋早年是学老谭派的,不但唱腔上学,行为上也学。谭鑫培卸装后穿便服,人老了,系扣子的时候,手就哆哆嗦嗦。言菊朋系扣子,手也学着哆嗦。据说余叔岩曾给他取过一个绰号,叫“言五子”——即小胡子(髯口稀薄),小袖子(水袖窄短),小鞭子(马鞭细小),洗鼻子(谭鑫培喜欢闻鼻烟,鼻孔两边抹得黄黄的,上台前就要洗洗干净。言菊朋不闻鼻烟,但他在扮戏之前,也要像谭鑫培一样洗洗鼻子),还有一个就是,装孙子。言菊朋听余叔岩说他装孙子,起先很恼火,但随即哈哈大笑,对在一旁的奚啸伯说: 

    ④“余叔岩真怕我。” 

    ⑤奚啸伯不解,言菊朋解释道: 

    ⑥“余叔岩这样骂过谁?谁都不在他眼里。他这样骂我,是觉得不及我,就只能骂了。” 

    ⑦言菊朋的自负从中也可略窥一斑了。言菊朋与余叔岩的恩恩怨怨,对我们而言,则是赏心乐事——酒足饭饱之后谈谈,很提神。老生常谈。老生中我最喜欢的是言菊朋、余叔岩、奚啸伯。早先还有周信芳,后来还有杨宝森。 

    ⑧言菊朋早先是个票友,他的下海,与梅兰芳有瓜葛。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梅兰芳去上海演出,正缺个老生,就把言菊朋邀上了。言菊朋那时在蒙藏院正要被提升为科长,他前程也不要了,跟着梅兰芳去了上海。一炮打响。有戏迷给言菊朋送对: 

    ⑨上海即下海 

    ⑩无君更有君 

    ⑾据说过去票友上台,要在姓后加个“君”字。下海了,去掉姓后君,君之大名更能在戏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⑿梅兰芳对言菊朋说:“你红了。” 

    ⒀言菊朋很纳闷:“这就红了吗?” 

    ⒁命呵!下海后的言菊朋嗓子坏了。运呵!嗓子坏了的言菊朋化短为长,自创新腔。只是在当时保守的北京城里,言菊朋就被视为洪水猛兽了。其实还不仅仅是保守。或者说文化枯竭了,就变得保守。 

    ⒂从此,言菊朋走在一条深秋的凄清的路上。他的两边,白杨树萧萧。 

    ⒃秋深了。邻居家的秋深了。 

    ⒄白杨树上的叶子,已落得差不多了。我的这篇文章,也该结束了。因为我想实实足足地写一篇有关言菊朋的文章——他的唱腔,他的生平,像是追忆,在追忆一个时代,美,年华的成长,流传,衰败,消失,最后是消失——我才开了个头。

                                                          (选自《散文》2016)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开头由楼下平房顶上的南瓜黄、扁豆紫,交代了时令,引出了言菊朋,与结尾“邻居家的秋深了”相照应。

B. 戏迷送给言菊朋的对联,表现了戏迷对言菊朋的喜爱,赞美言菊朋由票友一唱走红,成了名角。

C. 文章反复渲染秋意,烘托了凄清的氛围,“他的两边,白杨树萧萧。”“白杨树上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两处都是实写。

D. 车前子的这篇散文语言灵动飘逸,极具画面感,风格闲散随性,感情内敛,实则潜隐着作家的反思意识。

2.根据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言菊朋的唱腔,像一只陶瓶,里面插着枝梅花。这枝梅花是墨梅。水墨的梅花,在一干二净的宣纸上渗出故国山河的泪痕。

  (2)品味第③段画线句子,发挥想象,试将言菊朋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言菊朋的人物形象。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 然这真不过象“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本文结尾和链接材料各蕴含了怎样复杂的情感?

 

阅读刘绪斌的《成大事当养静气》一文,完成小题。

  ①“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以通俗之语把自然之美和童真童趣刻画得活灵活现,不著一“静”字,而境界全出。

  ②文静,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为美;心静,不单在经历,尤在觉悟透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不是广阔心胸的外在写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莫不是静夜游子的心灵呼唤?“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莫不是青山绿水的诗意寄情?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随手可及充满静美的细腻文字、传神之笔,因为静的心态、美的意境,早已融进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③静,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陷于名缰利锁,何得心灵的自如?“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背负外物重负,怎会有真实的自我?在静的世界里,开展叩问心灵的对话,青涩消褪,迷茫渐远,推开尘世间的权利情色、世故圆滑,复归生命的本原。静能涵养简约心态,美便升腾在胸间。

  ④静,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身心之静,不同于孤独和寂寞。孤独与寂寞,是对自我出境的艰难咀嚼,如鲠在喉,如石压胸,有一种吐纳不出、吞咽不进的味道;身心之静,则是一种个体的内省和审视,若倒啖甘蔗,若曲径通幽,显示出内敛精神和进取气度。身心之静如射手屏气,若奔者躬身,时机既到,则毅然勇进气势如虹。《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以龙之变化喻世间英雄:“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这种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气魄,正是静之深藏、静之积蓄的结果。

  ⑤静,不单是自然之美的精致呈现,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翁同龢在一副对联中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有静气、守静心,为的是恢复心灵的清明。平心静气、心平气和,方能临大事而不乱,处危机而不惊,专注于探究本质、解析机理,从而抽丝剥茧寻找本质,让问题迎刃而解。所谓“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⑥静,如此之美,如此难得。

1.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说说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3.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基因学之父”弗雷德里克·桑格从1940年开始读博士到1983年退休, 一直安静地守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就连被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选为名誉研究员,也没能让他离开,“因为他几乎从不去那儿”。他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被称为“改变了世界”的人。

【材料二】诸葛亮在《诫子书》有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你觉得上面的材料一、二可以作为文章的论据吗?为什么?

 

阅读姚丁杨的《动车和高铁到底啥关系》,完成小题。

①动车,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指带动力的车辆,在铁路交通领域,它是相对于不带动力的车辆(俗称拖车)的一种车型。动车组有很多种类型,如果以动力类型进行分类,则分为内燃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如果以动力配置方式来分类,则分为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如果以速度类型来分类,可分为高速动车组和普速动车组。

②我们都知道,普通列车的牵引动力依赖于车头的机车,而动车组在运行时,不光有机车带动,车厢也会“自己跑”,这样就可以把动力分散,运行速度也就更快。同时,与普通列车相比,动车组的震动和噪音都偏小。所以,我们一般提到的动车,就是一种和普通列车相区别的列车车型。

③高铁从字面意义上讲,是高速铁路的简称,是指一种铁路线路类型。我国的铁路类型分三档:高速铁路是设计运行时速250千米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的铁路;快速铁路是设计运行时速160千米至250千米列车的铁路;普通铁路是设计时速低于160千米列车的铁路。

④高速铁路的另一大特征便是大多采用无砟轨道技术铺就,而快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则采用有砟轨道技术铺就。所谓砟,就是指岩石、煤等碎片。砟可以减少噪音、吸热、减振、增加透水性,同时造价低廉,但有砟轨道容易下陷,维修费用较大。而无砟轨道的路基是由混凝土浇灌而成,可以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美化环境。当列车高速运行时,有可能导致路砟飞溅,所以高速铁路基本是无砟轨道。

⑤由此可知,动车和高铁是两个层面上的概念,前者描述的是“     ”,后者描述的是“       ”。

⑥当然,在现在的中国,高铁和动车还分别代指两种客运列车类型。高铁是运行时速在250千米以上,以G字头命名的一系列客车,它们是运行在高速铁路上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动车则是运行时速在200千米左右,以D字头命名的一系列客车,它们是运行在快速铁路上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和普速动车组列车。值得注意的是,有人把高速动车组列车只当作高铁列车,这是个误区,高速动车组列车也可以在快速铁路上行驶,只不过它需要恪守线路的速度限制。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11B,有删改)

1.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高速铁路有哪两大特征?

(2)根据上文,在第⑤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每条横线填一个)

2.请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作用。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动车组有很多种类型,以动力配置方式来分类,则分为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型动车组。

B. 普通列车在运行时,不光有机车带动,车厢也会“自己跑”,这样就可以把动力分散,运行速度也就更快。

C. 与有砟轨道相比,无砟轨道的路基坚固不容易下陷,维护成本下降并能降低粉尘、美化环境。

D. 把高速动车组列车只当作高铁列车是个误区,高速动车组列车也可以在快速铁路上行驶。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①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②,然知汝父之能养也。吾之始归③也,汝父免于母丧④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⑤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有删改)

【注释】①俾(bǐ):使达到某种程度。②姑:丈夫的母亲。③归:女子出嫁。④免于母丧:母亲死后,守丧期满。⑤御:进用。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喜宾客                               ② 方年 

然耳                                修泣而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汝勉之

A. 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B. 遽契舟(《刻舟求剑》)

C. 常蹲身(《幼时记趣》)    D. 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划两处)

然  知  汝  父  之  能  养  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从选文看出欧阳修的成长受哪些影响?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4674/24158) 首页 上一页 14669 14670 14671 14672 14673 14674 14675 14676 14677 14678 1467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