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将在财政可承受能力内,解决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B. 本着 “服务G20,奉献G20”作为目的,杭州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 C.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 2017年成都市将大力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壮大培育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
|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曾经一度携款外逃,杳无消息的贪官,在公安部“猎狐行动”的打击下,现在惶惶不可终日。 B. 宗教极端势力在新疆接二连三制造恐怖袭击,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深恶痛疾。 C. 这条公路修好才几个月,就到处坑坑洼洼,严重影响行车,实在是差强人意。 D. 今年,日本政府突破“和平宪法”,不断扩军充备,明明是军国主义思想抬头,却美其名曰:“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
|
加点字音形有误的一项( ) A. 颁发(bān) 遗嘱(zhǔ) 建树(jiàn) 仲裁(zhòng) B. 巨额(é) 挪威(nuó) 卓越(zhuó) 联盟(méng) C. 拔款(bō) 设立(shè) 利息(xī) 投资(zī) D. 贡献(gòng) 伦琴(lún) 渗透(shèn) 血清(xuè)
|
|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3)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
|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各题。 《论语》十则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 不耻下问(可耻) C.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人不知而不愠|水落而石出者 C. 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 D. 其恕乎|其不善者而改之 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 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 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D. 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
|
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②是以谓之“文”也 (2)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是 以 谓 之“文”也 ②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5)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
|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饭疏食,饮水 ②曲肱而枕之 ③博学而笃志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一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
|
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回答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思而不学则殆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 B.公欣然曰|不以为然 C.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 D.五十而知天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翻译下列句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与选文中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
|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4.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 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 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 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 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5.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
|
下面是一副曾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内的对联。这副对联可以让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到孔子的思想。请你从上、下联中各选择一个方面,并分别以“链接材料”一则语录中的相关内容为例,简要说出你的认识。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己 下联: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链接材料] 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②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④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 ⑤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份》) ⑥子曰:“君子欲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