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开学典礼上,他第一次代表全体学生发言,显得有点儿矜持。 B.一个人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就会感到如释重负,心上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C.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以4:1的总比分战胜了最顶尖的棋手李世石,这标志着人工智能的成绩跨过了一道微不足道的门槛。 D.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万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圆,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茸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 D.我们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蹋败的小屋。
|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 A.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yān)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yīn)红。 B.耳朵里不可捉摸的声响,像春蚕在咀嚼(júe)桑叶,像山泉在呜咽(yè)。 C.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chì)热的火焰,飞船内的我屏(píng)息凝神地等待着升空。 D.船舱鼓鼓的,像一个忍俊不禁(jīn)的笑容,就要绽(zhàn)开似的。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并不艳丽,但它们香气袭人;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并不是很香,但它们自带华贵、奇异;玫瑰花浑身是刺,但它美艳动人,又不失清香…… 以上文字给了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我的优点”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一个个都缩着脖子。谁也不明白保尔·柯察金为什么被赶出学校。只有他的好朋友谢廖沙·勃鲁扎克知道是怎么回事。 选文出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说保尔为什么被赶出了学校。
|
|
填空题。 名著《___________》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尤其是长子___________ (人名)的家信100多封。该书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从信中可见一位对孩子严厉、尽责而又___________的父亲形象。
|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人工智能(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AI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得懂计算机、心理学和哲学知识。AI是一门范围十分广泛的科学,它涉及不同的领域,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总的来说,AI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说,AI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 (材料二) 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中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某资料库的两项调查统计结果: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许多专家认为,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短板在于产业发展过度依赖开源代码和现有数学模型,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并不多,中国制造在从“硬件组装厂”向“软件组装厂”蔓延。某集团首席技术官认为,差距并不可怕,随着将来的发展,中国可以追上来,只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也有专家表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上有独特优势,如稳定的发展环境、充足的人才储备、丰富的应用场景等。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B.AI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并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完全超越了人类的能力。 C.在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各产业份额中,“AI+营销”和“AI+金融”占比之和超过了。 D.我国虽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上有独特优势,但是因为起步较晚,所以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阅读材料二中的图一,用简洁的语言提取其主要信息。 3.阅读材料,简要说说AI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声纹识别渐行渐近 王梦然 ①所谓声纹,就是人的声波频谱。人类语言的产生是人体语言中枢与发音器官之间一个复杂的生理物理过程,人在讲话时使用的发声器官——舌、牙齿、喉头、鼻腔、肺,在尺寸和形态方面因人而异,所以每个人的“声纹”都是唯一的。 ②事实上,声纹技术在远程身份认证中的重要性正变得越来越突出,逐渐应用在社保、金融、公安等领域。前阶段,我国“声纹+”身份认证云项目落户内蒙古,将为更多百姓带来网络身份认证的安全与便利。相关人士指出,未来两至三年将是声纹技术发展的关键期,声纹认证将逐渐从内蒙古辐射到宁夏、甘肃等地。 ③也有科学家根据人的面部、身高等数据合成、模拟人的声音。最近,日本音响研究所的铃木松美提出一个观点:“蒙娜丽莎”不仅容貌与达·芬奇的自画像相似,且用声纹技术从数量上证实了“蒙娜丽莎”的声音与达·芬奇一模一样。“人的声音是由振动声带并通过喉咙在口腔或鼻腔共振发生的,因此声带的形状或大小及从喉咙到口腔的容积,成为决定个人声音的主要因素。”科学家们认为,若有容颜的形状或身高的数据,借助语言合成器,就有可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历史人物的声音。 ④在日本科学家开发出的声音发生器PC-6001MKII系统中,至少要输入12项数据,包括颧骨的宽度,从眼睛下到鼻尖每隔1厘米的大小以及从其下到下巴每隔1厘米的大小,嘴宽,从两眼间中心到嘴的位置,鼻尖和枕骨部每隔1厘米的大小,身高,年龄,性别,等等。如果数据不足,也可设定最相近的值补充。不过,这种“标准的”合成音剔除了人的个性习惯、方言等社会因素,要达到“乱真”的程度恐怕很难。 ⑤不同人在发出同一语音时,会产生一定差别的声纹,这种差别就体现了个人特征,所以声谱仪可以帮助人们分辨语言。有时即使言语很模糊,甚至词不达意,也都可以辨明。目前,声纹识别已成为侦破刑事案件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大脑机械论专家统计,一分钟内一个人所说词句的完整声纹图含有近200万比特。而普通人大脑里处理信息的速度不超过每秒45比特。换句话说,我们大约只利用了词句声纹图的千分之一,就能懂得其中含义,其余大量多余的声纹不仅能使我们了解交谈者,还能从成千上万的其他人中辨认出他。 ⑦声纹识别虽然目前还没在智能手机这样的消费级产品中普及,但在银行交易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已广泛应用。据外媒报道,巴克莱银行、汇丰银行、哈里法克斯银行等多家英国银行目前都支持声纹识别。2019年4月,汇丰银行宣布,自2016年推出声纹识别以来,声纹识别系统已被160万客户使用了1500万次,阻止了价值3.3亿英镑的银行诈骗,未来还可能通过声纹识别帮助警方抓捕那些难以追踪的诈骗者。 ⑧“发展大数据产业,必须从源头开始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是否有利于个人信息保护,应成为评估新兴技术是否适合大数据构建和应用的关键考量。”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工程师李新友认为,未来声纹技术将在电子政务方面发挥更大优势。 ⑨此外,声纹识别还成为社保领域实现远程身份验证的关键技术。声扬科技总经理李亚桐介绍,公司之前为印尼国家公务员保险储蓄基金公司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即通过声纹识别和智能语音技术实现远程身份验证,解决了印尼250万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领取难题。“这一案例具有典范性,声纹识别不久将在更多国家的社保领域成功实施。”业界认为,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有针对性的声纹识别的开发,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信在正确的引导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声纹识别技术未来一定能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走进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选自《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20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人的发声器官不同,世界上每个人的声音都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声纹”是唯一的。 B.科学家们认为,若有容颜的形状或身高的数据,借助语言合成器,就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历史人物的声音。 C.目前,声纹技术已在银行交易与国防安全等领域广泛应用,还成为侦破刑事案件的重要手段之一。 D.声纹识别技术虽然现在还未在各个领域普及,但这项技术的开发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2.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相信在正确的引导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声纹识别技术未来一定能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走进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讨水 邢庆杰 ①1977年盛夏的一天,我随母亲到乡里街上买东西。返回的时候,已经近中午了。我又热又渴,母亲便就近带我到供销社办公室讨水喝。 ②那间办公室里只有一个人,他是个大胖子,脸色白润,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母亲说明来意后,那人指了指门外对我说:“你自己去看看门口的水缸里还有没有。” ③我跑到门口,那里果然有一口大水缸。那一年我七岁,那口水缸和我差不多高,缸里却一滴水也没有,像是很久没有用过了。 ④我回到屋里,对那个胖子说:“缸里没水。” ⑤胖子冲我们摊了摊手说:“没水就没办法了,你们去别处看看吧。” ⑥母亲冲他笑了笑说:“大兄弟,孩子渴得厉害,我们回去还有三四里路呢,你就行行好,给他倒杯热水吧。” ⑦那胖子下意识地看了看身边的暖瓶,拿起来掂了掂说:“这里也没有了,这水是从乡政府食堂打来的,外面这么热……” ⑧母亲不等胖子说完,拽起我的胳膊就走,临走时撂下了一句话:“反正你出门也不会背着水缸。” ⑨后来母亲对我说,她从胖子拿暖瓶时用的力度上,看出暖瓶里肯定是有水的,只是不想给他们喝…… ⑩我家在村子的最北头,房后有一口水井,水质极好,清冽甘甜,我们半个村庄的人都喝这口井里的水。至今,我回老家,仍用这口井里的水泡茶,味道不是纯净水和矿泉水能比的。而且奇怪的是,用这口井里的水泡茶竟像用纯净水泡茶一样,杯子上几乎不留茶锈。 ⑪我家的位置在村口,经常有人上门讨水喝。每次母亲都从水缸里舀出满满一舀子水,递给讨水者。有时她忙着,就会支使家里的某个孩子去给路人舀水。天凉的时候,她坚持让讨水者喝开水,为了节约时间,她常常把开水倒在舀子里,把舀子放到水缸的水面上漂着,用凉水降温。因为我们一家一直是这样对待上门讨水的陌生人的,所以母亲对供销社那个胖子的行为非常不满,她纠结了一路。 ⑫不就是一口水吗? ⑬从乡政府驻地回家的路上,母亲把这句话念叨了很多遍。 ⑭我渴得嗓子眼里冒火,浑身绵软无力,一句话也不想说,心里恨透了那个胖胖的小气鬼。直到走到丰收河边,我喝了一肚子河水(那时水干净,无污染),整个人才精神起来。 ⑮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真的不相信世上会有如此巧合的事儿。 ⑯那天我从外面“疯”完回家,老远就看到一辆“大金鹿”自行车闸在门口。进了院子,见一个肥胖的背影正站在我家的水缸前狂饮,母亲在一边站着,不断地说:“慢点喝,别呛着……” ⑰尽管只是一个背影,但我一眼就认出了他。20世纪70年代,在鲁西北的乡村,连白面馒头都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得上的美食,所以人们都瘦,极少能见到胖子。那一天的场景瞬间浮现在眼前,我冲过去正想开口,母亲忽然重重地咳嗽了一声,然后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我。我只好把那句话咽了回去。我想说的那句话是:你出门咋不背着水缸? ⑱胖子临走时,冲我友好地笑了一下,说:“你们家的水真甜。” ⑲看着胖子出了门,我着急地对母亲说:“你不认识他了吗?他就是供销社的那个胖子!” ⑳母亲冲大门口看了一眼,只说了一句话:“不就是一口水吗?谁出门还能背着水缸?” ㉑我一时无语,直到很多年之后,我混迹到文学的队伍里,才逐渐明白母亲朴素的话语里,蕴含着鲁西北平原千年的深厚传承。 (选自《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指出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77年”,意在暗示那还是一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 B.因为供销社办公室门口的水缸里没有水,办公室的暖瓶里的热水也没有了,“我”只好坚持到丰收河边才喝上水。 C.母亲之所以“对供销社那个胖子的行为非常不满”,是因为她看不惯胖子明明可以帮助别人却不愿去帮的行为。 D.“不就是一口水吗?”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突出了母亲乐于助人的美德。 2.本文以《讨水》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3.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母亲不等胖子说完,拽起我的胳膊就走,临走时撂下了一句话:“反正你出门也不会背着水缸。”(赏析加点词语) (2)我渴得嗓子眼里冒火,浑身绵软无力,一句话也不想说,心里恨透了那个胖胖的小气鬼。(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5.既然母亲对胖子非常不满,为什么还要去帮助他,并阻止“我”打断胖子喝水?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祖莹①,字元珍,范阳遒人也。……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③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④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⑤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选自《北史·列传·卷三十五》) (注)①祖莹:北魏时人,著名文学家。②中书:指中书学,北魏时的中央教育机构。③耽:喜欢,爱。④中书监:古代官职名。下文的“中书博士”也是官职名。⑤《曲礼》:《仪礼》的别名,又称《礼经》,是一部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由是声誉甚盛 (2)尤好属文 (3)生徒悉集 (4)不敢复还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 B.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 C.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 D.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2)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4.本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写祖莹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