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全市各中小学学校近期都加强了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 B.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通过这一次考试,让我看到了自己在学习态度和答题技巧上的不足之处。
|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今天,文房四宝并没有因为现代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B.政府大力打造莲花湖湿地公园,使得这一块原本荒凉偏僻的区域变得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仿佛一夜之间,周边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 C.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庄稼都耷拉着脑袋没有一点精神气。 D.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
|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偏僻 抉择 和颜悦色 振耳欲聋 B.污篾 寒禁 出类拔萃 销声匿迹 C.喧哗 帷幕 慢不经心 格物至知 D.浮躁 震撼 川流不息 人情世故
|
|
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撺掇(cuàn) 沙砾(lè) 羁绊(jī) 挑拨离间(jiān) B.防疫(yù) 舟楫(jì) 谚语(yán) 悄无声息(qiāo) C.蛮横(hèng) 斡旋(wō) 山麓(lú) 辗转反侧(zhǎn) D.瞭望(liáo) 褶皱(zhé) 闭塞(sè) 俶尔远逝(shù)
|
|
异 义项:①分别,分开;②不同;奇特的,与众不同的;③其他的,别的;④诧异(对……感到惊异);⑤奇异的事;灾害;怪异。 (1)属引凄异(《三峡》)__________ (2)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__________ (3)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4) 守土者廉①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②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汝异类,敢抗天子不赴耶?”至期来,竟复去。守土者异之,设大炮于衢,语之曰:“汝爱妻,数数③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节选自《虞初新志》) (注释)①廉:查访。②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③数(sù):同“速”,快。 ①汝异类__________ ②守土者异之__________ (5)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 (节选自苏轼《天石砚铭(并序)》) (注释)①纱縠(hú)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③先君:这里指苏轼的父亲苏洵。④祥:吉祥之兆。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__________ (6) (甘罗①)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②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③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注释)①甘罗:著名的少年政治家。②张唐:战国时秦国将领。③河间:地名。 无异故__________
|
|
已 义项:①停止;算了;②完成;完毕;③已往,过去;④离开,免官;⑤副词,不久;⑥副词,已经。 (1)骨已尽矣(《狼》)__________ (2)转转不已(《河中石兽》)__________ (3)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4) 是年秋涝,粒米无收。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①已尽。猫更无从得食,嗷嗷于侧。小女子责之曰:“人尚无食,汝欲食耶?汝不念平日养育恩勤,何以报德,而反嗷嗷取憎耶?”猫呦然似诺,一跃登屋去。未几,猫衔一物掷翁怀中,视之,妇女旧抹额②也,上缀宝珠二十余,光明圆正,值千金。 (节选自《夜雨秋灯录》) (注释)①典质:典当。②抹额:女人包在头额,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 典质已尽__________ (5)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③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④之士争衡哉? (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字后》) (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③谑弄:开玩笑,嘲弄。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书遍乃已__________ (6)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②若不见。 (节选自《元史·王冕传》) (注释)①蹊:践踏。②恬:心神安适。 听已,辄默记__________
|
|
遗 义项:(1)yí:①丢失;②遗漏;③抛弃;④遗留,剩下。(2)wèi:给予,馈赠。 (1)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__________ (2)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4) 飞①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②,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毕沅《岳飞》) (注释)①飞:岳飞。②宵旰(ɡàn):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饰名姝遗之__________ (5) 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赵准)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①,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 “专治五子一人,毋及馀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节选自《涌幢小品》) (注释)①朴:通“扑”,打人的器具。 且遗一朴__________
|
|
许 义项:①答应,允许;②赞同,称许;③给予,奉献;④表示约计的数量;⑤期望。 (1)杂然相许(《愚公移山》)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__________ (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4)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①鱼苗二千。比年②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③。伺之,见一獭④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节选自冯汝弼《佑山杂说》) (注释)①畜(xù):畜养。②比年:到了一年。③隈(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④獭(tǎ):水獭。 头可一斤许__________ (5) 晏子使鲁,比其反,景公为毁其邻以益其宅。晏子对曰:“先人有言曰:‘毋卜①其居,而卜其邻。舍今得意于君者,慊②其居则毋卜已。没氏③之先人卜与臣邻,吉,臣可以废没氏之卜乎。夫大居而逆邻归之心,臣不愿也。请辞。”卒复其旧宅。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有改动) (注释)①卜:选择。②慊(qiè):满足,满意。③没氏:指房屋被毁的邻居家族。 ①公弗许__________ ②乃许之__________ (6) 时大将军袁绍总共①冀州,遣使要②玄③,走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④,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注释)①总共:这里指统领。②要:同“邀”,邀请。③玄:郑玄,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④豪俊:豪杰,势大才高的人。 未以通人许之__________
|
|
闻 义项:①听到,听见(听说,听从);使听到(使知道);②见识,见闻,收获;③闻名,著称;④传播,传布;⑤消息;⑥名声,名望;⑦嗅,嗅到。 (1)求闻之若此(《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 (2)陶后鲜有闻(《爱莲说》)__________ (3)军中闻将军令(《周亚夫军细柳》)__________ (4)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5)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而口不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节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 ①如闻父母之名__________ ②耳可得闻__________ ③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__________ (6) (魏公子无忌①)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 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注释)①魏公子无忌:魏无忌,魏昭王少子,魏国公子,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①天下莫不闻__________ ②名闻天下__________ (7)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灿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节选自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__________
|
|
善 义项:①美好,好,与“恶”相对;美好的品德、行为,好人,好事;认为好(好,表示赞同);使美好,修治;好好地;②友好,亲善;③爱惜,喜好;④擅长,善于;⑤好的,优点;⑥容易,常。 (1)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__________ (2)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__________ (3)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__________ (4)是可谓善学者矣(《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5) 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大夫石祁子,贤臣也。进谏屡次,俱不听。 时卫懿公正欲载鹤出游,谍报:“狄人入寇。”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①,为战守计。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②。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 (节选自《东周列国志》) (注释)①敛兵授甲:收集兵器,发放战甲。②即戎:指参军。 能鸣善舞__________ (6) 郗超①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③,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④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⑤府,见使才皆尽, 虽履屐⑥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⑦既举⑧,时人咸叹超之先觉⑨,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xī)超:人名。下文的“谢玄”“苻(fú)坚”,均为人名。②问晋鼎:指篡夺晋室政权。③梁、岐:地名。下文的“淮阴”,也为地名。④间:私自,偷着。⑤桓宣武: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⑥履屐:这里指小事。⑦元功:大功。⑧举:成功,成就。⑨先觉:有预见。 郗超与谢玄不善__________ (7) 上有嬖臣①李延年以好音见。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祠尚有鼓舞之乐,今郊祠而无乐,岂称乎?”公卿曰:“古者祀天地皆有乐,而神祇②可得而礼。”或曰:“泰帝③使素女④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于是塞南越,祷祠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节选自《史记·孝武本纪》) (注释)①嬖(bì)臣:受宠幸的近臣。②神衹(qí):天神与地神。③泰帝:是神话传说中的古帝名。即太昊伏羲氏。④素女:中国神话传说中擅长鼓瑟的女神。 上善之,下公卿议__________ (8)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①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节选自曾巩《墨池记》) (注释)①巩:曾巩。 岂爱人之善 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