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中等

阅读理【解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素湍/绿潭

B. 哀转/久绝

C. 虽乘/奔御风

D. 常有/高猿长啸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蔽日(隐瞒)

B. 多趣味(确实)

C. 绝多生怪柏(山峰)

D. 哀转久(消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陋

B. 予尝求古仁人

C. 已而细柳营

D. 不以其道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 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 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 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又用“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7.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按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1)描写三峡两岸山峰相连,遮天蔽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以一个例子说明夏季三峡水流极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春冬之时三峡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晴初霜旦”之时三峡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引用的渔者歌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于/夏水襄陵

B. /多生怪柏

C. 虽/乘奔御风

D. 常有高/猿长啸

 

(题文)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沿溯阻       巘多生怪柏

B. 三峡七里中   非亭午夜分

C. 晴初霜旦   后狼止而前狼又

D. 常有高猿长   若呼状

 

(题文)解释句子中的词语。

(1)至于夏水

(2)王命急宣

(3)则湍绿潭 

(4)多趣味

(5)引凄异

(6)不见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不见(xī)月    B. (chuǎn)绿潭

C. 夏水(xiānɡ)陵    D. 重岩叠(zhànɡ)

 

作文

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桥。通道上,石桥、板桥、人行天桥;公园里,廊桥、花桥、九曲桥;生活中,编织人际关系,缔结美好情缘的“心桥”“鹊桥”;叶圣陶先生还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这一道道的风景,这一座座的桥梁,或许演绎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或许寓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面对它们,你会想到什么呢?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或阅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窗中戏剧

(德)伊尔泽·爱辛格尔

①女人倚在窗子边,朝对面望去。风微微地从河边吹来,感觉和平常没什么不一样。她住在顶楼的倒数第二层,街道在远远的下面,就连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噪音也很少传到这里。就在女人准备从窗边转身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对面那个老人房间里的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打开了。天色还不晚,外面还很亮,老人房间里的灯光并不明显,那种感觉就好像太阳底下开着的街灯,又像是灯火通明的教堂里,某个人在窗边点亮的蜡烛。

②女人站住了。

③老人打开窗子,朝着这边点了点头。

④他是在向我打招呼吗?女人心里暗自想道。她所住的房子上面一层是空着的,下面一层是一个工厂,这会儿早就关门了。女人于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作为对老人的回应。只见老人又冲着这边点点头,同时伸手去摘帽子,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头上并没有帽子。老人转身消失在了后面的房间里。

⑤很快,老人又出现在了窗前。这次,他的头上多了一顶帽子,身上加了一件外套。他脱下帽子,微笑着向女人致意。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白色的手帕,开始挥舞起来。一开始,是轻轻的,接着,越来越激烈。他把身子倾在窗台上,让人不得不为他担心他的整个身体会从窗子里跌出来。女人有些愕然地后退了一步。

⑥这时,窗子对面的老人一抬手,将手中的帽子远远地甩开了。同时,他将围巾顶在了自己的头上,就像一个穆斯林人一样,将自己的头包裹了起来。接着,他将双臂交叉,合在胸前,开始鞠躬。每次抬起头时,他的左眼都闭着,仿佛在向女人传递着他们两人之间的某种秘密信息。女人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切,直到她突然发现,窗子中出现了两条穿着窄窄的、打着补丁的丝绒裤子的双腿。老人在做倒立!当他那满脸通红、满是汗水而又兴高采烈的脸重新出现在窗前时,女人终于拨打了警察局的电话。

⑦老人仍然没有停下来。他披着一个床单,在两个窗子前交替出现。三条街道以外的警局接到了女人的电话,女人在电话中有些语无伦次、声音十分激动,以至于警察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此刻,对面的老人笑得更厉害了,脸上的皱纹堆成了一团。他伸出一只手,做了个模糊的手势,在脸上一抹,随即,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似乎,他的笑容已经瞬间被他攥在了手里。女人一直站在窗边看着这一切,直到警车赶到楼下。

⑧女人气喘吁吁地跑下楼。警车周围已经围了许多人。一群人跟着警察和女人上了楼,有好几个甚至跟到了最后一级楼梯上。他们凑在一起,好奇地等待着——先是有人上前敲门,没有人应;然后按门铃,仍然没有回应。作为训练有素的警察,打开一道门并不是难事——门很快被打开了,干净利落。顺着窄窄的走廊,他们终于捕捉到了走廊尽头隐约的灯光。女人蹑手蹑脚地,紧紧地跟在警察后面。当通往里间的那道门被打开时,只见老人背对着他们,仍站在窗子旁。他的双手拿着一个大大的白色的枕头,放在自己头上,又拿下,不断重复着。那样子仿佛是在告诉什么人,他要去睡觉了。而他的肩上,还披着一块地毯。众人几乎已经走到了他的身后,老人仍然没有转身——这个老人的听觉已经非常迟钝了。女人的视线越过老人,望向对面,她看到了自己家那扇昏暗的窗子。

⑨就像她所想的那样,底下那一层的工厂已经下班了。不过,在她家楼顶上,不知什么时候搬来了一对小夫妻。在他们房间的窗子旁,有一个围着栏杆的儿童床。一个小男孩正站在里面。

⑩这个小孩儿头上也顶着一个枕头,身上披着一个床单。他不停地在床上蹦着跳着,朝着这边挥动着双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他先是笑着,接着,用手在脸上抹了一把,随即,他的脸变得严肃起来,仿佛他在一秒钟之内将自己的笑容攥在了手中。紧接着,小男孩伸出手,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的笑容抛到了所有目瞪口呆的人们脸上。

(选自《读者》2013年第23期)

1.开头第一段划线句对老人房间的灯光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分析。

2.作者刻画“女人”这个形象有什么用意?

3.小说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小说题为“窗中戏剧”,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拟题的好处。

 

⑴有人说:智者寿。

⑵我想,何谓智者?我想,智者何来长寿?

⑶智者,就是有脑子的人,当他发现只会吃喝喘气与动物没有两样,他就要求自己活着也思考着,用脑子活着。

⑷智者必寿,因为他和动物比,多了一个脑袋,因为他和随波逐流的芸芸众生比,他的脑袋长在自己的肩膀上。这个长在自己肩膀上的脑袋是不是自己的脑袋,很多人没有想过,也不觉得是个问题,其实,从来就是个最关紧要的问题。“你这个人怎么没脑子?”别人这么说过你吗?“我这个人听话,领导咋说就咋办!”你自己这么表扬过自己吧?说真的,就我自己而言,活了几十年,大多数时间,自己的肩膀上就没有自己的脑袋,不过我还是有觉悟的人,尽管觉悟也晚,后知后觉。

⑸智者的脑袋有两种作用,一是先知先觉。人都是学而知之,学习前人,然而总模仿前人追随前人,只是庸常凡人。智者学而后知不足,敢怀疑先人,敢超越圣贤,敢挑战权威,这样的脑袋才是自己的脑袋,小到诗韵曲律,大到宇宙天地。“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想出这句话的陈胜肩上长着自己的脑袋。智者的脑袋第二种作用是善于总结,活在世上,有的人沉浮宦海,有的人弄潮商海,有的人行走江湖,有的人泼墨笔耕,各有各的活法,只是活明白了的人不多。“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贫病终生而写出了红楼一梦的曹雪芹,用自己的脑袋想明白了千年文人没悟透的世象百态。

⑹智者就是有自己脑子的人,智者说到底也就是少时敢想他人所未想,成年能悟他人所未悟。敢想,叫有理想有抱负,是朝前看的人生,生命的长度向前延伸,从鼻子下的现实得失,将生命的触角伸向地平线。善悟,叫能回首往事总结人生,生活过的酸甜苦辣重新嚼出另一番滋味,生活的长度,就从一次人生变成再三重温,不仅长久,而且厚重。

⑺智者寿,寿在敢想,寿在多思。用一句大白话解说:没有理想,上半辈子,白活了;没有回忆,下半辈子,白活了。是这个道理吗?细想一下,真是。

(选自叶延滨的《睁眼闭眼》,有删节)

1.选文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简析第⑸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结合全文内容,请说说你对“没有理想,上半辈子,白活了;没有回忆,下半辈子,白活了”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与赏析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踞视之。解问其姓名,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史记·游侠列传》(有删节)

(注)①阴贼:内心残忍。 ②俭,约束,不放纵。 ③釂:饮尽杯中酒。 ④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

1.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居邑屋/至不见敬    B. 乡邻之生/日蹙

C. 其实味/不同    D. 狐/鸣呼曰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郭解少时,心狠手辣,长大后,改变了以前的行为习惯,懂得约束自己。

B. 郭解在处理自己姐姐儿子的事情上,充分显示除了他的侠者风范。

C. 郭解身材矮小,容貌平常,所以同乡的人们大多瞧不起他。

D. 第一段提到郭解“以德报怨”,面对箕踞者的傲慢无礼,他的做法就是例证。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所杀甚众       

②解使人知贼处

③有一人独踞视之

④乃阴尉史曰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②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7932/24158) 首页 上一页 7927 7928 7929 7930 7931 7932 7933 7934 7935 7936 793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